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寧借炕辦喪,不借炕辦喜」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2021-01-20 深山老農民

農村不同的地區有著不一樣的風俗習慣,可以說有些地方的風俗有自己的說法,但是到了其它農村的話就不行了。而「寧借炕辦喪,不借炕辦喜」這句話適用的範圍也是不一樣的,有的農村可以接受,有的就不行了。

農村俗語「寧借炕辦喪,不借炕辦喜」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寧願意借自家給別人辦喪事,也不願意借自己家給別人辦喜事的。這句話跟「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有著同樣的意思,炕在北方指的就是睡覺的床,不過在這裡是意指整個家的。

可以說這「寧借炕辦喪,不借炕辦喜」說的就是北方的一些習俗了,在農村辦喪事都是需要一些空地的,如果自家沒有地方的話,這個時候就要借別人家來辦了。在一些農村就覺得辦喪事是讓別人盡孝,這是必須要幫忙的,而且都是親人過世自然是得願意的,你不借的話還會被別人說成不孝了。

不過在一些農村可以借房子來辦喪事,但是卻不能夠借來辦喜事,至於原因就是借自己家的屋子來喜事,這新人總歸是要入洞房的,而做男女之事的話大家都是會有點嫌棄的,所以都不願意借房子給別人做新房的。

當然這只是一些地區的習俗而已,並非所有的農村都是「寧借炕辦喪,不借炕辦喜」的,在南方的農村其實就是反過來的,是借喜事不借喪事,主要是因為辦喜酒是好事情,誰都是想沾點喜氣的,就算是借別人的房子來當新房也是願意的,這也是討老彩頭的,新人住過的自帶喜氣也是無所謂的。

