撥開拿破崙滑鐵盧戰役中的一團新迷霧

2020-12-23 深圳跋涉者

滑鐵盧一戰,拿破崙由巨人變成矮子。

歷史的雲霧散盡,我們可以從旁觀者的身份從容來做岀種種猜測與設想,但有一個致命的失誤卻是客觀存在清晰可見:1/3的兵力聽任主戰場廝殺得炮火震天而袖手旁觀。用軍事大家毛澤東常用的話講這可是有生力量,卻如此呆若木雞。

一、這支兵力幹什麼用的?戰略方向是否有誤?

拿破崙給格魯希元帥的一紙命令,簡短明了:追擊普魯士軍隊,和主力部隊保持聯繫。

這對於集中兵力,意圖與威靈頓決戰的法蘭西軍隊來說,實是高明至極,攻城打援嘛。你看我們的解放軍從一野到四野哪一個不是攻城打援的高手,大決戰階段哪一次基本上不是百戰百勝。奇怪的是為什麼野戰軍一打援軍就能有力的幫助主戰場勢如破竹,而拿破崙這支部隊卻只能遊而不擊,浩浩蕩蕩的在歐洲大陸上疲於奔命呢?

既然方向無誤,那錯在哪裡?

第一個錯誤:呆板的地圖上打仗

放棄固守待敵,平原上追擊,軍隊一旦撒起歡來,再加上對方也是普魯士的名將布呂歇爾,輕鬆一招誘敵深入,就讓分兵作戰的兩支部隊隔離開來,紙上規劃的保持聯繫就難以為續了。

看看毛澤東麾下戰將,深得毛主席真傳的林彪如何用地圖。在熟讀地圖的基礎上,要親自組織有關指揮員和參謀對作戰地區和戰場進行實地勘察,核正地圖,把戰場的地形情況和敵我雙方的兵力部署都裝至腦子裡去,做到閉上眼睛面前就有一幅鮮明的戰場圖影,離開地圖也能指揮作戰。顯然,拿破崙這方面存在不足,兼大雨磅礴,道路泥濘,更增加了士兵運動的難度,而這一切均沒納入拿破崙的預設範圍。

第二個錯誤:呆板的軍隊文化

格魯希元帥手下並不是沒有能人,如副司令熱納爾一再請求向炮聲響起的地方前進,但司令的一句讓我再考慮一分鐘,然後擺擺手讓這些將軍只有乾瞪眼的份。一支習慣無條件服從的隊伍就像一群蒙眼的大象,即使是懸崖,有敢停下或扭頭的麼?

我之所以把打仗方式與文化放在前面,因為這與拿破崙息息相關,怨不得其它人。儘管史蒂芬.茨威格在如椽巨筆中把這扭轉歷史車輪的戰敗責任歸罪格魯希並斥之為懦夫,但我認為實屬不該如此劃分。

第三個:呆板的元帥

格魯希,拿破崙知道這個人既不會氣吞山河,也不會運籌帷幄,他就是老實可靠,循規蹈矩,舉目四望,拿破崙苦於無將可用,只好抱殘守缺,把對付呂歇爾的重任託付於他。關鍵的時刻,這位靠一寸寸軍功與忠誠,從無出奇制勝和顯赫功績的格魯希元帥盡顯機械化的思維,堅持沒有拿破崙的命令就不回援,哪怕分兵均不肯,直到返回戰場面對滿目蒼痍和一群群被俘的戰友。

與毛澤東一對照,我們不得不嘆服毛式思維的機動靈活,他深受東方古老智慧的薰陶,知己知彼,善於結合天地人及敵我實力做出靈敏的調整,對於戰略制高點的把控及知人善任上更是超乎尋常的高明。

假如拿破崙有此頭腦,軍隊有此素養,奧斯特裡茨明媚燦爛的太陽將照樣閃耀滑鐵盧。

作者簡介:蔡啟軍,深圳跋涉者,襄陽人氏,定居深圳。多年行銷經歷,擅長項目攻關與品牌營銷。走遍東西南北,閱盡風土人情上。曾在《長江日報》《中國經營報》發表多篇文章,為多家門戶網絡專欄作家

