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與古詩詞中有許多經典的意象和著名的典故,作者通過意象的選用和典故的借用表達出不同的情感,託物言志。隨著國家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視,文言文、古詩文在高考語文中的分數佔比也在增長,每年高考語文中的文言文和古詩詞閱讀裡常涉及到這樣的考題。
而平時學生也欠缺對這類文言文知識點的總結,因為學科眾多,分配到語文學習的時間幾乎放到寫作之上了,那麼掌握這些文言知識,在閱讀時,有利於讀懂文言含義,也更利於解答試題。篇幅有限,僅列出50條常見的典故,點擊我頭像私信回復我「領取」就可以獲得免費的word電子版完整文言用典,那麼有哪些常用的意象和典故呢?下面我們共同來瀏覽一下。
用典解釋
50個常見意象典故
1、杜鵑 杜鵑鳥俗稱布穀,又名子規、杜宇、子鵑。春夏季節,杜鵑徹夜啼鳴,喚起人們多種情思。又因杜鵑口舌都為紅色,古人誤以為它啼得滿嘴流血,湊巧杜鵑高歌之時,正是杜鵑花盛開之際,人們見杜鵑花那樣鮮紅,便把這種顏色說成是杜鵑啼的血。古代有「望帝啼鵲」的神話傳說。望帝,是古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後來禪位退隱,不幸國亡身死,死後魂化為鳥,暮春啼哭,至於口中流血,其聲哀怨悽悲,動人肺腑,名為杜鵑。杜鵑在中國古典詩詞中常與悲苦之事聯繫在一起。李白詩云:「楊花飄落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白居易《琵琶行》:「杜鵑啼血猿哀鳴。」文天祥《金陵驛二首》:「從今別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杜鵑的啼叫又好像是說「不如歸去,不如歸去」,它的啼叫容易觸動人們的鄉愁鄉思,宋代範仲淹詩云:「夜入翠煙啼,晝尋芳樹飛,春山無限好,猶道不如歸。」
2、鷓鴣 「落照蒼茫秋草明 ,鷓鴣啼處遠人行 」,「江晚正愁餘 ,山深聞鷓鴣 」,其鳴聲悽咽,極易勾起旅途艱辛的聯想和滿腔的離愁 別緒。
3、鴻雁 《漢書蘇軾傳》載,匈奴單于欺騙漢使,稱蘇武已死,而漢使者故意說天子打獵時射下一隻北方飛來的鴻燕,腳上拴著帛書,是蘇武寫的。單于只好放了蘇武。後來就用「鴻燕」、「雁書」、「雁足」、「魚雁」等指書信、單訊。如晏殊《清平樂》:「生箋小字,說盡平生意。鴻雁在雲魚在不,惆悵此情難寄。」李清照詞云:「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李清照另一首詞云:「好把音書憑過雁,東萊不似蓬萊遠。」大雁在這裡是傳書的信使。
鴻雁傳書
4、連理枝、比翼鳥 作恩愛夫妻的比喻。連理枝指連生在一起的兩棵樹。比翼鳥,傳說中的一種鳥,雌雄老在一起飛,古典詩歌裡用作恩愛夫妻的比喻。白居易的《長恨歌》:「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有了這些句子,難怪人們把結婚稱為「喜結連理」。
5、青梅竹馬 出自李白的《長幹行》:「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幹裡,兩小無嫌猜。」後來用「青梅竹馬」形容男女小的時候天真無邪,也指幼小時就相識的伴侶。
6、鴻鵠 鴻鵠飛得很高,常用來比喻志氣高遠的人。《史記陳涉世家》:「陳涉太息曰:'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7、猿啼 出現在詩歌中常常象徵著一種悲傷的感情。杜甫《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酈道元《小經注·江水》中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李端《送客賦得巴江夜猿》:「巴水天邊路,啼猿傷客情。」他們都藉助於猿啼表達這種傷感的情緒。
8、菊花 傲霜之花 ,贊它堅強品格 ,賞它清高氣質。元稹 「不是花中偏愛菊 ,此花開盡更無花 」,表達詩人對堅貞 、高潔品質的追求 ;「寧可枝頭抱香死 , 何曾吹落北風中」,菊花已是詩人人格的寫照.
9、蓮 「水面清圓 ,一一風荷舉 」,寫荷花亭亭出水 ,迎風搖動的淡雅清新 ;「當年不肯嫁東風」,託物言志 ,寄寓自己不同流合汙的氣節 「低頭弄蓮子 ,蓮子青如水 」,「蓮 」與 「憐 」諧音 ,「青」 即「清」,表達了一個女子對所愛男子的純潔愛情.
