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徐說法】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來啦!

2020-12-13 澎湃新聞

為了規範政務處分,加強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的監督,促進公職人員依法履職、秉公用權、廉潔從政從業、堅持道德操守,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於2020年6月20日重磅發布,並於2020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下面我們共同學習一下:

_

一、公職人員的範圍

公職人員,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第十五條規定的人員。具體是:

1.中國共產黨機關、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機關、人民政府、監察委員會、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各級委員會機關、民主黨派機關和工商業聯合會機關的公務員,以及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管理的人員;

2.法律、法規授權或者受國家機關依法委託管理公共事務的組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

3.國有企業管理人員;

4.公辦的教育、科研、文化、醫療衛生、體育等單位中從事管理的人員;

5.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中從事管理的人員;

6.其他依法履行公職的人員。

二、處分法適用的範圍

1.該法適用於監察機關對違法的公職人員給予政務處分的活動。

2.該法第二章、第三章適用於公職人員任免機關、單位對違法的公職人員給予處分。處分的程序、申訴等適用其他法律、行政法規、國務院部門規章和國家有關規定。

三、政務處分種類

1.警告;

2.記過;

3.記大過;

4.降級;

5.撤職;

6.開除。

四、處分期間

政務處分決定自作出之日起生效,政務處分期自政務處分決定生效之日起計算。

1.警告,六個月;

2.記過,十二個月;

3.記大過,十八個月;

4.降級、撤職,二十四個月。

多個政務處分最長不得超過四十八個月

五、從輕、減輕處分情形

1.主動交代本人應當受到政務處分的違法行為的;

2.配合調查,如實說明本人違法事實的;

3.檢舉他人違紀違法行為,經查證屬實的;

4.主動採取措施,有效避免、挽回損失或者消除不良影響的;

5.在共同違法行為中起次要或者輔助作用的;

6.主動上交或者退賠違法所得的;

7.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從輕或者減輕情節。

公職人員違法行為情節輕微,且具有上述情形之一的,可以對其進行談話提醒、批評教育、責令檢查或者予以誡勉,免予或者不予政務處分。

公職人員因不明真相被裹挾或者被脅迫參與違法活動,經批評教育後確有悔改表現的,可以減輕、免予或者不予政務處分。

六、從重處分情形

1.在政務處分期內再次故意違法,應當受到政務處分的;

2.阻止他人檢舉、提供證據的;

3.串供或者偽造、隱匿、毀滅證據的;

4.包庇同案人員的;

5.脅迫、唆使他人實施違法行為的;

6.拒不上交或者退賠違法所得的;

7.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從重情節。

七、予以開除情形

1.公職人員犯罪,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予以開除:

(一)因故意犯罪被判處管制、拘役或者有期徒刑以上刑罰(含宣告緩刑)的;

(二)因過失犯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刑期超過三年的;

(三)因犯罪被單處或者並處剝奪政治權利的。

2.因過失犯罪被判處管制、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一般應當予以開除;案件情況特殊,予以撤職更為適當的,可以不予開除,但是應當報請上一級機關批准。

3.公職人員因犯罪被單處罰金,或者犯罪情節輕微,人民檢察院依法作出不起訴決定或者人民法院依法免予刑事處罰的,予以撤職;造成不良影響的,予以開除。

八、處分期內對職務的影響

1.公務員以及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管理的人員在政務處分期內,不得晉升職務、職級、銜級和級別;其中,被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的,不得晉升工資檔次。被撤職的,按照規定降低職務、職級、銜級和級別,同時降低工資和待遇。

2.法律、法規授權或者受國家機關依法委託管理公共事務的組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以及公辦的教育、科研、文化、醫療衛生、體育等單位中從事管理的人員,在政務處分期內,不得晉升職務、崗位和職員等級、職稱;其中,被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的,不得晉升薪酬待遇等級。被撤職的,降低職務、崗位或者職員等級,同時降低薪酬待遇。

3.國有企業管理人員在政務處分期內,不得晉升職務、崗位等級和職稱;其中,被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的,不得晉升薪酬待遇等級。被撤職的,降低職務或者崗位等級,同時降低薪酬待遇。

