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中,部分國民黨部隊撤離雲南之後,搜羅各路殘部幾千人,於1954年在緬甸成立所謂的「雲南人民反共志願軍」,下轄5個軍,在與緬甸共產黨作戰的同時,於滇緬邊境製造事端,企圖反攻雲南。反攻失利後,雲南講武堂出身,曾在白崇禧手下任師長並當過武漢警備司令的段希文,率領第五軍雲南鎮康子弟兵南下到泰國,最終在清萊山區駐足 。 1964年春天,段希文率部向泰國政府投降,第五軍改編為「泰北山區民眾自衛隊」。
我從泰國美佔坐突突車去美斯樂的,山高林密,山民上上下下,突突車艱難行駛。
去往美斯樂路過的牌樓
美斯樂突突車終點站
美斯樂不寬的街道邊賣山貨的山民
賣山貨的山民
官兵們當年創辦的學校,現如今的操場。
美斯樂官兵棄槍種茶樹,發展茶葉生產的茶山上矗立的歡迎招牌。
文史紀念館前一排賣旅遊品的商店。走進去和店家交談,說的都是中國話,告知我們,他們已經是美斯樂的第三代,現在已經有第四代了。他們是一群蛻變為泰國國民,根在中國的曾經的中國人。
文史館前的佛手塑像
文史館大門
文史館
《異域》的作者,柏楊訪談錄舊報紙。
柏楊的《異域》
學員手冊
證章
第五軍撤退逃亡的路線
文史館居中的「英烈寺」裡擺放的故去官兵的靈牌
故去官兵的靈牌
埋葬在美斯樂鳳凰山腰的中國國民黨陸軍93師少將師長段希文墓園
段希文墓和穿國民黨軍裝的守墓解說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