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鐵盧戰役,拿破崙到底輸給了誰?答案也許是「錢」

2020-12-20 澎湃新聞

原創 葉克飛 歐洲價值 收錄於話題#人文歷史30個

從中世紀開始,歐洲的國王在財政方面就普遍弱勢。「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快感,歐洲國王們根本沒法想像。這是因為歐洲王國的許多領地都屬於貴族封地,國王直接管轄的土地並不多,稅收也有限。

撰文〡葉克飛

陰雨迷濛中,我駕車靠近了田野間的雄偉土丘。這一帶是典型的比利時鄉村景致,田野起伏,柏油路如緞帶般在其間蜿蜒。遠遠望去,綠色土丘呈錐形,頂端有一座雄獅雕像。

就在這片土地上,爆發過一場影響世界進程的經典戰役——滑鐵盧之戰。

滑鐵盧鎮距離布魯塞爾僅二十公裡,因滑鐵盧戰役而舉世聞名。1815年,拿破崙的法軍與英國和普魯士聯軍在這裡展開大戰,最終法軍慘敗,這也是拿破崙一生中的最後一戰。

這場戰役影響極其深遠,它結束了英法爭霸的亂局,英國迎來自己的頂峰,在19世紀主導世界。它也為歐洲帶來高速發展的契機,從1815年滑鐵盧戰役結束到1914年一戰爆發,歐洲迎來了相對和平的百年,文明進程大大加快。

在滑鐵盧博物館裡,可以見到這場戰爭的過程與細節。除了戰爭中使用的各種武器、軍裝和小物件之外,還有各種文獻資料。此外,博物館裡還有描述戰爭全景的巨幅油畫,它高達12米,長達110米,1912年便已在此展出。如今,這裡已經配上了模擬的戰馬嘶鳴聲、槍炮聲和號角聲,還有各種新技術,讓畫作更為立體。

沿著二百多級臺階走上高聳的紀念土丘,眼前是昔日戰場的風光。站在高臺之上,我心中有個疑問——拿破崙到底輸給了誰?

這並不是一個容易回答的問題,因為直到今天,滑鐵盧戰役仍是個謎。一生英明神武的拿破崙,在他人生的最後一戰中居然昏招迭出,在每個環節都選擇錯誤。戰役過程中的各種偶發事件,也讓人感慨世事弄人。

關於這場戰役,各種著作和文獻早已車載鬥量,其中有一個角度,認為拿破崙輸給了錢。

說到錢,就要跳出拿破崙的人生,從歐洲歷史講起。

在很多人的認知裡,國王肯定很有錢,要啥有啥,但歐洲歷史上的國王,日子可真沒這麼好過。

從中世紀開始,歐洲的國王在財政方面就普遍弱勢。「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快感,歐洲國王們根本沒法想像。這是因為歐洲王國的許多領地都屬於貴族封地,國王直接管轄的土地並不多,稅收也有限。

戰爭也讓國王的財政進一步緊張,中世紀歐洲戰火不斷,絕對是個經濟無底洞。即使臨時加稅,來個不負責任的橫徵暴斂,難度也很大,因為貴族不可能積極配合國王,光靠自己直接管轄的土地去增加稅收,往往只是杯水車薪。

所以,歐洲的國王們大多習慣借錢度日,把商人當成了搖錢樹。不過有借有還這事兒在國王這裡基本等於不存在,倒不是他們不想還,而是根本沒錢還,所以經常還有國王宣布破產,借破產不還債。然而,就算是破產的國王也還是國王,還得維繫自己的生活,基本開支還是要保障,所以就得繼續借錢。可是已經賴帳的人,哪有那麼容易找到人借錢呢?所以就得接受各種苛刻條件才能借到錢,就此陷入惡性循環中。

法國大革命的爆發就跟這種惡性循環關係很大。歷代法國國王多半都有一屁股債,只能加稅。可即使加稅,當時法國的財政仍然捉襟見肘。加上債務危機根本看不到前景,借錢也很難。

