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可夜宿荒墳,不可旅居古剎」什麼意思?老祖宗說得句句在理!
我國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我們的老祖宗不僅僅留下四大發明和源遠流長的文化底蘊,還留給我們眾多民間俗語,如 「朋友妻不可欺,朋友夫不可扶」「人窮莫入眾,言輕莫勸人」「老牛吃嫩草,好馬不回頭」「正月不剃頭」、「臘月不定親」等等。它們言簡意賅,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反映了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諸多經驗和願望,需要我們更多地繼承和傳揚。
古代民間俗語老話,雖然很多通俗易懂,但有些讓我們絞盡腦汁很難理解通透,既然能夠歷盡千年歲月滄桑而長盛不衰,肯定有它的道理。 如「寧可夜宿荒墳,不可旅居古剎」,你知道它的真實含義嗎?
很多人讀後,感覺實在匪夷所思,畢竟從現代人角度出發,我們夜宿的辦法有很多,不說滿大街各式各樣的酒店賓館,實在不行找個洗浴中心、網吧啥的,怎麼也能對付一晚,總不至於夜宿荒郊野外吧!
然而在古代條件非常有限,受人口、交通等因素影響,出個遠門要提前做好行程安排,否則行到半路,前不著村後不著店,再趕上天公不作美,你想住店,簡直是痴人說夢!另外,古代實行嚴格的保甲戶籍制度,嚴禁隨意遠行,外出探親、科考、經商都要經過嚴格審查盤問,並統一頒發路引文書等,也就是說古代的客流量很小,除了少數大型城鎮有客棧外,沿途基本上只能靠借宿或露宿了。
如果真要走到荒山野嶺,無地可宿怎麼辦?這時肯定會有人跳出來說,古代人們比較迷信,沿途破敗的寺院、道觀及神廟等一定很多,不正好可以解決臨時住宿問題嗎?其實不然,古人寧可露宿荒墳野地,也不會借宿古剎,此是為何?
其實,相比讓人毛骨悚然的荒墳墓地,破敗古剎更是危機重重。一是這些古剎廢廟往往年久失修,隨時都有坍塌的風險,如果趕上颳風下雨,風險就更大,很多無頭公案多半發生於此。二是古人非常迷信,他們認為破敗的寺廟已失去神佛的護佑,裡面會生出不乾不淨的東西,夜宿會厄運纏身;當然,也有古人認為在神靈面前衣不遮體地睡覺,是對神靈的大不敬。三是古代治安並不好,而雞鳴狗盜之徒往往喜歡夜間出行作案,而荒郊野外的破敗古廟當然就成了聚集、密謀或分贓的首選之地,到這裡借宿無異於掉進了狼窩,很容易被謀財害命,我們觀看古裝影視時也經常看到主角借宿古剎時遇到不速之客,夜行者往往絕非善類。
老祖宗總結出的這些俗語,實際上是想告誡我們:出門在外要時刻保持警惕,切不可孤身置於險地,寧可夜宿荒墳,不可旅居古剎。老祖宗這些話雖然與當今現實有些不太適合,但多讀讀這些俗語,對我們今後的人生道路會有很大啟迪和幫助,你認為呢?
感謝您的閱讀,您有任何想法歡迎在下方評論留言!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