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辛棄疾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
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什麼地方可以將中原國土淨收眼底呢?在北固樓上,滿眼都是美好的風光。從古到今,有多少國家興亡大事呢?不知道。往事連綿不斷,如同沒有盡頭的長江水滾滾地奔流不息。
當年孫權在青年時代,做了三軍統帥。他能佔據東南,堅持抗戰,沒有向敵人低頭和屈服過。天下英雄誰是孫權的敵手呢?只有曹操和劉備而已。如果生養兒子就要像孫權那樣。
這首詞通篇問答,互相呼應,感愴雄壯,意境高遠。詞人辛棄疾一生憂國憂民,詞作大多抒發自己希望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或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
《書憤》
陸遊
白髮蕭蕭臥澤中,只憑天地鑑孤忠。
厄窮蘇武餐氈久,憂憤張巡嚼齒空。
細雨春蕪上林苑,頹垣夜月洛陽宮。
壯心未與年俱老,死去猶能作鬼雄。
鏡裡流年兩鬢殘,寸心自許尚如丹。
衰遲罷試戎衣窄,悲憤猶爭寶劍寒。
遠戍十年臨的博,壯圖萬裡戰皋蘭。
關河自古無窮事,誰料如今袖手看。
白髮稀疏的一老翁幽住在鏡湖旁,我報國無門的忠肝義腸只有公正的天地能洞察到。古人蘇武熬過了數十年吞氈咽雪的日子,張巡面對叛賊憤怒的只能要緊牙關。
絲絲的春雨飄灑在上林苑的亂草上,清冷的夜月照見了洛陽宮的斷磚破牆。我的壯心並沒有同年歲一起衰老消亡,即使等我死了,我也要做鬼中的銀熊豪傑流芳千古!
歲月流逝,鏡中人已經兩鬢禿殘,堅信我的報國之情初心依舊忠貞剛強。雖然年紀大了再穿軍裝顯得有些大了,但心中的悲憤常在,想讓手中寒光閃閃的寶劍刺向敵人。
駐守在遙遠的的博嶺近十年,多想要到萬裡皋蘭躍馬橫槍實現我宏偉的理想。古往今來徵戰的事無休無止地發生在邊遠地方,誰能料到現在卻讓我在這裡袖手觀望!
整首詩筆力雄健,氣壯山河,充分地表現出了詩人希望保家衛國,帶兵出征收復邊疆的雄心壯志。
《夏日絕句》
李清照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生時應當做人中豪傑,死後也要做鬼中英雄。到今天人們還在懷念項羽,因為他當年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東的壯舉。
婉約派詞人李清照,詩詞風格柔情哀傷類型的居多,但是面對國破家亡,朝廷軟弱無能,身為父母官的丈夫趙明誠也臨陣脫逃,心中憤恨不禁油然而生,寫下了這首大氣磅礴的《夏日絕句》。
這首詩整體風格大氣磅礴,開篇酒鮮明的寫出了自己的人生的價值取向:人活著就要做人中的豪傑,為國家建功立業;死也要為國捐軀,成為鬼中的英雄。
在當時南宋統治者不顧百姓死活,只顧自己逃命;拋棄北方河山,匆匆南渡,苟且偷生的背景下,詩人的憤怒之情、愛國之心溢於言表。
面對眼前的這般境地,詩人想起了項羽的英雄氣概。項羽兵敗到烏江沿岸,烏江亭長勸他急速渡江,回到江東,重整旗鼓。項羽自己覺得無臉再見江東父老,便回身苦戰,殺死敵兵數百,然後自刎。
借古諷今,斥責南宋朝廷的軟弱無能,不敢應戰,全詩僅二十個字,連用了三個典故,慷慨雄健、擲地有聲。
《出塞》
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依舊是秦漢時期的明月和邊關,駐守邊疆防禦外地的將士始終沒有回還。倘若龍城的飛將李廣如今還在,絕不允許匈奴南下牧馬度過陰山。
這是一首很經典的邊塞詩,不同於其他邊塞詩借景抒情,思家思人。這首詩懷古諷今,還是秦漢時期的地點景物,多少兒男戰死沙場,留下多少悲劇。
千百年來人民,冀望有「龍城飛將」出現,能夠平息胡亂,安定邊防。全詩以平凡的語言,感慨邊關烽火不斷,國無良將的主旨,氣勢流暢,一氣呵成,精妙絕倫。
《江城子·密州出獵》
蘇軾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
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
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我姑且抒發一下少年人的狂傲之氣,左手牽著黃狗,右手託著蒼鷹。隨從的將士們頭戴華美豔麗的帽子,身穿貂皮做的衣服,率領隨從騎兵席捲平展的山岡。
為報答全城的百姓都來追隨我,我一定要像孫權一樣親自殺一頭老虎給大家看看。喝酒喝到正高興時,我的胸懷更加開闊。即使頭髮微白,又有什麼關係呢!
什麼時候像漢文帝派遣馮唐出徵的那種傳旨符節才能到達雲中?等到那天我一定要拉開弓箭,使之呈現滿月的形狀,瞄準西北,把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來。
蘇軾一直有為國效力的決心,可惜一生仕途不順是他的最大遺憾。但是從這首詞的字裡行間我們看不出絲毫的氣餒萎靡。
整首詞大氣磅礴,一字一句都抒發著詞人的雄心壯志,即使自己不得重用,自己一心報國的決心也從未改變過。
作品以出城打獵開始,卻以將利箭射向敵人這種出人意料的結局收尾;巧妙的藝術構思,自然地表現出了他志在殺敵衛國的政治熱情和英雄氣概,這首詞讀起來,韻調鏗鏘,氣勢雄渾,感情奔放,境界開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