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是啥意思?

2020-12-20 蟈蟈論

俗話說:「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是啥意思?

文丨蟈蟈論

長期以來,我國老一輩人口口相傳留下來的很多說法在農村地區形成了不成文的規定。他們對人們的吃,穿等等各方面施加了某些限制。這些規則不會出現在書本中,但它們會逐漸通過口口相傳傳播。它已成為農村老年人口中經常念叨的的俗語。對於農村的眾多規矩和講究,很多人雖然都知道並且一直遵守著,但是卻一直不知道其中的原因是什麼,甚至有些人只是認為這是一種迷信的講究而已。然而實際上,農村的一些講究雖然是迷信造成的,但是大多數都是有著一定的現實依據的,比如咱們今天說的「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

再說這句話之前,我們來說一個相似的,「寧可借屋落客,不可借屋落月」這句俗語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我們先說說這句話裡的「落月」。這裡的「落」和「月」是分開來講的,月在這裡指的是風花雪月的意思,整句話意思大概就是,寧可讓過路人,或者是客人在自己家裡寄宿休息,也不可以讓男女在自家屋裡同居,哪怕是女兒女婿也不行。有些地方說法不同,但是意思也是一樣的,叫:「寧願借屋停喪,不願借人成雙」。這個說法更狠,更直白。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寧願把自己的房子借給別人辦喪事,也不能讓一些小兩口回來同住一房。哪怕是自己嫁出去的閨女回到娘家了,也是不允許和姑爺住一起的。大概來說:上半句說的是在農村中,不管是紅事還是白事,都是人生的大事。下半句指的是一對情侶或一對夫妻去到別人的房子裡面,不能睡在同一張床上,要分開床睡,我們都認為在一個家之中,臥室是最隱秘的地方,就是很私密的地方,因為我們每個人一天之內在臥室呆的時間最長了。

上半句說的是在農村中,不管是紅事還是白事,都是人生的大事。我們就說說白事吧,就是家裡有哪個老人去世的話,我們一般都會在家門口停喪好幾天,在這個時候,在外地的子女都要回家見上老人一面才可以舉行葬禮,葬禮一般最低舉行3天,因為來往的親朋好友實在是太多了。現在很少出現借別人家房子來辦白事的事情,但是在以前人們的生活水平很低時,多是住在比較窄小的土坯裡,如果家裡有老人去世的話,窄小的房屋不能夠容納這麼多人,便會借房屋比較寬敞的鄰居家裡來白喪事。

一旦自家的房屋不夠用的話,都會借旁邊鄰居家的屋子用來放花圈和喪葬,鄰居一般也不會拒絕,你知道為什麼嗎?這是因為在以前的農村中,白事是吉利的,過世的人能夠帶走不好的運氣,能夠把好的運氣通通留下來。農民認為死者可以帶走厄運並留下好運。與此同時,人們認為生命就是一個輪迴。當一個人去世時,這意味著另一個新的生命將會來到這個世界。借房子幫助人們停喪將有助於他們家添人口。雖然喪事在人們看來是一件非常不吉利的事情,但是只要有人想要借自家的房子給逝者辦理停喪儀式,大多數人都會願意的。

這是因為人們都知道死者為大,所以求到外人頭上的時候,也算是無奈之舉,所以為了死者能早日安葬,大家也都會儘量的幫上一幫。其實是人們覺得生老病死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如果是歲數很大的老人去世在自家辦喪事,人們還會覺得是一件好事情,預示著這家人也會很長壽。再就是人們覺得死者為大,人們對死去的人都會比較尊重,所以在以前借房子來辦喪事很正常。其次再說下「不可借屋成雙」,這裡的成雙就是指夫妻或者情侶晚上住在一起。

以前由於交通不是很發達,更沒有那麼多酒店,出趟遠門難免會要借宿,不過借宿時,即使借宿之人是夫妻或者情侶,也是要分開睡覺的。如果兩人住在一起,很可能會行周公之禮,這對房主是極為不尊重的,對房主來說是件很晦氣的事情。如果房主夫妻雙方都在家裡還好,如果房主夫妻一人不在家,就容易惹麻煩,被人說三道四,造成房主的家庭矛盾。所以,一般人家是不會「借屋成雙」的。讓外來夫妻在自己留宿,自古以來就是農村人的大忌。

有詩為證,「野花進房,家破人亡」就是形容留宿陌生人的後果。甚至到目前為止,還有很多農村地區講究,出嫁了的女兒也不例外,雖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但農村人在這方面很嚴謹。當女兒跟女婿一起回娘家留宿,必須跟男方分寢而居,否則同樣被視為不吉利。據說在一些思想比較傳統的農村,嫁出去的女兒和女婿回家,也要分開睡,至今依然有人在遵守這個規矩。所以年輕人帶男女朋友會農村老家,很多長輩都會準備兩個房間讓他們分開睡。

