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尹哲】「居住證辦理流程非常簡便,不到兩分鐘就辦完。連表格都不用填,非常快。」開放申請港澳臺居民居住證首日(9月1日),申領的臺灣民眾說道。居住證申領發放效率之高,獲臺胞臺媒一致點讚。
然而,據臺灣綠營媒體《自由時報》1日報導,臺陸委會當天稱,居住證是大陸一連串「名為惠臺、實則利中」對臺統戰措施的一環。
2日,《中時電子報》批評道,比起從小處著手為臺胞著想的大陸,臺陸委會從大處著眼威嚇臺灣民眾赴陸的制式回應,充滿冷戰思維,毫無助益,更無說服力。
9月1日,臺胞周代祥拿到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制發的全國第一張臺灣居民居住證。圖源:廣西臺辦
據報導,申領辦法指出需要20個工作日,而北京約需要一周即可辦好。
當天展現最高效率的是廣西南寧的公安機關,從申請到領取僅用了3個小時,便發出全國首張臺灣居民居住證。
截至當天中午,南寧共受理64件,其中臺胞佔了54人。
廈門市臺商協會會長吳家瑩,領取廈門首張居住證申請的號碼牌。圖源:廈門臺商協會
福建省公安廳設立1217個港澳臺居民申領居住證受理點。圖源:中新社
另外,福建作為臺灣同胞的主要祖籍地和聚集地,最早開放的廈門更是許多臺胞工作生活的家。
根據報導,8月6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港澳臺居民居住證申領發放辦法》後,廈門臺商協會立刻動員起來,除了印發通知宣傳並輔導臺胞居住證申請,還和廈門市臺辦聯手舉辦政策說明會,將《臺灣居民居住證申領服務手冊》發到臺胞們的手中。
由於宣傳得當,廈門市臺商協會總共號召16000多位臺胞參與,籤名表達意願申請居住證的臺胞共計8600多位。
廈門市臺商協會會長吳家瑩指出,目前廈門有6000多家臺資企業,在廈門生活的臺胞超過15萬人。臺胞可以以公司、機構、組織為單位集中收集,到就近派出所預約辦理,有關部門還將進一步開放便民措施。
臺媒痛罵臺當局一灘死水
對於臺灣陸委會充滿冷戰思維的「威嚇」,《中時電子報》2日以《陸委會應務實協調 勝威嚇民眾》一文稱:「陸委會以『居住證樣式與大陸身份證高度相似』,批評大陸矮化臺灣『主權』地位的政治圖謀。然而,居住證制度是大陸戶籍改革取代『暫住證』的一環,大陸外國人居留證也相仿,難道也算矮化外國?難道要用『中華民國身份證』才算對等、善意?」
此外,臺灣陸委會還批評國臺辦表態申請居住證不會改變臺灣民眾在大陸的納稅身份與義務,是「矇混不輕、刻意混淆視聽的說辭」。
該文反駁道,不管有沒有居住證,有所得就要交稅,舉世皆然,美國人在追查具有雙重國籍的「中華民國國民」海外所得時,臺灣當局有抗議嗎?
「大陸過去為招商的確因時因地對臺商有便宜行事的情形,興許有些『超國民待遇』,甚至讓大陸民眾眼紅。如今提『國民待遇』就是讓境內外人士同享權利、負擔義務。陸委會本應基於職權與大陸協商,為民眾爭取權益,卻只隔空以『膝跳反射』的陰謀論做文章,令人扼腕。」
文章進一步評價道,從臺胞證到居住證,涉陸部門如一灘死水,無計可施,在戰術上節節敗退。「退一萬步說,蔡英文宣示處理兩岸關係是依據「中華民國憲法」與增修條文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依法行憲,兩岸就是『一國兩區』,民進黨政府光說不練,反倒怪起大陸的兩岸一家親政策,豈不怪哉?」
最後,文章批評了臺灣當局的「新南向政策」。
「陸續開放泰國等國民眾免籤來臺,但換來泰國駐臺代表回應『互惠並不是必須的』,連起碼的『平等互惠』都沒有。卻只警告『用腳投票』到大陸發展的人,一點幫助也不給,這不就是變相的『寧於外人,不給家奴』想法作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