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話「借小不借大,借近不借遠,借短不借奢」,是什麼意思?

2020-12-20 秉燭讀夏秋

生活中我們經常遇到借錢的人,能張口向你借錢的一般都是親朋好友。不借吧,又抹不開臉;借吧,到時候又怕收不回欠款,因此處於兩難境地。

鑑於這種情況,農村老人悟出了一句俗語:「借小不借大,借近不借遠,借短不借奢」,什麼意思呢?

借小不借大」的意思是說:親朋好友向你張口借錢也不容易,如果確有困難能幫則幫。

假如你實在不願往外借錢,又抹不開臉一口拒絕,這時可以把話說得委婉一些。

比如對方要借5萬,這是你要表現出一種愛莫能助的樣子,說:「實在不好意思,近來手頭有點緊,眼下只有兩萬塊錢,你看能行嗎?」

對方也不會說什麼,能借到也就不錯了。這就是「借小不借大」的意思。

這樣既沒有駁了親朋好友的面子,又在自己的承受範圍內借出去了一點小錢。日後親朋好友還錢也好,不還錢也好都無足輕重。這也是往外借錢的一種辦法。

「借近不借遠」的意思有兩層,其一就是借給和自己關係近的親朋好友,也就是說對借錢的人要權衡一下,要分親疏遠近,不能隨便亂借。

其二就是借給自己的近鄰,有句話叫做「遠親不如近鄰,近鄰不如對門」。比如自己家中有什麼情況,隔著門就能喊來鄰居,在遠方居住的親戚就沒這樣方便。還有一句話叫做「寧腦遠親不腦近鄰」,也就是說不能得罪近鄰。基於這種想法,能借給近鄰也不借給遠親。

「借短不借奢」的意思是:過日子都有手頭緊的時候,即「一分錢難倒英雄漢」。

當人遇到難處向你借錢時,能幫則幫。但千萬不要幫那些平時奢侈消費敗光家產的人。

這些人把自己的錢霍霍完了,現在開始霍霍你,早知現在何必當初?

