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會砸缸的司馬光,長大後卻成了「奸臣」

2020-12-17 米君說史

中國史學界有兩部公認的歷史巨著:一部是《史記》,而另一部是《資治通鑑》。《史記》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是太史公劃時代的歷史著作,其歷史價值除了《資治通鑑》無可匹敵。而《資治通鑑》是司馬光耗費數十年光陰,編著的編年體通史巨著。

凡是翻閱過《史記》和《資治通鑑》,就不由得對兩位歷史家的著作讚嘆不已。那麼歷史學家的人品是否如才華一樣光彩照人呢??太史公剛正不阿,嫉惡如仇,面對皇帝也不會折腰,查史君尤為欽佩。而司馬光作為一個史學家和政治家又有何不同呢?查史君給大家揭秘下。

一、才華橫溢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山西夏縣人,北宋史學家、文學家、政客。

司馬光兒時就才思敏捷,會舉一反三,七歲時,不僅能背誦《左氏春秋》,還能講明白書的要意;並且做出了「砸缸救友」這一件震動京洛的事,「神童」稱謂不脛而走。二十歲便高中進士甲科,其智力非比尋常。其仕途也是相當平坦,最終做到宰相,歷史留名。司馬光為官期間,立志清廉,反對宮中宴飲和賞賜之風,以減輕百姓疾苦。

二、北宋王朝的掘墓人:庸臣?奸臣?

由於歷史上司馬懿家族造成了五胡亂華的慘劇,鄙人對司馬家一直懷有深深的恨意,但是沒想到司馬光依然是一個令人討厭的司馬氏。小時候對「司馬光砸缸特別欽佩,小司馬光能夠打破思維及時救人,瞬間覺得司馬光是一個偉大的英雄形象。

但是成年以後的司馬光卻由兒時敢於打破思維的才子轉變為因循守舊迂腐不堪的偽君子,並最終成為了北宋王朝的掘墓人。

三、司馬光有幾大歷史罪狀:

1.廢除安石公變法,使宋朝徹底沒了強盛的資本

我們知道王安石變法被列寧譽為「十一世紀最偉大的改革」,這個誇讚並不為過。王安石變法的根本目的,是要改變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增強對外防禦,對內彈壓的能力,以鞏固和加強封建統治。

我們看看王安石的變法有哪些好處:

㈠政府財政收入大幅增長。宋神宗年間國庫積蓄可供朝廷二十年財政支出。

㈡青苗法取代了上等戶的高利貸,限制了高利貸對農民的盤剝

㈢市易法使大商人獨佔的商業利潤中的一部分收歸國家

㈣熙河開邊:變法的強兵措施扭轉了西北邊防長期以來屢戰屢敗的被動局面。北宋拓地兩千餘裡,是兩宋歷史上開疆拓土、大展神威而大獲全勝的唯一戰例。

安石公的變法,是商鞅之後最成功的變法,可惜最後被以司馬光為首的守舊派全部摧毀,宋朝失去了變強的唯一機會,沒過多少年北宋滅亡。

2.打擊變法派,把變法的成果破壞殆盡

司馬光掌權後,不僅僅把變法成果破壞殆盡,更可惜的是他對於朝臣恐怖打壓,只要是變法者,他不論有沒有才幹,全部殘酷打壓,造成了人才浪費,是北宋的損失。司馬光為人心胸狹隘,王安石變法只為公事,但私下對司馬氏依然尊重,而司馬光專權,打擊報復尤為不及。

通過變法而積聚起來的錢財,也在反變法派執政的幾年當中「非理耗散殆盡」。

3.賣國求榮,主動送領土給西夏

司馬氏掌權後,害怕西夏報復,竟然主動把王安石熙河開邊已收復的安疆、葭蘆、浮圖、米脂四寨直接送還了西夏,以偷安一時。此種行徑,當時為大宋臣民所不齒,激起強烈不滿。「庸臣」這個詞語對於司馬氏非常貼切。說他是賣國賊,歷史罪人一點也不為過。

上圖是王安石變法時的疆土,下圖為司馬光執政後疆土

4.阿諛奉承,奉送無數奸臣給北宋

司馬氏倒行逆施,排除異己,凡是正直有才幹的包括蘇軾都被他流放外地,留下的全是阿諛奉承毫無才幹的廢人,之後的蔡京等奸臣,此後朝堂烏煙瘴氣,在沒有一個能臣治世。

5.惡果:廢除新政三十七年後,公元1127年北宋被金朝滅亡。北宋王朝由盛而亡,只經歷了短短100年時間,而亡國的原因很久以來,都由王安石一個人背負著,但實際上正是司馬光這個庸臣才造成的。如果司馬光泉下有知,會不會後悔?這個鬼才知道。

所以說,一個人有才華,但不代表他有能力。司馬光,他是一個優秀的史學家,文學家,但是他卻不配做一個政治家,最多就是一個政客。「書生誤國」這個詞對於司馬光再合適不過。