到了路易十六執政時期,債務壓力更是沉重。當時法國一年的財政收入,償還外債的利息之後就沒剩多少了,不但沒法還債,連維繫自身運作都很艱難。

1777年,路易十六提拔瑞士銀行家雅克·內克爾擔任法國財政總監,希望利用其豐富人脈和理財能力,獲取金融界更多的幫助。但內克爾一上任就推動徵稅承包製度,這場改革反而讓法國陷入「有錢人更有錢,窮人更窮」的糟糕局面。隨後,他又公布了法國政府財政報告,這是世界上第一份國家財政報告。報告展示了法國王室的巨大開銷,引發民眾如潮批評,最終引發了法國大革命。

法國大革命爆發後,拿破崙迅速崛起,成為法國乃至歐洲最具統治力的人物。

說起拿破崙的崛起,後人總結了許多內外因素:拿破崙本人的魄力和才能讓他脫穎而出,紛亂的法國時局為他提供了太多上位奇蹟,還有法國人在亂世中對傳統英雄的渴望……當然,還有一個現實的關鍵,那就是拿破崙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錢的問題。

當時歐洲各國的軍費支出中,除了必須的武器、糧食和運輸等開支外,很大一部分是薪酬。而且,跟中國古代的軍餉不同,歐洲人要支付的薪酬其實是僱傭費。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歐洲許多國家的軍隊多由僱傭兵組成,你不僱人就沒人用,這筆費用可大了。

拿破崙拿出了解決辦法:在歐洲率先實行徵兵制。徵兵和僱傭兵可不一樣,二者的收入天差地別,這樣一來,法國的經濟立刻就寬裕起來,也能得到更多的軍隊。

1793年,法國頒布《法國全國總動員法令》,規定18-25 歲的所有男性公民參軍。1798 年,法國正式頒布徵兵制度,並擊退反法同盟。

當然,千萬別以為拿破崙是理財好手,他推行徵兵制,只是從強兵角度考慮,希望得到更多軍隊。至於財政方面,完全是無心插柳。從拿破崙的政治生涯來看,他反而就像個理財盲。而且,留意我之前的表述,是「拿破崙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錢的問題」。

之所以只是「一定程度上解決」,是因為徵兵制治標不治本。短期來看,它確實省下了一大筆財政支出,但卻無法長久解決財政困境。

對於一度雄霸歐洲的拿破崙軍隊而言,軍費一直如沉重大山,但拿破崙並沒有解決辦法。

在《世界小史:從金錢暗流中看懂國家興衰》一書中曾提到,其實只要拿破崙有一點經濟頭腦,軍費問題並不難解決。因為荷蘭就是當時法國的附屬國,阿姆斯特丹更是當時的世界金融中心。如果拿破崙懂得運作,荷蘭完全可以成為拿破崙帝國的搖錢樹。

但拿破崙不但沒這樣做,還對阿姆斯特丹的金融家們施以高壓,導致許多人逃往倫敦。這是一個導致此消彼長的昏招,因為倫敦在接納了大量資本後,取代阿姆斯特丹,成為新的世界金融中心,也奠定了英國的強大未來。

在金融方面一竅不通的拿破崙,為了撈錢就出了其他昏招。比如向領地收取賠償金,但賠償金只算是杯水車薪,而且還得罪人。又比如他把法屬北美殖民地以1500萬美元的低價賣給美國,這塊土地有多大?它涵蓋當下美國的15個州,相當於美國目前國土面積的23%,你說這交易虧不虧本?當然,這樣折騰還是不夠,所以拿破崙只能恢復被法國大革命廢止的鹽稅。

另一方面,拿破崙最大的敵人——英國人,又在靠什麼攢軍費?答案是稅制改革和發行國債,這個差距實在是太大了。

這種差距其實由來已久。作為大陸國家,法國人並沒有在大航海時代中得到更多好處,而是被歐陸爭霸所羈絆,無法像英國人那樣專注海外擴張和貿易。而且,當時歐洲各國關係錯綜複雜,在歐洲大陸參與爭霸,其實成本極高,回報卻很低。即使是拿破崙這樣的梟雄人物,儘管一次次帶領法國獲勝,但卻註定會在反法同盟的車輪戰面前被拖垮。

而且,法國人在稅收之外唯一的理財方法就是借錢,英國人的理財手段豐富得多,比如英格蘭銀行的誕生就比蘭西銀行早了一百多年。

拿破崙並非不清楚英國人的財政優勢,所以曾推行「大陸封鎖」政策,號稱「要用陸地的力量徵服海洋」。不過這一政策雖然使得英國經濟遭遇沉重打擊,但在商品流動的工業化時代,對歐洲其他國家同樣造成沉重打擊,可算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而且還導致反法同盟日漸擴大。

