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樓市是應該學新加坡模式還是德國模式?

2020-12-14 易學子

現在,據傳言深圳住房要對標「新加坡」模式。似乎中國一直要學「先進」樓市政策,先學的香港模式,結果現在香港的樓市進退維谷,房價既不能降也無法升。作為香港樓市模式楷模,香港現在產業空心化,資產泡沫化,兩極分化相當嚴重,可以說香港的住房模式真的已經走不下去了。

深圳現在要對標新加坡模式,看著很美好,可是這樣的後果是什麼?深圳已經沒有多少的住房用地了,如果達到政府土地佔有60%,會造成先有的住房進一步價格暴漲。更為主要的是,難道政府的保障房建到海裡去?

事實上,我們中國的住房絕對不應該學新加坡模式,也不應該學習香港模式。這是因為,香港、新加坡都是一種島國模式,它的存在就是一種利用地域性形成的城市孤島。之所以出現新加坡和香港的短暫繁榮,是由於它們具有地緣性優勢,新加坡是馬六甲的咽喉,香港過去是美國支持越戰重要中轉站和南海重要補給和交通樞紐。這樣的成功很難被效仿。由於這樣的特殊地位,香港、新加坡成為貿易型的城市,其核心圍繞著商業活動,一旦其特殊的地位喪失,城市的衰落就會成為必然。

無論是新加坡模式或者香港模式都不值得效仿,維持這樣的城市正常運轉的成本巨大。在中國,具有這樣的條件的城市僅僅有北京、上海還有深圳。但是維持這樣城市的存在也有著巨大問題,那就是要維持這些城市的繁榮,必須要對於周邊的省份和城市進行掠奪,造成城市和區域發展的極端不平衡。

比方說,首都北京其繁榮的真正原因是她是中國的首都,可是為了維持北京城市居民的特殊地位,其教育、醫療、就業特殊地位造成了河北的貧窮落後。環京貧困帶,就是這種畸形發展的自然結果,為了維持這種不平衡,決策者給所謂的京津冀一體化添加了很多的障礙,比方說,高考,清華和北大的北京招收人數竟然達到2000-4000人,而河北竟然沒有幾所雙一流高校。這種孤島式城市政策帶來的後果會造成北京上海人口絕對集中,人口密集程度會達到一個驚人的程度。北京的人口達到2500萬,如果算上流動人口會達到3000萬。教育的生而不平等,就業的生而不平等,醫療的生而不平等,雖然現在會是這些城市繁榮之因,但是將會是中國未來30-50年後的最大不穩定的隱患。

與之相對應的,德國的住房模式和教育模式相當的成功,可是卻被我們的決策者們自動地忽略了。在德國,沒有大城市,實現了免費的教育,教育平等不會因為出生和戶口而存在,貧富差距沒有我們現在這麼大。而且,德國的城市不是以商業為核心的城市模式,而是以科技研發和創造為核心的城市模式。在這種模式下,產生了以科技為核心的極具競爭力的偉大企業,汽車有奔馳、製藥有拜耳、巴斯夫,電氣有西門子。

但是,無論是香港、新加坡模式還是德國模式都不一定會適合中國的國情。香港、新加坡模式可能僅僅適合具有特殊地位的商業城市,德國模式可能僅僅適合一個省或者幾個省。

但是,其判斷標準應該是在這些城市裡,是否會誕生偉大的企業,產生源源不斷的科學發現和科技創新。中國,應該找到符合中國國情的城市住房模式!

