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口秒取早餐,自提櫃模式能否解決算法和騎手矛盾

2020-12-17 騰訊網

一日之計在於晨。按照中國人的老話,要想身體健康,早餐一定要吃好。但對於大城市上班的工薪層來說,要想在工作日的早高峰期間吃上熱乎還有營養的早餐,並不容易。

最近,情況發生了變化。在上海的多個地鐵口,盒馬設立了盒小馬早餐自提櫃,用戶從地鐵口出來,路過早餐櫃,順手將早餐袋拿走。據盒馬介紹,整個系統手機下單10秒鐘,取餐最快5秒鐘。

上海市副市長許昆林考察體驗盒小馬掃碼取餐

上班路上帶走想要吃的早餐,不浪費時間,又能吃到自己想吃的,這樣的操作背後是算法和調度系統發揮了作用。

用算法節約取餐時間

據盒馬技術研發人員曹海濤介紹,通過運算分配,早餐加工員會知道,什麼時間加工哪一份、什麼早餐是最合適的,即「確保消費者拿到時是剛出爐不久」,這樣加工者不用等顧客,顧客也無需為加工等候,大數據和算法決定了彼此的高效。

通過智能分析和運籌調度,經營人員會知道消費者喜歡什麼,每天需要準備多少原料,避免不夠和浪費;加工員會知道,什麼時間加工哪一份,即確保消費者「到了就有,且剛出爐不久」,這樣加工者不用等顧客,顧客也無需為加工等候,大數據和算法決定了的高效率、低成本。

「網訂櫃取智能系統研發出來還是比較輕鬆的。」曹海濤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時介紹,整個研發過程更像是在「搭積木」,在盒馬,研發人員會做出一個個的智能模塊,包括商品、導購、交易、履約、餐飲加工、店倉作業、自提配送等等,這套智能系統,相當於多個模塊的拼接,達到最大程度的優化。再連接一體化作業終端和自助POS自提櫃,一套智能系統就做成了。

目前,盒小馬有40多個品種的餐食服務,為了讓取餐訂餐更容易,技術團隊還正在研發「刷臉取餐」功能。據盒馬技術團隊介紹,目前,智能自提系統的應用還不算廣泛,但已逐漸興起。隨著盒小馬數量的增加,一年內,預計可為1000萬人次的上海民眾提供快速、營養的早餐。盒馬已經將這個系統的軟硬體技術輸出、普惠給行業,包括逸小兔、星巴克等等,用科技來推進上海早餐的智能化升級。

早餐櫃模式能否解決算法和騎手矛盾

早餐櫃解決了城市人的早餐問題。但近期圍繞外賣騎手與外賣平臺、算法之間的爭議,也讓曹海濤思考是否可以通過其他技術手段來解決這個困難。

「我們其實也在考慮這個問題,包括盒馬鮮生好多送到小區,然後給你掛在門上,可能好多冰的東西就壞掉了,還有可能還會丟,參差不齊。但如果能做到一個類似早餐櫃這樣的站點,形成良性的閉環。小區、物業以及各方平臺都能各取所需。形成大家都能接受的閉環,那早餐櫃這個模式是可以推廣和考慮的。」曹海濤告訴澎湃新聞。

至於算法是否困住了騎手,如何看待算法與人之間的關係?曹海濤稱,自己只能從一個技術人員的角度看這個問題。

「我會想寫出的算法有兩種,第一種算法是它能夠解放人力,把一些非常簡單的重複的一些事情交給讓機器來做。第二種算法是能夠幫到人,它可以幫你把這個事情做得更好,節省你的體力、腦力,各種時間,然後讓你有時間去做更好的更有意義的事情。如果算法純粹是追求高效,但對人產生不了價值,我覺得沒有意義。」曹海濤說。

