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俗語:「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究竟是啥意思?

2020-12-10 騰訊網

每當提到中國古代文化,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唐詩宋詞,也有一部分人想到元曲明清小說。無可否認,這些都是非常經典的文化,隨便拿出一項,用一生的時間都無法完全研究透。但是,人們往往忽視了最流行的古代文化,那就是經常聽到的俗語,也被稱為俚語、俗話。

俗語包含的內容相當豐富,涉及到生活中方方面面,有些講述的是風土人情,有些表達的是古人對幸福生活的期盼,有些教會世人如何與不同的人相處,也有些是百姓對於生活經驗的總結。比如「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短短十個字,說透成功的秘訣,無論做什麼事情,都不能太過猶豫、畏首畏尾,否則幹不成大事。

既然是通俗易懂的俗語,當然也少不了婚喪嫁娶的句子,就像咱們常說的一句話:「鞋子合不合適,只有腳知道。」決定結婚之前,一定要遵從自己內心所想,不要被別人的看法左右。接下來介紹的這句俗語,也與婚喪嫁娶有關,那就是「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究竟是啥意思呢?

一、寧可借屋停喪

所謂「借屋停喪」,是指可以把自家的房間,暫時借給鄰居置辦喪事使用。眾所周知,自古以孝為先,基本上所有人對長輩的喪事比較重視,要不然會被認為是不孝順的表現。通常來說,參加葬禮的親戚朋友很多,尤其是親人較多的時候,七大姑八大姨,拿的花圈都沒地方放。

正常情況下,只要不是和鄰居的關係太差,都會主動把地方借給辦喪事的這家人,便於接待客人,甚至把花圈等用於喪事的物品,放在門口或院子裡也沒關係,其中緣由也很好理解。遠親不如近鄰,相互幫助才能讓鄰裡之間的關係越來越好,況且誰家都有父母,你這次幫助了別人,別人以後自然會幫助你。

另外,在古人眼中,老人去世並不晦氣,尤其是那些口碑不錯,或者村裡德高望重的老人,在他們去世的時候,所有人都很難過,會主動伸出援手,幫助老人料理後事。用錢出錢,有力出力,即使把房間騰出來放置老人的棺材,估計也毫不猶豫同意。

二、不可借屋成雙

上面解釋了為何人們願意「借屋停喪」,接下來聊一聊「不可借屋成雙」。此處的「成雙」,指的是情侶或夫妻住在一起,也就是說,在古人看來,寧願把屋子借給鄰居辦喪事,也不願意讓情侶或夫妻住在自家的房間。聽起來不可思議,這背後有什麼講究呢?

如果放到現在,「借屋成雙」很正常,假如朋友帶著對象到你家裡做客,晚上休息的時候,肯定讓他們住在一個房間,不會感覺有什麼不好的地方。但是,古人卻不這麼認為,古代夫妻到鄰居或者朋友家借宿,往往會主動提出分開睡,否則會被別人覺得你不懂規矩。

古人認為,夫妻之間的親密交流,最好是在自己家裡,如果住在別人的屋子,進行大家都明白的事情的話,對房屋主人的運勢有很大影響。時至今日,有些地方依舊有「不可借屋成雙」的說法,甚至女子帶著丈夫回娘家,晚上都要分開睡,不能同床共枕。

各位看官,你們那裡有「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的說法嗎?你去丈母娘家裡走親戚的時候,如果晚上留宿,會不會和妻子分開住呢?歡迎留下分享你們那裡的一些規矩。

