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欠債還錢,天經地義」,然而如今有很多人都是借錢不還,借的時候什麼好話都能說出口,但是到還錢的時候,卻又推三阻四,一拖再拖,最終連朋友都做不成了。因此農村有句俗語叫:「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有沒有道理?
錢有三不借
以前人講究誠信為本,借錢還債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是現在卻流行著這樣一句話:借錢的是孫子,還錢的是大爺。要知道別人在你最需要的時候借錢給你,那是一種信任,別說誰有錢沒錢,要知道錢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不夠用的,下面就來看看哪三種錢不能借?
第一種:借錢不還的人
農村有句話叫做:「好借好還,再借不難」,在以前的農村,如果到了還錢的時候,自己確實還不起,就會主動去給人說清楚原因,希望能再緩幾天,如果這樣做的話,大多數人都能理解。但是有一種人卻不會這麼做,到了還錢的時候,他們就躲起來找不到人了,之後就一拖再拖,要麼玩消失,要麼找各種藉口,有錢也不會還給你,這就是人們所說的「老賴」。這種人如果下次又找你借錢,還是慎重為好。
第二種:有不良嗜好的人
比如有些人在賭博的時候輸紅了眼,為了翻本什麼錢都敢借。曾經在村裡就有一個人,賭博的時候輸急了,連兩毛錢利息的高利貸都敢貸,最終一晚上連房子都輸掉了,還欠了很多錢,最終只能跑到外地多年不回。這種人在賭博的時候借錢就不要借給他了,他輸掉以後不僅不會還給你,還會落下埋怨。
第三種:不熟悉的人
在生活中,還會遇到一種人找你借錢,那就是在酒桌上僅有一面之緣的人,其實彼此根本沒有什麼交情,雙方都不了解對方,僅僅是見過面而已,這種朋友如果找你借錢,還是不借為好,畢竟大家都不太熟悉,他都好意思向你開口,這種錢借出去一般是借出去就回不來了。可以想像一下,他不找熟悉的人去借錢,而是找一個不太熟悉的人,就說明熟悉的人不會借給她。
禮有三不隨
如今很多人都是打著辦事情的旗號來收禮,有些人甚至在孩子一到十幾歲每年都請客收禮,弄得人人都怕接到他的電話,如果去了就得隨禮,不去又不好看。因此有些事情是可以直接拒絕的,也可以不用隨禮的。
第一種:小事不必隨禮
有些人總會打著辦事情的旗號來收禮,比如孩子考過了駕照也要請客收禮,孩子考上大學要收禮,找下工作也要請客收禮,甚至有人生病後出院也要請客收禮,像這種無關緊要的小事,就不用隨禮了。
第二種:不熟悉的人不用隨禮
有些人在辦事情的時候,就連見過一面的人也會邀請,甚至連朋友的朋友也會邀請,其實根本沒什麼交情,明擺著就是要你去隨禮,這樣的宴會還是不去為好。
第三種:只進不出的禮不用隨
在農村就經常能見到這樣一種情況,有些人在辦事的時候,還會去邀請一些八十多歲的老人家前來,人來了不隨禮又不行,但是這種禮很明顯就是不可能收回來的,相等於白讓錢。還有一種就是你提前給他上過禮,但輪到你辦事情的時候,他卻推脫不來,也不會把禮金還給你,像這種人下次辦事的時候,就不用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