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話:「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什麼意思?這是為什麼?

2020-12-22 譽家裝飾

很多農村老話,是古人經過千錘百鍊在農耕生活或者平時人際交往生活中總結出來的,具有廣泛代表性的凝聚經典詞句。農村老話不僅在當時年代有啟發作用,就是放到現在也具有教育作用。今天我們要來了解的這句老話「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又蘊含了怎樣的道理呢?一起來看看吧!

農村老話:「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什麼意思?

過去,農村生活相對比較艱苦,家裡缺米少鹽的時候,就會向關係比較好的鄰居借一點錢用用,你來我往,鄉裡鄉親的關係就親近很多。那麼「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是什麼意思呢?

借米不借柴

在農村的米柴是不一樣的,因為米是可以稱量的而柴卻不一樣。別人借多少米到時候還多少米就像,而柴在農村到處都是,只要受點累勤快一些是個人都能找到柴{在農村連柴都要借,只能說明這個家庭的人太懶。借柴火同樣也說明這個家庭並不單單只是窮,而是又窮又懶。聽長輩他們說柴字和財同音,借出去的柴這樣也就意味著把自家的財氣借走了,這個在以前是很忌諱的。

借衣不借鞋

在以前老一輩人覺得小孩穿百家衣會帶來鴻運,借衣就相當於借好運又不影響自己的運勢。長輩說在以前鞋子對個人來說就相當於貼身的衣物,這種東西是不外借的。另外,新的鞋借出去以後再換回來就成了舊鞋。在以前看來就是破鞋的意思,而破鞋有著非常不好的意思,因此更不會願意借出去了。

這句話有道理嗎?你怎麼看?

@黑土地上的神槍手

在過去的年代,確實發生過不少這樣的事情,借米就是救人,也是為自己積福,所以一般人是不會拒絕的。但是借柴就不一樣了,因為柴遍地都是,你懶惰所以沒有柴燒,救人要救窮,但不能救懶,就是這個道理。

借衣不借鞋,借衣在某種特殊情況下,不能因為一件衣服去商店裡買,所以借一件衣服穿也無可厚非,但是借鞋就不一樣了,因為每個人腳的尺碼不一樣,很難找到合腳的,加上腳的氣味難聞,穿鞋子還要走路,所以一般不會借。

在當今的社會,這種現象也非常普遍,不是借米借柴,但道理是一樣的,借你是人情,不借是本分,有許多老賴就是這樣形成的,讓好心人傷心難過,連古人都知道,「借窮不借懶」,懶人就是好人慣的,這也是給好人敲敲警鐘,不要一味的幫助,最後傷害的還是自己。

@莊家紅蘋果

「借米不借柴」說明柴在農民心目中的重要性。「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柴第一,沒有柴生米煮不成熟飯 農民寧願自己少吃一點都會特別熱情地借給你米,但是柴是生活的根,柴不外借。

「借衣不借鞋」鞋在我們農村借鞋特別忌諱。聽過「寧試人家棺材都不試人家新鞋」,所以千萬不要張口借鞋 。借鞋對借和被借兩方說詞都不好,聽說過,農村人罵人說xx搞破鞋…… 特別難聽。

農村老話都是傳承了好多年,都是被認可的真理,已經成為文化傳承的一部分了。

@職場百靈鳥

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說到這,我就想到:碗米幫人,鬥米害人的故事。人窮了,有能力支持一下,給其一碗米幫助,以解燃眉之急是真幫人。但要是源源不斷的資助接濟,便會讓人養成依賴求靠懶惰無辦的習性,那是很不好的,弄不好,不知報恩反招怨,一旦斷了資助,就怨恨多多了。這樣的例子,現實生活中太多了。長貧難濟,有困難幫一下可以,但千萬不要大包大攬。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就包含有這意思。

@小小丫頭

一個家庭,一時無米是有的,為救急幫下,可以。柴米鹽油醬醋茶,是家庭必備,無米可救急,要是柴米鹽油什麼都沒有,都要幫助,那就說明其人其家大有問題了,就是能借能幫也要有法了,不可都隨其願。人是有劣根性,有懶惰心,會依賴的。所以借了米就不應再借連柴借,借衣防寒就不應再連鞋借,這會使其養成不進取而總有求靠依賴懶惰心理的。做人要有自知之明,幫人助人也應有知人之智,明白如何幫如何借才是對的,不然好心會辦壞事的。求人幫求人借也要有志,不可提太多要求,得寸進尺。

@鮮花朵朵

那為啥不借鞋呢?我認為,這鞋踩在腳下,難免會弄髒、弄破的,如果借來的鞋子給人家弄髒弄破,那怎麼辦?本來家中就買不起鞋,碎了更賠不起了。再說了,在過去,鞋那可是屬於貼身之物啊,有的人有潔癖,萬一借鞋的那人有腳氣、腳臭咋辦?何況這腳有大有小,穿著也不一定合適啊。

@泥糖小丫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借米不借柴的意思,在人們的生活中離不開柴米油鹽醬醋茶。柴佔首位,農村做飯首先離不開柴火,沒有柴任何食物都做不熟。在農村農民沒事的時候就撿柴砍柴存起來如果誰家借米都會樂意幫助,但是不能沒有柴火,這就看出柴火在農村的重要性了!我們再來了解一下借衣不借鞋。就是一種忌諱,是擔心別人的腳氣傳染給自已,而衣服就沒那麼多講究了!