相關焦點

  • 俗話說:「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是啥意思?
    俗話說:「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是啥意思?文丨蟈蟈論長期以來,我國老一輩人口口相傳留下來的很多說法在農村地區形成了不成文的規定。他們對人們的吃,穿等等各方面施加了某些限制。它已成為農村老年人口中經常念叨的的俗語。對於農村的眾多規矩和講究,很多人雖然都知道並且一直遵守著,但是卻一直不知道其中的原因是什麼,甚至有些人只是認為這是一種迷信的講究而已。然而實際上,農村的一些講究雖然是迷信造成的,但是大多數都是有著一定的現實依據的,比如咱們今天說的「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
  • 農村俗話說:「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是啥意思?
    在過去的農村,有很多不成文的規矩,對人們的衣食住行都做出了一定的約束,這些規矩不會出現在書本裡,但是通過世世代代的口耳相傳,也就逐漸地流傳了下來,成了農村老人常念叨的俗語。最遵守這些俗語的,莫過於上了年紀的農村老人,雖然現在的年輕人大多都不會在意這些俗語,但是回到了農村還得老老實實地聽老人的教誨。其中有一句「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在年輕人帶男女朋友回家的時候被提及的次數最多,這是什麼意思呢?一、寧可借屋停喪在農村,紅白喜事是非常重要的大事。
  • 農村俗語「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是什麼意思?
    文/炒米視角有些俗語,真的非要講出點什麼必然因果,其實也未必。但是它的的確確根深蒂固地影響著我們的傳統生活成百上千年。就比如說,「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現在人看來,借屋停喪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誰會把自己住的房子借給別人去停怕你呢?
  • 俗語「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到底是啥意思?細思恐極!
    俗語是勞動人民創造的通俗短句,大部分俗語都是人們對生活經驗的總結,有一定的科學道理,但是有些卻讓人感覺匪夷所思,難以理解,比如今天咱們要說的這句「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這句話大概意思就是,寧可把房子借給別人辦喪事,也不能讓情侶或者夫妻住宿!很明顯,誰也不會願意把自己的房子借給別人辦喪事,畢竟是個晦氣的事啊!可是人們寧願攤上這種晦氣的事,也不願意讓情侶或者夫妻住宿,可見人們對於男女留宿有多忌諱!
  • 民間俗語「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是何意?有借鑑意義
    古人在經過各種社會實踐後,將一些道理總結成俗語,流傳至今。有些俗語聽起來是一些非常顯而易見的道理,而有些俗語或者一些習俗,則需要我們細細體會,才能明白其背後的含義。比如民間俗語「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是何意?有借鑑意義。
  • 「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停雙」,這句話啥意思?令古人如此忌諱
    我們放眼回顧中國歷史,就會發現即使過了數千年,一些中華文化仍然在我們民間延續和繼承。比如,流傳了千百年的民間俗語,這些俗語是俗語是老祖宗靠著自己的實踐經驗積累下來給後人起到借鑑的作用。農村是一個非常講究禮節的地方,因為很多文化傳統就這樣一輩輩的傳承了下來。
  • 俗語「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是何意?有借鑑意義
    古人在經過各種社會實踐後,將一些道理總結成俗語,流傳至今。有些俗語聽起來是一些非常顯而易見的道理,而有些俗語或者一些習俗,則需要我們細細體會,才能明白其背後的含義。比如民間俗語「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是何意?有借鑑意義。
  • 俗語「寧可借屋停喪,切莫借屋留雙」啥意思
    正如老祖宗說的那般,沒有規矩是難以成方圓的,所以規矩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尤其是在我國的農村地區,更是傳承著許多老祖宗的規矩。比如農村在酒桌上吃飯的時候,就有著「父子不同桌,叔侄不對飲」的規矩,就算是給人敬煙,也同樣有著「三人不點菸」的規矩。農村流傳著許多意境深遠的俗語,它們或多或少地反映了一定的生活百態。
  • 生活智慧「寧可借屋停喪,切莫借屋留雙」啥意思?先人的金玉良言
    在眾多俗語當中,有兩句俗語讓我印象深刻,一句是「久病床前無孝子,久貧家中無賢妻」,另一句則是「寧可借屋停喪,切莫借屋成雙」。這兩句俗語都是非常有道理的,但是可惜的卻是很少有人知道,今天筆者就在這裡給大家分享一下,這兩句俗語所蘊含人生哲理。
  • 老話說: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停雙,這話啥意思?你看懂了麼?
