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話「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老輩人對於人情世故的教誨

2020-12-16 羊王

都說這農村人為什麼很多人不識字,卻識大體懂教養呢?這和我國一種特殊的文化有關,以前農村是沒有什麼學堂,並且即便在古代城池裡只有富人才能上學,那麼這普通老百姓對於一些萬物也有嚮往,有時候作為家長會告訴孩子,什麼事情不該做什麼事情該做,這時間久了,這些話確實有道理,對於人們生活有很大作用,並且還是老輩人的生活經驗,所以一直被廣泛流傳到現在,這些老話可都是我國老祖宗的智慧結晶,並且都是一些教導後人少走彎路的話。

農村老話「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這句話從字面來看,很明確,也是老輩人對於後人的教誨,並且和農村的人情世故有關,而哲理說的「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可能有些人不知道,但大意都猜的差不多無非就是一些好的人不能去隨禮,但是為什麼這麼說,這老祖宗說的是否有道理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下。

「錢有三不借」

1、不借給不熟悉的人

這賺錢對於誰來說都是不易的,而其中這不熟悉的人萬萬不能借,比方說現在吧,你的朋友可能在某一天一起吃飯,其中他還可能帶來了他的朋友,但是你們彼此之間根本不熟悉,可能彼此也在這種情況下算認識了成為朋友,但是再後來,突然之間裡,他可能向你借錢,那麼這個時候就不借,因為你可能根本就不了解他,另外是否有償還能力,如果你借了,萬一他不歸還,那麼損失的自然是自己。

2、不借給窮人

這老話常說「幫富不幫窮」,其實這句話看起來沒有人情味,但是錢這東西畢竟誰賺的都不容易,如果你借給一個窮人,那麼他能翻身自然會感謝你,或許還會記住你的好,但如果不能翻身你即使借給他等於「肉包打狗一去不回」,其實現在很多現實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例子,而老輩人這麼說也是經驗之談。

3、不借給信譽不好的人

這都說信譽第一,可遇到錢的問題上,信譽還值錢嗎?因為借錢不管是在古代還是在現代出現的矛盾非常多,就比方說,你將錢借給了他,可他說已經歸還了,但中間沒有擔保人和字據,往往最後對波公堂,現在有些人借了錢之後說的是規定時間內歸還,出於好心幫助,但是沒想到一年兩年過去了就是不提,筆者就遇到一次甚至都不搭理你了,都說現在借錢是孫子欠錢的是大爺一點也沒錯,所以這種信譽不好的人也不能借。

「禮有三不隨」

1、不懂得禮尚往來的人不隨

這人情世故,你來我往,如果你不來拿肯定我也不去,但實際中這種不懂得禮尚往來的人特別多,就說農村吧,這隨禮是一種傳統,誰家結婚親戚朋友都去隨禮,但是你隨禮了,而你家有喜事的時候告知了對方,對方卻不願來,那麼這種人再給你下請柬,今後也不要去,更不要來往。

2、未收到邀請的禮不隨

現在人看待問題都比較現實,有些人下請柬是看人,很多人下請柬都是深思熟慮的,巴不得別人來隨錢,所以不會存在忘記的情況,如果說別人本身就沒告訴你前來赴宴,那麼這樣的禮最好不要去隨,別人可能不會領你的情。

3、無德的禮不隨

這隨禮可是一門大學問,什麼叫「德」呢,首先德行、德品這些都是一個人是素養,有的人為了斂財什麼酒席都舉辦,很明顯這種禮就不能隨,因為你將來可能不會像他這樣無德去舉辦這種沒有素養的酒席,有的孩子過生日也要求,有的人則是升學宴,這樣的邀請免不了要隨錢,如果你感覺你的錢多大可以去,但老輩人說這種禮不能隨,確實有原因的。