總結:個人覺得「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這句話的最終意思就是告訴我們,幫人一定要幫窮人,杜絕幫助懶惰的人。千萬不要用自己的善心去縱容那些貪婪的人,同樣也不要讓自己的善良助長了貪婪。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這句話啥意思?有道理嗎?
    俗語還叫做:老話、老人言、常言、諺語等等,歸根結底都是一種老輩人傳下來的特殊語言。之所以俗語在農村盛行,也是體現出了農民對於一些事物的認知和求知慾。在農村有這麼一句俗語「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那麼字面我們都知道是咋回事,但是這句話有什麼含義呢?老輩人為什麼會這麼說呢?既然米已經借出何不將其柴禾並送給他人呢?
  • 俗語: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借東西也有門道?年輕人不妨學學
    俗語: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借東西也有門道?年輕人不妨學學相比於城市,農村鄰裡之間的走動更加頻繁,關係也更加親密,要是你曾經在農村生活過的話應該有體驗,這也就是為什麼在農村待了大半輩子的人老了以後不願意跟著兒女進城享福。住在高樓大廈裡邊,連一個走動的人都沒有,鄰居之間就和陌生人一樣。
  • 俗話說:「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柴不值錢,為何不能借呢?
    在以前的農村,鄰裡之間相互借東西也是常有的事情,一般借的比較多的都是一些生產工具之類的物件,但是也有些東西是不能外借的,比如農村有句俗語叫做:「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借米不借柴對於以前的農村人來說,米是非常珍貴的,特別是在經歷過自然災害的老年人心中,糧食就相等於生命。
  • 農村俗語「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為啥不能借鞋?有道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為啥不能借鞋?有道理嗎?在農村生活,街坊鄰居的關係融洽下,真的是能夠起到遠親不如近鄰的效果。一個好的鄰居在生活之中,存在的意義是非常大的,有的時候還真的能夠幫得上大忙。
  • 農村老話「借小不借大,借近不借遠,借短不借奢」,是什麼意思?
    不借吧,又抹不開臉;借吧,到時候又怕收不回欠款,因此處於兩難境地。鑑於這種情況,農村老人悟出了一句俗語:「借小不借大,借近不借遠,借短不借奢」,什麼意思呢?「借小不借大」的意思是說:親朋好友向你張口借錢也不容易,如果確有困難能幫則幫。
  • 農村老話:「借三不借二,借急不借窮」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本文和大家一起來講解一下「借三不借二,借急不借窮」這句話鄉村老話的含義!02「借急不借窮」的含義這小句非常好了解,就是借錢要借「急事」,而不可以借「窮」病,怎麼回事?完婚、病症、修房子這種急事都必須馬上花錢,他人來借也是不得已,這類錢就應當借!哪家還沒有個急事呢?親朋好友中間多扶持一下,艱難便會小許多 ,或許大家的鼎力相助換得的便是一條鮮活的生命,一份寶貴的友情!此外,借急事就如同是錦上添花,它是真實能幫上他人的,造成的功效也遠比「畫龍點睛」來的強!那麼為什麼不借窮呢?
  • 農村老話:「借婚不借嫁」,你知道它的真正含義嗎?
    雖然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農村的生活條件也是越來越好了,但是好多以前流傳下來的老話,還有習俗依然在農村流傳延續著,關於這方面的禁忌俗語,更是在婚殤嫁娶中最為講究,比如下面這句老話,在農村現在還有很多地方還在使用它!
  • 農村俗語說:「借三不借二,借急不借窮」什麼意思呢?有道理嗎?
    農村俗話中有一些在解讀時是會產生歧義的,主要是因為這些話為了省字沒有講明白,導致一些人解讀時會想當然地去理解。農村俗話本來是要通俗易懂,但有些其實摻雜了很多別的東西,像是這句「借三不借二,借急不借窮」就容易讓人誤解,誤解的主要點在前半句上。
  • 農村老話常說「錢不借三,禮不隨三」,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農村老話常說「錢不借三,禮不隨三」,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文|接節說事從小在農村長大的人都應該聽說過一些很有意思的俗語老話,而且大部分都押韻,說起來非常順嘴,但是一般但是簡化了一些內涵,變得比較簡短,所以這其中的意思就不是很多人能夠理解的了,尤其那些還夾雜著一些方言的老話,就更不用說了,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這樣一句老話,叫做:「錢不借三,禮不隨三」,這兩個三,都指的是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 老祖宗傳下的講究:「借衣不借鞋」有啥說法?背後蘊含古人的智慧