    熟讀歷史或者說家裡有老人的小夥伴,一定會聽過這樣一句話: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停雙。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其實我們仔細考量一下,古人說這句話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只不過我們把這個所謂的道理說之前,一定要把這句話給簡單翻譯一下。  一、做一個簡短的翻譯。
  • 俗語:寧可借屋落客,不可借屋落月,啥意思?有什麼說道?
    在農村,對於每個老人來說都會說一些關於生活方面的一些俗語,其中不乏一些天氣變化,農田耕種和鄰裡關係的。在農村,這些俗語構成簡單,多以白話文與方言組成,通俗易懂,這或許也是俗語在農村「風靡」的一種原因吧!
  • 俗語「寧可借屋落客,不可借屋落月」,啥意思?老祖宗的待客之道
    提要:俗語「寧可借屋落客,不可借屋落月」,啥意思?今天我們今天要講的這句俗語,就是關於農村的習俗和禁忌。俗語「寧可借屋落客,不可借屋落月」,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俗語「寧可借屋落客,不可借屋落月」,是什麼意思?
  • 在農村,老人常說「寧可借屋落客,不可借屋落月」,啥意思?
    生活在農村,常聽老一輩們說到一些俗語老話,現今聽來能從其中領悟出一些道理,這些老話包括了生活中的各種習俗,生活,經驗總結,等等,都是勞動人民從生活或生產中總結出許多至理名言,一直流傳至今。這些老話你聽過沒?
  • 農村俗語,「借屋可落客,落客不落月」,什麼意思?
    但是,借屋落客有時有,借屋落月卻不可為!在我看了,農村不僅傳承了先輩熱情好客的傳統,卻也繼承了先輩留下的一些「規矩」!在農村,我們常聽別人講起,「寧可借屋停喪,莫叫他人成雙」,其實,這句俗語有誇張的成分,但是主要說明的意思是,如果「停喪」與「成雙」二者選其一,寧可屋裡停喪也不讓他人行雲雨之事。
  • 農村老話:「寧可給人停喪,不能給人成雙」,啥意思?
    然而,不管農民百姓有多淳樸,有些老一輩留下的忌諱,還是需要注意的,農村一句俗語:「寧可給人停喪,不能給人成雙」,有什麼講究?下面就來看看。前半句「寧可給人停喪」想要表達的就是,在農村人的心裡,喪事是要比婚事重要,誰家要是有婚事,但是在婚禮之前有家人過世的話,那婚事肯定需要為喪事讓路,起碼也要等到守孝的時間過去,太能夠進行喜事的辦理。
  • 俗話說:「寧可借屋落客,不可借屋落月」,「落月」指的是什麼?
    以前的農村交通很不方便,人們出門主要靠步行,特別是在山區居住的人們,有時候出門一趟要幾天才能回家,再加上以前的農村根本沒有旅店,外出的人就只能在村民家裡借宿了,但是有句農村俗語叫做:「寧可借屋落客,不可借屋落月」,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俗話說:「寧可借屋落客,不可借屋落月」,很多人不懂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歷經數百上千年的凝練,是人們智慧的結晶,很多俗語已經成了經典的語錄,指引著一代代農村人的生活,可謂是農村人的智慧寶典。有些俗語是從古代流傳下來的,有些俗語會有一些地方方言,所以對我們現在的理解帶來了頗多困難,這些俗語都是勞動人民從生活和生產中,實打實的總結出來的經驗。
  • 農村俗話寧可借屋落客,不可借屋落月是啥意思?現在還有沒道理?
    「寧可借屋落客,不可借屋落月」。這句話初看時有些讓人懵,第一句還容易理解,第二句就有些茫然了。其實這就是一句勸人的話,但不能小看這句話,這裡面有經驗和智慧。那麼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呢?咱們先了解一下這句話代表的啥意思,再來說一下有沒有理。一、這句話是啥意思寧可借屋落客,就是你可以借自己的屋子給別人住,別人可以當客人一樣住在自己的屋子裡,他也可以借自己的屋子留他的客人住。
  • 農村俗語「寧借炕辦喪,不借炕辦喜」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而「寧借炕辦喪,不借炕辦喜」這句話適用的範圍也是不一樣的,有的農村可以接受,有的就不行了。農村俗語「寧借炕辦喪,不借炕辦喜」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寧願意借自家給別人辦喪事,也不願意借自己家給別人辦喜事的。這句話跟「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有著同樣的意思,炕在北方指的就是睡覺的床,不過在這裡是意指整個家的。
  • 農村俗語「可借屋落客,不可借屋落月」, 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至今流傳著許許多多的俗語,有關農作的,為人處世的,預示天氣的等等,幾乎是包含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有人說這農村俗語就是百科全書,能給後人指引方向的作用。俗語之所以能流傳至今,主要是這些都是過去人們根據自己千百年生活經驗總結來,其中蘊含著豐富的哲學道理,讓人們很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