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線下店、做獨立 APP,突破邊界的「十點讀書」要成為文化生活平臺

2020-12-12 36kr

十點書店 · 廈門萬象城店

36氪獲悉,文化生活品牌「十點讀書」旗下第一家書店,於 12 月 14 日正式開業。

該店位於廈門萬象城,為福建頂級商圈。十點書店位於商場 3 層,有 700 平米,包括了圖書閱讀、飲品、電商產品、活動空間等業態,均為十點自營。據了解,試營業期間已經成為萬象城客流量排名前幾的門店。

雖然單個帳號擁有 2600 萬粉絲、十餘個帳號矩陣覆蓋了讀書、時尚、親子、生活方式、電影、人物訪談等多個類目的 5000 萬粉絲,電商和內容付費的流水早已破億元,但十點讀書沒有止步於自媒體。

十點讀書創始人 & CEO 林少告訴36氪,「多年前就有了開書店的念頭,今年商業中心、新零售、以及文化空間的體驗式消費需求,給了十點落地生根的機遇。線上積累的 5000 萬用戶,也讓這種跨界更有底氣。」

據了解,十點書店的空間設計、內容陳列、2 萬冊圖書、數百件文創好物的篩選,均來自這個數字背後的「用戶數據」和「線上運營經驗」。

十點書店 · 廈門萬象城店

實地採訪後36氪發現,除了書、咖啡、文創產品、兒童區和活動空間等標配,十點讀書和其他線下文化生活空間比較,有明顯的差異性:

  • 其外圍的書房櫥窗設計,吸引了不少人拍照打卡,讓內容和品牌跳出門店、吸引客流。

  • 聲音劇場,入口的電話亭裝置,讓人們可以拿起老式聽筒,聽十點音頻內容。拉近讀者關係的同時,完成了音頻內容的落地和傳播

  • 內部的「玻璃書房」,是十點和各大出版機構合作的,以四季為主題的精選圖書空間,也承擔了部分藝術策展功能,首期和「果麥」合作了「冬之食糧」閱讀季的主題策展;

  • 十點書店微信公眾號、小程序也比較特別,充分利用了十點讀書線上內容積累和運營經驗,通過 5 分鐘實用知識、聽書館、每天打卡等,均可看作線上線下聯動、為功能性帳號促活、提高用戶粘性的嘗試。

十點書店 · 玻璃書房

相比於將線上流量導流至實體的理想情況(舉例來說,十點 5000 萬粉絲裡,廈門僅有 30 萬,在萬象城十公裡內的用戶可能不到 20 萬,很難直接引流),這些細枝末節的場景化創新,才是十點網際網路基因帶來的優勢。

十點書店所透露的溫馨、陪伴感和用戶思維,及其情感連結能力、內容運營能力和對用戶需求的洞察能力,是十點完成線上線下聯動、深度運營嘗試的基礎。也是其他一些文化生活空間短時間內難以超越的壁壘。

為了匹配新戰場,十點重新搭建了 40 人的線下團隊。但線下場景的挑戰,依然超乎想像,線上的輕和線下的重,在此對比鮮明。從選品、採購、供應鏈管理、庫存核銷、數據系統維護、線下線下的導流和聯動等方面,都是全新的考驗。

為什麼一定要啃硬骨頭?林少向36氪透露,他曾跟一條創始人徐滬生算過一筆帳,由於線上流量飽和、獲客成本高企,同樣一筆錢砸在線上,也許也能增長几千萬粉絲,但能獲取到的粘性用戶、價值流量已經不多了。如果用來做實體店,在品牌上是加分項,還能觸達真實用戶、反哺線上運營,最重要的是線下可以幫他們篩選出、維護好核心用戶。

其實還有一點,也許他們沒有說明。所有虛擬經濟都可能面臨的大考。考出高分,就有了更高緯度的品牌勢能、連結能力和商業價值,蔦屋書店從書店起步做「城市規劃改造」,跨界整合商業資源的「超級會員 T-card」帶來的先例就在眼前。如果跨不過去、考不出高分,自媒體的天花板和增長瓶頸也近在眼前。

十點書店 · 小十點

蛻變背後需要什麼做支撐?林少提到,「十點讀書要完成品牌升級、變成文化生活平臺,需要依靠三駕馬車 —— 新媒體、實體店和 APP。」

關於後者,十點讀書 APP 上線不久,尚未大範圍推廣,但已經形成數量可觀的自然增長。從產品形態來看,有意在微信、微博、今日頭條等媒介平臺/社交媒體平臺之外,搭建一個新的「內容平臺」。

目前已經邀請入駐了數百個自媒體帳號,主要偏向於文藝、生活方式和女性群體 —— 據十點提供的數據,在既有的 5000 萬用戶裡,70% 以上為愛閱讀、有文化、有消費能力的女性。這些用戶不僅決定了十點書店的內容、選品,也決定了十點讀書 APP 的平臺基調。

回到當下,林少表示,可能今後很長的一段時間,十點書店的運營目標都會是:提高到店率、轉化率和客單價。未來 5 年還將開出 100 家不同規模的十點書店,更遠的未來,十點希望能服務好 1 億用戶(十點的女性粉絲和她們背後的家庭),為用戶精準推薦美好的文化生活。

蔦屋書店能承接城市改造項目,誠品書店賣起了水產生鮮,有著網際網路基因的十點書店還會帶來什麼?

