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招聘臺灣流浪博士,臺媒:大陸又在統戰了

2020-12-16 兩岸今日要聞

70名臺籍博士20日起在上海參加就業媒合,主辦單位憂心被解讀為「對臺統戰」而限制臺媒採訪。活動共同主辦人陳弘信表示,出於好意幫臺師找出路,卻被指為挖角人才真的很委屈。

由上海市臺灣同胞聯誼會、上海海外聯誼會滬臺交流委員會聯合主辦的第二屆「英才匯聚、滬上逐夢」臺灣優秀博士(生)與上海高校(大學)交流會今天落幕,共計有70名臺籍博士前來面試。

這場活動20日至22日在上海市閔行區一家飯店內舉行,中國共產黨上海市委員會統一戰線工作部人員在現場限制臺灣媒體進入採訪。活動共同主辦人陳弘信今天傍晚向中央社說明事情原委。

陳弘信解釋,主要是有臺灣媒體對類似徵才活動的報導與上海官方的認知存在落差。至於有4家陸媒獲準進入採訪,陳弘信說,這些媒體在採寫時都願意遵照官方的新聞稿,若臺媒也答應,或許就能進去。

儘管憂心活動可能會「遭誤解為統戰」,但陳弘信表示,明年的徵才活動已計畫擴大舉辦,將從今年的18所學校增加至30所;同時並研擬從一年媒合一次,改成一年媒合兩次。

陳弘信也以活動共同主辦人的身份強調,整場活動是單純地想替臺灣年輕人找一個工作機會,卻被少數媒體解讀為「挖角人才」、「人才流失」,這些臺籍博士在臺灣謀職困難,好意幫忙卻怎麼做都不對,當然會委屈。

今年的徵才規模、應聘人數更勝去年。陳弘信表示,去年收到207份履歷,今年將近400份。此外,前來徵才的大學也從去年的12所變為18所,包括上海復旦、上海交大等位於江浙滬地區的大學。

然而,求職人數增加並不意味媒合成功率能獲得提升。陳弘信坦言,以去年為例,當時選出50名臺籍博士到上海面試,其中1/3感覺上與校方相談甚歡,最後只有5、6個人到大陸教書。

今年雖然選出70名臺籍博士前來面試,但陳弘信觀察,臺灣人還是有排名迷思,只願意到前幾名的大陸大學任教,但他認為,兩岸人口基數相差懸殊,其實大陸排名前100的大學學生素質都還不錯。

陳弘信說,今年前來面試的臺籍博士專業分布相當平均,數理、商業、文史哲等幾乎每一個專業都有,但藝術與音樂類的博士人數增加較為明顯,可能是這些專業在臺灣教育市場的需求較少。