現在隨著人們文化水平和見識的提高,這種沒有科學依據的老思想已經逐漸消失了,再加上孩子找對象不容易,很多老人也就不再糾結於這些俗語規矩,只要子女恩愛就好。忌諱年輕男女留宿,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這句俗語「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就」讓人感覺匪夷所思了 ,很明顯 ,這句話表達的意思就是 ,男女那種不可描述的事比喪事還晦氣!為什麼以前的人會有這樣的看法呢?這種事真的有那麼晦氣嗎? 還是以前的人太過保守 ?但作為一個普通人,如果要借宿,還是不要成雙的好,別人給予你方便,你也要尊重別人才行。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話說:「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是啥意思?
    在過去的農村,有很多不成文的規矩,對人們的衣食住行都做出了一定的約束,這些規矩不會出現在書本裡,但是通過世世代代的口耳相傳,也就逐漸地流傳了下來,成了農村老人常念叨的俗語。其中有一句「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在年輕人帶男女朋友回家的時候被提及的次數最多,這是什麼意思呢?一、寧可借屋停喪在農村,紅白喜事是非常重要的大事。先來說說白喜事,在農村如果誰家有老人去世,一般都會在家門口停喪幾天,等候外地的子女回家見老人最後一面,然後才會舉行葬禮。
  • 民間俗語:「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究竟是啥意思?
    接下來介紹的這句俗語,也與婚喪嫁娶有關,那就是「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究竟是啥意思呢? 一、寧可借屋停喪 所謂「借屋停喪」,是指可以把自家的房間,暫時借給鄰居置辦喪事使用。
  • 農村俗語「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是什麼意思?
    就比如說,「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現在人看來,借屋停喪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誰會把自己住的房子借給別人去停怕你呢?但是借屋成雙,這種事情卻經常發生。一對戀人借居朋友的房子過夜,這似乎非常正常。但是存在即合理,老一輩人對「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這句話的信奉,往往是年輕人不可以理解的。
  • 俗語「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到底是啥意思?細思恐極!
    俗語是勞動人民創造的通俗短句,大部分俗語都是人們對生活經驗的總結,有一定的科學道理,但是有些卻讓人感覺匪夷所思,難以理解,比如今天咱們要說的這句「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這句話大概意思就是,寧可把房子借給別人辦喪事,也不能讓情侶或者夫妻住宿!很明顯,誰也不會願意把自己的房子借給別人辦喪事,畢竟是個晦氣的事啊!可是人們寧願攤上這種晦氣的事,也不願意讓情侶或者夫妻住宿,可見人們對於男女留宿有多忌諱!
  • 「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停雙」,這句話啥意思?令古人如此忌諱
    比如,老人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停雙」,你知道什麼意思嗎?俗語:「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它的意思就是字面上所表達的那般,寧可將屋子借給他人辦白事,也不要將屋子借給情侶或者夫妻兩人。當小編看到這個解釋的時候,實在無法理解,為什麼結婚這樣的喜事反而在農村是被忌諱的呢?
  • 俗語「寧可借屋停喪,切莫借屋留雙」啥意思
    正如老祖宗說的那般,沒有規矩是難以成方圓的,所以規矩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尤其是在我國的農村地區,更是傳承著許多老祖宗的規矩。比如農村在酒桌上吃飯的時候,就有著「父子不同桌,叔侄不對飲」的規矩,就算是給人敬煙,也同樣有著「三人不點菸」的規矩。農村流傳著許多意境深遠的俗語,它們或多或少地反映了一定的生活百態。
  • 老話說: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停雙,這話啥意思?你看懂了麼?
    熟讀歷史或者說家裡有老人的小夥伴,一定會聽過這樣一句話: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停雙。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其實我們仔細考量一下,古人說這句話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只不過我們把這個所謂的道理說之前,一定要把這句話給簡單翻譯一下。  一、做一個簡短的翻譯。
  • 俗語「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是何意?有借鑑意義
    比如民間俗語「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是何意?有借鑑意義。寧可借屋停喪古人非常注重規矩,強調該在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情,許多規矩往往都是約定俗成的。這些規矩可能仔細來看並沒有什麼科學依據,但卻流傳了上百年,我們來看一下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這句話。
