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谷足音——林炎課小楷《歷代名家書論選抄》賞析

2020-12-10 藝術頻道

空谷足音

——林炎課小楷《歷代名家書論選抄》賞析

陳德銘/文

林炎課(1924~2003),廣東揭陽人,字綿讀,號麟園、耕山人,1954年參加揭陽縣文聯,後與郭篤士、陳鴻輝被提為文聯常委。書法作品曾於七十年代入展中日書法展,在北京和日本展出;國畫作品曾於1958年參加文化部和中國美協主辦的全國性展覽,在北京展出。為人重道德而輕名利,以「學書須守德」為座右銘。曾任揭東書法協會顧問、揭陽市書法家協會顧問、國際潮汕書畫總會顧問。

課公少時家貧,賴鄉間氛圍薰陶(村中老輩擅書畫者眾),立志學書畫,發憤苦修,每於放牧時以樹枝當筆,沙地為紙,臨寫碑刻及廟宇間匾額、楹聯;農閒雨天,息交絕遊,閉門杜客,於自家樓,以水當墨,以磚作紙,臨習法帖名碑。寒來暑往,鬥轉星移,力學不倦,筆耕不輟。青年時代得遇黎雄才、關山月諸先生帶學生到華清村寫生,課公負責接待,數月間朝夕相處,問道請益,藝事精進。

課公習書,從楷書入手,於歐陽詢用功最勤,骨力剛健;行書師法二王、顏魯公及宋四家,於魯公、山谷二家浸尤深,得其渾樸;草書師晉唐諸家,早年嘗作章草,使轉縱橫,古意盎然。

課公最為人稱道的是他的榜書大字,常見於各類公共設施,所作渾厚樸茂,偉勁沉雄,氣象雄闊,懸諸空中,極具視覺衝擊力,動人心魄!原揭陽縣的東園、進賢商場等匾額,即出自課公手筆。

相對於大字榜書,課公的小字,尤其是小楷並不多見,早年的書作更是鳳毛麟趾。新近所見《歷代名家書論選抄》冊頁,筆調雅,字體新麗,展卷觀覽,心曠神怡,系課公早年所書,彌足珍貴!該作單頁高16釐米,寬7、8至11釐米不等,共計106幀。章法縱有行,橫無列,大小相間,疏密得宜,錯落有致;結字散朗欹側,左顧右盼,奇正相生,古雅率真;點畫瘦勁,方圓兼備,剛柔並濟,筆法爽利。依稀可見歐陽詢、文徵明、鄭板橋諸家影子。

據課公長子林伯駒先提供的資料,老人於該作曾有述及,抄錄如下:

「餘一貫寫小楷,都是以文徵明字體書寫,大約三十年前,在朋友處借了一本《歷代名家書法論文》用鉛筆抄存。當時想創新,用我的小楷,吸取鄭板橋的奔放,兩者結合。用廢紙試寫多次,覺有新的風格,就用這筆法抄寫成百餘張小品,用報紙包成一小卷。後因調往山林場,失落多年,於今年春清掉老厝廢物,才發現在破衣廢物之中,楊白鶴觀後鼓勵我集成一本以存之。"

這是課公晚年的一段回憶,從中可得到兩個信息。一是該作師法文徵明、鄭板橋二家,課大楷學歐陽詢,實際上是融三家於腕底毫端而化成一格,故而骨氣洞達,雖小字而不纖弱,這應得益於歐體骨力與板橋體奇逸之氣。二是該作至遲作於六十年代初,蓋其時課公居林場也。

課公道德人品為人稱頌,字如其人,洋洋灑灑數千字,一絲不苟,無一懈筆,非心境澄明者不能為之,是功力和心性的自然流露。陳鴻輝先生稱課公「書風人品相映生輝」,良有以也!

