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史| 春熙路「變遷史」,你知道多少?

2020-12-17 澎湃新聞

提起大名鼎鼎的春熙路

在成都怕是沒有人不知道的

而且但凡有外地人來成都旅遊觀光

春熙路往往是他們的拍照打卡的第一站

春熙路夜景 圖據東方ic

春熙路總體分為東、西、南、北四段,十字交叉處有一個街心花園。今天的春熙路已經是一個大約20公頃、入駐有近千家商鋪的繁華商圈,囊括了北新街以東、總府路以南、紅星路以西、東大街以北以及南新街、中新街等街道。

春熙路擁有的不只是今日的繁華

作為成都第一條以「路」命名的街道

它有著近百年的光輝歷史!

「春熙」二字由來

春熙路所在地段,在清代是按察司署所在。按察司署被稱為「臬臺衙門」,是一省最高司法機關。民國建立後,臬臺衙門逐漸淪為廢墟。

1924年,楊森任四川督理,提出「建設新四川」的口號,積極推行新政,其中修馬路是新政的重中之重。當時在市中心繁華商業區,來往客商、市民從東大街去商業場,要經過九彎十八拐的羊腸小道,實在不便。楊森委任他的第一師師長王瓚緒兼任市場督辦,籌建各種新政設施。王瓚緒看到成都舊臬臺衙門地界十分寬敞,於是向楊森建議將按察司署衙門和沿街私建店鋪拆除,把東大街拓成馬路,再在東大街到勸業場(今商業場)之間修建一條南北向的馬路。楊森同意了王瓚緒的建議,命市政公署負責辦理。

王瓚緒 圖據網絡

在王瓚緒的主持之下,1924年5月動工,到了8月,一條新的市內街道就初具規模。新街道修建之時,有人提議以楊森當時的官銜「森威將軍」將其命名為「森威」路,但是遭到眾人反對。遂請前清舉人江子虞先生命名,江子虞將新街道命名為春熙路。

剛建成不久的春熙路北段 杜滿希提供

「春熙」二字,最早出自道家經典《老子》第二十章「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臺」,西晉文學家潘嶽在《秋興賦》中又寫有「登春臺之熙熙兮」之句,此後「春熙」一詞便被廣泛用於古代詩詞中。比如,唐代李嶠《人日侍宴大明宮恩賜彩樓人勝應制》詩中有:「鶯喜春熙欲弄嬌」,北宋歐陽修《南獠》詩中有「民物含春熙」。

成都第一路 商家雲集

春熙路建成之後,由於地處市中心,因此發展速度很快,逐漸成為了當時名副其實的成都第一路,吸引了很多商家與文化單位雲集於此。

當時入駐的知名商家有在成都地區最早使用霓虹燈做店招且最早使用擴音喇叭的商家——協和鐘錶行、當時成都檔次最高的理髮廳——大光明美發廳,還有浙商寶成銀樓、鳳祥銀樓、寶元通百貨公司、亨達利鐘錶店、亨得利鐘錶店、廖廣東刀剪店、宋錦武香菸店、華勝鞋家、大光明眼鏡店、及時鐘表眼鏡公司、上海精益眼鏡公司、聚福祥綢緞莊、達仁堂藥店、德仁堂藥店等。

1980年的成都春熙路工藝美術商店(原鳳祥銀樓) 牟航遠攝影

成都第一家西餐廳——耀華茶點室

春熙路上的茶旅餐飲業曾有漱泉茶樓、飲濤茶樓、益智茶樓、擷英餐廳、耀華茶點室、快活林餐館、春熙大旅館、五芳齋糕點店等。

1940年,趙志成開辦了成都第一家西餐廳耀華茶點室。最初店址是在春熙南段,後遷到西段,是成都第一家使用電冰箱和冰激凌電動攪拌機的餐飲企業。新中國成立以後,耀華茶點室更名為耀華餐廳,增加了川菜一項,聘請了榮樂園創辦人藍光鑑與「姑姑筵」創辦人黃敬臨為顧問。

1958年3月7日,毛澤東主席曾經在此用餐並與餐廳職工合影留念。一直到20世紀80年代初期,耀華餐廳的西餐部仍然是成都唯一的西餐廳,也是唯一的能夠製作供應正宗冰激凌的地方。

1964年,柬埔寨國王西哈努克親王訪問成都,住在金牛賓館,提出要吃冰激凌,就是由耀華餐廳的西餐部製作供應的。1983年,耀華餐廳遷至城守東大街。1995年被國內貿易部授予「中華老字號」證書。2002年,耀華餐廳由於樓房改建而退出市場。