    老祖宗傳下的講究:「借衣不借鞋」有啥說法?背後蘊含古人的智慧平常工作或者生活中,我們遇到缺什麼東西,只要不是太貴重的話,都會選擇和同事、朋友先借一下,比如像衣服和鞋子這類東西。很多小孩子小的時候穿的衣服、鞋子都是別人穿過的,但是不管是借的一方還是被借的一方都很樂意。不過我們的老祖宗對此卻有不同的看法,在以前流行這麼一種說法,那就是「借衣不借鞋」,這裡面有什麼講究呢?又蘊含著古人的什麼智慧呢?今天我們就來認真了解一下。先來說說為什麼衣服可以借。
  • 農村俗語:「東西三不借,借了準敗家」,為啥不能借?
    農村俗語:「東西三不借,借了準敗家」,三不借是哪三樣,為啥不能借?農村老人經常說:「好借好還,再借不難」!這說的是借東西的事情,也是借錢借物的哲理,只有遵循這規則,才能得到大家的尊重。所以這人生在世,這借錢借物自然是免不了的,而這也是人之常情。
  • 農村俗語「寧借炕辦喪,不借炕辦喜」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不同的地區有著不一樣的風俗習慣,可以說有些地方的風俗有自己的說法,但是到了其它農村的話就不行了。而「寧借炕辦喪,不借炕辦喜」這句話適用的範圍也是不一樣的,有的農村可以接受,有的就不行了。農村俗語「寧借炕辦喪,不借炕辦喜」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到底是哪四樣?為什麼
    農村流傳著很多蘊含人生哲理的俗語、老話,經過世世代代的流傳,有的被遺忘,有的一直在「影響」著我們,一句句老話郎朗上口,仔細去理解才能發現其中蘊含的深刻道理。 例如,很多人應該都聽說過:「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
  • 農村俗語「借二不借三」是什麼意思?你借過錢給別人嗎?
    那麼農村朋友一定要謹記這句俗語:借二不借三,會讓你免去討債的難題, 這句話歸納的是兩種必須借的錢和三種不能借錢的人,大家請聽小編細細分析。兩種必須借的錢,第一種是辦紅白喜事。辦喜事的時候很多人難免一時湊不到足夠的錢,特別是對於男方家庭,彩禮、酒席錢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手頭難免拮据,開口向親戚朋友借錢是正常的事,這種錢是可以借的,因為在辦酒席後主人家會收到賓客隨禮的錢,很快就可以歸還。
  • 農村老話「借屋落客行善事,借屋落月壞人情」,是什麼意思?
    農村流傳了很多來自生活中一些經驗的總結,這些總結,經過歲月的千錘百鍊,形成了一句句簡短、凝練、膾炙人口的老話,教人做人,教人做事,到了今天,很多農村人依然遵循這些老話,「借屋落客行善事,借屋落月壞人情」就是一句告訴人們有關留宿的忌諱。
  • 農村老話「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老輩人對於人情世故的教誨
    都說這農村人為什麼很多人不識字,卻識大體懂教養呢?這和我國一種特殊的文化有關,以前農村是沒有什麼學堂,並且即便在古代城池裡只有富人才能上學,那麼這普通老百姓對於一些萬物也有嚮往,有時候作為家長會告訴孩子,什麼事情不該做什麼事情該做,這時間久了,這些話確實有道理,對於人們生活有很大作用,並且還是老輩人的生活經驗,所以一直被廣泛流傳到現在,這些老話可都是我國老祖宗的智慧結晶,並且都是一些教導後人少走彎路的話。
  • 農村俗語「友不交三,婚不結三,錢不借三」,啥意思?
    農村的生活是讓人留戀的,它沒有城市的繁華和喧囂,也沒有深山荒無人煙的空鏡,它更多的是一種愜意,悠然,自在。說到對農村的記憶,每個人心中都能描繪出一幅如詩如畫的風景,是的,農村的田園生活是所有人的最好記憶。
  • 俗語:「借三不借兩,救急不救窮」,啥意思?古人的警世良言
    俗語:"借三不借兩,救急不救窮",啥意思?古人的警世良言雖然錢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可以說一分錢難倒英雄漢。當人們在需要錢的時候往往都要找身邊的朋友拆借。可是當我們身邊的朋友來找我們借錢時,我們到底是借還是不借呢?
  • 俗語東西3不借,借了家準敗!三不借是指啥?建議中年人看看
    今日來為大家講解的俗語是:東西三不借,借了家準敗!建議中年人多看看不借香火香火屬於中國特有的說法,不管是祭拜神佛還是要祭拜祖先,都會給它們燒點香火,而這些一定是得自己的買的香火,如果香火還要姐的話,那就表示這家人很窮,而且對被拜祭的人也是不尊重的。
  • 農村俗話說:「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是啥意思?
    在過去的農村,有很多不成文的規矩,對人們的衣食住行都做出了一定的約束,這些規矩不會出現在書本裡,但是通過世世代代的口耳相傳,也就逐漸地流傳了下來,成了農村老人常念叨的俗語。最遵守這些俗語的,莫過於上了年紀的農村老人,雖然現在的年輕人大多都不會在意這些俗語,但是回到了農村還得老老實實地聽老人的教誨。其中有一句「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在年輕人帶男女朋友回家的時候被提及的次數最多,這是什麼意思呢?一、寧可借屋停喪在農村,紅白喜事是非常重要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