文章來自臺灣媒體

相關焦點

  • 臺媒這樣報導《流浪地球》 臺灣網友不幹了
    原標題:臺媒這樣報導《流浪地球》,臺灣網友不幹了[環球網綜合報導]科幻電影《流浪地球》自春節上映後票房和話題度持續走高,也吸引了臺媒的關注。在臺媒中,不僅包含這類關於電影票房的報導↓
  • 臺灣「流浪博士」無奈為臺當局錯誤政策買單
    「為什麼流浪?流浪遠方,流浪……」臺灣數千人的「流浪博士」大軍,他們為什麼選擇流浪在一所又一所高校?其實一個搶手的教職,就是他們夢中的橄欖樹。  但不知從何時起,學長們輕鬆就能搞定的大學教職,成了他們可望而不可即的存在。除去專業限制與自身能力因素,「流浪博士」現象的長期存在,到底是誰的錯呢?「流浪博士」又在替誰買單?
  • 臺灣高校遭遇招生寒潮:缺口大 「流浪博士」成社會現象
    例如臺灣花蓮觀光學院,新生註冊率只有29.87%,全校學生僅有896人。據臺媒報導,島內各校缺額已經超過六萬人,預計新學年大一新生還會再少1.5萬人。而2017年臺灣高校的博士班也有53個招不到人,連臺大社會學系都已連續兩年招不到博士生,2017年臺大更有四個院系零錄取。
  • 西進大陸的臺灣博士們(二)黃老師的故事
    最主要還是要先區分一般重點高校和民辦高校的區別, 像上海交通大學等大陸「985」、「211」工程重點大學,由於平臺起點高,是面向全世界招聘老師的, 其中當然也包含臺灣籍老師;但招收人才時要跟全球競爭,不會因為是臺灣人而有特別優待,所以進入這些學校的臺灣老師並沒有很多。但民辦高校的邏輯就不一樣了。
  • 臺灣關注大陸軍事專家統戰文章
    「只要臺灣軍隊不支持『臺獨』,實質上就是在維護和保持臺海和平」國際先驅導報記者韓軒發自北京 最近幾天,一篇發表在《瞭望》新聞周刊上的文章引起了海峽兩岸的廣泛關注。除臺灣《中國時報》、《聯合報》等紙面媒體轉載了文章的部分內容外,在臺灣極為發達的網絡電子媒體也紛紛進行報導。臺媒認為是「心理戰」《中國時報》在題為《中共統戰國軍 籲合作遏臺獨》的報導中認為,這篇文章是「向國軍進行心戰喊話」。
  • 臺大學校長:臺灣「流浪博士」太嚴重 鼓勵前往大陸
    【觀察者網綜合】據港媒11日報導,針對福建要引進1千名臺灣優秀教師,臺灣人才流失恐更加嚴重,臺灣萬能科技大學由校長莊暢接受香港中評社訪問表示,他是站在供需平衡立場來看問題,臺灣「流浪博士」太嚴重,如果有更好的工作機會,當然鼓勵往中國大陸發展。
  • 臺抨擊大陸制發居住證是「統戰」 臺媒:冷戰思維、毫無說服力
    開放申請港澳臺居民居住證首日(9月1日),申領的臺灣民眾說道。居住證申領發放效率之高,獲臺胞臺媒一致點讚。然而,據臺灣綠營媒體《自由時報》1日報導,臺陸委會當天稱,居住證是大陸一連串「名為惠臺、實則利中」對臺統戰措施的一環。
  • 臺灣網紅配合大陸「統戰」宣傳? 國臺辦駁斥
    臺灣網紅配合大陸「統戰」宣傳?   中國臺灣網12月16日北京訊 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今天上午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主持本次新聞發布會。  中新社記者:民進黨有人最近指控多名臺灣網紅和一些團體製作散播具有「統戰」意函的影片,配合大陸進行統戰宣傳。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謝謝。  朱鳳蓮:你說的其中一位被指控的網紅是B站上面一個「臺妹PK」的視頻吧?我看到報導之後特意看了一些她發的視頻,其中有一條講的是她在上海就醫的經歷,結論是覺得大陸的醫保比臺灣的健保要更公平合理。
  • 臺灣「流浪博士」滬上覓就業 「惠臺31條」讓「登陸」更安心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資料圖:第二屆「英才匯聚、滬上逐夢」臺灣優秀博士(生)與上海高校交流會上,臺灣博士在踴躍諮詢。從臺灣中山大學博士畢業已3年,傅及光仍每天「流浪」於臺灣4所不同的大學兼職教課,拿著每節700多元新臺幣的時薪,還要面臨寒暑假沒有收入,很多福利沒辦法保障等問題。像傅及光這樣的「流浪博士」已成為當前臺灣島內不可忽視的龐大群體。他們擁有高學歷,卻奔波於島內各所大學,以兼職代課的方式賺取微薄收入。
  • 大陸學霸為何不願去臺灣讀博士?
    流浪博士人滿為患念博士學位的人之多寡,某種意義上是一個社會高等教育水準高下的重要指標。臺灣社會怎麼了?首先我們可以算一筆帳。臺灣各大高校一年招收6800名博士,畢業5000名,但學校的博士職缺頂多只有800名。
