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讀《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
公職人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中堅力量,在國家治理體系中處於特殊重要位置。制定政務處分法,有利於強化對公職人員的全面監督,推動全面從嚴治黨治吏。 記者注意到,在監察法提出政務處分概念之前,對公務員、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懲戒稱為「處分」,其依據是公務員法、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事業單位人員管理條例、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處分暫行規定等法律、行政法規和規章。
-
中紀委網站解讀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
統一處分標準,規範開展政務處分工作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後,監察機關監督的對象是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緊緊圍繞規範約束公權力,對各類公職人員科學、統一地設置處分的法定事由,並根據行為的輕重程度規定了相應的處分幅度。
-
【老徐說法】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來啦!
為了規範政務處分,加強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的監督,促進公職人員依法履職、秉公用權、廉潔從政從業、堅持道德操守,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於2020年6月20日重磅發布,並於2020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
-
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六大焦點透析
新華社北京6月20日消息,20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表決通過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點擊查看全文)。政務處分法強化對公職人員的管理監督,使政務處分匹配黨紀處分、銜接刑事處罰,構築起懲戒公職人員違法行為的嚴密法網。焦點一:政務處分解決「政紀不適用,黨紀管不了」問題政務處分是對違法公職人員的懲戒措施。
-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
第二章 政務處分的種類和適用 第三章 違法行為及其適用的政務處分 第四章 政務處分的程序 第五章 覆審、覆核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七章 附則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規範政務處分,加強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的監督
-
強化對公職人員的管理監督——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焦點透析
政務處分法強化對公職人員的管理監督,使政務處分匹配黨紀處分、銜接刑事處罰,構築起懲戒公職人員違法行為的嚴密法網。 焦點一:政務處分解決「政紀不適用,黨紀管不了」問題 政務處分是對違法公職人員的懲戒措施。2018年3月施行的監察法首次提出政務處分概念。
-
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表決通過 推進政務處分的法治化、規範化
央廣網北京6月21日消息(記者侯豔)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20日表決通過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政務處分」是國家監察體制改革中提出的新概念。監察法規定,監察機關對違法的公職人員依法作出政務處分決定。
-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2020年6月20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通過),加強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的監督,促進公職人員依法履職、秉公用權、廉潔從政從業、堅持道德操守,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制定本法。
-
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出臺,生命力在於執行
比如監察法規定,「政務處分」是監察機關對違法公職人員給予的懲戒。但在這個原則之外,公職人員哪些行為應當給予政務處分,給予什麼樣的政務處分,又該依照什麼樣的程序,監察法都未明確。而作為監察法律體系的重要內容之一,政務處分法的出臺,意在明確政務處分的原則、情形、權限、程序以及處分的種類和措施。
-
公職人員注意:政務處分法要來了!它和行政處分、黨紀處分的區別是...
公職人員注意:政務處分法要來了!該草案的主要內容包括總則,政務處分種類和適用,違法行為及其適用的處分,政務處分的程序,覆審、覆核、申訴以及法律責任等。 在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草案提交審議前,於2018年4月施行的《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暫行規定》承擔了明確政務處分標準和規範的職責,是作出政務處分的重要依據。
-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1)
新華社北京6月20日電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2020年6月20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通過)目錄第一章 總則第二章 政務處分的種類和適用>第三章 違法行為及其適用的政務處分第四章 政務處分的程序第五章 覆審、覆核第六章 法律責任第七章 附則第一章 總則第一條 為了規範政務處分,加強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的監督
-
全面系統規範公職人員懲戒制度——解讀《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
公職人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中堅力量,在國家治理體系中處於特殊重要位置。制定政務處分法,有利於強化對公職人員的全面監督,推動全面從嚴治黨治吏。記者注意到,在監察法提出政務處分概念之前,對公務員、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懲戒稱為「處分」,其依據是公務員法、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事業單位人員管理條例、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處分暫行規定等法律、行政法規和規章。
-
解讀《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全面系統規範公職人員懲戒制度
強化對公職人員監督,推動全面從嚴治黨治吏政務處分是對違法公職人員的懲戒措施。公職人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中堅力量,在國家治理體系中處於特殊重要位置。制定政務處分法,有利於強化對公職人員的全面監督,推動全面從嚴治黨治吏。
-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第四章 政務處分的程序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2020年6月20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通過)第四章 政務處分的程序第四十二條 監察機關對涉嫌違法的公職人員進行調查,應當由二名以上工作人員進行。監察機關進行調查時,有權依法向有關單位和個人了解情況,收集、調取證據。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如實提供情況。
-
看了看《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自7月1日起公布施行。看了看。一、該部法律所指的處分對象是誰?從名稱可以看出來,主要是規範對公職人員的政務處分行為,這裡的公職人員不單指公務員,任何行使公權力的國家工作人員都屬於本法所指的公職人員,比如,村長、國企的行政領導、事業單位行使公權力的工作人員等等。是不是只要犯了錯誤的公職人員就可以依據此法進行處分呢?
-
六個問題讀懂《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
一、為什麼要制定《政務處分法》? 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法規室主任鄒開紅介紹,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出臺前,關於公職人員處分的情形、適用規則、程序等方面的規定,散見於公務員法、法官法、檢察官法、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處分暫行規定等法律法規規章中,缺乏統一規定,制約了處分工作的規範開展。
-
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草案二審 進一步規範細化政務處分程序
新華社北京4月26日電(記者朱基釵、孫少龍)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草案26日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第二次審議。草案二審稿對政務處分的程序進一步規範、細化,完善了聽取被調查人陳述和申辯制度,增加了政務處分的辦案期限,同時完善了政務處分決定的程序以及內容和形式。
-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全文發布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2020年6月20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通過)第一章 總 則第一條 為了規範政務處分,加強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的監督,促進公職人員依法履職、秉公用權、
-
強化對公職人員的管理監督——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焦點透析(二)
焦點二:政務處分對象包括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 政務處分法明確:本法所稱公職人員,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第十五條規定的人員。 依據監察法的規定,公職人員的範圍包括:公務員以及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管理的人員;法律、法規授權或者受國家機關依法委託管理公共事務的組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國有企業管理人員;公辦的教育、科研、文化、醫療衛生、體育等單位中從事管理的人員;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中從事管理的人員;其他依法履行公職的人員。
-
《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全文發布!
近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表決通過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政務處分法強化對公職人員的管理監督,使政務處分匹配黨紀處分、銜接刑事處罰,構築起懲戒公職人員違法行為的嚴密法網。三個焦點焦點一:政務處分解決「政紀不適用,黨紀管不了」問題政務處分是對違法公職人員的懲戒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