相關焦點

  • 易憲容:新加坡等四大房地產模式 可供中國借鑑
    深圳住房要學習「新加坡模式」 未來房價這麼走  「來了就是深圳人」:對標新加坡 深圳要讓60%市民住進公共住房  深圳超70%人口仍住城中村 複製新加坡模式就能「居者有其屋」?  解決深圳住房問題未必要學新加坡 專家:建得越多問題越大原標題:易憲容:四大房地產模式供中國借鑑易憲容(作者是青島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當今世界上有哪些比較典型的房地產市場發展模式?
  • 有專家預測,中國未來樓市方向就是新加坡模式,你同意嗎?
    有專家預測,中國未來樓市方向就是新加坡模式。控制了房價三年,如果還買不起,真的不能指望你買商品房了,當然,還有一部分人是不願意買,認為房價會跌,國家就算繼續控制房價他們也不會買,因為他們認為還要跌。這樣的模式既滿足了底層人民,又滿足了富裕階層,大家都有房住,實際上也是先富帶動後富的一種模式,因為商品房的土地價格包含了對保障房、廉租房用地的價格補償。這種模式之下富人也沒有爆炒商品房的動力,退市的股票沒有韭菜接盤了、機構還會去炒麼。這種模式之下稀缺產品、學區房就是頂級白馬!
  • 深圳在學新加坡樓市!
    新加坡就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所以我們提出六比四的住房比例。然後頓時市場無數的解讀:《深圳樓市要學新加坡,房價要下降?》;《深圳不學香港,改學新加坡,樓市格局或將面臨巨變》;……事實上,如果讓深圳真的朝著上面這個目標狂奔,深圳的商品房價會漲的比火箭還快。02首先來講講什麼是新加坡模式?
  • 新加坡模式先進在哪裡,深圳要學新加坡?
    下面我們談談及回顧一下新加坡的模式。 什麼是新加坡模式? 所謂新加坡模式,是指新加坡1965年後政府建立起了一個政治民主、政府清廉、社會文明、經濟繁榮、人民幸福和諧、環境優美國度的治國方略和模式。新加坡模式經歷幾十年的發展在全球取得巨大的成功,成為世界上許多國家及政府學習的樣板和追求的模式,故又稱為新加坡經驗。
  • 香港樓市美國化,內地樓市德國化,如何判斷一個地方的房子還能不能...
    編者薦語:   全球房產模式可分為三種:美國式、新加坡式、德國式。美國100% 靠市場去調節,政府極少主動幹預;新加坡80%靠政府調控;德國樓市60%是福利住房,大部分人租房。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買房,都離不開幾個重要指標,具體答案,就在此文中。
  • 學者:「新加坡模式」不再是中國的榜樣
    不管如何,本次兩會凸顯出一個事實,即中國如今認為可以向世界推介自己的模式,而這種獨立的模式並不承蒙任何國家的恩惠,包括新加坡。模範城市當鄧小平1978年向全世界敞開國門時,他很快將新加坡確定為中國學習的榜樣。
  • 新加坡住房模式值得中國學習嗎?
    什麼是新加坡住房模式?住房模式歸根到底是一種分工安排,由誰如何獲得土地和資金資源建造房子,以什麼樣的方式交付給需要的人。全世界大體有兩種模式,一種是由政府建設公共住房,以或買或租的方式提供給居民,如戰後德國、日本有少量政府直接投資建設住房,出租給特定人群,中國則實行大規模的公有住房分配製度;另一種是市場化的企業或個人購買土地建設住房,按照市場原則進行配置。從居住形態分,住房可分為租和購兩種方式。
  • 德國馬普學會模式抑或美國國家實驗室模式?
    這種二重模式有人說是建國後「一邊倒」模仿蘇聯科學院模式的結果,毋寧說是中央研究院的遺產。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筆者剛到中科院工作的時候,研究所裡基本上還是按照中科院傳統的「任務帶學科」模式,以研究室為單位承擔國家和中科院重大、重點課題,研究室主任和副主任一般也就是相關課題的負責人和學科帶頭人,承擔相當的責任並且有一定的人事決定權。
  • 鐘聲堅:載新加坡房企模式搭上中國列車
    來源:時刻頭條導讀:仁恆置地集團董事局主席鐘聲堅指出,許多新加坡企業的成功與兩國源遠流長的聯繫和特殊關係密不可分。「中國這30年來的變化到底有多大,很多新加坡人其實並不了解;只知道以前要寄錢給中國的親戚,現在不用了。但我們這些長期在中國發展的新加坡商人,感受就很深。」
  • 新加坡海水淡化項目對中國水治理PPP模式的啟示
    中國水治理領域PPP項目的現狀近年來,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PPP)模式在中國發展迅猛,成為政府提高公共產品與服務水平、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和民間投資、化解地方政府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缺乏的重要途徑。