「文藝範」十足的春熙路

春熙路上的書店曾有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世界書局、正中書局、東亞圖書公司、廣益書局,和專門售賣地圖與地球儀的亞新地學社。

六十年代的新華書店 成都市建設信息中心提供

一直到改革開放之後,在今天中山廣場的位置,也就是春熙路東南西北四段的交會之處,都還保留著兩幢獨立的三層樓房。南邊的一幢在民國時期是中華書局和四明銀行,北邊的一幢在民國時期是廣益書局和茂昌眼鏡行。在當年老成都的這個寸土寸金的黃金口岸之上的四家經營實體裡竟然有一半是書店,這應當是成都這座歷史文化名城文化氛圍濃厚的一個最佳寫照,倍受外地人的讚賞。

街心花園的孫中山銅像

春熙路上最重要的文化景觀要數街心花園的孫中山先生銅像。

1924年春熙路初成之時,在十字口處修建了成都歷史上第一個街心花園,主政成都的軍閥楊森就在街心花園中立了一座「春熙路落成紀念碑」。

1926年,楊森在軍閥混戰中戰敗,離開成都,而這時又正值孫中山先生逝世兩周年之際,人們遂決定廢去楊森立的紀念碑,以孫中山先生的銅像取而代之。

當時是由美術家江小鶼設計了一尊身著中山裝,兩手下垂,一手拄著手杖的立式銅像,碑座前刻有總理遺囑,四方刻有「大道之行,天下為公」八個大字,由四川造幣廠負責鑄造。但是由於這座立式銅像質量不高,自落成以來,就一直受到各界的批評。

1943年,在新任成都市長餘中英的主持下,成都政商各界人士發起募捐,請著名美術家劉開渠先生重新創作,由四川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負責鑄造。1945年,新的孫中山先生坐像落成,至今仍然高居於中山廣場之中,而且在1981年被列為成都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孫中山銅像 圖據東方ic

銅像塑造的孫中山先生身上穿著長袍馬褂,手裡握著一卷《建國大綱》,凝神深思地端坐於雕刻有梅花裝飾的太師椅上。太師椅下方有三級基座,象徵著他為之奮鬥一生的「民族、民權、民生」的三民主義。

更具吸引力和輻射力的商業中心區

1992年,春熙路曾經的夜市首次開張。後來根據城市經濟的發展取消了夜市,又經過幾年的改擴建,春熙路就大大變樣了。

2001年,成都市政府對成都市春熙路商業步行街改擴建工程全面啟動,使這條老街煥然一新。這是春熙路近百年歷史上最具規模、變化最大的一次整容手術。2002年,經過精心整治的成都春熙路步行街開街,10萬遊人蜂擁而至。這天,春熙路在現代商業和城市文脈的疊加中,成為一件精巧的公共藝術作品。

今日的春熙路高樓林立 圖據視覺中國

如今,春熙路上的亨得利鐘錶、精益眼鏡、成都工美商場等老店與王府井和伊藤洋華堂、伊勢丹百貨等新貴交相輝映。

隨著商圈內成都國際金融中心、銀石廣場、大慈寺文化旅遊項目、鐵獅門項目等重點項目陸續進駐,春熙路商圈進一步將紅星路、大慈寺片區融入的商圈新格局正在形成。

讓春熙商圈逐漸升級

成為更具吸引力和輻射力的商業中心區

版權聲明

近期,網上出現部分自媒體帳號抄襲「城史」欄目文章現象,成都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和成都發布為此再次嚴正申明。

為弘揚中華文明,發展天府文化,助力成都建設獨具人文魅力的世界文化名城,成都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和成都發布共同籌劃主辦了「城史」精品欄目。本欄目所有作品均為成都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和成都發布共同合法擁有的版權作品,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經主辦單位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成都發布/成都方志」。

如發現違反上述聲明者,我們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成都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