  • 民間俗語「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是何意?有借鑑意義
    比如民間俗語「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是何意?有借鑑意義。 寧可借屋停喪 古人非常注重規矩,強調該在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情,許多規矩往往都是約定俗成的。
  • 生活智慧「寧可借屋停喪,切莫借屋留雙」啥意思?先人的金玉良言
    在眾多俗語當中,有兩句俗語讓我印象深刻,一句是「久病床前無孝子,久貧家中無賢妻」,另一句則是「寧可借屋停喪,切莫借屋成雙」。這兩句俗語都是非常有道理的,但是可惜的卻是很少有人知道,今天筆者就在這裡給大家分享一下,這兩句俗語所蘊含人生哲理。
  • 在農村,老人常說「寧可借屋落客,不可借屋落月」,啥意思?
    二,受盡寒夜苦,方知太陽暖在《《孟子·告子下》中曾說到,「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說的意思就是,一個人首先要受盡貧困之苦,內心之苦才能使有一番作為,老話也常說「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只有經歷過艱難困苦的人才更加懂得珍惜,也更容易成功。
  • 俗語:寧可借屋落客,不可借屋落月,啥意思?有什麼說道?
    俗語「寧可借屋落客,不可借屋落月」是什麼意思呢,從字面意思我們能了解到寧可把屋子借給路人,讓客人在自己家裡寄宿歇息,而這裡的「月」就不太好理解了,「月」指的是風花雪月,即夫妻情侶,所以說的是不要把屋子借給男女一塊來同居的。這有什麼說道,有些地方的說法是,男女在自家同居的話,會給自己家帶來災難,會倒大黴。
  • 俗語「寧可借屋落客,不可借屋落月」,啥意思?老祖宗的待客之道
    提要:俗語「寧可借屋落客,不可借屋落月」,啥意思?俗語「寧可借屋落客,不可借屋落月」,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俗語「寧可借屋落客,不可借屋落月」,是什麼意思?「落客」的意思就是說遠方的客人來了以後,或者是路過的客人,沒天黑了沒有地方住,那麼就先把屋借給他住一宿,或者是住一段時間,度過了這艱難的時刻。這是遇人善遇己也善,人出門在外都不容易,能照顧一下,對於客人來說都是非常的感恩戴德的,感激不盡。當然現在由於旅店比較多,所以也不存在借屋住的現象了。「落月」的意思過去有兩種解釋。
  • 農村俗語,「借屋可落客,落客不落月」,什麼意思?
    農村人的質樸大家有目共睹,俗話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熱情好客是我們農村人的本色,當然有客住宿自然可以騰出一間屋子供客人休息。但是,借屋落客有時有,借屋落月卻不可為!在我看了,農村不僅傳承了先輩熱情好客的傳統,卻也繼承了先輩留下的一些「規矩」!
  • 俗話說:「寧可借屋落客,不可借屋落月」,「落月」指的是什麼?
    以前的農村交通很不方便,人們出門主要靠步行,特別是在山區居住的人們,有時候出門一趟要幾天才能回家,再加上以前的農村根本沒有旅店,外出的人就只能在村民家裡借宿了,但是有句農村俗語叫做:「寧可借屋落客,不可借屋落月」,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俗話說:「寧可借屋落客,不可借屋落月」,很多人不懂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歷經數百上千年的凝練,是人們智慧的結晶,很多俗語已經成了經典的語錄,指引著一代代農村人的生活,可謂是農村人的智慧寶典。有些俗語是從古代流傳下來的,有些俗語會有一些地方方言,所以對我們現在的理解帶來了頗多困難,這些俗語都是勞動人民從生活和生產中,實打實的總結出來的經驗。
  • 農村老話:「寧可給人停喪,不能給人成雙」,啥意思?
    然而,不管農民百姓有多淳樸,有些老一輩留下的忌諱,還是需要注意的,農村一句俗語:「寧可給人停喪,不能給人成雙」,有什麼講究?下面就來看看。前半句「寧可給人停喪」想要表達的就是,在農村人的心裡,喪事是要比婚事重要,誰家要是有婚事,但是在婚禮之前有家人過世的話,那婚事肯定需要為喪事讓路,起碼也要等到守孝的時間過去,太能夠進行喜事的辦理。
  • 農村俗話寧可借屋落客,不可借屋落月是啥意思?現在還有沒道理?
    「寧可借屋落客,不可借屋落月」。這句話初看時有些讓人懵,第一句還容易理解,第二句就有些茫然了。其實這就是一句勸人的話,但不能小看這句話,這裡面有經驗和智慧。那麼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呢?咱們先了解一下這句話代表的啥意思,再來說一下有沒有理。一、這句話是啥意思寧可借屋落客,就是你可以借自己的屋子給別人住,別人可以當客人一樣住在自己的屋子裡,他也可以借自己的屋子留他的客人住。
  • 農村俗語「寧借炕辦喪,不借炕辦喜」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而「寧借炕辦喪,不借炕辦喜」這句話適用的範圍也是不一樣的,有的農村可以接受,有的就不行了。農村俗語「寧借炕辦喪,不借炕辦喜」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寧願意借自家給別人辦喪事,也不願意借自己家給別人辦喜事的。這句話跟「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有著同樣的意思,炕在北方指的就是睡覺的床,不過在這裡是意指整個家的。
  • 農村俗語「可借屋落客,不可借屋落月」, 啥意思,有道理嗎?
    其實這句話就是告訴大家,做人一定要有骨氣,寧可餓死也不要去種老丈人的地。為啥說再餓不進蘿蔔園呢?在過去,地方常常鬧饑荒,人們就沒有吃過飽飯,如果在餓的肚子情況吃蘿蔔,會越吃越餓,因為蘿蔔有助於消化,性寒,會把腸胃裡油給刮乾淨,若長期食用,人的身體也會吃不消的,所以說,再餓不進蘿蔔園。2、寧可借屋落客,不可借屋落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