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美國總統訪華都曾「秀」過哪些中國名言嗎?

2020-12-16 環球網

1972年周恩來宴請到訪的美國總統尼克森。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中美兩國元首夫婦日前在故宮博物院寶蘊樓茶敘時,川普外孫女用中文演唱歌曲、背《三字經》和古詩的視頻,開創了美國總統訪華「秀」中文之「娃娃秀」先例。美國總統訪華時引用中國名言,已成為傳統。從尼克森1972年「首秀」就開始了。

近年來,隨著中國實力和國際影響力的不斷提升以及「東學西漸」的日趨深入,外國政要訪華「秀」中國名言儼然已成為提升自身文化內涵的「標配」。法國前總統席哈克訪華演講時引用「二人同心,其利斷金」,以此深刻闡明中法關係的重要性。作為「老子的信徒」,梅德韋傑夫當選俄總統後在北京大學援引《道德經》中的「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用典之深讓不少燕園名師為之驚豔。韓國前總統樸槿惠這位不折不扣的「中國文化粉絲」,在清華演講時旁徵博引,開場白和結尾都使用了漢語,先是借用《中庸》的「君子之道,譬如行遠必自邇,譬如登高必自卑」,爾後又有的放矢地「大秀」源於《周易》的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作為訪華外國領導人中數量最大的群體,美國總統們「秀」的最多,堪稱元首中的「勞模」,大有將「秀」進行到底的勢頭。

全程「秀」。自兩國建交以來,美國總統訪華引用中國名言已成了慣例,從尼克森的「首秀」開始就屢試不爽。1972年尼克森引用了毛澤東《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中的「多少事,從來急,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獲得出人意料的效果。45年來,美國總統「大秀特秀」,幾乎未曾中斷,自身也在舉例說明什麼叫「溫故而知新」(歐巴馬訪華時引用)。

多次「秀」。一次引用似乎不足以展示美國總統對中國文化的青睞和熟稔。如老布希總統憑藉「駐華聯絡處主任」的獨特經歷,在一段祝酒詞中先是用諺語「前人栽樹,後人乘涼」來稱讚中國人正在栽種「改革之樹」,而且這一代人業已開始收穫果實;緊接著在講到其三峽遊歷時又吟誦李白「兩岸猿聲啼不住」的詩句。柯林頓在文化古城西安也兩次引經據典:《禮記》的「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和《孟子·萬章下》的「一鄉之善士斯友一鄉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後者讀來相當繞口,大意是一個鄉的優秀人物就和一個鄉的優秀人物交朋友,一個國家的優秀人物就和一個國家的優秀人物交朋友。

臨時「秀」。在引經據典的基礎上「臨時」發揮,似乎更能激起聽眾好感,正像脫稿演講效果會更為生動一樣。尼克森在吟誦毛澤東詩句後,緊接著又借題發揮「現在就是我們兩國人民只爭朝夕的時候了」,贏得滿堂彩。小布希讚頌了中國「傳統的睿智」和「古老的個人和家庭美德」,援引周恩來30年前在機場對尼克森所說的名句「你的手伸過了世界上最遼闊的海洋」,並在提及「中國正在變成一個大國」時用中文說出了「大國」二字。

精準「秀」。1984年裡根總統在講完王勃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後也許覺得力度不夠,緊接著又「秀」出一句加大互信力度的名言:「讓我們同心同德,正如《易經》中所說的那樣『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孤立地看,這一引用的「精準」似無從說起;但對比之下,高低立見。22年後法國總統席哈克訪華講到同一成語時,將「版權」弄錯:「正是因為這個世界依然徘徊於穩定和混亂之間,正因為我們依然記得孔夫子的哲言『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對於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的中國,外國人溯源名言犯「時代錯誤」在所難免,也情有可原。但裡根總統拿捏得如此精準,就值得點讚。

深刻「秀」。卡特總統1981年訪華時,一下飛機便上演了難度「超級秀」:「今世褦襶子,觸熱到人家。」這兩句堪稱訪華史上最深奧的名言讓「小夥伴們都驚呆了」!經諮詢專家方知該詩出自晉人程曉所作《嘲熱客》,不禁令人拍案叫絕:褦襶(nàidài),指夏天遮日的涼笠;褦襶子,引申為不懂事的人。全句說:我是個不懂事的人,冒熱到別人家去打擾。考慮到卡特已卸任,又是在大夏天造訪,詩句引用可謂初寫黃庭(恰到好處)。這一前無古人的援引,也不能不讓人由衷嘆服:為卡特捉刀的大筆桿子,學問太深了!