4.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中從事管理的人員有違法行為的,監察機關可以予以警告、記過、記大過。

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中從事管理的人員受到政務處分的,應當由縣級或者鄉鎮人民政府根據具體情況減發或者扣發補貼、獎金。

5. 其他依法履行公職的人員有違法行為的,監察機關可以予以警告、記過、記大過。情節嚴重的,由所在單位直接給予或者監察機關建議有關機關、單位給予降低薪酬待遇、調離崗位、解除人事關係或者勞動關係等處理。

6. 已經退休的公職人員退休前或者退休後有違法行為的,不再給予政務處分,但是可以對其立案調查;依法應當予以降級、撤職、開除的,應當按照規定相應調整其享受的待遇。

已經離職或者死亡的公職人員在履職期間有違法行為的,依照上述規定處理。

_

文字:徐長芳

原標題:《【老徐說法】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來啦!》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解讀《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
    公職人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中堅力量,在國家治理體系中處於特殊重要位置。制定政務處分法,有利於強化對公職人員的全面監督,推動全面從嚴治黨治吏。  記者注意到,在監察法提出政務處分概念之前,對公務員、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懲戒稱為「處分」,其依據是公務員法、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事業單位人員管理條例、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處分暫行規定等法律、行政法規和規章。
  •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
    第三條 監察機關應當按照管理權限,加強對公職人員的監督,依法給予違法的公職人員政務處分。 公職人員任免機關、單位應當按照管理權限,加強對公職人員的教育、管理、監督,依法給予違法的公職人員處分。 監察機關發現公職人員任免機關、單位應當給予處分而未給予,或者給予的處分違法、不當的,應當及時提出監察建議。
  • 中紀委網站解讀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
    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將監察法關於政務處分的原則規定具體化,把法定對象全面納入處分範圍,使政務處分匹配黨紀處分、銜接刑事處罰,對政務處分制度作出全面系統的規定,推進了政務處分規範化法治化。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在總則部分的第二條規定,「本法適用於監察機關對違法的公職人員給予政務處分的活動」,並確認「本法第二章、第三章適用於公職人員任免機關、單位對違法的公職人員給予處分」。
  • 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表決通過 推進政務處分的法治化、規範化
    央廣網北京6月21日消息(記者侯豔)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20日表決通過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政務處分」是國家監察體制改革中提出的新概念。監察法規定,監察機關對違法的公職人員依法作出政務處分決定。
  • 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六大焦點透析
    新華社北京6月20日消息,20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表決通過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點擊查看全文)。政務處分法強化對公職人員的管理監督,使政務處分匹配黨紀處分、銜接刑事處罰,構築起懲戒公職人員違法行為的嚴密法網。焦點一:政務處分解決「政紀不適用,黨紀管不了」問題政務處分是對違法公職人員的懲戒措施。
  •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2020年6月20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通過)第三條 監察機關應當按照管理權限,加強對公職人員的監督,依法給予違法的公職人員政務處分。第十六條 對公職人員的同一違法行為,監察機關和公職人員任免機關、單位不得重複給予政務處分和處分。
  • 強化對公職人員的管理監督——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焦點透析
    政務處分法強化對公職人員的管理監督,使政務處分匹配黨紀處分、銜接刑事處罰,構築起懲戒公職人員違法行為的嚴密法網。  焦點一:政務處分解決「政紀不適用,黨紀管不了」問題  政務處分是對違法公職人員的懲戒措施。2018年3月施行的監察法首次提出政務處分概念。
  •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1)
    新華社北京6月20日電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2020年6月20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通過)目錄第一章 總則第二章 政務處分的種類和適用第二條 本法適用於監察機關對違法的公職人員給予政務處分的活動。本法第二章、第三章適用於公職人員任免機關、單位對違法的公職人員給予處分。處分的程序、申訴等適用其他法律、行政法規、國務院部門規章和國家有關規定。本法所稱公職人員,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第十五條規定的人員。
  • 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出臺,生命力在於執行
    比如監察法規定,「政務處分」是監察機關對違法公職人員給予的懲戒。但在這個原則之外,公職人員哪些行為應當給予政務處分,給予什麼樣的政務處分,又該依照什麼樣的程序,監察法都未明確。而作為監察法律體系的重要內容之一,政務處分法的出臺,意在明確政務處分的原則、情形、權限、程序以及處分的種類和措施。
