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斯瑞解讀丨兒童新冠病毒感染,症狀可能不是從咳嗽開始

2020-12-22 金斯瑞生物

新冠病毒自爆發以來已席捲了全球大多數國家,並且還在持續蔓延中。我們都知道,冠狀病毒肺炎的主要臨床表現就是發燒和呼吸系統症狀,主要感染者年齡不限,危重症疾病和死亡的高危人群以患有糖尿病、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等潛在疾病的老年人為主,而有關兒童中COVID-19特徵的詳細信息仍然匱乏。

隨著爆發達到頂峰,受感染的兒童報告病例逐漸增多。近日,發表於《兒科學前沿》上的一項新研究顯示,腹瀉,發燒或接觸過冠狀病毒史的兒童,應該被懷疑感染了COVID-19 。

5例以非呼吸道症狀為首發症狀的病例

也就是說,兒童感染新冠病毒,可能會出現各種消化系統症狀,也許不以呼吸系統症狀為主。

1、5例兒童中有4例是消化道症狀

在該項研究中,研究作者武漢同濟醫院兒科李文斌博士和他的同事詳細介紹了因非呼吸系統症狀入院的兒童的臨床特徵,這些兒童隨後被診斷出患有肺炎和COVID-19。

「這些孩子正在急診科就不相關的問題尋求醫療救助,例如,一個孩子有腎結石,另一個孩子是頭部外傷。所有孩子在入院前或入院後立即通過胸部CT檢查確診為肺炎,然後確認患有COVID-19。儘管這些可能都和他們最初的症狀沒有關係,或者在入院前其COVID-19症狀較輕或相對隱蔽,但重要的是,這5例病例中有4例的首發表現是消化道症狀。」

通過強調這些情況,李文斌博士希望醫生們可以利用這些信息快速診斷和隔離具有類似症狀的患者,這將有助於早期治療並減少傳播。

研究人員還將成年患者中記錄的兒童胃腸道症狀與其他潛在的感染途徑聯繫起來。

李博士解釋說:「這些孩子的胃腸道症狀可能與受體的分布以及與COVID-19感染在人類中相關的傳播途徑有關。該病毒通過ACE2受體感染人,某些細胞中可以發現這種病毒。這表明COVID-19不僅可以通過呼吸道以小滴的形式感染呼吸道,而且可以通過接觸或糞便傳播途徑感染消化道。」

儘管COVID-19測試可能會產生假陽性讀數,但李博士可以確定這五個孩子都感染了這種疾病,但他也警告說,這仍需要更多的研究來證實他們的發現。

2、消化道症狀,可能是兒童COVID-19的首要表現

這5個兒童病例也很特別,因為這些患者起初沒有呼吸道症狀。相反,他們不得不在急診科就不相關的問題尋求醫療建議。其中三例必須進行緊急手術或治療,病例4和5在發病時主要表現為胃腸道症狀,他們甚至沒有發燒或咳嗽。只有一個病例有明確的COVID-19接觸史,其他病例則沒有明確的接觸史,父母提供的最初病史和接觸史也可能不足以準確確定COVID-19診斷。

然而,所有病例經測試,全部感染了新冠病毒。

這也就是說,這些兒童首先遭受的胃腸道症狀暗示可能通過消化道感染,因為在腸道中也可以發現病毒靶向的肺細胞中的受體類型。

「大多數兒童僅受到COVID-19的輕度影響,少數嚴重病例通常具有潛在的健康問題。當兒童出現非呼吸道症狀或患有另一種疾病時,很容易在早期錯過診斷。」李文斌博士表示。

他繼續說:「根據我們處理COVID-19的經驗,在這種病毒流行的地區,患有消化道症狀(尤其是發燒和/或有這種疾病暴露史的兒童)應該被懷疑感染了帶有這種病毒。」

3、成人COVID-19消化道症狀一樣不容忽視

當然,除了兒童,消化道疾病症狀也是成人COVID-19的主要表現,只是相比於呼吸系統症狀,消化道症狀並非為主要症狀而已,但仍然不能忽視。

《美國胃腸病學雜誌》發表的一項新研究,就揭示了COVID-19患者常見的消化系統症狀,其中就包括腹瀉。

湖北省COVID-19消化系統症狀的臨床特徵

在湖北省進行的這項研究中,將近一半的COVID-19患者表現出消化系統症狀,例如腹瀉和厭食,並將其作為COVID-19的主要症狀。

該研究還顯示,具有消化系統症狀的患者與僅出現呼吸系統症狀的患者相比,症狀發作和入院之間的差距更長,並且與沒有消化系統症狀的患者相比,治癒和出院的可能性更低。

作者建議:「對於有消化系統症狀的高危患者,可能需要更早提高懷疑指數,而不是等待出現呼吸系統症狀。」

由此可見,消化道症狀在COVID-19患者中很常見。這些患者從發病到入院的時間更長。臨床醫生應認識到,消化系統症狀(例如腹瀉)通常是COVID-19的表現特徵之一,並且對於有消化系統症狀的高危患者,可能需要更早地提高懷疑指數。當然,以上案例病例數較少,仍需要進一步的大樣本研究來證實這些發現。

參考文獻:

[1]Xiaofang Cai1, Yaoling Ma1, et al.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5 COVID-19 Cases With Non-respiratory Symptoms as the First Manifestation in Children [J].Front. Pediatr., 12 May 2020

[2]Pan L1,2, Mu M3,4, Yang P5, Sun Y6, et al.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VID-19 Patients With Digestive Symptoms in Hubei, China: A Descriptive, Cross-Sectional, Multicenter Study[J] . Am J Gastroenterol. 2020 May;115(5):766-773.