相關焦點

  • 美團算法負責人:最怕騎手騎車看手機
    日前,美團外賣配送算法團隊負責人何仁清,通過解讀數據、算法和運營三大壁壘,對這一問題進行了回答。算法壁壘:外賣與網約車解決同一類問題?這裡不得不提到與滴滴交戰正酣的美團打車業務。據何仁清解釋,網約車平臺連接的是司機和乘客兩方,服務主要涉及接人、送人兩個環節;外賣則需要解決多人多點的匹配問題,而在路徑規劃的基礎上,計算騎手與訂單的最優匹配關係又是指數級的解空間。
  • 誰能拯救困在算法裡的外賣騎手?
    原來,不僅是外賣騎手苦不堪言,矛盾的另一面——消費者也是苦不堪言。早已進入存量競爭的外賣市場,一方面釋放了大量的藍領就業崗位,另一方面,也將合作鏈條上,平臺、騎手、消費者,以及餐飲企業之間的矛盾,暴露得淋漓盡致。何以拯救陷入算法困境的外賣騎手?算法邏輯和人性管理之間如何平衡?對於外賣系統內部的利益紛爭,是否應動用監管之手?
  • 美團「智能取餐櫃」專利被授權,無接觸智能取餐模式正在普及!
    其外觀像具有保溫功能的透明快遞櫃,外賣騎手將外賣放入取餐櫃中,用戶可憑二維碼等方式前來取餐,雙方可在無接觸的情況下完成配送。與快遞櫃相比,由於存放物品和餐食的差別,意味著在櫃體本身,取餐櫃意味著更加乾淨衛生,噴漆做工精密度都要高於快遞櫃,環保於快遞櫃。取餐櫃有的照明,消毒,殺菌,保溫作用是快遞櫃沒有的,是專門為存放食物設計的。
  • 智能外賣自提櫃:外賣煩惱,一鍵解決
    外賣自提櫃又稱為智能保溫櫃,為顧客的外賣保駕護航,送餐員會根據顧客訂購的外賣放在學校宿舍樓下的智能外賣自提櫃裡,隨後顧客將會收到取餐碼的簡訊提醒,顧客只需到達指定的智能保溫櫃輸入餐碼,便可安全取餐。而有了外賣自提櫃學生不用擔心外賣被偷,關於外賣被偷的煩惱,從此一鍵解決,上千份外賣放入自提櫃宿舍環境乾淨整潔,入口的食品安全也有了保證,學生們為此開心!
  • 品牌連鎖早餐店將進駐通州社區賣早餐,並設置智慧餐飲自提櫃
    為解決市民吃早餐難題,記者從通州區了解到,品牌連鎖早餐企業將通過「中央廚房+統一配送+現場製售」等多種方式,在社區內開展早餐經營,並在社區設置智慧餐飲自提櫃。到2020年底,全通州連鎖化便利店將實現「一店多能」,搭載早餐、快遞收發、洗衣收發等一系列便民服務。
  • 美團騎手成本降4.3%,智能算法雙面性,外賣員 「以命加速」
    ,其通過計算摺疊時間和騎手的位置,儘可能地減少掉可能浪費的時間,從而實現了效率的最大化。誠然,這是一項偉大的技術進步,運轉速率的提升必然帶來成本下降和生產價值的最大化,但騎手是人不是機器,無視人情的技術進步,是「要命」的。
  • 外賣櫃取餐,更方便還是更麻煩?記者實地探訪:騎手認為節省了時間...
    他們穿梭於各大辦公、寫字樓和社區之間,爭分奪秒,只想著能多送幾單。實際情況卻是一些高檔寫字樓不允許外賣員送餐上樓,又或遇到搭乘不上電梯。每當一到飯點,總能看見身穿各個顏色的外賣小哥聚集在寫字樓下,等待收貨。11月27日,記者來到長沙市中心地帶的螞蟻工房,看到樓下放置了外賣櫃。上午11時左右,不少外賣騎手都在樓下掃碼存餐,以簡訊提示的方式告知消費者到樓下取餐。
  • 「小紅車」裡掃碼取包子,柜子裡的點心現加熱!「無人早餐」你會...
    2個燒麥1個雞蛋2塊9,掃碼開櫃就能取 今天早上7點,記者來到地鐵13號線學林路站4號口時發現,路口出現了一輛「小紅車」,小麵包車大小的車體並沒有「駕駛員」的「座位」,倒是有兩個玻璃餐櫃裡擺滿了塑膠袋包裝的早餐點心,走近些還能聽到「女聲廣播」:「無人早餐車,菜包套餐只要3塊9,肉包套餐只要4塊9,快來掃碼選購吧。」
  • 阿里一天連開6家「新式早餐店」,竟賣奶茶,單店日賣500單!
    8月12日,阿里在上海一口氣連開6家新式早餐店! 都開在地鐵口,10多平,採用「檔口製作、顧客手機點單、自助櫃取餐」的模式,解決傳統早餐店排隊問題! 1、6家店都在地鐵沿線,選址緊挨地鐵口 早餐講究的是便利性和時效性,所以,早餐店一定要開在顧客工作、生活的必經之地,地鐵口附近無疑成了最佳位置。 盒小馬的選址就是沿著上海的地鐵沿線,此次連開6家都是在地鐵口附近,都是上下班人流最密集的區域。
  • 請不要為了賺錢不斷激發騎手和消費者的矛盾
    舉個不怎麼恰當的例子,是不是餐廳管理者明天要給服務員降一半的薪資,然後號召消費者用寬容和愛的消費來給這些服務員把這降的一半薪資補回來,不補就說消費者沒有同情心,可問題在消費者身上嗎?餓了麼出了這個功能就等於把用戶架在道德這個火上烤,到底是用還是不用?
  • 外賣騎手的困境,能通過哪些方法來解決?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外賣騎手已經深度融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特別是在新冠疫情隔離期間,他們是維持社會正常運轉的必要行業工人(essential worker);另一方面,平臺經濟的算法優化在為消費者帶來便利和效率的同時,它所耗費的社會代價第一次如此扎心地呈現在人們面前,畢竟在數位化的「幽靈」和「系統」的困境之下,每個人都可能成為那個代價。
