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賓大學作為全球商業案例教學領導者,長期追蹤觀察全球最新商業實踐。其中,文化閱讀是嘉賓大學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
林少,十點讀書創始人。全國領先的網際網路傳播公司,致力於打造覆蓋讀書、電影、娛樂、時尚等領域的文化生活平臺。作為嘉賓派第二季學員,林少認為,通過嘉賓派的訪學能夠深入學習到優秀企業的很多方法論,開拓視野。林少說道:「從訪學小米,我了解到拳頭產品的定位與搭建生態鏈的商業模式,這也是十點讀書線下書店的創新來源。」
以下,enjoy~
在商界,「扶搖直上九萬裡」不是神話,但前提是你要站在風口上。作為企業領導者,不僅要有果敢的決策魄力,還要有高瞻遠矚的洞察力和判斷力。十點讀書創始人林少也認為,只要抓住了風口,就能借勢而為。
但當風口來了,大多數人都卻步了,沒想到就沒做,想到了不敢做;當風口過去了,這些人開始追悔莫及,為什麼沒做,多好的機會啊......這也是為什麼千行百業中的標杆企業就那麼幾家。甚至,國內頭部的文化閱讀微信公眾號十點讀書平臺也曾錯失風口。
在文化閱讀領域,與圖書、報紙、期刊這類傳統紙媒相比,根據《第十七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數據顯示,2019年國民數位化閱讀以79.3%的接觸率遠遠領先。從下圖可以看出,手機閱讀已經成為國民主要的閱讀方式。
尤其在微信平臺的賦能下,公眾號閱讀已經從一個小眾產品衍生成眾多IP企業的孵化器。而公眾號閱讀平臺就是林少早期抓住的第一個風口,十點讀書公眾號應運而生。
創作八年,從一個微信閱讀公眾號,到如今擁有300+員工、落地北京和廈門的網際網路傳播公司;三年間,從0用戶做到了100萬用戶量,隨後保持新增用戶1000萬/年的線性穩定增長,現已獲擁6000萬用戶。35歲的林少究竟憑藉什麼在微信公眾號百家爭鳴的情況下,迅速佔領文化閱讀的頭部市場?
1、站在風口下的洞察與思考
在十點讀書的北京總部前臺,一直擺放著幾本書籍;辦公室裡行走的員工,手裡也會拿著一本書;林少的辦公桌上同樣擺滿了各類書籍,包括《硬核原始人》、《媽媽天生了不起》、《幹就對了》、《人類的未來》等,而這幾本書也曾出現在林少視頻號1000本書的推薦中。
在這種閱讀氣息濃鬱的網際網路公司,很難讓人聯想到公司創始人是個「半路出道」的跨界選手。
林少是機械專業出身,曾修了七年飛機。直到2010年,才開始利用業餘時間在新浪微博帳號「每日好書推薦」上更新文摘,因為堅持更博,經過兩年的時間,就積累了二十幾萬的微博粉絲,順便賺些外快。
2012年8月,微信推出了公眾號平臺。林少率先捕捉到了風口,於是11月開通了「十點讀書」微信公眾號,這也是他打造的第一款產品。
在大多數人註冊公眾號只是圖個新鮮的時候,林少做了這幾件事:
向公眾號導流,將「十點讀書」公眾號發布的推文同步於微社區、電臺等多平臺,通過渠道推廣向公眾號導入粉絲;在粉絲粘性和粉絲數量穩定時,開始了內容規劃,即「微信雜誌化」,以高標準精美化來推進用戶持續增長與商業變現。
「其實公眾號也是一款產品,視覺美觀、內容吸引、好的選題、優秀文筆、細節把握、方便讀者......多方面的因素綜合起來,才會將微信公眾號塑造的十分有立體感,其中的每一個環節都會決定你用戶的粘性。」林少說道。
顯然,林少在公眾號產品上有著很獨特的設計思維與超前的洞察力。
嘉賓大學創始人吳婷曾在設計思維的課題研究中提到,「設計,是一款產品的靈魂。而好的設計,離不開對設計思維的踐行,對用戶需求、用戶體驗的重視。只要好好踐行設計思維,你的產品離快速破局就不遠了。」林少在這一方面的塑造無疑是成功的。
再結合洞察力這一課題,吳婷總結了「奢侈品教父」阿諾特洞察力三要素:觀察細節,洞察目標;判斷分析,洞察時機;大膽創新,洞察趨勢。因此,超強的洞察力是每一位優秀創始人不可或缺的優秀品質。
林少將自身設計思維與洞察力「強強結合」,跟隨市場的變化去更新迭代,根據用戶的需求去調整方案,根據趨勢的更迭去借勢而為。至此,這位跨界選手在微信公眾號平臺開始了自己的徵途。而流量,是林少一直執著追求的核心要素,僅三年,十點讀書的微信公眾號用戶從0增長至100萬。
2、沉浸舒適圈導致錯失風口
如何獲取高價值流量並增加用戶粘性,保證用戶增長的可持續性?就要從用戶需求端出發,把握用戶的潛在需求和精神需求,不斷優化閱讀產品,構建自己的文化閱讀生態鏈。
根據QuestMobile《2020中國移動網際網路春季大報告》數據顯示,下沉區域的月活躍用戶規模和使用時長均高於非下沉區域。國內下沉城市人口佔比超過7成,迅速成為流量高地。從2019-2020年不同城市用戶規模和使用時長的變化對比,下沉市場的月活躍用戶合計增加了2461萬人。
