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延慶恐龍大腳印完成大規模保育 部分「幻跡」變得肉眼可見

2020-12-22 新華網客戶端

  延慶恐龍足跡化石保育將於今日完成主體工程。這是自2011年恐龍足跡化石被發現以來的首次大規模保育。通過保育,部分此前不確定的「大腳印」得以確認,恐龍「大腳印」的數量由170多個增加致185個,足跡化石也更堅固,部分「幻跡」變得清晰可見。

  「大腳印」最淺僅幾毫米極易風化侵蝕

  延慶世界地質公園位於北京市西北部,總面積620.38平方公裡。公園內共發現6個恐龍足跡化石集中點,其中1號點數目最多,足跡化石達170多個。此輪大規模保育就是圍繞1號點進行。

  這些恐龍足跡化石距今已有1.5億年,是世界首都圈內唯一的恐龍化石記錄,也是北京地區首次發現恐龍存活過的痕跡。初步研究表明,留下這批恐龍足跡的恐龍可歸屬於蜥腳類、中小型蜥腳類、大型與小型獸腳類和小型鳥腳類。

  由於延慶的自然環境特點,巖石上的恐龍足跡化石很容易被風化侵蝕。2011年以來,延慶區已對這些足跡化石採取了一系列保護措施,比如對其所在的灤赤路部分路段進行改線,避免人為因素破壞化石。每年冬季,還會用氈布對足跡所在山體坡面進行整體覆蓋保護,以減少嚴寒氣候帶來的負面影響等。

  然而,保護僅能維持現狀,想進一步清除對化石的破壞因素,延長其「壽命」還需要進行專業的保育。據北京延慶世界地質公園管理處地質遺蹟保護與建設科科長曾光格介紹,這些恐龍足跡最深達兩三釐米,最淺的只有幾毫米,如果不及時保育,時間長了就存在被風化的風險。

  恐龍「大腳印」增加至185個

  為此,地質公園請來了希臘萊斯沃斯世界地質公園的保育專家以及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張建平教授團隊。「希臘萊斯沃斯世界地質公園和延慶世界地質公園有相似的地質遺蹟,而且博物館在化石保育工作中的經驗十分豐富,並擁有這項技術的資質認證。」曾光格說,他們的核心技術包括化學試劑等是目前國內所沒有的。

  去年10月下旬,公園啟動了恐龍足跡化石第一階段試驗性保育工作,來自希臘的專家利用三天時間,對三個恐龍足跡及周邊巖石進行了試驗性保護。「專家們在巖石上塗抹了一種特殊的防風化試劑,經過一個冬天的監測和觀察,巖石在試劑作用下不僅沒有不良反應,而且有緻密、固化效果。」曾光格說。

  第二階段的保育於今年5月啟動,專家對恐龍足跡1號點開展了大範圍的試驗性保育,經過夏天一輪雨季的考驗,其所用化學試劑對於防止化石面風化效果良好。此次保育主要是針對恐龍足跡1號點上一階段未完成的坡面最上部的恐龍足跡化石繼續開展試驗性保育工作,完成冬季保育試驗。令人欣喜的是,在保育過程中,專家又確認了不少以前因模糊而沒有確認的足跡化石,「現在1號點的足跡總體數量已經增加到185個了」。

  部分「幻跡」變得肉眼可見

  此輪試驗性保育,除了保證恐龍足跡所在的巖層不受雨雪侵蝕及風化影響外,同時還能夠更加清楚地呈現恐龍足跡的形態特徵,保護延慶世界地質公園中最重要的核心地質遺蹟。「坡頂上方有一些之前沒有處理過的『幻跡』,就是一些不太清楚的腳印,通過這次保育處理後變得十分清楚。天氣好的時候,保育後的足跡反光更強,站在山底就能直接看到上面的足跡。這是最直觀的效果。」曾光格說,這在保育之前是完全看不到的。

  下一步,延慶世界地質公園將與希臘萊斯沃斯木化石森林世界地質公園繼續開展第三階段的保育工作,進一步保護延慶世界地質公園其他點位的恐龍足跡化石,同時還將對新挖掘出來的矽化木進行保育。

  現場

  中外專家雨中為恐龍足跡「打針上藥」

  頭戴安全帽,身著白大褂,手上還戴著藍色的塑膠手套,保育人員看上去很像是醫院的大夫,而他們正在做的工作也正是要給恐龍足跡化石「治病」:有的拿刷子清理巖石表面,有的用不同粗細的針管給恐龍足跡「打針上藥」。淅淅瀝瀝的降雨時急時緩,延慶山區的室外溫度只有不到10℃,一位紅衣男士的鼻頭已經凍得通紅。