算清這筆經濟帳,就會發現拿破崙的失敗簡直是必然。不過我眼前的滑鐵盧,仍以失敗者為中心。

40米高的山丘其實是人造,名為獅子丘,得名於山丘頂部那座重達28噸、面向法國的鐵鑄獅子像。據說,獅子像是以當年散落戰場的加農炮為原料所鑄成。1826年,荷蘭國王威廉一世下令修建紀念丘,紀念陣亡將士,可最後卻成了人們緬懷拿破崙之地。

相比土丘,附近的威靈頓紀念館毫不起眼。這棟兩層小樓曾是聯軍指揮部所在地,威靈頓將軍就是在這裡運籌帷幄,贏得滑鐵盧之戰。這裡甚至還是威靈頓將軍的地盤,戰爭結束後,他被授予滑鐵盧親王一世稱號,並被分封滑鐵盧周邊1083公頃的森林和土地。

可作為戰役的勝利者,威靈頓將軍的紀念館遠不是這一帶的焦點,許多遊客甚至根本不會去探訪。在大多數人的認知裡,滑鐵盧等於拿破崙。

正如雨果所說:「失敗反而把失敗者變得更崇高了,倒了的拿破崙仿佛比立著的拿破崙更高大」。

圖片均來自網絡

歡迎分享,轉載、合作請私信聯繫

原標題:《滑鐵盧戰役,拿破崙到底輸給了誰?答案也許是「錢」》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拿破崙為什麼會在滑鐵盧戰役中失敗
    但滑鐵盧的失敗讓他的榮耀止步於此。滑鐵盧戰役發生在歐洲第七次反法聯盟對法戰爭期間,在1815年6月18日,發生了英普聯軍與法軍在比利時布魯塞爾以南的滑鐵盧的決定性會戰。當英普等國得知拿破崙回到巴黎以後,立即調集70萬大軍,分路進攻法國。拿破崙敗於何處?
  • 拿破崙:滑鐵盧戰役勝利者本該是我!
    滑鐵盧戰役之後,人們便把「滑鐵盧」作為失敗的代名詞。拿破崙後來在流放地聖赫倫那島總結滑鐵盧戰役的失敗原因時認為,是天氣不作美,將領不賣力!他說:「就算有這一切原因,那場仗本來也是該我贏得。
  • 如果拿破崙贏得了滑鐵盧戰役會怎樣?
    當我們形容一個人遇到重大挫折或者失誤時,往往會說他遇上了人生的滑鐵盧。作為失敗的代名詞,滑鐵盧(Waterloo),這個比利時境內的普通小鎮,在歷史上留下來濃墨重彩的一筆。很多人,都對拿破崙的失敗感到惋惜,那麼,如果拿破崙在滑鐵盧擊敗了惠靈頓和布呂歇爾,歷史的走向會如何改變呢?我們將在這裡大膽設想。
  • 滑鐵盧戰役拿破崙為什麼而敗 有什麼原因嗎
    這篇文章和各位讀者朋友們來聊聊終結拿破崙的滑鐵盧戰役。在1815年,沒有人會想到拿破崙能夠再次站起來,經歷了第六次反法同盟之戰,拿破崙淪為孤島囚徒。可是像拿破崙這樣的「巨人」,他甘心嗎?事實證明,他不甘心!於是在該年的2月26日,拿破崙率領著厄爾巴島的1050名法國士兵,乘坐6條船躲過了波旁王朝的皇家軍艦,用五天的時間抵達了法國南安的儒昂灣。
  • 英再現拿破崙最後一戰:滑鐵盧戰役
    據悉,這個滑鐵盧戰役模型由21500個士兵和10000匹馬組成,雖然數量並沒有完全參照當年戰役,但整個模型能夠完整的再現200年前滑鐵盧戰役的情況。滑鐵盧戰役(英文:Battle of Waterloo,法語:Bataille de Waterloo)1815年6月18日,由法軍對反法聯軍在比利時小鎮滑鐵盧進行的決戰。戰役結局是反法聯軍獲得了決定性勝利。這次戰役結束了拿破崙帝國。
  • 西方戰神拿破崙生涯的最後一戰,探究其慘敗於滑鐵盧戰役的根源