  • 外賣騎手的解困之策-虎嗅網
    面對外賣市場的激烈競爭,平臺持續地追求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採用大數據技術和人工智慧算法,並在發掘人力極限的過程中,不斷降低送餐時限,使得全行業外賣訂單單均配送時長在2019年比3年前減少了10分鐘 ,顯著提升了顧客體驗,推動外賣成為了勞動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模式結合的代表行業。
  • 算法摩登時代:比「信息繭房」更可怕的是「信息牢房」
    外賣平臺的出現其實是一種良性的眾包商業模式的表徵。顧客作為發包方發布需求(如跑腿代購等業務),或從平臺提供的選項中確定需求(如點餐買菜等業務),外賣騎手作為接包方可以根據個人能力與意願選擇顧客的需求,進而由匹配算法進行需求與能力的匹配完成此次點餐到送達的任務。
  • 外賣騎手的解困之策
    面對外賣市場的激烈競爭,平臺持續地追求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採用大數據技術和人工智慧算法,並在發掘人力極限的過程中,不斷降低送餐時限,使得全行業外賣訂單單均配送時長在2019年比3年前減少了10分鐘[51] ,顯著提升了顧客體驗,推動外賣成為了勞動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模式結合的代表行業。
  • 申城街頭現無人早餐櫃:掃碼點單 30秒後可取出熱包子
    昨天上午,無人早餐車停在地鐵口等待顧客。記者試著選購了一份素包套餐,整個購買流程很流暢,早點外包裝上印著供應商的名字。 /晨報記者 謝竲  早起出門,在家門口買個煎餅或是在公司樓下捎上一份早點是很多市民的習慣,但你試過在「無人車」、「無人櫃」裡買早餐嗎?
  • 支援300萬騎手走出「算法困境」:美團同舟計劃擬四維度改善外賣員...
    時代周報記者:李子慧「今年由於疫情影響,送餐和取餐都很費勁,就比如我負責的長楹天街東西區,原本有二十幾道門,但是疫情發生後到現在只開了四個門,路程要比原來多出好幾倍,每天下班都筋疲力盡。」11月26日晚上7點,正值北京的晚高峰,也是美團外賣騎手李東(化名)一天中最忙碌的時間段之一,與時代周報記者匆忙聊了幾句後,李東匆匆掛斷電話,等待他的是新的工作——在33分鐘內,他要完成三個訂單的取貨和送貨。數月前,有關外賣騎手因受困於平臺算法考核,時刻處於危險、緊張工作環境的討論在市場中引起熱議。
  • 自提櫃服務,讓人歡喜讓人憂
    最初,這樣的自提櫃服務,的確讓我這樣的喜歡網購的人感覺方便了不少。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自提櫃的弊端也逐漸顯露了出來。原本包裹放在自提櫃裡以後都會有簡訊通知到收貨人,但不知為什麼,有幾次簡訊成了漏網之魚,我壓根就沒有收到任何到通知,如果不是偶然登錄淘寶想繼續購物,還不知道要到什麼時候才能發現這份快遞。而且,大部分的自提櫃服務都要求收貨人在24小時內取出包裹,延期就要收取1元的保管費。
  • 外賣騎手的解困之策:從平臺設計和政府監管兩方面談起
    面對外賣市場的激烈競爭,平臺持續地追求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採用大數據技術和人工智慧算法,並在發掘人力極限的過程中,不斷降低送餐時限,使得全行業外賣訂單單均配送時長在2019年比3年前減少了10分鐘[51] ,顯著提升了顧客體驗,推動外賣成為了勞動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模式結合的代表行業。
  • 美團外賣,如何解決騎手體驗的「不收斂」問題?
    圖源:QuestMobile進一步,像是交通安全、平臺經濟的用工、算法調配的效率等複雜議題,也往往在騎手群體中體現地尤為明顯。比如今年人物雜誌的文章,就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在百度資訊上搜索「外賣」,也能找到大量與騎手相關的各類社會新聞。騎手的聲音應當被聽到,與騎手群體伴生的種種問題,也應當被推動解決。
  • 外賣騎手的解困之策(上):要讓技術容錯
    例如,針對某商家,如過往一小時騎手等待時間較短、當前周邊分布騎手較多、店內正等待取餐的騎手較少、正準備的訂單數量較少等,在其它屬性相近的條件下,則該商家在推薦排序算法的結果中可被優先推薦。推薦系統還可根據實時已有訂單的餐館和騎手位置進行拼單推薦,實現外賣「順風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