  • 看了看《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自7月1日起公布施行。看了看。一、該部法律所指的處分對象是誰?從名稱可以看出來,主要是規範對公職人員的政務處分行為,這裡的公職人員不單指公務員,任何行使公權力的國家工作人員都屬於本法所指的公職人員,比如,村長、國企的行政領導、事業單位行使公權力的工作人員等等。是不是只要犯了錯誤的公職人員就可以依據此法進行處分呢?
  • 公職人員注意:政務處分法要來了!它和行政處分、黨紀處分的區別是...
    公職人員注意:政務處分法要來了!該草案的主要內容包括總則,政務處分種類和適用,違法行為及其適用的處分,政務處分的程序,覆審、覆核、申訴以及法律責任等。 在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草案提交審議前,於2018年4月施行的《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暫行規定》承擔了明確政務處分標準和規範的職責,是作出政務處分的重要依據。
  •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第四章 政務處分的程序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2020年6月20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通過)第四章 政務處分的程序第四十二條 監察機關對涉嫌違法的公職人員進行調查,應當由二名以上工作人員進行。監察機關進行調查時,有權依法向有關單位和個人了解情況,收集、調取證據。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如實提供情況。
  • 全面系統規範公職人員懲戒制度——解讀《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瞿芃報導 6月20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全面系統規範公職人員懲戒制度的國家法律。公職人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中堅力量,在國家治理體系中處於特殊重要位置。制定政務處分法,有利於強化對公職人員的全面監督,推動全面從嚴治黨治吏。記者注意到,在監察法提出政務處分概念之前,對公務員、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懲戒稱為「處分」,其依據是公務員法、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事業單位人員管理條例、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處分暫行規定等法律、行政法規和規章。
  • 解讀《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全面系統規範公職人員懲戒制度
    強化對公職人員監督,推動全面從嚴治黨治吏政務處分是對違法公職人員的懲戒措施。公職人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中堅力量,在國家治理體系中處於特殊重要位置。制定政務處分法,有利於強化對公職人員的全面監督,推動全面從嚴治黨治吏。
  • 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草案二審 進一步規範細化政務處分程序
    新華社北京4月26日電(記者朱基釵、孫少龍)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草案26日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第二次審議。草案二審稿對政務處分的程序進一步規範、細化,完善了聽取被調查人陳述和申辯制度,增加了政務處分的辦案期限,同時完善了政務處分決定的程序以及內容和形式。
  • 六個問題讀懂《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
    【編者按】6月20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以下簡稱《政務處分法》)。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全面系統規範公職人員懲戒制度的國家法律。《政務處分法》適用於哪些人群?聚焦哪些內容?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為您解答。
  • 解讀政務處分法|規範開展政務處分工作 依法保障公職人員合法權利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以下簡稱《政務處分法》)是規範開展政務處分工作的法律依據,通篇貫穿「懲前毖後、治病救人」的理念,強化監察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法治觀念、程序意識,著力推進政務處分工作的規範化、法治化,依法保護公職人員合法權利。一是將對公職人員的權利保障放在突出位置。
  • @所有人,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問答測試來了!
    每 日 答 題(多選)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中從事管理的人員受到政務處分的,應當由(  )人民政府根據具體情況減發或者扣發補貼、獎金。A.市級            B.縣級           C.鄉鎮           D.省級點擊空白處查看答案BC(多選)有關機關、單位無正當理由拒不採納監察建議的,由其上級機關、主管部門責令改正,對該機關、單位給予通報批評,對(  )依法給予政務處分。
  •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全文發布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2020年6月20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通過)第一章 總  則第一條 為了規範政務處分,加強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的監督,促進公職人員依法履職、秉公用權、
  • 【老徐說法】公務人員哪些行為是違法行為?
    在6月23日的《老徐說法: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來啦!》一文中,我們共同學習了公職人員的範圍、處分法適用的範圍、政務處分的種類及處分期間、從輕、減輕處分的情形、處分對職務的影響等,那麼公務人員的哪些行為會構成違法或者違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