    1812年,拿破崙集結了60萬大軍遠徵俄國,他打算先滅掉俄國再去滅掉英國。在俄羅斯大地上,拿破崙大軍在博羅季諾戰役中損失慘重,拿破崙率軍撤退途中被俄軍騎兵追擊,60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1813年,拿破崙打輸了與反法聯軍的萊比錫戰役,他被逼退位。隨著,拿破崙被反法聯軍首腦們流放到了地中海上的小島厄爾巴島。
  • 決定拿破崙失敗命運的三大戰役,滑鐵盧戰役不算其中之一
    提到拿破崙的失敗,許多人都會想到滑鐵盧戰役。人們總是認為滑鐵盧是拿破崙失敗的最關鍵戰役。後來,人們常常用「滑鐵盧」一詞來代表某人的事業從巔峰跌入深谷。滑鐵盧戰役是拿破崙最後的一次戰役,此後拿破崙就被流放到了聖赫倫那島,法蘭西第一帝國正式結束。
  • 我是拿破崙研究者高陽,關於拿破崙時代和滑鐵盧戰役,問吧!
    我是拿破崙研究者高陽
  • 滑鐵盧戰役,拿破崙人生中最後的戰爭
    1815年6月18日,英國和普魯士聯軍在比利時的滑鐵盧擊敗了拿破崙率領的法軍,結束了拿破崙的軍事霸權和政治生涯,法蘭西第一帝國由此覆滅,歐洲的命運也隨之改寫。現代人常以「遭遇滑鐵盧」來指代一敗塗地。在6月16日的林尼戰役中,猝不及防的普魯士軍隊被拿破崙擊潰,但拿破崙過分高估了此戰的成果,認為普軍已經徹底潰敗,因此不但沒有立刻派兵追擊,甚至連普軍可能的撤退方向都未能探明。結果等第二天凌晨,拿破崙派將領格魯希帶3.3萬人追擊普軍時,重整旗鼓的普軍已經連夜遁走,法軍只能根據推測來決定追擊的方向了。
  • 人類群星閃耀時:記錄了拿破崙滑鐵盧戰役中,英雄落幕的全過程
    拿破崙在滑鐵盧戰役中戰敗,導致這位英雄最終落幕,根本原因是他部下的一個元帥做了一個決定導致的。《人類群星閃耀時》這本書中記錄了拿破崙滑鐵盧戰役中,英雄落幕的全過程。1813年10月,拿破崙面對第六次的反法同盟的圍剿,拿破崙帶領部隊在萊比希和聯軍展開了會站,讓人沒有想到的是,常勝將軍拿破崙在這場戰役中敗了,當他回到巴黎的時候,讓他沒有想到的是聯軍已經攻陷了巴黎並已經投降。拿破崙被迫退位,並被流放到了地中海的厄爾吧島。而此時,聯軍正在維也納商量著如何瓜分拿破崙的帝國疆域。
  • 拿破崙痛失滑鐵盧因為痔瘡?拿破崙的醫生和身邊人告訴你真相
    根據BBC新聞的報導,拿破崙生前一直飽受消化不良的困擾,還有嚴重的痔瘡,在滑鐵盧大戰前夕,拿破崙的情況變得更糟糕,連騎馬都不行,因此無法指揮軍隊作戰,拿破崙在滑鐵盧戰役中遭遇慘敗的正是痔瘡惹的禍。不過事實的真相究竟是什麼?
  • 都知道拿破崙兵敗滑鐵盧!誰知道打敗拿破崙的軍官是誰?
    在1815年,拿破崙兵敗滑鐵盧改變了法國英國普魯士和歐洲的歷史進程,也是英國和普魯士的凱旋時刻,拿破崙這個徵服者就此結束,而聯軍統帥威靈頓公爵名聲由此擴散,事後拿破崙宣布退位,但事實是歷史並沒有給他公認的名號,在拿破崙戰敗之後,所有的人都在為拿破崙而感到惋惜,並沒有人為威靈頓公爵的勝利而感到歡喜。雖然在英國人的心中威靈頓公爵被譽為民族英雄,是英國最後的偉人,甚至維多利亞女王稱讚她是這個國家最偉大的人,最忠誠的臣民,國王最堅定的支持者,威靈頓幼時出生於愛爾蘭的貴族。
  • 拿破崙是被誰打敗的?拿破崙為什麼會失敗?
    拿破崙可以說是世界上赫赫有名的軍事家,他建立了強大的法蘭西帝國,使得法國一度稱霸歐洲大陸,成為歐洲最強的國家,並將英國的勢力驅逐出歐洲大陸,五次擊敗反法聯盟。可是這位卓越的法國皇帝最終也難免一敗,那麼究竟是誰擊敗了拿破崙,拿破崙又為什麼會失敗呢?
