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谷足音
——林炎課小楷《歷代名家書論選抄》賞析
陳德銘/文
林炎課(1924~2003),廣東揭陽人,字綿讀,號麟園、耕山人,1954年參加揭陽縣文聯,後與郭篤士、陳鴻輝被提為文聯常委。書法作品曾於七十年代入展中日書法展,在北京和日本展出;國畫作品曾於1958年參加文化部和中國美協主辦的全國性展覽,在北京展出。為人重道德而輕名利,以「學書須守德」為座右銘。曾任揭東書法協會顧問、揭陽市書法家協會顧問、國際潮汕書畫總會顧問。
課公少時家貧,賴鄉間氛圍薰陶(村中老輩擅書畫者眾),立志學書畫,發憤苦修,每於放牧時以樹枝當筆,沙地為紙,臨寫碑刻及廟宇間匾額、楹聯;農閒雨天,息交絕遊,閉門杜客,於自家樓上,以水當墨,以磚作紙,臨習法帖名碑。寒來暑往,鬥轉星移,力學不倦,筆耕不輟。青年時代得遇黎雄才、關山月諸先生帶學生到華清村寫生,課公負責接待,數月間朝夕相處,問道請益,藝事精進。
課公習書,從楷書入手,於歐陽詢用功最勤,骨力剛健;行書師法二王、顏魯公及宋四家,於魯公、山谷二家浸淫尤深,得其渾樸;草書師晉唐諸家,早年嘗作章草,使轉縱橫,古意盎然。
課公最為人稱道的是他的榜書大字,常見於各類公共設施,所作渾厚樸茂,偉勁沉雄,氣象雄闊,懸諸空中,極具視覺衝擊力,動人心魄!原揭陽縣城的東園、進賢商場等匾額,即出自課公手筆。
相對於大字榜書,課公的小字,尤其是小楷並不多見,早年的書作更是鳳毛麟趾。新近所見《歷代名家書論選抄》冊頁,筆調清雅,字體新麗,展卷觀覽,心曠神怡,系課公早年所書,彌足珍貴!該作單頁高16釐米,寬7、8至11釐米不等,共計106幀。章法縱有行,橫無列,大小相間,疏密得宜,錯落有致;結字散朗欹側,左顧右盼,奇正相生,古雅率真;點畫瘦勁,方圓兼備,剛柔並濟,筆法爽利。依稀可見歐陽詢、文徵明、鄭板橋諸家影子。
據課公長子林伯駒先生提供的資料,老人家於該作曾有述及,抄錄如下:
「餘一貫寫小楷,都是以文徵明字體書寫,大約三十年前,在朋友處借了一本《歷代名家書法論文》用鉛筆抄存。當時想創新,用我的小楷,吸取鄭板橋的奔放,兩者結合。用廢紙試寫多次,覺有新的風格,就用這筆法抄寫成百餘張小品,用報紙包成一小卷。後因調往山林場,失落多年,於今年春清掉老厝廢物,才發現在破衣廢物之中,楊白鶴觀後鼓勵我集成一本以存之。"
這是課公晚年的一段回憶,從中可得到兩個信息。一是該作師法文徵明、鄭板橋二家,課公大楷學歐陽詢,實際上是融三家於腕底毫端而化成一格,故而骨氣洞達,雖小字而不纖弱,這應得益於歐體骨力與板橋體奇逸之氣。二是該作至遲作於六十年代初,蓋其時課公居山林場也。
課公道德人品為人稱頌,字如其人,洋洋灑灑數千字,一絲不苟,無一懈筆,非心境澄明者不能為之,是功力和心性的自然流露。陳鴻輝先生稱課公「書風人品相映生輝」,良有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