  給這些「大腳印」「問診」主要有三個步驟:保育人員要先用酒精和水清洗足跡及周邊的巖石,清除雜質,毛刷的軟硬得適中,太軟了有些塵土掃不出來,太硬了怕對足跡造成破壞,有時候乾脆直接用牙刷一點點刷。

  清理乾淨後要立刻進行下一步——「打針上藥」,「這是最關鍵的一步,用到的化學試劑和填充技術都是希臘專家團隊帶來的。」曾光格說,現在做的都是試驗性保育,怎麼「上藥」也有講究。要先看巖石表面有無裂隙,再根據「傷口」的規模、狀態作進一步處理。「傷口」大的用水泥沙子填充,小的則用特殊膠水粘合,再用針管將試劑注射到裡面,「要保證試劑充分滲透進去,才能對巖石起到加固效果」。最後,專家再把試劑整體刷在足跡及周邊的巖石上,這些化學試劑除了粘合加固的作用,還可以抵抗外界風化。(記者 趙婷婷 攝影/記者 袁藝)

  對話

  建議給恐龍足跡加蓋玻璃罩

  對話人:希臘萊斯沃斯地質公園博物館副館長、保育項目負責人伊利亞斯·瓦裡亞科斯

  北青報:自然環境中哪些因素對恐龍足跡化石損傷最大?

  伊利亞斯·瓦裡亞科斯:風化和雨水對化石的損害最大。尤其是水,對野外化石遺蹟的損害最大。水不僅會加速風化,讓縫隙裡面的植物不斷增長,氣溫降低水變成冰後,還會讓巖石的裂隙擴大,甚至導致整個巖層崩塌。此外,水滴石穿的作用也不容小覷,所以如何阻止水的損害非常關鍵。建議可以在恐龍足跡化石上面加蓋一個玻璃罩,隔絕空氣和水,保護效果最好。

  北青報:未來還要對矽化木作保育,恐龍足跡化石保育和矽化木保育有何不同?

  伊利亞斯·瓦裡亞科斯:通過去年的採樣,我們發現恐龍足跡巖層中有矽,也就是說和矽化木中含有相同的物質。二者保育的不同在於,矽化木碎塊和錯位比較多,需要不斷拼接和搬運。而恐龍足跡主要在一個坡面上,不需要大範圍搬動,只是作保育。不過,二者的保育都是一個持續的過程,不是一下子就完成了。(記者 趙婷婷)

