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思維卓越的人,都不是一股腦一直在某一領域或者某一件事長時間枯燥無味去堅持的。而大多數優秀的科學家其實是特別擅長讓大腦休息和進行思維轉化的,並且也都是在很多領域都有所建樹的,比如像伽利略、愛迪生、諾貝爾……無論是科學、藝術、工業等等領域都是有所發展。那麼,當我們學習累了的時候,如何進行有效地思維切換?而適當轉換大腦,可以讓學習更輕鬆、有效。
根據記載表明,據說愛迪生就是一個思維轉換的高手。當他在發明和研究的時候遇到棘手難題時,並不和其他人一樣在那裡冥思苦想,而是往往會小睡一會。我們常常習慣於佩服某個人廢寢忘食地努力攻克科學難題,可是有時候結果真的會是好的麼?有時候思考不出了,除了浪費時間,還白白打擊了自己的積極性。
當我們學習困了的時候,或者是某個問題想不清楚的時候,倒不如學習一下愛迪生是如何去做的。每當愛迪生遇到難題的時候,一般他都會拿著球坐在椅子上,在身邊的地上放個盤子,然後逐漸放鬆下來,任由大腦進入自由開闊的發散思維模式,這是多麼聰明的做法啊。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總結和學習一下愛迪生的思維轉換的模式:
1.思維思考的時候要專注進行
每次當我們學習新知識或者解決難題時要全神貫注,把時間交給專注思維。這樣不僅效率高、節省時間和精力,還可以讓我們解決起來難題更加容易一些。尤其是要杜絕外界的誘惑和幹擾,比如遠離客廳的電視,把家人放在你嘴邊的食物拿走,並把手機放在包裡,避免突然掏出來的消息提示分散注意力等,都是不錯的方法。
2.勞逸結合,給自己一個放鬆的間隔
當持續較長時間的學習和思考以後,千萬不要用腦過度,不僅會給自己帶來厭煩的感覺,還可能損傷大腦的思考能力和效率。與其乾耗著,倒不如輕輕鬆鬆給自己5分鐘放鬆的時間,這個休息時間不能忽略,這是讓我們疲勞思維轉換到發散思維,讓學到的知識與已有的知識連接的過程。
3.重複是最有效的訓練
當有人們問到科比是如何把打籃球練得那麼厲害的時候,科比說過:你見過凌晨四點洛杉磯的樣子嗎?而當人們問到喬丹是如何做到的時候,喬丹的回答顯得更為直接和直擊要點,那就是:repeat,repeat,repeat。也就是重複、重複,再重複。而學習也是個不斷重複的過程,而且是以休息和思考間斷為單位而持續不斷進行的重複學習。
董卿在一檔欄目裡說,自己每天睡前一小時是雷打不動的看書時間,她的臥室裡沒有電視、手機等電子產品,安靜地看完書就睡覺了。再看到我身邊的一個計算機專業的朋友,用每天睡前時間複習會計考試,不到一年就考下了會計從業資格證。還有一個朋友每天堅持更新自媒體,現在已經是領域內的一位大佬級別的人物了。
其實,等車和睡前等閒散時間也是不錯的學習時間,集中精力複習完就睡覺,或者在車上安安靜靜備考一場考試。都是不錯的思維轉換。在睡眠過程中完成從專注思維到發散思維的轉換,在車上完成從發散思維到專注思維的結合。這或許就是普通人和學霸的區別吧。
其實從根本上來說,很多時候其實就是思維模式的區別,他們擁有休息和間隔思維並把專注思維和發散思維切換運用的爐火純青。掌握如何進行有效地思維切換,適當轉換大腦,讓學習更輕鬆、更有效,就等於是打開了知識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