相關焦點

  • 書論的好與壞:沒用的書論都帶一種「相」,你知道嗎?
    今天不說有用的書論了,講點沒用的書論。要知道,歷史上的書論有數百部之多,如不是專業研究理論,大概是看不過來的。即便是專搞學術著作,也沒多少人能把這些歷代著論通讀一遍,任務實在有些繁重。反正我個人也只是找一些名家著作看,二流著作頂多只是粗看一眼,從不深究。
  • 歷代名家《心經》書法欣賞
    歐楷春聯顏楷春聯曹全碑春聯乙瑛碑春聯隸書發展簡史漢碑經典 |《禮器碑》《禮器碑》學習技法《禮器碑》學習技法淺談《禮器碑》的臨摹與創作石安通臨漢隸《曹全碑》石安通臨歐楷《九成宮醴泉銘》石安通臨秦篆《嶧山碑》漢隸《曹全碑》歷代書家臨本精選
  • 「運斤成風」路橋區五人小楷書法作品展開展
    9月11日—10月10日,由路橋區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台州恩澤醫療中心(集團)恩澤醫院主辦,路橋區文化館、鄭聰賓書法名家工作室承辦的「運斤成風」路橋區五人小楷書法作品展在台州恩澤醫療中心(集團)恩澤醫院正式展出。
  • 他有哪些書作和書論流傳後世?
    他有哪些書作和書論流傳後世?答:顏真卿的書法在書寫《多寶塔》一帖的時候,尚未形成自己的風格,其基本特點是平整端齊,開後世館閣體之肇端。六十歲以後,面目為之一變,自成一格。橫畫較細且平,豎畫外凸成()狀,粗重雄渾。因其提按頓挫多用折筆,蠶頭燕尾,稜角分明。故粗而有骨,不覺其肥。正如明王世貞的評論:「風稜秀出,精彩注射,勁節直氣,隱隱筆畫間」。
  • 王寵小楷《樂毅論》:此作空靈舒朗,得鍾繇、王羲之精髓,字真美
    王寵小楷《樂毅論》練習書法,除了本身具備一些天賦之外,更是要能夠下功夫。書法史上,能夠成一代名家者,皆是少不了背後的付出。而提到明朝,最為勤奮的書法家,自然會想到文徵明。王寵書法初學蔡羽,後學晉唐書法,使得其書法嚴謹、規範,後楷書精學虞世南與智永和尚;行書精學王獻之,將其飄逸、平和的特點融為一體;王寵最為精湛的書法莫過於小楷,其小楷打破臺閣體束縛,蘊含鍾繇、王羲之精髓,簡遠空靈,清遠悠揚。
  • 那些精美絕倫的小楷 驚豔了歲月——小楷的發展史與怎麼寫好小楷
    後世根據魏晉時期小楷發展所表現出的特點,將其分成以鍾繇、王羲之、王獻之等為代表的文人小楷和以當時書藝精湛但出於民間的無名之士之手的民間小楷這兩大體系。鍾繇、二王等人在小楷的發展歷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他們對小楷藝術進行了創造革新,極大地促進了小楷藝術的發展。
  • 近距離賞析文徵明76歲小楷《前後赤壁賦》拓本,如巍巍山勢!
    導語:近距離賞析文徵明76歲小楷《前後赤壁賦》拓本,如巍巍山勢!今天這一篇我們來近距離欣賞文徵明在自己76歲高齡的時候寫的一幅《前後赤壁賦》小楷,雖然是拓本,但是文公的小楷筆意依舊能夠非常完美的展現出來,文公此篇小楷,就如同巍巍山勢一般,體現了文公小楷的登峰造極,爐火純青。
  • 吳玉如:天下楷書小楷最難,比小楷還難的是把小楷放大寫
    天才一:小楷拓大,從古至今無幾人敢如此玩!眾所周知,天下楷書以小楷最難,比小楷還難的就是把小楷放大寫。歷史上的諸多書法家都不同意把小楷放大寫,因為會失了神韻。更別談例子了,歷史上或可能有不少,但是以我對古代書法史近千位書家作品的印象,應該不超過三個人。確實,在大多數人眼力,這是一條死路,但是在吳玉如眼力就是一條生路!
  • 《空谷足音》創作過程