相關焦點

  • 看,1.5億年前的恐龍大腳印!北京延慶170個恐龍足跡化石首次修復
    萊斯沃斯保育專家正在為恐龍足跡化石塗抹特殊試劑。李冉攝延慶世界地質公園內發現的距今約1.5億年前形成的恐龍足跡化石,這是世界首都圈內唯一的恐龍化石記錄,也是北京地區首次發現恐龍存活過的痕跡。為了更好地保存化石遺蹟,最近,延慶世界地質公園全面啟動恐龍足跡化石保育工作,在足跡及其周邊塗抹一種特殊的試劑,將有效防止足跡風化。延慶世界地質公園位於北京市西北部,總面積620.38平方公裡。公園以前寒武紀海相碳酸鹽巖為物質基礎,園內共遍布著6個恐龍足跡化石集中點,其中1號點數目最多,達170多個。
  • 恐龍足跡化石保育:「打針上藥」增強抗風化防水能力
    6年後的今天,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張建平教授率領的研究團隊聯合希臘萊斯沃斯世界地質公園保育團隊,在延慶開展恐龍足跡化石保育,為存在雨水侵蝕和風化破壞威脅的足跡化石「打針上藥」,增強這些「大腳印」抗風化和防水能力,共有170餘個恐龍足跡化石將得到修復。  保育步驟  拼接  恐龍足跡歷經數億年終得與世人見面,可謂珍貴至極。
  • 北京延慶這5條消夏線路必get!行走百裡畫廊,遊山玩水賞百合,漫步古...
    但是,悄悄的告訴你哦有一個地方據說有大自然牌空調涼爽避暑的效果絕對沒的說就是有北京「夏都」之稱的延慶啦!暑期來延慶出遊,「古城遊、山水遊、畫廊遊、紅色遊、長城遊」這五個主題的「消夏避暑」線路,將成為您最好的選擇。在這個炎熱的夏天,不要禁錮了你的行動,來延慶放飛自我、吃喝玩樂、暢玩一夏吧!
  • 北京自駕遊最佳線路延慶百裡山水畫廊
    北京延慶百裡山水畫廊景區,位於延慶縣東北部千家店鎮。屬延慶生態涵養區的核心區,總面積371平方公裡,距縣城40公裡,距市區110公裡。東與懷柔區為鄰,北與河北省赤城縣接壤,西南東南分別與香營,劉斌堡,珍珠泉三個鄉相連。
  • 1.3億年前的恐龍腳印 隱藏著大自然什麼秘密?
    這是四川盆地北部邊緣首次發現恐龍足跡。  留下腳印的恐龍連同那個遠古時代,究竟是怎樣的存在?透過1.3億年的腳印,我們能洞悉大自然的哪些秘密?,分別有16處和13處,佔全川恐龍足跡化石點的85%獨一無二●地質年代分布上,四川的恐龍足跡化石涉及的地質時代連續而齊全,從晚三疊世-早侏羅世-中侏羅世-晚侏羅世-早白堊世-晚白堊世各個時代的地層中均有發現,在我國獨一無二川內幾處知名的大規模恐龍足跡化石群
  • 澳大利亞發現世界最大恐龍腳印腳印裡能躺人
    圖片來源:新聞聚合網站buzzfeed中國日報網3月28日電(妮思娜) 想像一下,1.3億年以前,在澳大利亞的西海岸,一群恐龍經常在這裡活動,在地平線的遠處,和日出日落為伴。據美國新聞聚合網站buzzfeed報導,在澳大利亞西北部的丹皮爾半島,蜥腳類恐龍、鳥腳亞目恐龍、甲龍曾經一同在這個河流衝刷出的平原上共生。經過歲月變遷,河流改道,大部分恐龍存在的證據都已經消失不見了,但他們的腳印卻深深地在這片土地上留下了烙印。
  • 瀘州古藺發現奇怪腳印化石 疑似恐龍獵殺場面(圖)
    ,新發現了一組恐龍腳印。時隔半年之後,徐挺無意中翻出照片,發現這組恐龍腳印比前兩次的更加特別。  「照片中最小的凹形圖案,很可能是翼龍腳印化石。」日前,徐挺將這組照片通過網絡發送給古生物學專家後,專家興奮不已,稱這是一個重大考古發現,因為此前只在重慶市綦江縣發現過類似的腳印化石。昨日,專家們專程從北京、成都、自貢等地趕到現場,準備實地展開調查研究。
  • 北京延慶地質博物館建成開館 共有展品近300件
    [導讀]延慶境內還擁有全國罕見的形成於16億年前的千家店乾溝海相沉積遺蹟,16億年到10億年前的典型喀斯特巖溶地貌、形態齊全的疊層石以及豐富的地熱溫泉、壯美的蓮花山花崗巖峰叢等豐富的地質資源。本市又新增一處地質博物館。
  • 5歲男孩認出恐龍腳印,展現「自然科學」魅力,他的愛好值得學習
    當他來到那些腳印附近後,很快確定這不是普通的「雞腳」,而是恐龍的腳印,並通過腳印特點判斷出了恐龍種類。看到孩子這樣肯定,媽媽便把這些腳印的影像發給了地質大學的副教授,隨後專家從北京趕到通江進行確認。專業人士驚喜地發現周圍共有5個腳印,並判斷這些印記是來自距今約1.3億年前的白堊紀早期恐龍。
  • 北京冰上訓練基地9月底將竣工,延慶冬奧村11月完成主體結構施工
    今年是2022年北京冬奧場館建設的關鍵一年。記者上午從北京住總集團獲悉,由其負責施工的冰上訓練基地也將於9月底達到竣工驗收條件,冬奧會延慶賽區冬奧村及山地新聞中心項目也將於今年11月底完成主體結構施工。