綜上所述,借錢和拒絕借錢裡面有許多學問,運用好能鞏固親朋好友之間的關係,運用不好可能反目成仇。甚至會淪為「借錢的是大爺,討帳的是孫子」的地步。

文/秉燭讀夏秋

相關焦點

  • 農村老話:「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什麼意思?這是為什麼?
    很多農村老話,是古人經過千錘百鍊在農耕生活或者平時人際交往生活中總結出來的,具有廣泛代表性的凝聚經典詞句。農村老話不僅在當時年代有啟發作用,就是放到現在也具有教育作用。今天我們要來了解的這句老話「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又蘊含了怎樣的道理呢?一起來看看吧!
  • 農村老話:「借三不借二,借急不借窮」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本文和大家一起來講解一下「借三不借二,借急不借窮」這句話鄉村老話的含義!02「借急不借窮」的含義這小句非常好了解,就是借錢要借「急事」,而不可以借「窮」病,怎麼回事?完婚、病症、修房子這種急事都必須馬上花錢,他人來借也是不得已,這類錢就應當借!哪家還沒有個急事呢?親朋好友中間多扶持一下,艱難便會小許多 ,或許大家的鼎力相助換得的便是一條鮮活的生命,一份寶貴的友情!此外,借急事就如同是錦上添花,它是真實能幫上他人的,造成的功效也遠比「畫龍點睛」來的強!那麼為什麼不借窮呢?
  • 農村俗語「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這句話啥意思?有道理嗎?
    俗語還叫做:老話、老人言、常言、諺語等等,歸根結底都是一種老輩人傳下來的特殊語言。之所以俗語在農村盛行,也是體現出了農民對於一些事物的認知和求知慾。在農村有這麼一句俗語「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那麼字面我們都知道是咋回事,但是這句話有什麼含義呢?老輩人為什麼會這麼說呢?既然米已經借出何不將其柴禾並送給他人呢?
  • 農村老話:「借婚不借嫁」,你知道它的真正含義嗎?
    雖然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農村的生活條件也是越來越好了,但是好多以前流傳下來的老話,還有習俗依然在農村流傳延續著,關於這方面的禁忌俗語,更是在婚殤嫁娶中最為講究,比如下面這句老話,在農村現在還有很多地方還在使用它!
  • 俗語: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借東西也有門道?年輕人不妨學學
    俗語: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借東西也有門道?年輕人不妨學學相比於城市,農村鄰裡之間的走動更加頻繁,關係也更加親密,要是你曾經在農村生活過的話應該有體驗,這也就是為什麼在農村待了大半輩子的人老了以後不願意跟著兒女進城享福。住在高樓大廈裡邊,連一個走動的人都沒有,鄰居之間就和陌生人一樣。
  • 農村俗語「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為啥不能借鞋?有道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為啥不能借鞋?有道理嗎?在農村生活,街坊鄰居的關係融洽下,真的是能夠起到遠親不如近鄰的效果。一個好的鄰居在生活之中,存在的意義是非常大的,有的時候還真的能夠幫得上大忙。
  • 俗話說:「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柴不值錢,為何不能借呢?
    在以前的農村,鄰裡之間相互借東西也是常有的事情,一般借的比較多的都是一些生產工具之類的物件,但是也有些東西是不能外借的,比如農村有句俗語叫做:「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借米不借柴對於以前的農村人來說,米是非常珍貴的,特別是在經歷過自然災害的老年人心中,糧食就相等於生命。
  • 農村俗語:「東西三不借,借了準敗家」,為啥不能借?
    農村俗語:「東西三不借,借了準敗家」,三不借是哪三樣,為啥不能借?農村老人經常說:「好借好還,再借不難」!這說的是借東西的事情,也是借錢借物的哲理,只有遵循這規則,才能得到大家的尊重。所以這人生在世,這借錢借物自然是免不了的,而這也是人之常情。
  • 農村俗語說:「借三不借二,借急不借窮」什麼意思呢?有道理嗎?
    農村俗話中有一些在解讀時是會產生歧義的,主要是因為這些話為了省字沒有講明白,導致一些人解讀時會想當然地去理解。農村俗話本來是要通俗易懂,但有些其實摻雜了很多別的東西,像是這句「借三不借二,借急不借窮」就容易讓人誤解,誤解的主要點在前半句上。
  • 農村俗語「寧借炕辦喪,不借炕辦喜」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不同的地區有著不一樣的風俗習慣,可以說有些地方的風俗有自己的說法,但是到了其它農村的話就不行了。而「寧借炕辦喪,不借炕辦喜」這句話適用的範圍也是不一樣的,有的農村可以接受,有的就不行了。農村俗語「寧借炕辦喪,不借炕辦喜」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借二不借三」是什麼意思?你借過錢給別人嗎?
