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五十歲不建房,六十歲不栽樹,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在過去,除了結婚生子的事情外,對於一家人來說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蓋房子了。在以前吃不飽穿不暖的時代,人們蓋房可能會將一家人手中的錢都花出去,所以,講究非常的多。在這些講究中,有一句俗語,非常清楚地說明了,有一個年齡段是不能建房子的。
這句俗語就是五十歲不建房,六十歲不栽樹,那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為什麼要這麼說呢?這句話從字面意思上來看就是五十歲不能蓋房子,六十歲不能栽樹。
其實這樣說的根本原因是因為,那時候的人們壽命不高,平均在六十歲左右都是高齡了。在生活水平低的地區,甚至平均年齡在四十歲左右。很多都是因為吃不飽,勞動強度大,醫療水平落後有關於。
所以在當時的人們認為,如果一個人到了五十歲,在這個時間建房子,自己也住不了多少年,更何況以前農村建房都是自家建,勞心勞力,年紀大了容易吃不消。而且五十歲很多人的孫子都已經出生了,正是生長的時間段,家裡多了幾張嘴,生活開銷本來就大。如果這個時候蓋房子,就算家裡有錢,蓋房子之後,也剩不了多少。一家幾十張嘴,不能住著新房子,餓著肚子吧。
而且,如果手裡的錢不夠,肯定就要借錢。本來年齡就大,借了錢之後肯定還不了,就需要兒子孫子還,全家舉債為了蓋房子,根本就沒有必要。
其次,六十不栽樹,跟前面五十不蓋房有類似的道理,六十歲已經是高壽。在這個時候栽樹,也沒有辦法看著它長大了,何必多此一舉呢。更何況,栽樹的時候還需要挖坑,這個時候也很危險。所以,為了自身的安全,就不要再栽樹了。
小磊認為,這句五十不蓋房,六十不栽樹,從這兩個方面告訴了我們,老了之後出現的任何問題都是在給自己的子孫後輩添亂,為了減少這些不必要的麻煩,否則還給自己的老年生活帶來危險,聽了小磊的介紹,大家還有什麼看法嗎?歡迎大家留言評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