    創作更是眼光發現之後的靈性體現,沒有捷徑,沒有夾帶,只剩下單純的感動與敬畏,我想這是《空谷足音》誕生的源泉吧。《空谷足音》入選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自古有陶淵明悠然素心,藝術的境界亦然。內心的充實與畫面的淡泊成為無數畫人爭相拜走的信堂。
  • 100幅歷代名家書法對聯(嘆為觀止)
    100幅歷代名家書法對聯(嘆為觀止) ——每天在這裡
  • 王羲之四世族孫王僧虔,書法淳樸有骨力,書論揭示最高審美境界
    祖父王殉,乃東晉名家,為後代留下了著名的晉人法書真跡《伯遠帖》;父王曇首善書,秉承家法,其傳世草書《服散帖》振迅痛快,筆力驚絕。王僧虔博學工書,於書學和書法藝術創作實踐皆有相當的造詣。王僧虔相繼在南朝劉宋和梁齊兩朝為官。在劉宋朝代歷任武陵太守、太子舍人、吳郡太守等職。曾仕於豫章王劉子尚、新安王劉子鸞帳下,又因為擅長書法而被當權者所欣賞。
  • 古代最美的小楷,僅存700餘字,如今藏於美國,普通人很難見到!
    小楷書法是衡量一個書法家基本素養的重要因素,若是一個成名的書法家的小楷功底不過關,則有愧於書法家這一稱號。我們縱觀歷代的書法名家,沒有一個人的小楷是差勁的,從魏晉的「書中四賢」再到唐初的「初唐三大家」,再到後來的「宋四家」、「明四家」、「清四家」,無一不是小楷能手。
  • 歷代永昌籍名人書畫作品賞析
    歷代永昌籍名人書畫作品賞析 2020-05-17 02: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日本圖畫書之父松居直:《我的圖畫書論》
    《我的圖畫書論》是日本圖畫書之父松居直先生圖畫書理論的原創先聲,全面反映了松居直先生從自己真實樸實的生活經歷和頗具傳奇色彩的編輯生涯中對圖畫書本質的高遠洞見和革新認知。內容推薦《我的圖畫書論》全面反映了日本圖畫書之父松居直先生的圖畫書觀,該書奏響了圖畫書原創理論的先聲,為新時代圖畫書的原創以及理論創新發展提供了一條黃金途徑。
  • 善逸文化丨我的父親與他的小楷
    我的父親傅汝明鑽研他的小楷已有二十多年,從拙到工整到飄逸再回到拙的這個過程,下面我們開始賞析他小楷的進化過程。            父親以關鍵詞的形式告訴我他的學書經過:從小喜歡塗鴉,沒臨過帖,不知書法要臨帖。
  • 他的梅花堪稱一絕,更厲害的是用甲骨小楷寫題跋!
    冊頁共作梅花十二開,每開均有詠梅小詞一闋,以甲骨之書成並以小楷作釋文。後又有詠梅詩十二開,亦用甲骨與小楷雙體寫就。畫上作者題記:『壬午春日,畫梅十二開,並書近作小詞,皆詠花之句,集商卜文字,不能計工拙也。南屏石瓢上人同避亂海濱,時相往還,索此小冊,四日畫成以奉一哂。壬午二月二十二日,鶴廬丁輔之時年六十四。』
  • 怎樣練習小楷比較好?
    1、要有至少一本小楷字帖,歷史上的小楷名作《靈飛經》、《黃庭經》、《汲黯傳》等。
  • 正月初七|歷代名家書《心經》,清淨莊嚴,美而不同(7-樸厚)
    連載:正月初7|歷代名家書《心經》,清淨莊嚴,美而不同(樸厚-7)(待續)素材來源於網絡,內容僅作公益分享,請勿用於商業目的!延伸閱讀:正月初六|歷代名家書《心經》,清淨莊嚴,美而不同(6-率真)正月初五|初五趕「五窮
  • 她是書法名家,既能寫草書,又善寫楷書。網友:這才是真的書法家
    古人遺留下來的書論中經常會這樣描述一位書法家:「善詩,工書法,諸體皆能」,意思是說某位書法家能寫詩,擅長書法,且對篆、隸、草、楷、行各種書體都有較高的成就。例如元代的趙子昂就能書善畫,對五體書法都有所長,以楷書和行草書聞名於世。這些都是古人在書法方面的基本狀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