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上冬
俗語「寧可夜宿荒墳,不可旅居古剎」什麼意思?古人遠行都會牢記
我們經常能從家裡老一輩人的口中聽到一些俗語,這些話大多都是在以前的農村地區流傳出來的。當時的人們不具備現在這樣的科學知識,所以他們很善於觀察日常生活,俗語就是他們在生活的實踐中總結出的經驗。
俗語在現代社會使用的比較少了,有一些城市中的年輕人甚至都沒聽過幾句俗語。這些話雖然聽起來很簡單,又十分通俗,但許多話都是當時人們智慧的結晶,簡單的話語又包含了一些人生道理。
隨著時代的發展,一些年代久遠的俗語已經漸漸被人們遺忘了。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一起分享一句古時候的俗語,這句話在現代社會基本已經用不到了,但當時古人遠行都會牢記。
不知大家有沒有聽過「寧可夜宿荒墳,不可旅居古剎」,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晚上需要在外住宿時,寧願在有墳的地方住一晚,都不要去住那種荒廢的寺廟。
這句話是怎麼來的呢?小編這就為大家解釋一下。我們都知道古時候的交通運輸不發達,不像現在有高鐵動車這麼方便,古代的人們出趟遠門要耗費好幾天甚至好幾個月,所以在出門前要做很久的準備,住宿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古時候的人們在外住宿的地方基本就是客棧了,但那時的客棧可不像我們現在的酒店一樣到處都是,可能走一天的路都不能碰到一個客棧。
客棧少是人們住不到的原因之一,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有些客棧的入住是有條件的。有些客棧收費很高,一般人支付不去;還有些客棧只為那些有身份地位的官員服務,普通人也住不了。
所以那是一個人如果獨自出遠門,家裡人一定會叮囑這句俗語。那為什麼住不了客棧也不要去寺廟呢,小編認為這和當時人們的封建思想有關。
寺廟一般都是供奉神明的地方,充滿了迷信的色彩,當時的人們認為去寺廟裡會驚擾到神明,所以不敢去裡面過夜。
那為什麼會提倡去墳地呢?我們要知道在那時會出遠門的人不是外出求學就是出遠門做生意的商人。前者多少還是讀過一些書的,自然不會信那些封建的鬼神之說。但是那些壞人對墳地還是有所忌憚的,所以墳地正是最安全的地方。
對於後者那些生意人來說,隨身肯定帶著很多財物,如果去寺廟之類的地方,很有可能就被一些劫匪搶去了。墳地人跡罕至,很少出現這樣的事故。
小編覺得古時候得人們還是很有智慧的,雖然在現代社會這句話已經用不到了,但這句俗語確實也給當時的人們提了個醒,發揮了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