  • 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同科技業界領袖推新教學模式,中國家長應該正確理解新加坡的理工學院
    明年入學的大約60名商業智能與分析專業文憑課程新生將率先採用新教學模式,遊戲開發與技術文憑課程則會在2022年採用這個教學模式。在南洋理工學院就讀,國際生有這些優勢:中國教育部認可、大量的獎學金(80%的學費減免,需要籤訂為新加坡工作三年的合約)、合法工作、進一步深造或工作、更容易獲得永居權。
  • 中國社科院鄒琳華:新加坡住房模式能否成功複製於中國?
    來源:澎湃新聞新加坡住房模式能否成功複製於中國?近日,有城市住建局負責人表示,要學習新加坡,未來的住房比例是「六比四」,即目標是60%市民能夠住在政府提供的租賃或出售的住房中。這引發了較大的關注與爭議。新加坡住房模式能否成功複製中國大城市?
  • 「德國模式」再思考
    然而沒過幾年,德國經濟的靚麗表現、尤其在歐債危機中的「一枝獨秀」,使得「德國模式」重又成為世人矚目的焦點——美、法等國都曾表達過借鑑德國經驗的意願。但是,在提出學習和借鑑「德國模式」前,我們有必要釐清「德國模式」的概念及其構成要素,反思它的若干核心特點,並考察其迄今在歐盟內推廣過程中產生的啟示。
  • 呂恆君:「閉關鎖國」的德國抗疫模式
    熱情 專業理性長江產經 產經智庫 原創之庫文|呂恆君南京大學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特約研究員德國柏林洪堡大學亞非研究所哲學博士德國德語區漢學學會會員鑑於新冠病毒的進一步發展加上東歐地區的捷克、波蘭等國近日針對德國啟動的主動封鎖,德國這個歷史上由多個鬆散的諸侯國組成的聯邦制國家,終於面臨著一場史上罕見的「閉關鎖國」局面。而就在一周前的3月9日,聯邦政府還計劃從希臘群島接收多達1500名無人陪伴或患病的難民兒童。但預計目前這項急需執行的人道主義救援計劃應該不會完全擱淺,因為聯邦政府在邊境封鎖中同時聲明:公務通勤和貨物運輸例外。
  • 探尋新加坡住房模式:80%的居民住組屋
    在「7·15」樓市調控政策發布一個半月後,9月1日,深圳住房要學習「新加坡模式」的話題上了熱搜。新加坡住房是什麼模式?究竟有多大的魅力?新加坡從1964年開始推行「居者有其屋」計劃,鼓勵中等收入和低收入階層購買政府組屋。與其它發達國家以公共租賃或房租補貼相比,這是一種截然不同的住房保障制度。
  • 招商引資並非「中國特色」,看新加坡的親商模式!
    日期:2015/12/15 11:47:36  來源:兩江新區微信 編輯:劉春雪     2015年11月6日,習近平主席訪問新加坡期間,中國與新加坡籤署了全方位合作夥伴關係的多份協議,其中包括雙方第三個政府間合作項目「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
  • 深圳要學新加坡?這概率有多大?
    去年開始,深圳樓市非常火熱,房價一漲再漲,引起很大關注。最近深圳住建局局長提出,深圳房地產市場或拋棄香港模式,學習新加坡模式。新加坡,可以說是健康房地產市場的代名詞,很多人想到國內房價太高,就希望有新加坡那樣的保障房住。
  • 西方學不來中國模式的真正原因
    儘管川普政府一再宣稱絕不學中國模式是因為他要確保經濟社會的運行不受疫情影響,確保經濟和就業,但事實已經無可辯駁地證明中國模式才是既能迅速有效地抵禦病毒,又能迅速有效地恢復經濟社會常態,確保經濟正增長的正確選擇。除了美國是蓄意拒絕中國模式,絕大多數西方國家其實是承認中國模式的正確性和有效性的。
  • 李宇嘉:學習新加坡,深圳是認真的,樓市何去何從?
    8月28日,深圳市住建局局長張學凡提出,「新加坡是深圳學習的榜樣,將來深圳60%市民住在政府提供的租賃或出售的住房中。」那麼,新加坡模式,是否學得了?怎麼學?對深圳樓市未來的影響有多大呢?特別是新加坡,在城市規劃、城市治理和住房政策等方面備受推崇,國內考察團一波接一波。深圳是國內學習新加坡的先鋒,2007年,深圳市就派出考察團,學習新加坡的住房制度,但現在看,儘管學了很多,但落地難度很大。任何領域學習後要改革,關聯到上下層、相關部門,這就涉及體制機制了,結局難免貌合神離。
  • 中國官員考察團表示將借鑑新加坡職業教育模式
    中國官員考察團表示將借鑑新加坡職業教育模式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1月20日 21:27 來源:   中新社香港一月二十日電 新加坡消息:中國官員考察團十九日表示,新加坡「教企結合」教學模式給他們留下深刻印象,他們準備將這些理念與做法運用在中國的職業教育體制改革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