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從唐宋詩詞到明清小說,哪一個不是文化瑰寶。很多人通過閱讀詩詞,被美好的意境所吸引,從而感嘆文人的智慧和羨慕墨客的文採。
相比一些高雅的文化,一些聽起來比較「俗氣」的文化也流傳了下來,像農村俗語就是一個例子。俗語沒有詩詞歌賦的高雅,更沒有琴棋書畫的韻味,但是它裡面包含著深刻的道理。
作為古人對於生活的總結,俗語都非常簡短,只要是認真分析,你就會體會到其中的奧妙。如果能將一些俗語中的道理銘記於心,你會在生活中少走很多彎路,甚至你會感謝俗語給你的改變。
放眼現代社會,很多俗語依然流行著,像「比登天還難」、「不費吹灰之力」等等。接下來,筆者就給大家講一則俗語——「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
想必很多人聽過這句話,弄不懂什麼意思。最開始我也不明白,直到問了村裡的幾位老人,我才懂得了一點點。
說到這句話,很多人會想到人們常說的「三十如狼,四十如虎。」
其實這兩句話可以串聯起來講。
三十歲的男人就像狼一樣。狼代表著很多意思:兇狠、無情、狡猾、凝聚力、團隊合作。
之所以將三十歲的男人比做狼,主要是狼有野性,不達目的不罷休,人也應該這樣,應該朝著自己的目標去拼搏努力。
詳細點來說,三十歲的男人要學會克服困難,不斷地拼搏努力,追求更高的生活。狼這種動物只要是嗅到獵物的氣息,他們就會勇往直前,直到追逐到目標。人也一樣,為了自己的目標和理想也應該堅持奮鬥。
三十歲的男人應該具備敏銳的嗅覺,不放過任何一次機會。就像狼在大草原上注視羊群一樣,只要是瞅準機會,狼會立馬發動攻擊。富於進取心和攻擊性,不能輕易言敗。每當狼咬住獵物時,他們會不鬆口。而且,狼不是只追求一隻羊,能收穫多少就食用多少。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要學會團隊合作,狼很少單獨作戰,基本上都是團隊合作。在現如今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社會上,懂得團隊合作的人越來越受重視。
虎代表的就是威武、勇猛、處事不驚。四十歲的男人就應該像老虎一樣,遇事不驚,成熟穩重。
四十五歲作為人生的關鍵點,這個年紀走過了四十歲,人會更加睿智沉穩,經驗更加豐富,對外界生活看得更透徹。坦然面對自己未來的人生,處理事情遊刃有餘,毫不費力。
「出山」這個詞都不陌生,經常在影視作品裡聽到。這句俗語中的「出山」在這裡是能靈活對待生活中的各種事情,經歷了人生的大風大浪。
這句俗語告誡後人:這句話其實就是讓人們正視自己的年齡,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閱歷和經驗在不斷增長,沒有必要為年長而感到擔憂。
往期精彩內容
60多年前,中國志願軍唯一被俘的女衛生員楊玉華,後來怎樣了
給皇帝陪葬的嬪妃們,她們為何會雙腿分開?死前有怎樣的經歷
皇帝是如何下葬的?下葬後,最後一名工匠是怎麼出來的呢?
假如宋江堅持不接受招安,梁山好漢結局會怎樣?可能只有一種下場
俗語「家有滴淚屋,三年兩個哭」,是什麼意思,有科學依據嗎?
參考資料
《中國傳統俗語叢書》申明
題/古人說「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啥意思?總結的句句在理文/歷史真相配圖聲明/本文所用圖片均源於網絡,侵刪盜用警告/本帳號已與「維權騎士」籤約,可實時監測全網盜用文章行為,請遵守道德底線,莫做伸手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