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815年,拿破崙兵敗滑鐵盧改變了法國英國普魯士和歐洲的歷史進程,也是英國和普魯士的凱旋時刻,拿破崙這個徵服者就此結束,而聯軍統帥威靈頓公爵名聲由此擴散,事後拿破崙宣布退位,並流放到了聖赫倫那島六年。而威靈頓公爵獲得七國元帥的頭銜,成為世界軍事史上的第一人,之後又出任英國首相,可謂風光無限。但事實是歷史並沒有給他公認的名號,在拿破崙戰敗之後,所有的人都在為拿破崙而感到惋惜,並沒有人為威靈頓公爵的勝利而感到歡喜。
雖然在英國人的心中威靈頓公爵被譽為民族英雄,是英國最後的偉人,甚至維多利亞女王稱讚她是這個國家最偉大的人,最忠誠的臣民,國王最堅定的支持者,威靈頓幼時出生於愛爾蘭的貴族。一七八一年他的父親去世,長兄理察繼承了父親的爵位,並將他送入英國的貴族學校,他的成績並不理想,家也沒有足夠的資金供他學習,到了十歲出頭他一直以一個普通人的身份活著,為了解決家庭經濟困難在長兄的幫助之下謀得高地步兵團長的職務,每天可以領薪酬。
隨後又被調到新建立的第76高地步兵團升人中尉,1791年又被調到第18騎兵團,此後的軍職節節攀升,他揚名立威的地方其實並不在歐洲,而是在印度。他的哥哥理察曾任印度總督,為了反對蘇丹國與法國聯合,進一步拓展東印度公司在印度的統治地位,第四次英國戰爭爆發,在這場戰爭當中,他並沒有表現出極其驚人的戰爭領導能力,與其他所有普通的軍官一樣,部隊也不講紀律,燒殺搶掠,在戰場上也並沒看出他有多大的才能。但是這一場戰爭卻使得他開始了自己軍事能力的培養和對士兵的約束。
剛剛30歲的他開始在邁索爾地區改革稅收和司法制度,防止腐敗恢復秩序,初步體現了他的治理才能,之後在印度的一系列戰爭當中,逐步把握了戰爭的要領。在1804年申請返回故鄉,政府授予他騎士的頭銜,當時的拿破崙正在伊比利亞半島酣戰,一場惡戰也拉開序幕,雙方分別是葡萄牙,西班牙,英國和拿破崙統治下的法國。這場戰爭從1808年,法國軍隊佔領西班牙開始到1814年英葡聯軍打敗拿破崙軍隊結束。為了破壞當時拿破崙對英國的封鎖,英軍進入伊比利亞半島抗擊法軍。
法軍攻佔西班牙之後遭到西班牙人民的反抗,拿破崙可謂得不償失,一直沒有對軍隊進行修整,而此時英國也大力的援助反拿破崙勢力,威靈頓公爵也正是在此時再一次被英國政府使用,威靈頓公爵在薩拉曼卡戰役初步顯示了自己的軍事才能。在1812年初威靈頓攻佔西班牙要塞,守住了西班牙的大門,隨時可以威脅馬德裡法軍的補給線,也正因如此半島戰爭以英國的勝利而告終,威靈頓也成為英國的民族英雄。
1815年被反法同盟打敗的拿破崙潛回法國奪得政權。在開維也納會議的歐洲各國迅速組成第七次反法同盟,英國統帥威靈頓公爵率領聯軍,在比利時合力抗擊拿破崙,最終拿破崙戰敗被流放,威靈頓公爵由此聲名遠揚,先後出任了英國的兩次首相,但是他反對議會改革1852年去世,葬於聖保羅大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