10、梅花 「以花貴,自戰國始」,到梁、陳時期,出現了大量的詠梅詩。這一時期的梅花詩大都是對花本身的描寫或用于贈別,尚無明顯的象徵寄託。到了唐宋時期,梅花已成為一種高潔人格的象徵。張耒:「何以伴高潔,清曉頌《黃庭》」;張澤民:「一白雪相似,獨清春不知。」「肌膚姑射白,風骨伯夷清。」蘇軾:「詩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綠葉與青枝。」陸遊:「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他們都在對梅花的描寫中寄託了一種高潔的品格。
11、竹 修長,勁節,空心,君子形象。「未出土時現有節,到凌雲處還虛心 」,「曾與蒿藜同雨露,終隨松柏冰霜 」,都寫出了竹子不隨流俗 、不畏風霜的孤高剛勁的風範。
梅、竹
12、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襯荒涼,以抒發盛衰興亡的感慨。如「過春風十裡,盡薺麥青青。」(姜夔《揚州慢》)「階前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杜甫《蜀相》)一代賢相及其業績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綠石階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黃鸝白白髮出這婉轉美妙的叫聲,詩人慨嘆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13、芳草 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喻離恨。《楚辭·招隱土》:「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歸,不免引起思婦登樓佇望。樂府《相和歌辭·飲馬長城窟行》「青青河邊草,綿綿思遠道。」以「青青河邊草」起興,表達對遠方伊人的思念。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睛翠接荒城。」李煜《清平樂》:「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以遠接天涯、綿綿不盡,無處不生的春草,來比喻離別的愁緒。
14、芭蕉 常常與孤獨憂愁特別是離情別緒相聯繫。南方有絲竹樂《雨打芭蕉》,表悽涼之音。李清照曾寫過:「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捲有舍情。」把傷心、愁悶一古腦兒傾吐出來,對芭蕉為怨悱。吳文英《唐多令》:「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縱芭蕉,不雨也颼颼。」葛勝衝《點絳唇》:「閒愁幾許,夢逐芭蕉雨。」雨打芭蕉本來就夠悽愴的,夢魂逐著芭蕉葉上的雨聲追尋,更令人覺得悽惻。
芭蕉
15、梧桐 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種悽苦之音。白居易《長恨歌》:「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秋日冰冷的雨打在梧桐葉上,好不令人悽苦。李煜《相見歡》:「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溫庭筠《更漏子》:「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李清照《聲聲慢》:「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可見秋雨打梧桐,別有一分愁滋味。
16、松柏 《論語·子罕》中說:「歲寒,然後知松柏後凋也。」後世詩歌常用松柏象徵孤直耐寒的品格。劉禹錫:「後來富貴已凋落,歲寒松柏猶依然。」李山浦:「孤標百尺雪中現,長嘯一聲風裡聞。桃李謗她真是佞,藤蘿攀爾亦非群。」另外,如菊花象徵高潔的品質,桃花象徵美人,牡丹寄寓富貴,楊花有飄零之意。
17、關山 關塞山河。關,關隘要塞;山,山河。高道《塞上吹笛》:「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梅花落」為曲子名。意思是請問笛聲飄到哪裡去了呢?風吹著悠揚的笛聲一夜間就間就飄滿了邊塞大地。
18、長亭 是陸上的送別之所。柳永《雨霖鈴》:「寒蟬悽切,對長亭晚。」李叔同《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很顯然,在中國古典詩歌裡長亭已成為陸上的送別之所。
長亭送別
19、羌笛 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種樂器,它所發出的是一種悽切之音。唐代邊塞詩中經常提到,如王之渙《涼州曲》:「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軍置酒宴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範仲淹《漁家傲》:「濁酒一杯家萬裡,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羌笛發出的悽切之音,常讓徵夫愴然淚下。
20、明月、白雲 望雲思友,見月懷人,是古代詩詞中常用手法。杜甫詩《恨別》:「思家步月清宵立,憶弟看雲白日眠。」這兩句也是借白雲明月,寄託對友人的懷念。劉長卿《謫仙怨》:「白雲千裡萬裡,明月前溪後溪。」寫別後相隔之遙與思念之深,希望悠悠的白雲,把自己的一片思念之情帶給千裡萬裡之外的友人。至於對月思人就更多了,如謝莊《月賦》:「隔千裡兮共明月。」張九齡:「思君如滿月,夜夜減清輝。」「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李白:「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蘇軾:「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等等。