他經歷過什麼突然成為一個迂腐不堪的庸臣奸臣,這個查史君百思不得其解。

相關焦點

  • 「司馬光砸缸」家喻戶曉,那他救出來的小孩是誰?為何老師不說
    而且從另一個方面來說,這件事也和當時司馬光所在的環境有關,當時司馬光的父親是留守司通判,任職的地方就在洛陽,距離當時的政治文化中心開封很近,所以這件事情的轟動效應很大,很快就在兩京之地流傳,再加上司馬光本來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名人,他出身於名門望族,還編撰了《資治通鑑》,是歷史上有名的文學家史學家,身上也帶著很大的名人效應,所以小時候發生的故事也會廣為流傳。
  • 為什麼砸缸的是司馬光,厲害的人從小就厲害
    司馬光砸缸救人這講的是司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玩伴落水,其它小朋友都被嚇跑了,唯獨司馬光沉著應對,用石頭砸開了大水缸,把人救了出來。小時候不厲害的人,在怎麼努力,長大了也很難有多厲害。影視劇中的青年司馬光司馬光父親司馬池,是北宋的官員。
  • 司馬光砸缸,他救出的小孩是誰?日後成宰相,難怪老師從不提起!
    可是等到長大後才發現,原來「司馬光砸缸」在成年人的世界中,「司馬光砸缸」並不是最好的結局途徑。砸缸雖然可以救人,可帶來的損失絕對不小,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呼叫周圍人來幫助,這樣才是最佳的辦法。
  • 都知道司馬光砸缸,卻不知道他救出的是誰,難怪老師從不提他名字
    但有關司馬光砸缸一事,究竟是真還是假,這件事的真實性也引起了人們的討論,但不可否認的是,史書上確實記載了這件事。至於司馬光大家都知道的那個孩子,司馬光打缸出來的那個孩子,卻很少有人知道,教科書上也沒有寫出這個孩子的名字,老師上課時也沒有說這個孩子是誰,所以,關於司馬光救的那個孩子,很多人都很好奇,為什麼這個故事裡沒有提到那個孩子的名字?教師為何不提他的名字?
  • 百年語文教科書中的「司馬光砸缸」
    1921年出版的《共和國教科書新國文》第三冊中,再次選入這個故事,篇名有所改動,名為《司馬光》。但在教科書編排的版式上,與之前稍有差異,之前是前一頁文字,後一頁插圖,這個版本則是圖文混排在同一頁之中。    而在此期間,一些教科書中也出現了兒時司馬光的其他故事。
  • 都知道司馬光砸缸,可被救的人是誰?背後有什麼不為人知的故事?
    學生時代,想必大部分人都學習過一篇課文叫做《司馬光砸缸》,這篇課文講述的是北宋著名史學家司馬光小時候砸缸救人的故事。可是在這篇課文中,大篇幅都是在將司馬光的救人過程,對於司馬光所救之人是誰隻字未提,那麼,司馬光砸缸救的是誰呢?背後又有什麼不為人知的故事呢?
  • 當年司馬光砸缸救人,你知道救出來的小孩是誰嗎?怪不得老師從不...
    想必大家小時候都聽過《司馬光砸缸》的故事,他的英雄事跡一直被人們記載在史書上流傳至今,現在也一直出現在語文教材中,都是宣傳司馬光如何英勇機智地想辦法砸缸救人,但從未提及被救的那個小孩兒是誰。老師也從來不會介紹他,其實他就是上官尚光。
  • 司馬光砸缸救得人後來怎麼樣了?聽說還做了宰相?
    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大家都聽說過,可故事中那位被救的小孩,一直是以「司馬光的小夥伴」這個身份,出現在大家的視線中,後來他怎麼樣了呢?司馬光砸缸這個故事在正史中的記載只有《宋史》一處,大致內容如下:司馬光從小非常好學,七歲的時候就拿著《左傳》,手不釋捲地讀著,有時候甚至忘記了吃飯喝水,看完書以後就經常給家人講書中的內容,街坊鄰裡都誇他聰明。
  • 司馬光砸缸為何人盡皆知?成為「網紅」背後,是司馬池在「操刀」
    很多人不知道北宋興也司馬光亡也司馬光,更不知道這人和王安石是死對頭,倒是對其砸缸的事樂此不疲,這件事不僅影響了一代小學生的課後作業,對於司馬光同樣有很大的影響,所以才被史書記住,關於砸缸故事的含義,你是否有真正的品讀過。
  • 在司馬光砸缸的背後,小孩子之間的事為何流傳這麼廣?
    小時候我們會被灌輸一些國學經典,其中不乏一些宣揚我們國家傳統美德的故事。其中司馬光砸缸就是一個人人口口相傳的故事。在這個事件裡面,主人公的智慧,勇敢,冷靜在和其他小朋友的對比下被表現得淋漓盡致。這也就是為什麼他的會被後人記住的一個原因。
  • 司馬光砸缸的故事中,他救出來的小孩是誰?難怪老師從不提他名字