而如何辦喪事的話就不願意,畢竟這可不是好事情,在農村出門遇到有人出喪就覺得晦氣的,都不願意再出門了,願意再出門肯定是沒有什麼好事情的。所以說連看到別人出喪都這樣認為了,要是借房子給別人辦喪事自然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總之,不同的農村風俗不同,這些都是需要尊重的,「寧借炕辦喪,不借炕辦喜」這句話並不適用所有農村的,大家記住這點就好了。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說:「借三不借二,借急不借窮」什麼意思呢?有道理嗎?
    農村俗話中有一些在解讀時是會產生歧義的,主要是因為這些話為了省字沒有講明白,導致一些人解讀時會想當然地去理解。農村俗話本來是要通俗易懂,但有些其實摻雜了很多別的東西,像是這句「借三不借二,借急不借窮」就容易讓人誤解,誤解的主要點在前半句上。
  • 農村俗語「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這句話啥意思?有道理嗎?
    提及農村俗語,往往給人印象中最深刻的是老輩人的教導,不管是說的做人的道理還是觀天象,這些俗語都是一種特殊的文化教育,俗語不像古詩詞那麼華麗,但是其中的含義卻意味深長,古時候很多人接觸不到很好的文化教育,但很多人也渴望對於一些事物的認知,而老輩人就會通過自己的人生經驗來教導後人去認識萬物
  • 農村俗語「先胖不算胖,後胖壓塌炕」是什麼意思?有什麼道理?
    農村俗語「先胖不算胖,後胖壓塌炕」是什麼意思?有什麼道理?俗語「先胖不算胖,後胖壓塌炕」,這樣解釋合理嗎?歡迎補充指正在農村流傳著許多的民間俗話,這些俗話都是農民群眾在實際生產勞動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智慧,經過時代的變遷和時間的洗禮,經久不衰,這些流下來的許多膾炙人口的民間俗語,讀來詼諧幽默卻又富含哲理,談笑之間,就把一個活生生的道理為你陳列於眼前。
  • 農村俗語「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為啥不能借鞋?有道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為啥不能借鞋?有道理嗎?在農村生活,街坊鄰居的關係融洽下,真的是能夠起到遠親不如近鄰的效果。一個好的鄰居在生活之中,存在的意義是非常大的,有的時候還真的能夠幫得上大忙。
  • 農村俗語「三錢不借,三禮不隨」,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又沒有道理呢?首先咱們說「三錢不借」是指的哪三錢!一是不熟悉人不借:從字面上看不熟悉的人來借錢不會盲目借給他,可能見過面或者經過別人介紹在一起吃過飯,但是並不是很熟悉,因為你對其可能不熟悉,也不知道這個人具體做什麼的,有沒有能力償還,即便有借條但是沒有一個熟悉的中間人那也不可能隨便借,像現在很多見過一次面喝過一次酒就找人借錢,借怕他跑了找不到人還錢,不借擔心以後說不定有用到他的地方,
  • 農村俗語「可借屋落客,不可借屋落月」, 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至今流傳著許許多多的俗語,有關農作的,為人處世的,預示天氣的等等,幾乎是包含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有人說這農村俗語就是百科全書,能給後人指引方向的作用。俗語之所以能流傳至今,主要是這些都是過去人們根據自己千百年生活經驗總結來,其中蘊含著豐富的哲學道理,讓人們很受用。
  • 農村老話:「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什麼意思?這是為什麼?
    很多農村老話,是古人經過千錘百鍊在農耕生活或者平時人際交往生活中總結出來的,具有廣泛代表性的凝聚經典詞句。農村老話不僅在當時年代有啟發作用,就是放到現在也具有教育作用。今天我們要來了解的這句老話「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又蘊含了怎樣的道理呢?一起來看看吧!
  • 四不借,借了家不寧,這句話說得太有道理了,不愧是祖宗流傳下的
    民間有句俗語:「四不借,借了家不寧.」這四件指的是嬰兒床,殺豬刀,拐杖和藥罐。實際上,乍一看,這句話似乎沒有任何意義,借這些東西怎麼會家不寧呢?但實際上,您會發現它的初衷和流傳是有理由的。那為什麼不能借這四事呢?
  • 農村老話「借小不借大,借近不借遠,借短不借奢」,是什麼意思?
    不借吧,又抹不開臉;借吧,到時候又怕收不回欠款,因此處於兩難境地。鑑於這種情況,農村老人悟出了一句俗語:「借小不借大,借近不借遠,借短不借奢」,什麼意思呢?「借小不借大」的意思是說:親朋好友向你張口借錢也不容易,如果確有困難能幫則幫。
  • 農村俗語「喪人出棟梁,生人不寢房」,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對農民來說,生老病死是每個人一生中都會有的經歷,不管是新生兒降臨,還是有人去世,都是家裡的大事,不過這二者的意義是完全不同的,農村有句俗語叫做「喪人出棟梁,生人不寢房」,知道是什麼意思嗎?在農村,人們去世之後,在安葬之前都會辦喪事,所以得布置好停喪的地方,以前大部分農村家庭的條件有限,如果房子太小的話,就不得不借別人家的房子停喪或者辦喪事,如果遇到這種情況,農民通常都是很願意幫忙的。
  • 農村俗語:「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老一輩留下來很多俗語,看似很普通,但仔細琢磨以後,發現這些俗語可包含著勞動人民的智慧在裡面。雖然裡面難免有些是封建迷信的東西,但多數都是通過實踐經驗中總結出來的,大部分還是有道理的,所以才能流傳至今。下面筆者繼續給大家分享三句俗語。看看是什麼意思,有什麼道理呢?
  • 農村俗語「寧夜宿於荒墳,也不可旅居在古剎」啥意思?有道理嗎?
    小編相信大家對俗語一定很是熟悉了,俗語之所以流傳至今,是因為它不僅富有趣味性,而且更具有一定的道理性。俗語是人們對日常生活經驗的總結,但是隨著時代發展,可能有很多人已經將這些俗語忘記了,這不免讓人覺得有點可惜。作為新時代的一員,仍然需要我們去學習俗語,並將其傳承下去。
  • 農村俗語「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是哪4樣?為何不能借?
    文/當年一木農村俗語「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是哪4樣?為何不能借?但是,古人卻留下了一句俗語:「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古人認為,哪怕鄰居關係再好,有四樣東西是不能借的,說得嚴重些,借了之後會家破人亡。那麼,究竟是哪四樣東西呢?為何借了之後家會敗亡呢?這4樣東西,分別是「嬰兒床、殺豬刀、拐杖、藥罐子」。
  • 農村俗語:「東西三不借,借了準敗家」,為啥不能借?
    農村俗語:「東西三不借,借了準敗家」,三不借是哪三樣,為啥不能借?農村老人經常說:「好借好還,再借不難」!這說的是借東西的事情,也是借錢借物的哲理,只有遵循這規則,才能得到大家的尊重。所以這人生在世,這借錢借物自然是免不了的,而這也是人之常情。
  • 農村俗語「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是什麼意思?
    文/炒米視角有些俗語,真的非要講出點什麼必然因果,其實也未必。但是它的的確確根深蒂固地影響著我們的傳統生活成百上千年。就比如說,「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現在人看來,借屋停喪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誰會把自己住的房子借給別人去停怕你呢?
  • 俗語: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借東西也有門道?年輕人不妨學學
    俗語: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借東西也有門道?年輕人不妨學學相比於城市,農村鄰裡之間的走動更加頻繁,關係也更加親密,要是你曾經在農村生活過的話應該有體驗,這也就是為什麼在農村待了大半輩子的人老了以後不願意跟著兒女進城享福。住在高樓大廈裡邊,連一個走動的人都沒有,鄰居之間就和陌生人一樣。
  • 農村俗語,「借屋可落客,落客不落月」,什麼意思?
    在過去,一窮二白的歲月,農村留個大家的印象是破敗不堪。然而,近20年的發展,在國家堅強的領導下,農村的各項事業發展的如火如荼。如今的農民不管是田間勞作還是日常生活,品質及效率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在農村,隨著鄉村振興計劃的實施,很多地方的農民靠特色的旅遊帶動了自己的增收,真真正在的擺脫了貧困。小編土生的農村人,近日在田間澆地時,聽一大爺聊起了,關於農村留客的風俗,其中關於借屋落月的忌諱你們那裡有嗎?
  • 農村俗語:五十歲不建房,六十歲不栽樹,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五十歲不建房,六十歲不栽樹,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在過去,除了結婚生子的事情外,對於一家人來說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蓋房子了。在以前吃不飽穿不暖的時代,人們蓋房可能會將一家人手中的錢都花出去,所以,講究非常的多。
  • 俗語:「借三不借二,救急不救窮」,啥意思?
    來源:哲學閱讀(ID:zxyd22)俗語「借三不借二,救急不救窮」,是老輩人長期生活中的智慧結晶,在現在看來仍有借鑑意義,這句話流傳上千年來人們一直對此推崇備至,那這句暗含深意的俗語,到底有怎樣的道理呢?
  • 農村俗語「友不交三,婚不結三,錢不借三」,啥意思?
    農村的生活是讓人留戀的,它沒有城市的繁華和喧囂,也沒有深山荒無人煙的空鏡,它更多的是一種愜意,悠然,自在。說到對農村的記憶,每個人心中都能描繪出一幅如詩如畫的風景,是的,農村的田園生活是所有人的最好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