21、水 在中國古代詩歌裡和綿綿的愁絲連在一起。李煜詞云:「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用東流之水來比喻綿綿不斷的愁思。秦觀《踏莎行》:「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化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以流水與離愁關合,也是古典詩歌中常用的一種表現方式。
22、琴瑟 (1)比喻夫婦感情和諧,亦作「瑟琴」。《詩周南關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又《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誼。陳子昂《春夜別友人詩》:「離堂思琴瑟,別路繞出川。」
23、秋水 秋水,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損他淡淡春山。」春山,指眉。
琴瑟友之
24、彭祖。傳說故事人物,生於夏代,至殷末時已八百餘歲,舊時把彭祖作為長壽的象徵,以「壽如彭祖」來祝人長壽。
25、肩背 背,離開。謂父母去世。李密《陳情表》:「生孩六月,父母見背。」
26、雞肋 雞的肋骨,「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比喻沒有多大價值,沒有多大意思的事情(見於《三國志魏書武帝紀》)。
27、嬋娟 嬋娟,姿態美好,多用於形容女子;因人們常喻月為美女,故稱月亮嬋娟。
28、紅豆 紅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愛情的信物,《南州記》稱為海紅豆,史載:「出南海人家園圃中」。《本草》稱其為「相思子」。王維《相思》詩:「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詩人借生於南國的紅豆,抒發了對友人的眷念之情。清人失彝尊《懷汪進士煜》:「安床紅豆底,日日坐相思。」即睡在相思樹下,日日思念汪進士。在唐時甚紅。常用以象徵愛情或相思。
29、豆蔻 豆蔻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杜牧《贈別》:「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後來稱女子十三四歲的年紀為豆蔻年華。
30、精衛 古代神話。炎帝的女兒在東南海淹死,化為精衛鳥,每天銜西山的木石來填東海(見於《山海經北山經》)。後來用精衛填海來比喻有深仇大恨,立志必報;也比喻不畏艱難,努力奮鬥。
精衛填海
31、青鳥 青鳥,傳說西王母有三青鳥,一隻選遣為信使,前來給漢武帝報信,另外兩隻隨西王母而來,並服侍在王母身旁。南唐中主李王景有詩:「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李商隱詩云:「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青鳥在此已成為信使。
32、烏鴉 按照迷信的說法,是一種不祥的鳥,它經常出沒在墳頭等荒涼之處。在中國古典詩詞中常與衰敗荒涼的事物聯繫在一起。李商隱《隋宮》:「於今腐草無螢火,終古垂楊有暮鴉。」秦觀《滿庭芳》:「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馬致遠小令《天淨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
33、口碑 典出《五燈會元》,比喻眾人的口頭稱頌。
34、壁還 敬詞,典出《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指恭敬地退還別人的贈品,或指毫無損傷地歸還借用別人的物品。
35、西席 典出《稱謂錄》,代指老師。
36、三味典出《邯鄲書目》,比喻深含的意思(多含褒義)。
37、洗耳典出《琴操河間雜歌箕山操》(漢蔡邕),原指厭聽世事,今比喻聆聽、恭聽。
38、斧正 典出《莊子徐無鬼》,指請人修改自己的作品,也作「斧正」
39、抱璞 典出《韓非子和氏》,比喻堅持美德(也有作懷才不遇之意)。
40、染指 典出《左傳宣公四年》,比喻沾取不應得的利益。
41、射影典出《苦熱行》(南朝宋鮑照詩),比喻說此喻彼,別有用心。
42、仁人 典出《論語衛靈公》喻指有博愛思想、以天下為己任的人。
43、塗鴉 典出《堯山堂外紀》(明蔣一葵撰),比喻書畫或文章不像樣子。
44、城府 典出《宋史傅堯俞傳》,比喻令人難以揣測的深遠用心。
45、玉成 典出《西鉻》(西晉張載),比喻為人成全好事。
46、物色 典出《後漢書嚴光傳》,本指形貌,後指按照一定標準去訪求人才。
47、春秋,典出《詩經魯頌》,比喻年歲、歲月或借指古代史。
陶朱公 範蠡
48、陶朱 春秋時越國大夫範蠡的別號。相傳他幫助勾踐滅吳後,離開越國到陶,善於經營生計,積累了很多財富,後世因此以「陶朱」或「陶朱公」來稱富商。
49、神器 指帝位、政權。《老子》:「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己。天下神器,不可為也。」
50、南浦 在中國古代詩歌中,南浦是水邊的送邊之所。屈原《九哥河伯》:「與子交手兮東行,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別賦》:「春草碧色,春水縈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範成大《橫塘》:「南浦春來綠一川,石橋朱塔兩依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