別看農村人很多文化知識不高,但是很多禮節很多講究他們都明白,通過這些老輩人的教導和教誨不但讓後人少走彎路,另外對於一些犯錯的人來說也要謹記。對於這些老理老話等大家感覺老祖宗說的都有道理嗎?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人到中年,更應當謹記於心
    在這個過程當中,工作之餘,人情往來之間總會收到一些「請柬」,需要隨禮,這個時候到底該不該隨呢?你要說隨禮吧,自己剛畢業,工資少得可憐;如果不隨禮,又有可能傷及同時感情。隨禮,還是不隨禮呢?其實參考下面這句俗語就夠了!這句俗語就是「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尤其是人到中年,更應當謹記於心!
  • 農村有句話叫:「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哪三種錢不能借?
    俗話說:「欠債還錢,天經地義」,然而如今有很多人都是借錢不還,借的時候什麼好話都能說出口,但是到還錢的時候,卻又推三阻四,一拖再拖,最終連朋友都做不成了。因此農村有句俗語叫:「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有沒有道理?
  • 農村人常說「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說的啥意思,看了才明白
    生活中,人情往來是誰也不能逃脫的,年輕的時候不懂的人情世故,或許會吃虧上當,經歷的多了,也就有了人生經驗,明白了什麼樣的人只能做面上的朋友,什麼樣的人有困難的時候,應該真心實意的去幫助。農村人常說的錢有三不借,都包括什麼樣的人?
  • 農村老話常說「錢不借三,禮不隨三」,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農村老話常說「錢不借三,禮不隨三」,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文|接節說事從小在農村長大的人都應該聽說過一些很有意思的俗語老話,而且大部分都押韻,說起來非常順嘴,但是一般但是簡化了一些內涵,變得比較簡短,所以這其中的意思就不是很多人能夠理解的了,尤其那些還夾雜著一些方言的老話,就更不用說了,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這樣一句老話,叫做:「錢不借三,禮不隨三」,這兩個三,都指的是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 俗語: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老祖宗傳下來的忌諱,現代人常犯
    在借錢與隨禮的過程中,彼此之間的感情交流就更加密切,但根據老祖宗的總結,若是不小心犯下了這些忌諱,那麼很可能彼此之間的感情就會受損,甚至於因此而滿目成仇,因此總結出了「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的機會,而這些忌諱,很多現代人都有常犯。
  • 為什麼俗語「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流傳甚廣?
    民間流傳著很多俗語,經常聽老一輩的說「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從某些方面來說,可以幫助我們少走彎路,但任何事物咱們都得辯證看待,下面一起來拆解這三句話。錢有三不借這裡的「三不借」指的是萍水相逢的人、欠債且有不良嗜好的人、借錢不還的人。
  • 夜讀|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
    我們的老祖宗通過多年經驗,總結出了很多俗語,以此來告訴我們哪些事是不能做的,比如我們常聽到的: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下老祖宗留下的這些俗語~錢有三不借 借錢這個事情,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都遇到過,這也是一個很頭疼的問題,我們來看看都有那三不借。
  • 俗語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老祖宗說的在理嗎?
    "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是一句廣為流傳的民間俗語,雖然在現代社會很難再被人提起了,但是也不得不說的是這些幾乎就要被我們所遺忘的,正是我們老祖宗經過無數次印證之後,總結下來留給我們的重要財富。至於我們後人而言真的應該好好的對此進行總結和歸納,以便更好的傳承下去。
  • 老祖宗常說:「路有三不踏,禮有三不隨」,哪三種禮不能隨?
    可是百姓們最不缺的就是生活經驗了。經過口口相傳,這些俗語就慢慢流傳下來,形成了關於衣食住行、錢財禮節等生活各方面的經驗。 今天要介紹的就是關於選擇道路和處理人情世故時候,要明白的一句俗語,那就是:「路有三不踏,禮有三不隨。」
  • 「路有三不踏,禮有三不隨」,哪三種禮不能隨?