  • 四川宜賓拍到巨大恐龍腳印,專家:是侏羅紀晚期實雷龍留下的
    紅星新聞10月23日消息,因為在微博上發布了一段在老家拍攝的疑似「恐龍腳印」的視頻,四川宜賓百花鎮的網紅周超(微博名@鄉村超娃)沒想到,自己竟真「招來」了古生物學專家,證實確實是侏羅紀晚期的恐龍足跡。
  • 到重慶恐龍腳印最多的地質公園開啟冒險之旅
    重慶恐龍腳印最多的地質公園重慶恐龍腳印最多的地質公園——重慶綦江國家地質公園將於4月28日正式開園,屆時,市民可在公園內看到眾多恐龍腳印。,該園設置了地質遺蹟解說牌,完成了古劍山園區旅遊步道和入園公路等相關配套設施建設。
  • 迄今最大恐龍腳印化石被發現,寬約1米
    該報告的作者之一、勞倫斯自然歷史博物館和堪薩斯大學生物多樣性研究所的古生物學家大衛·伯恩漢姆(David Burnham)稱:「這些恐龍的身軀真的龐大。」他所在的研究小組給這個恐龍取了一個綽號「大腳」,猜測這種恐龍身長約30米,幾乎與海裡的藍鯨一樣長。研究人員使用3D掃描並詳細測量,對比鰓恐龍腳印化石與其他恐龍腳印化石,確認這是迄今尺寸最大的恐龍腳印化石。
  • 肉眼可見:年輕人的第一顆彗星Neowise正劃破天際
    天文學家們稱它可能會成為肉眼明顯可見的一顆亮彗星,隨著時間推移,或許會變得更加明亮。6月12日,天文學家Tony Phillips博士在Spaceweather.com上寫道:"現在看起來可能沒什麼,但這顆彗星可能會在近日點(最接近太陽)後的幾周內變得更加明亮。北半球的觀測者將能在7月中旬的夜空中輕鬆地看到它。"
  • 學了少年得到的恐龍課,四川5歲萌娃發現恐龍腳印
    近日,四川5歲男孩楊哲睿一夜走紅,讓網友們紛紛大呼「了不起」。今年國慶期間,楊哲睿和父母在四川通江縣毛浴鎮的外公家度假時,在山石上發現了恐龍的腳印,並在媽媽幫助下把照片發給了古生物專家、中國地質大學副教授邢立達。
  • 四川5歲小男孩發現恐龍足跡,外公以為是雞腳印
    楊哲睿和他發現的恐龍足跡小朋友,大發現愛好大自然知識的楊哲睿放假回老家簡直如魚得水,在山間野外流連忘返。外公不經意的說老家背後的山石上有不少大「雞腳印」,楊哲睿過目後當場斷定是恐龍足跡,而且清楚地說出了恐龍類別。楊哲睿的媽媽給足印拍了照片和視頻聯繫了中國地質大學副教授邢立達,希望能得到專業意見。幾天後,邢立達教授和古生物學家一行到了現場,證實了楊哲睿的判斷,那些腳印確係恐龍足跡化石。
  • Atlas和Swan消逝後 彗星Neowise或在7月中旬變得肉眼可見
    據外媒CNET報導,彗星C/2020 F3 NEOWISE(簡稱Neowise)是天文學家今年發現的第三顆彗星,天文學家稱它可能會成為肉眼可見的彗星,或許會變得更加明亮。彗星Atlas和彗星Swan 也具有同樣的潛力,但它們在真正變得如此耀眼、引起轟動之前,就已經解體了。天文學家Tony Phillips博士在Spaceweather.com上寫道:"現在看起來可能沒什麼,但這顆彗星可能會在近日點(最接近太陽)後的幾周內變得更加明亮。北半球的觀測者將能在7月中旬的夜空中輕鬆地看到它。"
  • 蘇格蘭現恐龍腳印 中侏羅紀時代天空島上恐龍什麼樣子的
    在蘇格蘭的天空島上,科學家們發現了近50枚世界上最大的恐龍留下的足跡。這些足跡可追溯到1.7億年前,被認為是蘇格蘭有史以來發現的最古老的恐龍化石。  科學家們是在天空島的頁巖中發現這些足跡的,其中大部分是由霸王龍的遠親獸腳類恐龍留下的。它們用兩條腿走路,站立高度超過2米。不過,最大的痕跡是一種蜥腳類恐龍留下的。
  • 盤點:天賦肉眼可見的足壇潛力新星 TOP10(上)
    盤點:天賦肉眼可見的足壇潛力新星 TOP10 (上)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當今世界足壇,在80後漸漸老去,90後慢慢接班成為世界足壇的中流砥柱的時候。每年都會湧現出很多天賦肉眼可見的95後甚至00後的天才超新星,對這些中流砥柱們颳起自己的青春風暴。接下來就給大家盤點一下這些超新星中的TOP 10.
  • 實力演繹「學以致用」 5歲小學員發現恐龍腳印
    近日,四川5歲男孩楊哲睿一夜走紅,讓網友們紛紛大呼「了不起」。今年國慶期間,楊哲睿和父母在四川通江縣毛浴鎮的外公家度假時,在山石上發現了恐龍腳印,並在媽媽幫助下把照片發給了古生物專家、中國地質大學副教授邢立達。隨後,經邢立達等專家現場鑑定,這些腳印為白堊紀早期恐龍足跡,距今約1.3億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