  • 讀圖|滑鐵盧戰役200周年後,牙齒和戰馬的毛髮成為紀念品
    滑鐵盧戰役(Battle of Waterloo)是歐洲史上的著名戰役,今年恰逢其200周年。1815年6月18日,法軍與反法聯軍在比利時小鎮滑鐵盧進行一場決戰,最終,反法聯軍在這場戰役中獲勝,也結束了顯赫一時的拿破崙帝國。
  • 誰擊敗了不可一世的拿破崙?200年後給出答案:席捲法軍的瘟疫!
    但是誰也沒有想到,1815年6月18日的滑鐵盧戰役,法軍73000人主力在面對規模僅68000人的英普聯軍的大決戰中,不可一世的法軍竟然慘敗,這也直接導致了拿破崙政權的真正垮臺,戰敗後的拿破崙也被流放到了大西洋上的聖赫倫那島度過悽慘的餘生。
  • 滑鐵盧兵敗後,拿破崙為何會被流放到聖赫倫那島?原因很簡單
    拿破崙在滑鐵盧戰役遭到慘痛失敗後,他倉皇回到巴黎宣布退位。而後續結果是拿破崙被流放到了南大西洋的聖赫倫那島。為什麼拿破崙要被流放到聖赫倫那島呢?這其中的因素很簡單。
  • 撥開拿破崙滑鐵盧戰役中的一團新迷霧
    滑鐵盧一戰,拿破崙由巨人變成矮子。歷史的雲霧散盡,我們可以從旁觀者的身份從容來做岀種種猜測與設想,但有一個致命的失誤卻是客觀存在清晰可見:1/3的兵力聽任主戰場廝殺得炮火震天而袖手旁觀。奇怪的是為什麼野戰軍一打援軍就能有力的幫助主戰場勢如破竹,而拿破崙這支部隊卻只能遊而不擊,浩浩蕩蕩的在歐洲大陸上疲於奔命呢?既然方向無誤,那錯在哪裡?
  • 拿破崙兵敗滑鐵盧,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只怕豬一樣的隊友
    拿破崙兵敗滑鐵盧,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只怕豬一樣的隊友在法國大革命期間,無數的英雄豪傑異軍突起,而在這期間,最受法國人擁戴的,恐怕就屬拿破崙了,當時的法國剛剛經歷了法國大革命,成立了新的政權,但是這個政權非常的脆弱,歐洲各國不願意看到法國大革命的成功
  • 究竟是誰打敗了拿破崙?
    然而不過數年,具體來說就是公元1815年,拿破崙在比利時的滑鐵盧戰敗,不久被流放到大西洋上的聖赫倫那島上,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滑鐵盧之戰很多資料上都把這次戰爭吹得神乎其神的,特別是把英國將軍威靈頓公爵的地位抬的很高。甚至有好事者說,那夫人不是號稱世界徵服者嗎?那威靈頓公爵就是世界徵服者的徵服者。
  • 拿破崙兵敗滑鐵盧源於他過度「自戀」的性格?
    由於自信與卓越的軍事才能,他率領的軍隊贏得了大部分戰役的勝利,不過,他的自戀又讓他兵敗滑鐵盧,結束了他的政治生涯。  拿破崙一生大小徵戰百餘次,大多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他曾被譽為有史以來的常勝將軍。最得意時,他曾說:「在我的字典中是沒有『不』字的。」但拿破崙一生的悲劇就在於說了這句話。為什麼拿破崙一生的悲劇就在於說了這句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