    一套六大本,原價208,現在領卷後只要69.9元,一本也就10塊錢,可以說是很超值了。喜歡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橫幅購買:愛好歷史,家裡一定要備這樣一套書,沒事的事情翻一翻,你就會發現看問題的角度會完全不一樣。
  • 被司馬光砸缸救出來的是誰?他又是怎樣對待司馬光的,真相在這裡
    文丨曹鏡明題丨被司馬光砸缸救出來的是誰?他又是怎樣對待司馬光的?為啥知者甚少?司馬光砸缸:憑什麼司馬光流傳千古,那個小孩的感恩之舉,少有人知?相信「司馬光砸缸」的歷史故事,我們每個人都知道,即便是不知道,也會有所耳聞,然而那個被司馬光救出來的小孩是誰,如何報答司馬光的,卻所知者甚少!
  • 司馬光砸缸救人背後的故事
    ——《宋史·司馬光傳》以上是「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可以說我們耳熟能詳,從小就聽說過這個故事,這段小文言文現在還入選了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材但我們往往關注的是司馬光的機智救人,卻忽略了被救的人。那麼這個被救的人是誰呢?他為何掉到缸裡出不來呢?
  • 司馬光砸缸救出來的人是誰?課本中沒說,老師也從不提他的名字
    除了《資治通鑑》之外,司馬光還有什麼出名的事情?想必大家腦海中已經有了答案。除了《資治通鑑》之外,司馬光最出名的就是他砸缸的故事。那麼在司馬光砸缸的故事中,被他救出來的小孩是誰?課本中沒說,而且老師也從不提他名字。司馬光砸缸這件事情,最早是在《冷齋夜話》中有過記載。
  • 《資治通鑑》作者司馬光:一代文學家砸缸救人,到底是救了誰?
    《資治通鑑》作者司馬光:一代文學家砸缸救人,到底是救了誰?司馬光,自小就被稱為「神童」,七歲的時候,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砸缸救人被世人所知。司馬光砸缸在《宋史》中記載的:「司馬光字君實,陝州夏縣人也。但是我們光知道他砸缸救人,那你們知道他救出來的人是誰嗎?當時他救出來的小孩可是身份不一般,叫做上官尚光,後來也是一路坐上了宰相的位置。原名叫做上官尚,為了感謝司馬光,特意在名字後面加了一個「光」字,表示自己和後人一輩子都不要忘記司馬光。
  • 「司馬光砸缸」的故事是真的?他救的小孩是誰?難怪老師不提他
    話說回來,這麼一部出色的作品是由司馬光編著出來的,這足以證明他很優秀。其實司馬光的優秀在他小時候就有體現了。相信上過小學的朋友,或是家裡有孩子上過小學的人,都應該知道"司馬光砸缸"這個故事。這個故事有著一定的教育意義,因此廣為流傳。
  • 都知道司馬光砸缸,可知道救出的小孩是誰?
    流傳下來的這些故事,除了教育人們要孝道以外,還教導人們要沉著冷靜,不慌不亂,比如《宋史》中記載的有關「司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短短幾個字,將司馬光當時的表現描述得非常形象,這也是古人的智慧。不過,大家都知道司馬光把缸給砸了,可是卻很少有人知道司馬光當時救了誰,那個小孩的身份是什麼?
  • 司馬光砸缸救人家喻戶曉,那你可知被救的小孩是誰?
    在幼兒啟蒙階段,,每一個國家都有一個相同的教育方法,那就是以講故事的方法給孩子輸送知識,在我國就有很多這樣的故事存在,例如匡衡鑿壁偷光,鼓勵孩子在條件艱苦的情況下也要堅持學習,還有司馬光砸缸,教育孩子面對困難要冷靜並且智慧救人。
  • 司馬光砸缸是假的?其實他救的也是個大人物,不然這故事流傳不了
    司馬光砸缸這個故事已經流傳了好幾百年了,這麼多年來一直被視為美談,畢竟司馬光是個大人物,而且砸缸這個故事也是件比較具有生活氣息的小事,也特別容易在人群中流傳開。這個故事主要講述了司馬光在小時候就具有非凡的智慧,所以在後面才能成為大人物,因此很適合作為啟蒙故事放在語文教材裡面。
  • 司馬光砸缸救人婦孺皆知,你可知被救小孩是誰?老師為何從不說
    這其中一個最大原因,可能是一個「小故事」,也就是「司馬光砸缸」了。王安石又沒有砸缸,又沒有寫歷史書給別人下定論,所以最終只能淪落為默默無聞的「奸佞」了。那麼,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到底有什麼秘密呢?他在故事當中救人家喻戶曉,可你知道被救小孩是誰?老師為何不說呢?「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倒是記錄在正史《宋史》當中的。《宋史》是元朝人脫脫、阿魯圖等人編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