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信訪局工作人員,上次評理過後,您的問題解決了嗎?」10日,浦城縣信訪局工作人員通過電話對南浦街道倉北四弄的居民王蓮香進行了回訪,了解上次現場「評理」後的效果。
前不久,王蓮香找到倉北弄的弄巷長邱位松反映問題。她說,自家的排水流不到窨井裡,希望能在已修建好的道路上修建40釐米寬的臺階及引水渠解決廚房排水問題。因為超過了職權範圍,邱位松及時將這一問題反饋到了南浦街道,並和街道人員一同到現場進行走訪。經核查,王蓮香家的確存在需要解決的廚房排水問題,但她家門口道路狹窄,修建臺階會影響群眾的出行。因為她和鄰居的意見不一致,產生了一些矛盾。
為了化解矛盾,縣信訪局牽頭採用現場「評理」方式解決這一問題。在此次評理過程中,當事人「說事」,由信訪局工作人員、街道工作人員、法律工作者和鄰居組成的「評理員」現場進行「評理」,相關單位還對法律法規進行了解讀。最終,經過調解,周邊鄰裡同意王蓮香修建往屋外的踏步,但不得超過30釐米,排水的問題,相關責任部門會努力解決,但不得修建引水渠。
依託片區長、樓棟長、弄巷長這「三長」,做好社區管理及基層治理工作,是浦城縣結合本地實際改進社會治理方式的一種嘗試。其中,片區長由縣直機關、企事業單位黨支部書記擔任,對所轄片區實行屬地管理;樓棟(弄巷)長由本樓棟(弄巷)的黨員、機關單位幹部或者熱心群眾擔任,當好群眾的信息員、管理員、服務員,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米」。「我們以『三長』作為基層信訪工作的抓手,進一步暢通民意渠道,把矛盾化解在萌芽階段。」縣信訪局負責人說。
線上,浦城縣積極引導群眾通過「隨手拍」、「12345熱線」、「縣長信箱」、社區工作微信群、樓棟(弄巷)工作群等反映訴求;線下,通過「三長」走訪和排查,及時了解群眾需要。為推動問題的妥善解決,該縣還建立了快速處置反饋機制,走訪過程中能協調處理的立即處置,不能處置的反饋至社區,社區不能處置的反饋至鄉鎮(街道),並要求24小時內給予答覆。訴求合理但在鄉鎮(街道)職權範圍外的,交由縣信訪局依法依規處置,3天內進行落實、辦結。
據介紹,浦城縣堅持問題導向,及時對群眾反映的問題處理情況進行回訪,通過實地走訪、電話回訪、不定期隨訪等方式,傾聽群眾聲音,確保事事有落實、件件有回音。今年以來,該縣通過「三長」機制化解矛盾糾紛531起,有效夯實了基層基礎。(袁野)
來源:閩北日報
【來源:閩南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