美國自獨立至今,從來不乏哲人睿語。但在文化迥異、語言不通的背景下,引用英文名言很可能讓中國聽眾如墮五裡霧中,遑論激起共鳴了。而「秀」中國聽眾所熟名言,不僅可展示自己的博學,體現對中國文化的尊重,而且也可增進與受眾的感情與關係。這種接地氣的做法,屢試不爽。1972年,尼克森「首秀」《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後,毛澤東面露笑容。柯林頓在引述孟子「一鄉之善士斯友一鄉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時,等於在說「偉大的美國人民和美國領導人很願意與偉大的中國人民和中國領導人交朋友」。如此「天衣無縫」的稱讚出自美國總統之口,中國聽眾自然十分受用。平素英文字母常咬不清的小布希也不忘做足功課,用中文清晰地說出「大國」,給足了中國主人面子,一時「圈粉」頗多。

從中國名言的深度和寬度來看,美國總統對名言的引用背後無疑都有「中國通」的貢獻。但漢語名言博大精深,「中國通」也有千慮之失。弄錯名人身份就是其中一例。1984年裡根總統在引用「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時,稱王勃為「中國哲學家和詩人」。這一推斷也許源於「天涯若比鄰」的辯證思維,但所得結論是經不起推敲的。唐朝的「哲學家和詩人」,通常指韓愈、柳宗元、劉禹錫等,英年早逝的王勃尚沒有升華到這樣的思想高度。

這一點我們不能苛求美國人。對於名人名言,他們在國內也有張冠李戴的情況。2010年9月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大裝潢,新換的地毯上織入了五句名人名言,卻有兩句大擺烏龍:原本出自美國牧師、廢奴主義者西奧多·帕克的「橫跨道德宇宙的弧線是漫長的,但它偏向正義」和「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被分別冠上了馬丁·路德·金和亞伯拉罕·林肯的大名。究其因:帕克作為19世紀社會改革者早已被人們忘卻,而金和林肯名滿天下,並且在重大場合「秀」了這些名言。(陳效衛)