  • 高學歷高失業薪資微薄 博士「流浪」刺痛臺灣
    近期,臺灣私立高校爆發裁員潮,讓臺灣長期以來的「流浪博士」現象再度引發輿論關注。一邊是錦繡前程,一邊是顛沛流離,大學校門像一座難以翻越的高山,而被臺媒稱為「流浪博士」的他們,就默默流浪在這座高山的陰影下。「流浪博士」的淚與汗,不時挑動社會的神經,刺痛臺灣。   到處兼職 收入不穩  「流浪博士」多是失業博士  在信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華人社會,博士可謂象牙塔尖的存在。
  • 「流浪博士」刺痛臺灣:放低身段是種智慧
    相比之下,大陸高學歷者主動創業的新聞近期屢見報端,北大法律碩士賣米粉、海歸博士炸排骨成為主流媒體認可的擇業觀念。類似這樣的自主創業,為什麼沒能成為臺灣「流浪博士」的出路?他們放不下的,又是什麼?   不為瓦全?放低身段是種智慧  1111人力銀行副總何啟聖告訴導報記者,臺灣的整體失業率是4%。
  • 臺灣博士踴躍到大陸找工作 港媒評:人往高處走
    臺灣博士福州找工作港媒評:人往高處走  俗語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  第十六屆「6·18海峽兩岸人才交流合作大會」近日在福州舉行,大會設立福建省高校招聘臺灣博士專區,吸引125名臺灣博士到場洽談。現場的場面,讓人很自然想到上面那句話。  不只是臺灣博士踴躍到大陸找工作,這兩年來,臺灣學生申請到大陸高校讀書的人數激增,明顯不符合臺灣當局冷卻兩岸交流的政策。
  • 延禧攻略是「統戰工具」?臺網友:又讓大陸同胞看笑話了
    想知道「臺獨」分子如何自取其辱,請看下面視頻~據臺灣「中時電子報」9月28日報導,臺北市議員候選人王映心在臉書接連發文,妄稱《延禧攻略》是所謂「統戰工具」,她污衊道:大陸透過影視產業幕後支持的官方宣傳體系加以鼓吹滲透,這是來自大陸的「文攻」。
  • 臺媒盤點了下:歌唱過祖國的臺灣藝人也太多了吧
    值得注意的是,一名嘉賓在節目中嘲諷:(臺當局)一心反「統戰」,實質上被「統戰」。每天都在聽這個歌,一直都在討論這件事,《我的祖國》以前一些臺灣人或許還不知道,現在2300萬人天天都在聽。一些臺灣民眾一聽,跑去一搜索,看到祖國河山那麼好,就蠻想去看的,就「突然被統戰了」。他怒罵臺當局偷雞不成蝕把米:這算誰的?
  • 臺媒:抱怨之餘 臺灣有去了解大陸嗎?
    臺媒:抱怨之餘 臺灣有去了解大陸嗎?但臺灣的執政黨、在野黨以至媒體,雖然也知道應該重視大陸,卻未付諸實際行動,根本無助於臺灣民眾真正了解大陸。但臺灣的執政黨、在野黨雖然也知道應該重視大陸,卻未付諸實際行動。媒體報導大陸新聞往往為了收視率,挑選重口味的光怪陸離社會單一事件,再套句「強國人,不意外」,加深觀眾對大陸的刻板印象,卻無助於臺灣民眾真正了解大陸。  臺灣朝野政黨的不作為,加上媒體的推波助瀾,使得民間社會對於大陸的現狀不甚了解,觀念停留在一二十年前,臺灣各界常掛在嘴上的是「大陸根本不了解臺灣」。
  • 被臺灣拋棄的博士們 西進中國大陸的「學術移工」
    作為全中國排名前十名高校裡的講師(相當臺灣的助理教授),黃宗昊沒有自己的研究室;作為一位碩博士讀瞭十年的研究者,四十一歲的他,沒有享受到媒體所說的西進中國高校的甘甜。六千人民幣的月薪(約叄萬臺幣),在物價比臺北高的上海,顯得吃緊。
  • 兒童玩具說「中國最大的島嶼是臺灣島」綠營又扯「統戰」
    (圖片取自臺媒)中國臺灣網3月24日訊 有時候我們不得不佩服,臺灣島內某些綠營人士的腦洞之大,比如他們可以把任何與大陸有關的東西跟「統戰」扯上關係。綜合臺媒報導,民進黨籍民意代表趙天麟23日與同黨籍高雄市議員林智鴻共同舉行記者會。
  • 擔任廈門社區助理,臺灣年輕人積極「統戰」大陸,蔡英文也害怕?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對廈門臺籍社助判決,在臺灣一片「反中」主流氛圍下,為社助們說了句公道話。一位資深社助表示,很開心、很感動,在臺灣累積十多年小區營造經驗,帶到大陸落地發芽,自己的信念始終純粹。過程中遇到各種善與惡,如今看來都是養分,也感謝自己撐過來,堅持住,腳步未曾停歇。
  • 兒童玩具說「中國最大的島嶼是臺灣島」 綠營又扯「統戰」
    (圖片取自臺媒)&nbsp&nbsp&nbsp&nbsp中國臺灣網3月24日訊 有時候我們不得不佩服,臺灣島內某些綠營人士的腦洞之大,比如他們可以把任何與大陸有關的東西跟「統戰」扯上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