欲分享更多精彩內容,請來關注深圳跋涉者。

相關焦點

  • 拿破崙為什麼會在滑鐵盧戰役中失敗
    但滑鐵盧的失敗讓他的榮耀止步於此。滑鐵盧戰役發生在歐洲第七次反法聯盟對法戰爭期間,在1815年6月18日,發生了英普聯軍與法軍在比利時布魯塞爾以南的滑鐵盧的決定性會戰。當英普等國得知拿破崙回到巴黎以後,立即調集70萬大軍,分路進攻法國。拿破崙敗於何處?
  • 英再現拿破崙最後一戰:滑鐵盧戰役
    據悉,這個滑鐵盧戰役模型由21500個士兵和10000匹馬組成,雖然數量並沒有完全參照當年戰役,但整個模型能夠完整的再現200年前滑鐵盧戰役的情況。滑鐵盧戰役(英文:Battle of Waterloo,法語:Bataille de Waterloo)1815年6月18日,由法軍對反法聯軍在比利時小鎮滑鐵盧進行的決戰。戰役結局是反法聯軍獲得了決定性勝利。這次戰役結束了拿破崙帝國。
  • 滑鐵盧戰役,拿破崙人生中最後的戰爭
    1815年6月18日,英國和普魯士聯軍在比利時的滑鐵盧擊敗了拿破崙率領的法軍,結束了拿破崙的軍事霸權和政治生涯,法蘭西第一帝國由此覆滅,歐洲的命運也隨之改寫。現代人常以「遭遇滑鐵盧」來指代一敗塗地。在6月16日的林尼戰役中,猝不及防的普魯士軍隊被拿破崙擊潰,但拿破崙過分高估了此戰的成果,認為普軍已經徹底潰敗,因此不但沒有立刻派兵追擊,甚至連普軍可能的撤退方向都未能探明。結果等第二天凌晨,拿破崙派將領格魯希帶3.3萬人追擊普軍時,重整旗鼓的普軍已經連夜遁走,法軍只能根據推測來決定追擊的方向了。
  • 如果拿破崙贏得了滑鐵盧戰役會怎樣?
    當我們形容一個人遇到重大挫折或者失誤時,往往會說他遇上了人生的滑鐵盧。作為失敗的代名詞,滑鐵盧(Waterloo),這個比利時境內的普通小鎮,在歷史上留下來濃墨重彩的一筆。很多人,都對拿破崙的失敗感到惋惜,那麼,如果拿破崙在滑鐵盧擊敗了惠靈頓和布呂歇爾,歷史的走向會如何改變呢?我們將在這裡大膽設想。
  • 滑鐵盧戰役拿破崙為什麼而敗 有什麼原因嗎
    這篇文章和各位讀者朋友們來聊聊終結拿破崙的滑鐵盧戰役。在1815年,沒有人會想到拿破崙能夠再次站起來,經歷了第六次反法同盟之戰,拿破崙淪為孤島囚徒。可是像拿破崙這樣的「巨人」,他甘心嗎?事實證明,他不甘心!於是在該年的2月26日,拿破崙率領著厄爾巴島的1050名法國士兵,乘坐6條船躲過了波旁王朝的皇家軍艦,用五天的時間抵達了法國南安的儒昂灣。
  • 滑鐵盧戰役,拿破崙到底輸給了誰?答案也許是「錢」
    撰文〡葉克飛陰雨迷濛中,我駕車靠近了田野間的雄偉土丘。這一帶是典型的比利時鄉村景致,田野起伏,柏油路如緞帶般在其間蜿蜒。遠遠望去,綠色土丘呈錐形,頂端有一座雄獅雕像。就在這片土地上,爆發過一場影響世界進程的經典戰役——滑鐵盧之戰。滑鐵盧鎮距離布魯塞爾僅二十公裡,因滑鐵盧戰役而舉世聞名。
  • 決定拿破崙失敗命運的三大戰役,滑鐵盧戰役不算其中之一
    提到拿破崙的失敗,許多人都會想到滑鐵盧戰役。人們總是認為滑鐵盧是拿破崙失敗的最關鍵戰役。後來,人們常常用「滑鐵盧」一詞來代表某人的事業從巔峰跌入深谷。滑鐵盧戰役是拿破崙最後的一次戰役,此後拿破崙就被流放到了聖赫倫那島,法蘭西第一帝國正式結束。
  • 拿破崙:滑鐵盧戰役勝利者本該是我!
    滑鐵盧戰役之後,人們便把「滑鐵盧」作為失敗的代名詞。拿破崙後來在流放地聖赫倫那島總結滑鐵盧戰役的失敗原因時認為,是天氣不作美,將領不賣力!他說:「就算有這一切原因,那場仗本來也是該我贏得。
  • 我是拿破崙研究者高陽,關於拿破崙時代和滑鐵盧戰役,問吧!
    我是拿破崙研究者高陽
  • 西方戰神拿破崙生涯的最後一戰,探究其慘敗於滑鐵盧戰役的根源
    1812年,拿破崙集結了60萬大軍遠徵俄國,他打算先滅掉俄國再去滅掉英國。在俄羅斯大地上,拿破崙大軍在博羅季諾戰役中損失慘重,拿破崙率軍撤退途中被俄軍騎兵追擊,60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1813年,拿破崙打輸了與反法聯軍的萊比錫戰役,他被逼退位。隨著,拿破崙被反法聯軍首腦們流放到了地中海上的小島厄爾巴島。
  • 人類群星閃耀時:記錄了拿破崙滑鐵盧戰役中,英雄落幕的全過程