    那麼農村朋友一定要謹記這句俗語:借二不借三,會讓你免去討債的難題, 這句話歸納的是兩種必須借的錢和三種不能借錢的人,大家請聽小編細細分析。兩種必須借的錢,第一種是辦紅白喜事。辦喜事的時候很多人難免一時湊不到足夠的錢,特別是對於男方家庭,彩禮、酒席錢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手頭難免拮据,開口向親戚朋友借錢是正常的事,這種錢是可以借的,因為在辦酒席後主人家會收到賓客隨禮的錢,很快就可以歸還。
  • 農村老話常說「錢不借三,禮不隨三」,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農村老話常說「錢不借三,禮不隨三」,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文|接節說事從小在農村長大的人都應該聽說過一些很有意思的俗語老話,而且大部分都押韻,說起來非常順嘴,但是一般但是簡化了一些內涵,變得比較簡短,所以這其中的意思就不是很多人能夠理解的了,尤其那些還夾雜著一些方言的老話,就更不用說了,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這樣一句老話,叫做:「錢不借三,禮不隨三」,這兩個三,都指的是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 農村俗語:「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到底是哪四樣?為什麼
    農村流傳著很多蘊含人生哲理的俗語、老話,經過世世代代的流傳,有的被遺忘,有的一直在「影響」著我們,一句句老話郎朗上口,仔細去理解才能發現其中蘊含的深刻道理。 例如,很多人應該都聽說過:「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
  • 俗語:「借三不借兩,救急不救窮」,啥意思?古人的警世良言
    俗語:"借三不借兩,救急不救窮",啥意思?古人的警世良言雖然錢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可以說一分錢難倒英雄漢。當人們在需要錢的時候往往都要找身邊的朋友拆借。可是當我們身邊的朋友來找我們借錢時,我們到底是借還是不借呢?
  • 農村俗語:「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哪四樣?為啥不能借?
    農村俗語:「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哪四樣?為啥不能借?在農村生活過的都知道,家家戶戶相互借點東西用用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大到機動車小到針線板凳都可能被借。其實這也是鄰裡之間增進聯繫和感情的一種方式,只有大家相互依靠才能更加團結。
  • 俗語:「借三不借二,救急不救窮」,啥意思?
    其實從古至今,關於什麼錢該借,什麼錢不該借,老祖宗早就給出了忠告。這句說指的就是借錢的時候要有所避諱:有三種情況能借,也有兩種情況不能借,而且借予他人的時候,只能救急不能救窮。借三不借二借錢是一個敏感的話題,一般沒有要緊的事都不會輕易去找別人借錢,如今社會,一個人在遇到實際困難時,能願意借給錢的已經是寥寥無幾了,即使與自己最親近的家人還是親戚,能借錢幫助的人,可以稱得上是自己的救命恩人。
  • 農村俗語「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是哪4樣?為何不能借?
    文/當年一木農村俗語「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是哪4樣?為何不能借?俗話說得好,「遠親不如近鄰」,對於城裡人而言,可能感覺不到這句話的分量,但是對於那些生活在農村的人來說,很多時候,鄰居比自己的兒女還要重要!舉個例子來說,當老人生病的時候,自己的兒女遠在外地趕不回來,「遠水救不了近火」,這時候一個好鄰居能救自己的命!
  • 俗語「東西四不借,借了家敗亡」,究竟是哪四不借?看看你借過嗎
    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住在村裡的孩子其實挺幸福的。因為他們有很多機會接觸像他們一樣住在村子裡的老人,聽他們的教導。你知道,村裡的老人知道很多俗語,儘管他們的教育水平很低。同樣,農村人一般不會把自己的鐘手錶借給別人。似乎在大多數人眼裡,需要避免,因為它與「段」諧音。其實還有一個原因。以前比較窮的時候,鍾手錶可以當婚姻的「四大件」,當然不能借。藥罐不能借。現在藥罐越來越少了。以前人生病後成品藥沒有現在多。而是買了湯藥回家用藥罐熬藥,所以幾乎家家戶戶都有藥罐。藥罐雖然不是很常用,但人們總是把它放在家裡,因為農村有句話叫藥罐不能借。
  • 俗語東西3不借,借了家準敗!三不借是指啥?建議中年人看看
    今日來為大家講解的俗語是:東西三不借,借了家準敗!建議中年人多看看不借香火香火屬於中國特有的說法,不管是祭拜神佛還是要祭拜祖先,都會給它們燒點香火,而這些一定是得自己的買的香火,如果香火還要姐的話,那就表示這家人很窮,而且對被拜祭的人也是不尊重的。
  • 「借三不借二,借急不借窮」,借錢最痛苦的並非失去金錢,而是人
    這錢一旦借出去,想讓人家還錢,那真的是難上加難,甚至還有因為這種事情而打官司的。目前,民間借貸糾紛已經成為了繼婚姻家庭之後第二類民事訴訟類型。對此,老祖宗早有先訓,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借三不借二,借急不借窮」。到底是什麼意思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