成都發布

2019年8月21日

最後,再來安利一下小布的小夥伴

成都方志辦

作為一個「修志問道,直筆著史」的存在

二維碼掃一下

關注他們的公眾號

就可以知道很多有趣的成都故事喲

來源 成都方志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成都發布編輯 | 小程序

你在看「春熙路」的故事嗎~

相關焦點

  • 臺灣歷史課綱變遷史:臺灣史脫離中國史,中國史變東亞史,與中華史觀...
    而歷史課綱的變遷史,也深刻影響了臺灣民眾的國族認同觀,儘管馬英九曾經對此做過「微調」,但相對於民進黨執政時期的狂飆突進,「微調」已經微不足道了。 陳水扁將臺灣史脫離中國史範疇 2001年,陳水扁主政第二年,教育部門重新修定課綱,臺灣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張元擔任歷史科課綱召集委員。在張元等人編寫的歷史課綱中,臺灣史首次獨立成冊,脫離中國史範圍教授,並將中國明清兩朝併入世界史,主張學生應由本土歷史開始學習,進而學習中國史與世界史。
  • 臺媒:裁了中國史,怎麼掌握文化和秩序變遷?
    一部中國史,商周依舊在,但有些教科書,炎黃堯舜、夏禹建朝隻字不提,學生只看到「有冊有典」的商周橫空出世;未聞先秦諸子百家爭鳴,學生卻要了解秦以法家變法、漢初推行黃老、漢武推崇儒家;渾然不知有漢唐盛世,學生號稱提升了「國際觀」,但對世界各地的中國城為何都叫「唐人街」一定莫名其妙。
  • 《聯合報》社論:裁了中國史,怎麼掌握文化和秩序變遷?
    一部中國史,商周依舊在,但有些教科書,炎黃堯舜、夏禹建朝隻字不提,學生只看到「有冊有典」的商周橫空出世;未聞先秦諸子百家爭鳴,學生卻要了解秦以法家變法、漢初推行黃老、漢武推崇儒家;渾然不知有漢唐盛世,學生號稱提升了「國際觀」,但對世界各地的中國城為何都叫「唐人街」一定莫名其妙。
  • 因商而立 探索成都商業25年變遷史
    而這個局面在1993年12月11日這天被打破,擁有全新百貨經營理念的臺灣遠東集團太平洋百貨春熙路店攜眾多一二線流行百貨品牌在春熙路開業,為成都零售百貨業開創了不少新穎的經營理念:第一家提供早迎賓、晚送賓服務;第一次將VIP卡帶給消費者;第一家推出帶有商場LO-GO的紅白購物紙袋……讓那個年代的成都人大開眼界,立刻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
  • 廣州「十大名雞」變遷史
    廣州「十大名雞」變遷史  廣州「十大名雞」變遷史,也是廣州飲食界「雞聚雞散」的變化歷史,更是廣州食客飲食習慣演變的生活史。
  • 萬聖節的由來:揭秘美國裝扮的變遷史
    萬聖節的由來:揭秘美國裝扮的變遷史
  • 齊齊哈爾建城史一席談
    我因開創齊齊哈爾文物工作,在大量調查歷史遺存的過程中,開始讀史書,近史涉及唐,魏書,北史,遼史,金史,深入地了解齊齊哈爾的歷史。金代是齊齊哈爾空前發展的時期,為我們留下了眾多的文物古蹟。我不知道標榜三百年的人士,是否也讀了,我因工作需要所讀的史書。這些人什麼時候知道那土楞子就是金長城,什麼時候才知道哈拉有金代龐葛城址,調查過嗎?
  • 咱們歷代教室的變遷史
    作為一個校園文化的公眾號 校園君是有必要跟大家普及一下 咱們歷代的教室的變遷史 話不多說 請接著往下看
  • 韓國網友畫韓服變遷史,完全複製王凱江疏影趙麗穎...
    你要證據就給你曬證據,你要史書給你擺史書,畢竟我們的歷史是有記載有實物的。不過對于于正曬出的服飾圖,韓國網友卻不買帳,甚至還在外網上發起了一個「韓服挑戰」的話題。
  • 半部春秋史,一座孝裡城
    「半部春秋史,一座孝裡城」。濟南市長清區孝裡孝裡街道辦事處現在建制上是長清區的一個街道,但在歷史上,孝裡卻是一座城,一座春秋「邊城」。「魯襄公十八年,冬十月,會於魯濟,尋湨梁之言,同伐齊。齊侯御諸平陰,塹防門而守之廣裡。」齊國做為春秋第一霸主。齊國當然會被周邊小國羨慕、嫉妒、恨。
  • 準大學生開學「三大件」變遷史,笑著笑著就哭了!