    拿破崙在滑鐵盧戰役中戰敗,導致這位英雄最終落幕,根本原因是他部下的一個元帥做了一個決定導致的。《人類群星閃耀時》這本書中記錄了拿破崙滑鐵盧戰役中,英雄落幕的全過程。1813年10月,拿破崙面對第六次的反法同盟的圍剿,拿破崙帶領部隊在萊比希和聯軍展開了會站,讓人沒有想到的是,常勝將軍拿破崙在這場戰役中敗了,當他回到巴黎的時候,讓他沒有想到的是聯軍已經攻陷了巴黎並已經投降。拿破崙被迫退位,並被流放到了地中海的厄爾吧島。而此時,聯軍正在維也納商量著如何瓜分拿破崙的帝國疆域。
  • 拿破崙痛失滑鐵盧因為痔瘡?拿破崙的醫生和身邊人告訴你真相
    根據BBC新聞的報導,拿破崙生前一直飽受消化不良的困擾,還有嚴重的痔瘡,在滑鐵盧大戰前夕,拿破崙的情況變得更糟糕,連騎馬都不行,因此無法指揮軍隊作戰,拿破崙在滑鐵盧戰役中遭遇慘敗的正是痔瘡惹的禍。不過事實的真相究竟是什麼?
  • 讀圖|滑鐵盧戰役200周年後,牙齒和戰馬的毛髮成為紀念品
    滑鐵盧戰役(Battle of Waterloo)是歐洲史上的著名戰役,今年恰逢其200周年。1815年6月18日,法軍與反法聯軍在比利時小鎮滑鐵盧進行一場決戰,最終,反法聯軍在這場戰役中獲勝,也結束了顯赫一時的拿破崙帝國。
  • 滑鐵盧兵敗後,拿破崙為何會被流放到聖赫倫那島?原因很簡單
    拿破崙在滑鐵盧戰役遭到慘痛失敗後,他倉皇回到巴黎宣布退位。而後續結果是拿破崙被流放到了南大西洋的聖赫倫那島。為什麼拿破崙要被流放到聖赫倫那島呢?這其中的因素很簡單。
  • 拿破崙兵敗滑鐵盧,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只怕豬一樣的隊友
    拿破崙兵敗滑鐵盧,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只怕豬一樣的隊友在法國大革命期間,無數的英雄豪傑異軍突起,而在這期間,最受法國人擁戴的,恐怕就屬拿破崙了,當時的法國剛剛經歷了法國大革命,成立了新的政權,但是這個政權非常的脆弱,歐洲各國不願意看到法國大革命的成功
  • 拿破崙兵敗滑鐵盧源於他過度「自戀」的性格?
    由於自信與卓越的軍事才能,他率領的軍隊贏得了大部分戰役的勝利,不過,他的自戀又讓他兵敗滑鐵盧,結束了他的政治生涯。  拿破崙一生大小徵戰百餘次,大多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他曾被譽為有史以來的常勝將軍。最得意時,他曾說:「在我的字典中是沒有『不』字的。」但拿破崙一生的悲劇就在於說了這句話。為什麼拿破崙一生的悲劇就在於說了這句話呢?
  • 如此畏懼拿破崙,反法聯盟卻為何沒有在滑鐵盧勝利後選擇處死他?
    滑鐵盧戰役然而在這樣實力懸殊的情況之下,拿破崙還是在林尼會戰中,先下一城,極大地提升了法軍的士氣。於是他乘勝追擊,準備一舉功下,此時正由威靈頓堅守的滑鐵盧·聖·尚高地,但由於他的判斷失誤,再加上身邊已沒有參謀長貝爾蒂埃元帥的輔佐。使得他錯失了最佳的進攻時機。滑鐵盧戰役持續了整整12個小時,在戰役最關鍵的時候,拿破崙不僅沒有等到格魯希的支援,反而遭到了反法援軍的偷襲。在夕陽的殘照下,拿破崙向滑鐵盧高地,發動了最後的嘗試。
  • 都知道拿破崙兵敗滑鐵盧!誰知道打敗拿破崙的軍官是誰?
    在1815年,拿破崙兵敗滑鐵盧改變了法國英國普魯士和歐洲的歷史進程,也是英國和普魯士的凱旋時刻,拿破崙這個徵服者就此結束,而聯軍統帥威靈頓公爵名聲由此擴散,事後拿破崙宣布退位,隨後又被調到新建立的第76高地步兵團升人中尉,1791年又被調到第18騎兵團,此後的軍職節節攀升,他揚名立威的地方其實並不在歐洲,而是在印度。
  • 再談滑鐵盧之戰:拿破崙又一次崛起的破滅
    滑鐵盧之戰是世界近代史上一場關鍵性的戰鬥,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傑出的軍事家拿破崙的終極之戰。那場戰鬥的勝負直接決定了歐洲乃至世界歷史的走向,也讓滑鐵盧這個位於比利時的無名小鎮瞬間名揚天下,後來也成為了關鍵性失利的代名詞。
  • 拿破崙退位的主要原因是兵敗萊比錫?
    拿破崙是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作為歐洲四大名將之一,在他的軍事生涯中,很少遭遇敗績。然而有一場關鍵性戰役的戰敗,卻最終決定了拿破崙的命運。看到這裡,如果大家沒有看到我的標題,或許第一時間會聯想到的是拿破崙在1815年,二次登基後所發動的滑鐵盧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