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給大家講兩個發生在小學的故事。
故事一:小W同學是四年級的學生,學習成績一般,但是對待老師很有禮貌,會和老師主動打招呼。可是他發現,每次很高興地和老師打招呼,或者離開辦公室和老師說再見,不是每次都能得到老師的回饋。漸漸地,他收起那份心,不再主動和老師打招呼了……
故事二:小C老師剛從大學畢業,學校安排她做語文老師兼班主任,從三年級開始接班。小C老師也想和同學們打成一片,真心對待學生。學生有什麼要求她儘量滿足,她給學生減輕作業的負擔,幫助學生打掃衛生,在課堂上允許天馬行空的回答……漸漸地,她發現,學生成績沒起色,習慣越來越差了,學生也比之前更難管了,家長也越來越質疑她的能力了,她開始自我迷茫了……
……
不知道各位網友看了這兩則故事有什麼想法。至少我認為這兩則故事背後反映出的師生關係,是不和諧的。學校教育在於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是師生雙方的雙邊活動。正所謂教學相長,和諧的師生關係有利於教學活動的展開,有利於師生雙方的發展。那麼如何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呢?我認為,教師、學生、家長這三者的關係起到關鍵作用。
教師要深知,教育是技術與藝術的結合,需要的是能力與熱忱。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教師的專業能力必須過硬,紮實的教學能力是被學生與家長信賴的前提,是得到學生與家長尊重的關鍵。青年教師,必須通過自身的努力,專研業務水平,彌補教學經驗上的不足。有經驗的老教師也不能盲目地憑藉經驗做事,需要不斷學習,著眼於未來。
教師也要時刻謹記,選擇教師這份職業,就是選擇奉獻。要覺得學生尊重老師是理所當然的,要懂得尊老與愛幼應該是相互的,都是根植於中國人心中的文化基因。哪怕是學生向自己打招呼,必須要有回應。懂得師生在身份上有不同,但是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要關注每一位孩子的發展,了解每一個孩子的家庭背景,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與家長。
學生要懂得感恩,因為老師教給自己的不僅是學科知識,還有很多為人處世的道理。學生要體諒老師的辛勞,想想老師需要上課、批作業、批訂正、批試卷……自己一本作業也許花個十分鐘就完成了,但是老師要批一個班級,甚至兩三個班級學生的作業。每次遇到什麼苦難,不管是和別的同學發生矛盾,還是生病不舒服,老師總是在第一時間幫助自己解決問題。有時,班上還有幾個調皮搗蛋的皮大王經常闖禍,老師要及時處理。還常常在批改作業時,去會議室開會。學校有文體活動,還要幫同學編排節目,彩排點評。學生對老師要懷有感恩之心,要以優異的成績與良好的習慣來回報老師對自己的付出。
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老師家長幫。成年人的世界沒有輕鬆二字,教師自然也不例外。家長需要明白的是,教師是同一戰線的盟友,教師的內心最大的心願是,自己班上所有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人人能夠進入理想的學校。作為班上的一份子,這難道不是每一位家長希望看到的嗎?
家長還需要了解到,與教師保持良好溝通,有利於了解學生在校的學習情況;有利於分析並解決問題;有利於學生的發展。因此,在家庭教育中,也應該教育孩子體諒教師,為教師樹立起權威的形象。不輕易質疑教師的執教能力與管理水平,給予教師充分的信任,幫助教師更好地開展教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