    隨著時代的變遷,同樣是上大學,同樣是購買入學裝備,各個年代都有著各自的特點,烙著屬於那個時代的烙印。太形象了!    開學「三大件」變遷史    70年代:毛主席語錄隨身攜帶      八十年代:鋼筆、收音機、手錶成了新三大件      在中山裝口袋裡插上一支鋼筆,  也是那個年代的標誌。
  • 袁劍 | 從一般思想史到邊疆思想史
    它之所以是一種關係學,在於其本身的內容主要聚焦於中國歷史上中央政權與邊疆地區的結構性框架,以及這些關係隨著王朝興替所呈現的歷時性變遷,這種關係與變遷十分重要,因為它們揭示了邊疆區域內部所折射出的相關社會-群體特質。
  • 視頻|新中國鐵路發展變遷縮影!《「青」史「影」存》首發
    9月15日,大型精裝畫冊《「青」史「影」存》在青島首發,並被青島市檔案館收藏。作為新中國鐵路發展變遷的一個縮影,該書是一部填補了青島鐵路客運七十年歷史空白的重磅力作。首發儀式上,山東畫報出版社副社長李新宇代表出版社向青島市檔案館捐贈了《「青」史「影」存》圖書。
  • 我的世界:解讀mc十年變遷史,這些你還記得麼?老玩家感動淚目!
    風風雨雨的Minecraft變遷史,我們一起來感受下這10年間的變化吧……我的世界:mc更新的十年都發生了什麼?10張圖解讀mc歷史變遷!我的世界:解讀mc十年變遷史,這些你還記得麼?老玩家感動淚目!2009年:元年2009年是《我的世界》出生的元年,這一年在Minecraft大陸上誕生了草方塊、圓石、還有人類、豬、苦力怕等等生物。
  • 上海生活垃圾管理變遷史——建築垃圾清運(上)
    上海生活垃圾管理變遷史——建築垃圾清運(上) 2020-12-19 15: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東往東來》:為中日語言交流史正本清源
    東往東來:近代中日之間的語詞概念》作者:陳力衛版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9年6月作者簡介陳力衛陳力衛,日本成城大學教授通過對比中日近代出版的報紙雜誌和辭典收錄狀況,《東往東來》打破了過往的種種偏見與謠傳,對語詞概念的來源進行了具體驗證,並透過語詞概念的辨析,描摹出一部中日兩國社會思潮與文化互動的變遷史。
  • 時光網2019SDCC專訪寇碧·史莫德斯
    對話摘錄如下:問:首先,我必須問問你——沛可公園後面有一個你的巨幅肖像,你看到了嗎?寇碧·史莫德斯:就是那個跟整個大樓一樣大的圖?我看見了。我是可以看的——我是說,我很高興那圖被處理成漫畫一點的效果了,因為我們的劇是由漫畫改編的。但我永遠不會覺得這很平常。我不知道——那看起來就像現場表演的一部分。
  • 可口可樂的標語史,就是消費觀念的變遷史
    如果提到可樂,你腦中浮現的是紅色還是藍色?無論是紅還是藍,但我想,提到可樂你能想到的回憶都是與快樂相關的。你再品品這些廣告語,是不是又讀出了一些弦外之音?1971年,可口可樂廣告史上最有名的廣告之一《山頂篇》引起了巨大的反響。來自世界各地的青少年們匯集在義大利的一座小山上,一齊唱響可口可樂的廣告曲。歌詞中的「我想給世界來杯可口可樂」也伴隨這支廣告的投放火遍全球,但這並非當時可樂的廣告語,當時的廣告語「真材實料」仿佛在這首廣告歌面前都顯得遜色。
  • 滬三十年租房生活變遷,自如Back To Future租房史巡展開啟
    2月12日,上海三十年Back To Future租房史主題巡展在長寧龍之夢商圈開啟。本次巡展由長租公寓品牌自如發起,是國內首個呈現租房變遷歷史的展覽。其通過ZIROOM租房展覽裝置,真實還原70、80、90年代上海租房間的原本樣貌,期望吸引更多人關注未來租房模式的變化和思考。
  • 艾比「顏值變遷史」:從清純到網紅臉,越來越像潘南奎
    但是話又說回來,如今的艾比和之前的艾比,在顏值方面有著明顯差距,不妨讓我們來看一下艾比的「顏值變遷史」。這是艾比剛踏足「女裝大佬」界時候的照片,從照片中可以看出,當時的艾比有著很高的辨識度,而且長相也十分清純。正是在這個時候,艾比憑藉過人的長相被網友所熟知,為艾比後來的走紅奠定基礎。走紅之後,艾比逐漸被網友了解,唱歌、跳舞樣樣俱佳。原來艾比除了顏值高,還多才多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