—————————————————

註:我是36氪茉小莉,關注文娛、消費領域的新鮮事,交流可加微信 Spontaneous-Literary,勞請備註姓名、公司、職位。

相關焦點

  • 十點讀書林少:我們最終要打造一個覆蓋線上與線下的文化生活平臺
    滿足輕閱讀需求的新媒體矩陣、承載知識付費產品體系的十點讀書APP與提供沉浸式體驗的線下書店,構成了十點讀書的「三駕馬車」。未來,隨著線下與線上產品體系的逐步打通,十點讀書的最終形態將是一個面向1億家庭用戶的文化生活平臺。
  • 網際網路時代新書店,十點讀書在廈門中山路開了家線下書店
    在這家店裡,凝聚著我們對新書店、新商業模式的思考與實踐。」 十點讀書創始人及CEO林少說道。十點讀書創始人林少打通線上線下用戶數據、創造一個線上線下跨邊界的「美好生活平臺」,讓書店成為一座城市的旅行打卡地,這是「十點書店」的願景。
  • 無界融合:日食記、一條、YOHO…等線上平臺跨界線下開實體店
    當下,線上與線下的邊界已經越來越模糊,無界融合成大勢所趨。隨著線上增速放緩,線上商家又「逐鹿」線下,甚至掀起了線上跨界線下實體零售的風潮。   小紅書   平臺介紹:小紅書起初是一個跨界電商平臺,後轉型為以內容形式呈現的生活方式平臺,如今的定位是一個分享生活的平臺,用戶通過短視頻、圖文等形式記錄和分享生活,內容方面涵蓋了時尚、護膚、彩妝、美食、旅行、影視、明星、讀書、健身等各個生活方式領域。截至2018年5月,小紅書戶數量突破1億!
  • 十點書店:從線上到線下只為面對面
    2018年12月14日,位於廈門萬象商貿城的636平方米的十點書店正式開業,其充滿詩意的「將十點書店的光與柔,坦率地融入這座城市美妙的情緒裡」的情結,與廈門這座小資情調頗濃的城市很是搭配。為何要開實體書店做公眾號的為何要開實體書店?
  • ​幸運密碼:自媒體「十點讀書」無心插柳柳成蔭
    以敏銳的內容洞察力,挖掘出潛在的人類情感,這是知名自媒體「十點讀書」每天堅持做的事情。「十點讀書」不斷精耕內容,又應時而變,逐漸打造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在此過程中最重要的人,無疑是十點讀書創始人,一個起初籍籍無名的小夥子——林少。
  • 小紅書所有上海線下體驗店已關閉,內容社區變現困境難解
    關於另外三家店是否會陸續關閉以及接下來的開店計劃,記者採訪小紅書公司方面,但截至發稿前未收到對方回復。1內容電商掘金線下零售以跨境電商起家的小紅書近年來已轉型為「內容+電商」的生活方式平臺,2019年7月,其用戶數突破3億,月活突破1億。
  • 十點讀書林少:錯過了這個風口就抓住下一個
    其中,文化閱讀是嘉賓大學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林少,十點讀書創始人。全國領先的網際網路傳播公司,致力於打造覆蓋讀書、電影、娛樂、時尚等領域的文化生活平臺。作為嘉賓派第二季學員,林少認為,通過嘉賓派的訪學能夠深入學習到優秀企業的很多方法論,開拓視野。林少說道:「從訪學小米,我了解到拳頭產品的定位與搭建生態鏈的商業模式,這也是十點讀書線下書店的創新來源。」
  • 2021十點讀書第二屆知識生活節,來了!
    工科男,話不多,但隔著屏幕,披著馬甲的林少比誰都活躍,逛論壇、當「斑竹」,建社群,因為喜歡讀書,還在微博上註冊了一個「每日好書分享」帳號。每天分享一本喜歡的書,當時只是「一時興起」,沒想到,從微博到公眾號再到APP,一做就是8年。2014年,林少的微博已經有出版社找他推書,他把微博名改為「十點讀書」,他需要做一個選擇,如何才能把讀書這件事,做得更大。
  • Finger開出首家線下店,命名「Finger指教音樂中心」
    Finger的首家線下店「Finger指教音樂中心 - 城西銀泰校區」於2019年1月10日開業,選址在杭州拱墅區塘萍路380號。距離2018年10月10日,Finger宣布與綠城服務集團共同布局線下實體店正好3個月的時間,這也是Finger交出的第一份線下成績單。同期,「Finger指教音樂中心」的黃龍旗艦校區、新天地店等正在籌備中。
  • 十點讀書創始人林少:優質內容變現渠道的迭代升級
    日前,十點讀書創始人林少在「黑馬內容產業大課一期」做了主題分享。他表示,內容變現渠道正在發生變化,渠道的變化帶來大規模的流量遷移,帶來內容跟連接方式的變革,內容創業要緊跟渠道變化,去調整自己生產內容的方式,優化自己的內容平臺和連接方式。同時,他還認為,企業可以靠產品做強,靠組織做大,但要做長久,就一定要靠文化。