相關焦點

  • 美國總統訪華,為啥愛「秀」中國名言?
    韓國前總統樸槿惠這位不折不扣的「中國文化粉絲」,在清華演講時旁徵博引,開場白和結尾都使用了漢語,先是借用《中庸》的「君子之道,闢如行遠必自邇,闢如登高必自卑」,爾後又有的放矢地「大秀」源於《周易》的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縱觀外國領導人訪華報導,美國歷任總統來華「秀」中國名言的例子是比較多的,前赴後繼,頗有將「秀」進行到底之勢。
  • 這些中國美食,讓美國總統都吃到停不下來
    摘要:11月8日,美國總統川普到訪中國,這是川普就任總統以來第一次訪問中國,他也成為歷史上第8位訪華的美國總統。此前來訪的7位美國總統在中國都吃啥?這些中國美食,讓美國總統都吃到停不下來。 海外網11月7日電 11月8日,美國總統川普到訪中國,這是川普就任總統以來第一次訪問中國,他也成為歷史上第8位訪華的美國總統。
  • 鄰國外長來訪,引用美國總統名言諷刺美國
    長安街知事注意到,洛欽訪華期間,不僅讚美中國、批評西方,還引用美國前總統的話來諷刺美國現政府,這讓美媒又氣又酸,直呼,曾經的盟友正與自己「漸行漸遠」。在介紹首次訪華成果和感受時,他不僅對中國的發展讚嘆不已,還對中菲合作特別是「一帶一路」倡議給出高度評價。看到中菲兩國的「親密」互動,美國意識到曾經的盟友與自己「漸行漸遠」,忍不住「酸」了。美聯社注意到,洛欽在讚美中國的同時嚴厲批評西方。「沒有中國,發展中國家將沒有機會成長為新興經濟體。
  • 中國在這一領域已經徹底徵服美國人
    在國際政壇,引用中國諺語、成語的人很多,年初法國總統馬克龍訪華演講時就引用了名言「風向轉變時,有人築牆,有人造風車」,但這條「中國諺語」的具體出處無法確定。真假不論,這些名人將中國諺語在西方文化中的存在再一次帶到公眾視野面前。這是中國諺語的國際範兒。而在美國,這個現象更突出,很多美國人引用諺語時,甚至在不知道出處的情況下,將其歸於中國智者。
  • 伊萬卡發了條「中國諺語」,世界媒體都在刷屏,有個現象值得關注
    美國總統川普的女兒伊萬卡,前不久因引用「中國諺語」發推文而迅速在中外媒體上刷屏。伊萬卡引用的「中國諺語」讓人一頭霧水,多方考證發現它其實產自美國。在國際政壇,引用中國諺語、成語的人很多,年初法國總統馬克龍訪華演講時就引用了名言「風向轉變時,有人築牆,有人造風車」,但這條「中國諺語」的具體出處無法確定。
  • 在美國所有總統當中,這一位總統跟中國的關係是最好的
    2018年11月30日,美國前總統老布希去世,享年94歲。雖然已經久別政壇,但他所締造的美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政治家族之一,布希家族卻依然具有經久不衰的影響力。在上世紀70年代,尼克森總統派出基辛格秘密訪華,開啟了與中國關係的破冰之旅,49歲的老布希也隨之來到北京,擔任起美國駐中國聯絡處主任。
  • 1972年尼克森訪華被稱為除出訪火星外最重要的總統訪問
    「我將要去中國」愛德華·尼克森比哥哥尼克森總統小17歲,兩人的志趣並不同。弟弟是地質學家,哥哥則是政治家。尼克森總統訪華前,弟弟尼克森希望陪同前往,去看看那個「神秘的中國」,但哥哥總說,「再等等。」弟弟的隨訪願望終未成行。「早在尼克森擔任美國副總統期間,他就曾表達過到中國去的願望。」休姆斯說。
  • 米歇爾訪華「衣食住行」:總統套房5.2萬元一晚
    王恩哥在致辭中談道,美國總統歐巴馬鼓勵美國學生來中國留學,我們也歡迎美國學生以及歐巴馬總統的兩個女兒來北大讀書。王恩哥校長還贈送了《中華文明史》一書。  第一夫人曾是「學霸」  在接下來的環節中,中美兩國學生介紹第一夫人,美國學生說中文,中國學生說英文。美國學生介紹道,第一夫人米歇爾當年讀書的時候,是中國學生所謂的「學霸」。
  • 1972年尼克森訪華:在中國時未乘「空軍一號」
    美國總統沒有乘坐自己的「空軍一號」專機,這在歷史上都是罕見的。        今年是美國前總統尼克森訪華暨《中美上海聯合公報》發表30周年。昨天(21日),記者在中國歷史博物館聆聽了一場穿越歷史的對話。中央電視臺《讓世界了解你》邀請了幾位特殊嘉賓——尼克森的小女兒朱莉尼克森艾森豪,時任毛主席、周總理翻譯的冀朝鑄、章含之。他們講述了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 毛澤東喜歡跟美國人「秀」英語 中國領導人都是外語達人
    其實,很多中國領導人都是外語達人,在不少場合都曾用過外語。   與美國人會面,毛澤東喜歡「秀」英文 美國學者羅斯·特裡爾在《毛澤東傳》中提到,1910年毛澤東離開韶山老家,進入湘鄉縣城新式學堂——東山小學堂讀書,那裡有一位留學回來的老師,教英語和音樂。所以,毛澤東最早是在17歲那年開始學習英語的。   從17歲開始接觸英語一直到晚年,毛澤東的英語水平究竟達到了什麼程度呢?周恩來曾說過:「毛主席所知道的英語單詞比我多得多呢。」周恩來這麼說,倒不完全是恭維和客套。
  • 盤點中國領導人的外語水平:毛澤東喜歡跟美國人「秀」英語