    今天小編要介紹的就是關於選擇道路和處理人情世故時候,要明白的一句俗語,那就是:「路有三不踏,禮有三不隨。」人總會面臨這樣那樣的選擇,究竟哪一條道路才是正確的,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有三條不能踏的路尤為重要。首先是危險的路不要走。
  • 老人常跟我們說:「禮有三不隨」,是哪三種呢?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農村的生活中總有著很多的講究和禮節,這些講究讓農村人更加的重視情感聯繫。雖然有很多的規矩比較繁瑣,從今天來看並沒有科學的道理,但農民依舊會遵守這些老習俗,比如說孝子是不能隨意來到其他人家裡的,不然就會被大家嫌棄。在正月的時候是不能理髮的,不然會對舅舅不太好。
  • 農村老話:「借三不借二,借急不借窮」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這種口耳相傳的老話或是俗語的內函十分豐富多彩,涉及到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不僅有健康養生法決,也是有為人處事的方式 ,是個極大的寶藏!多讀一些俗語,並且用辯證的邏輯思維來剖析,定能令人受益匪淺,更為透亮!本文和大家一起來講解一下「借三不借二,借急不借窮」這句話鄉村老話的含義!
  • 農村老話一輩不孝,輩輩不孝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對於一些農村老話,部分人持偏見態度,認為這些農村老話帶著封建迷信的主觀思想。其實這樣想的人,首先就已經帶有主觀的想法,以主觀想法去臆測另外一件事,得出的結論必定是片面的。農村老話是農村人在生活中總結出來的經驗,是智慧的結晶,冒昧歸類到封建迷信是不妥的,應該站在客觀的立場上看問題,有不足的可以提出來,有道理的也應該去肯定。
  • 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老祖宗說的句句在理!
    我們的老祖宗通過多年經驗,總結出了很多俗語,以此來告訴我們哪些事是不能做的,比如我們常聽到的: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下老祖宗留下的這些俗語~- 1 -錢有三不借借錢這個事情,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都遇到過,這也是一個很頭疼的問題,我們來看看都有那三不借。
  • 俗語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說的是什麼?有道理嗎?
    農村俗話有的時候在有些地方表達的方式不一樣,但其實想要說的意思是一樣的,比如這句「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在我們這邊,有另一種說法叫「不借三種錢,不隨三樣禮,不走三條路」。這兩句話雖然用的字不太一樣,但其實想要表達的意思是完全一樣的,都是想說一些生活中總結得出的經驗,告誡後人能夠規避一些麻煩事。
  • 俗話說「錢有3不借、禮有3不隨、路有3不走」,你了解多少?
    老一輩人常說,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這句話值得年輕人好好地思考一下。先說這借錢,按理說借別人錢應該沒什麼負擔才是,但是社會中人心險惡,不是所有人都像表面看著那麼友好的。我們每個人也清楚錢在這個社會中有多重要,所以在借錢給別人時一定要留個心眼,以防到時候自己的錢被打了水漂。
  • 農村俗語說:「借三不借二,借急不借窮」什麼意思呢?有道理嗎?
    農村俗話中有一些在解讀時是會產生歧義的,主要是因為這些話為了省字沒有講明白,導致一些人解讀時會想當然地去理解。農村俗話本來是要通俗易懂,但有些其實摻雜了很多別的東西,像是這句「借三不借二,借急不借窮」就容易讓人誤解,誤解的主要點在前半句上。
  • 農村老話:「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什麼意思?這是為什麼?
    很多農村老話,是古人經過千錘百鍊在農耕生活或者平時人際交往生活中總結出來的,具有廣泛代表性的凝聚經典詞句。農村老話不僅在當時年代有啟發作用,就是放到現在也具有教育作用。今天我們要來了解的這句老話「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又蘊含了怎樣的道理呢?一起來看看吧!
  • 農村俗語「友不交三,婚不結三,錢不借三」,啥意思?
    農村的生活是讓人留戀的,它沒有城市的繁華和喧囂,也沒有深山荒無人煙的空鏡,它更多的是一種愜意,悠然,自在。說到對農村的記憶,每個人心中都能描繪出一幅如詩如畫的風景,是的,農村的田園生活是所有人的最好記憶。
  • 農村麻雀又漸多,老話「住在麻雀屋,輩輩棟梁出」如何解釋,在理
    麻雀在農村是最為常見的鳥類,然而,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由於部分人好食,有人肆意捕殺,數量是急劇下降了。好在,近幾年,國家禁食野生動物並制定實施了相關法律、條令,才使得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麻雀沒有消失,如今,在農村數量又漸漸多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