  • 十點讀書第二屆知識生活節,視頻號風口來了!
    工科男,話不多,但隔著屏幕,披著馬甲的林少比誰都活躍,逛論壇、當「斑竹」,建社群,因為喜歡讀書,還在微博上註冊了一個「每日好書分享」帳號。每天分享一本喜歡的書,當時只是「一時興起」,沒想到,從微博到公眾號再到APP,一做就是8年。2014年,林少的微博已經有出版社找他推書,他把微博名改為「十點讀書」,他需要做一個選擇,如何才能把讀書這件事,做得更大。
  • 2021十點讀書視頻號峰會,勇敢者,見"視"界!
    工科男,話不多,但隔著屏幕,披著馬甲的林少比誰都活躍,逛論壇、當「斑竹」,建社群,因為喜歡讀書,還在微博上註冊了一個「每日好書分享」帳號。每天分享一本喜歡的書,當時只是「一時興起」,沒想到,從微博到公眾號再到APP,一做就是8年。2014年,林少的微博已經有出版社找他推書,他把微博名改為「十點讀書」,他需要做一個選擇,如何才能把讀書這件事,做得更大。
  • 百萬日活突破十倍速增長,十點讀書榮獲阿拉丁神燈獎
    來源:北國網如果你是微信公眾號深度使用者,想必早有聽說或者已經關注了「十點讀書」。十點讀書,連續7年,持續打造爆款內容IP,超1000位優質KOL入駐,是6000萬用戶深愛的文化生活平臺、知識付費領域領行者。
  • 廈門有個愛閱之城,從線上開到線下,把「森林」搬進書店變身公園
    正是在這熱鬧非凡的地方,堅持「深夜十點,陪你讀書」為宗旨的十點讀書,開了第二家線下實體書店:十點書店。十點書店中華城店所在的中華城北區負一層,很多人會質疑,在紙質書逐漸被電子書取代的今天,選址這樣的黃金商圈,十點書店真的能扛得住嗎?下去實體書店還能持續經營嗎?其實從位置選擇上,十點書店的格局就非同一般。
  • 突破獨立餐廳的邊界,餐飲集合店未來將佔超10%市場份額
    育膳房:匯聚美食匠人、明星名廚、舌尖老店和全球知名獨立餐飲品牌等,首店2017年初開業,北京工體近2000平米,同年獲三聯松果年度品質生活空間,中信無限之選餐廳頒獎特別項目,Vogue上半年全球最值得期待的4個共享空間等系列獎項          當小龍蝦成為這個夏天的世界盃「扛把子」,當瑞幸不斷向星巴克發起挑戰
  • 米家有品也要開線下店?小米官方:確有計劃,但只是branding店
    當小米之家借著新零售的「東風」在全國遍地開花、喜報連傳之時,小米旗下另一家精品電商平臺——米家有品也在最近被曝出要開線下店。1月31日,據《第三隻眼看零售》爆料,「米家有品即將在上海開出其首家線下店,原名創優品副總裁朱貴安將操盤」。
  • 從「迷宮」到「迷你店」,宜家怎麼越開越小了?
    它拋棄了遙遠的市郊,去到紐約的曼哈頓、東京的原宿、上海的靜安寺等大都會中心,開出佔地面積只有標準店 5% 左右的「迷你店」。 逛宜家,也能成為城市居民的即興遊了。 「任性」的迷你店,一場持續的城市實驗
  • 「Bananain蕉內」首店開幕,這個4年15億的品牌要進軍線下了
    「Research &Query」關注我們,發現實體商業的一切從線上到線下;從內衣到生活全品類。蕉內會成為「下一個優衣庫」嗎?封面:蕉內000號體驗店大家好,新年新氣象!2021年第一篇,為大家介紹一個「新朋友」:Bananain蕉內。
  • 十點讀書宣布獲超6000萬A輪融資,估值近4億(附專訪)
    2014年年初,十點讀書用戶突破10萬。從1萬到10萬,十點讀書用近了兩年的時間;從10萬到100萬,時間被縮短為1年;2016年9月16日,當第10,000,001名用戶關注十點讀書,它也成為了文化閱讀類公眾號首個粉絲破千萬超級大號。如今,十點讀書用戶超過1300萬、日均閱讀量超700萬,在新媒體排行榜中處於第5位,僅次於央視等官方媒體。
  • 專訪「印象筆記」小程序團隊負責人:讓複雜、獨立的歸 App,讓輕量...
    印象筆記也第一時間關注並投身到了小程序中,2017 年 1 月,「印象筆記微清單」小程序就正式上線,這是一個輕量化的任務管理工具,用戶可以使用它創建待辦事項清單。2018 年 6 月,印象筆記完成了拆分重組,這個最初只是 Evernote 中國品牌的分支機構,終於成為了一家獨立的中國網際網路公司。它也加快了產品的本土化進程,小程序的迭代速度也得以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