    其實,很多中國領導人都是外語達人,在不少場合都曾用過外語。   與美國人會面,毛澤東喜歡「秀」英文   很多人認為毛澤東晚年才開始學英語,其實,毛澤東很早就接觸英語了。他走上前來,用溫和文雅的口氣向我打招呼:「哈羅,你想找什麼人嗎?」他是用英語講的!我馬上知道他就是周恩來。我一邊和周恩來談話,一邊頗感興趣地觀察他,因為在中國,像其他許多紅軍領袖一樣,他是一個傳奇式的人物。   他個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結實,儘管鬍子又長又黑,外表上仍不脫孩子氣,又大又深的眼睛富於熱情。他確乎有一種吸引力,似乎是羞怯、個人魅力和領袖自信的奇怪混合產物。
  • 七任美國總統,十個中文名句
    美國歷屆總統在訪華的期間引用中國古詩文竟成了不成文的慣例,可見中文的巨大魅力呀。—— (毛澤東《滿江紅 和郭沫若同志》)引用者:尼克森 (美國第37任總統)背景說明:1972年2月21日美國總統尼克森訪華時,曾在祝酒詞的最後引用毛澤東《滿江紅 和郭沫若同志》一詞中的句子:「Chairman has written:So many deeds cry out to be done,and always urgently;the world rolls
  • 美國副總統喬 拜登攜孫女訪華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閱讀>雙語新聞>正文美國副總統喬 拜登攜孫女訪華 2011-09-05 19:08 來源:China Daily 作者:
  • 畢業於耶魯大學的美國總統,你知道是誰嗎?
    畢業於耶魯大學的美國總統,你知道是誰嗎?耶魯大學擁有眾多極為傑出的校友,共有5位美國總統畢業於耶魯。我們一起看看他們都是誰吧!威廉·霍華德·塔夫脫美國第27任總統威廉 霍華德 塔夫脫,美國第27任總統(1909-1913)。17歲時進入耶魯大學,在校仍以學業優異而出名。
  • 每天名言:美國總統富蘭克林.名言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口語>每日一句英語>正文每天名言:美國總統富蘭克林.名言 2013-02-16 16:06 來源:恆星英語 作者:
  • 哪些場合,中國領導人說外語
    其實,很多中國領導人都是外語達人,在不少場合都曾用過外語。  與美國人會面,毛澤東喜歡「秀」英文  很多人認為毛澤東晚年才開始學英語,其實,毛澤東很早就接觸英語了。美國學者羅斯·特裡爾在《毛澤東傳》中提到,1910年毛澤東離開韶山老家,進入湘鄉縣城新式學堂——東山小學堂讀書,那裡有一位留學回來的老師,教英語和音樂。
  • 「回顧尼克森訪華」電視節目對話全文(上)
    因為我在美國長大,我九歲時就隨家人去了美國,那時是作為二戰難民,為躲避日本侵略而逃到美國去的。我在美國長大成人後才回到了中國,所以被稱為「假洋鬼子」。可想我是多麼高興,朱莉你能來與我們一起慶祝尼克森訪華三十周年,那次訪問不僅改變了中國的歷史進程,也幫助改變了世界。  顧:我注意到在尼克森總統代表團乘坐的飛機上有泛美航空的標誌,當時他不是乘坐的空軍一號嗎?
  • 電影中最受歡迎的美國總統,你知道哪些?
    電影中最受歡迎的美國總統,你知道哪些?每任總統有不同的執政風格與執政理念,歷任總統的命運也不盡相同。下面我們盤點十位最受歡迎的電影中的美國總統。哈裡森·福特《空軍一號》(Air Force One)哈裡森·福特(Harrison Ford),1942年7月13日出生於美國芝加哥,美國電影演員。這位虛構總統的英雄行為可以用一句臺詞來概括:「滾出我的飛機。」麥可·道格拉斯《美國總統》(The American President)麥可·道格拉斯,1944年9月25日出生於新澤西州,美國電影演員、製片人。
  • 費城交響樂團首次訪華親歷者憶1973年中美藝術破冰之旅
    (由費城交響樂團官方供圖)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錢珊銘):1973年,美國費城交響樂團作為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森的「文化使者」前往中國演出,成為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支訪華巡演的美國交響樂團。此次中美藝術「破冰之旅」為中美兩國人民增進了解、加深友誼翻開了新篇章。費城交響樂團首次訪華的親歷者們至今對1973年訪華之旅記憶猶新。
  • 拜登訪華
    這位老人是美國前總統(1977-1981年在位)、2002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96歲的民主黨人吉米·卡特。1979年,參議員拜登在總統卡特的授權下,首次訪華,中美關係就是在那一年正常化。1972年,30歲的拜登成為美國史上最年輕的參議員,意氣風發,尼克森在這一年訪華,這是中美關係的破冰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