從十點讀書的用戶留言與後臺數據顯示上,林少發現,80%以上的用戶都是女性。緊接著,林少確定了十點讀書的核心用戶群體:女性市場。林少認為,抓住了女性市場就抓住了未來市場,這是林少抓住的第二個風口。
結合用戶數據分析,林少以改變讀者閱讀方式為「圓心」,逐步培養讀者閱讀習慣為「半徑」,畫了一個「圓」。
基於此,林少搭建了十點讀書的一套產品體系,儘可能的獲取更多的優質流量。不局限在公眾號簡單圖文信息的表現上,2014年,十點讀書在公眾號文章裡插入了音頻。僅一年,十點讀書微信公眾號用戶突破1000萬。
林少說道:「從用戶需求角度出發,十點讀書的閱讀門檻很低。很多用戶去買書、讀書、看書......自我驅動會很難,但是她現在可以用手機來看我們的文章,在微信裡聽我們的音頻,逐步培養閱讀習慣,這就是閱讀方式的改變。」
隨後,在2016年,林少搭上了知識付費的順風車;2018年,十點讀書在廈門開了第一家線下書店。從微信公眾號增長到知識付費、電商、線下書店、2020年又新增了聽書會員,林少都是在緊抓風口,借勢而為。
然而,「臨風而立」的林少,也有錯過新風口的時候。當嘉賓大學記者問及做過最錯誤的決定時,林少說:「我們這兩年在短視頻直播領域抓慢了。」
林少抓住了微信公眾號平臺的風口、女性用戶的風口、知識付費的風口,但卻錯過了短視頻直播的風口。歸根結底,是眼下微信公眾號舒適圈的封閉性讓林少「馬失前蹄」。林少說道:「大多數公司在原來平臺活得很好的時候,比較難抓住新的平臺,這是我們的遺憾。」
3、 內容反哺,把擅長發揮到極致
風口一直在變,錯過了這一個就緊緊抓住下一個。錯失抖音、快手等短視頻直播風口的十點讀書,並沒有畏縮,反而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尋找新的風口。
2020年3月,微信正式推出了視頻號的內測。作為微信生態圈裡的老玩家,林少找到了新的風向標。
林少認為,未來閱讀市場有三大機會:有聲書市場、人人創作、短視頻和直播。而十點讀書也針對這三大方向推出了自己的戰略規劃:提供隨時隨地隨聽的1000本好書;成立一個提供閱讀的陪伴、社交和共建的讀書俱樂部;發起短視頻領讀人計劃。
顯然,林少在建立一個閱讀生態連接器,也可稱為創作者孵化平臺。
為什麼要做這三件事?
從《2020年移動閱讀行業研究報告》中可以看出,用戶月均使用時長約為15.6小時,2020年月均使用時長約為16小時;2019同比增長率較高,2020年同比顯著下滑。從數據量上看,移動閱讀行業用戶增量不僅趨向飽和狀態,甚至出現負增長結果,這直接導致了一向吃流量增長紅利的十點讀書遭遇瓶頸。
林少提到,有段時間的自己非常焦慮。「當你的兩大增長紅利消失的時候,公眾號的用戶增長沒有了,知識付費增長沒有了,就會陷入至暗時刻。如果有一天十點讀書倒下了,就是因為創始人沒有動力了。」
從下圖中可以看出,2020年是移動閱讀行業市場的折點,未來兩年內的市場規模在逐漸縮小。當下,中國網際網路市場的人口紅利已經過去,未來的市場是一個精細化運營存量的市場。林少清晰的認識到,只有以更低的價格,提供更加精準和優質的服務,才能做到用戶和平臺的雙贏。所以林少在這三件事上傾力押註:會員體系、1000本好書、微信視頻號。
林少說道:「從現下行業來看,不論現在大家追求的是服務為王 、產品為王或是流量為王,最本質的地方是要看各家公司自己最擅長什麼。拿蘋果來講,賈伯斯就只講一件事:產品為王。拿十點讀書來說,我們正依據這三個維度,從提供內容升級到提供內容服務的迭代中。」
風口的更迭會越來越快,也會越來越多,我們在抓風口的同時,也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堅持:什麼該變,什麼不該變,什麼在風口變得時候可以堅持做,而什麼在風口變得時候不能做。林少堅信,1000本好書,未來30年可以一直做。
林少指出:「過去八年是微信公眾號的紅利,過去四年是抖音、快手的紅利,我認為可能未來四年是視頻號的紅利。因為微信活躍人數高達12億,當微信去做視頻、直播,它所給予用戶的信賴感更強。這種巨大機會下,就要看誰的動作更快了。」
受到今年疫情的影響,十點讀書發現,C端用戶對槓桿的需求更為傾斜,個人收入變現與擴大個人IP影響力是強需求。因此針對流量紅利的消失,十點讀書的戰略轉型迫在眉睫。
十點讀書副總裁廖仕健補充說道:「十點讀書目前有三大塊主營業務,視頻號、聽書會員、訓練營。原有的知識付費中偏向人文類的課程現在調整到聽書會員中了,而偏向實用類的課程也放入訓練營中去做高客單的產品,例如寫作變現。」
在未來,通過完整的微信內容生態架構去實現內容反哺,每一個人都可以直接打開視頻號去實現人人創作與C端變現,這是十點讀書的願景。但是,這波流量最終又是誰來買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