相關焦點

  • 兒童感染新冠病毒最常見症狀是頭痛發熱
    原創 GlobalMD 全球醫生組織兒童感染新冠病毒最常見症狀是頭痛和(或)發熱《科學家》雜誌報導,一項示蹤新冠病毒感染症狀的智慧型手機App追蹤數據顯示,兒童和成年人感染症狀有所不同。
  • 雪梨本周開始解封,兒童新冠病毒感染者卻出現新症狀,不得不防!
    然而,這份答卷的考核內容是「防疫措施」,而不是「新冠知識」。圖源:The Washington Post與此同時,在世界的另一處,新冠病毒大發餘威,這讓人們又一次認識到,我們對新冠病毒的認知太過渺小,人們對這個病毒依舊存在大量未知,新冠病毒的可怕正在一點點浮出水面。
  • 新冠病毒感染的兒童,症狀和成人比,有何差異?
    (南方周末記者翁洹/圖)截至2020年3月16日,全球共有確診新冠病毒感染病例超過16萬例,兒童患者因症狀輕甚至無症狀而引發關注。3月13日,在《自然-醫學》發表的一項研究中,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臨床研究團隊通過對10名確診患兒的檢測和觀察,發現兒童感染後的症狀相對成人更輕微,可能會給兒童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病例的早發現、早隔離帶來困難。
  • 外媒:新冠病毒感染症狀緣何越來越多?
    參考消息網5月17日報導德國新聞電視頻道網站5月15日刊發題為《為什麼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新冠病毒感染症狀?》的文章稱,新冠病毒除了侵害肺外,還會攻擊其他許多器官。相關專家認為,這很可能導致了人們目前看到的越來越多的感染症狀。
  • 人感染新冠病毒有哪些明顯症狀?有拉肚子症狀就是新冠病毒感染嗎
    人感染新冠病毒有哪些明顯症狀?本病由於為病毒感染,因此患者呼吸系統的症狀不會太過明顯。多數患者以持續高熱為首發症狀,伴隨著乾咳、周身乏力等症狀。這是多數患者就診的主要原因。在一些合併有基礎性疾病的老年患者中,可較快出現呼吸困難,隨之進展為嚴重急性呼吸道感染、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全身膿毒血症、凝血功能障礙等,這些併發症的出現也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而對於那些身體狀況較好地患者,可能僅僅以咳嗽、低熱為主要症狀,這類患者的症狀多可在1周左右明顯好轉,甚至痊癒。
  • 謠言:「川崎病」症狀已確定為新冠病毒感染引發的新症狀
    中國張掖網 >> 科普張掖 謠言:「川崎病」症狀已確定為新冠病毒感染引發的新症狀
  • 兒童新冠感染症狀多樣
    據《世界報》報導,英國防疫研究專家發現,年齡在2歲到15歲之間的兒童在感染新冠病毒後,會出現與成年感染者不同的症狀。 最新醫學研究表明,到目前為止,兒童感染症狀並未得到足夠的關注和研究。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研究小組對68名2歲到15歲之間的確診感染兒童進行了檢查,將其與成年感染者進行對比研究,發現兒童和成人在感染新冠病毒後,感染症狀不盡相同,甚至有約一半的兒童感染者無明顯感染症狀。 研究人員發現,表現出感染症狀的兒童中,有近三分之一的兒童表現為發燒。
  • 新冠病毒感染症狀 如何避免?懷疑感染怎麼辦
    感染病毒的標誌和症狀 加拿大公共衛生部(PHAC)說,有四個主要的症狀需要注意:發燒、咳嗽、呼吸困難和肺炎。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說法,症狀還包括「疲倦、疼痛、鼻塞,流鼻涕、喉嚨痛或腹瀉」。
  • 「川崎病」症狀已確定為新冠病毒感染引發的新症狀?尚無證據
    傳言:近期多個國家報導很多兒童出現了「川崎病」症狀的全身炎症反應症候群,在這些患兒中,很多被檢測出新冠病毒陽性,可見「川崎病」症狀已確定為新冠病毒感染引發的新症狀。科普解讀:新冠疫情暴發以來,兒童感染率比成人低,且多為輕症,因此兒童此前被認為是新冠低感染人群。近期多個國家報導很多兒童出現了「川崎病」症狀的全身炎症反應症候群,並且在這些患兒中,很多被檢測出新冠病毒陽性。
  • ...一名義大利兒童可能在2019年11月底就已感染新冠病毒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李耀洋 宋承傑):義大利米蘭大學最近公布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當地一名四歲兒童很可能在2019年11月底就已經感染新冠病毒。研究團隊成員之一、米蘭大學全球衛生學教授拉維裡奧內在接受總臺記者採訪時表示,在今年2月義大利暴發新冠肺炎疫情之前,新冠病毒很可能已經在當地傳播數月。
  • 兒童新冠感染症狀多樣,近一半無症狀
    據《世界報》報導,英國防疫研究專家發現,年齡在2歲到15歲之間的兒童在感染新冠病毒後,會出現與成年感染者不同的症狀。(圖片來自welt.de)最新醫學研究表明,到目前為止,兒童感染症狀並未得到足夠的關注和研究。
  • 孩子感染新冠病毒啥症狀?如何檢測?專家解讀來了|孩子|北京大學第...
    「總的來說,病毒雖然傳播力較強,但是嚴重病例較少。目前就我們醫院門診情況來說,沒有發現新冠病毒感染確診病例。全國兒童感染病例也相對較少,症狀較輕。但是因為兒童本身抵抗力低,容易感染並導致疾病傳播,所以也不能掉以輕心。」
  • 新冠病毒感染症狀都在這兒
    據《巴黎人報》報導,目前最常見的感染症狀是發燒(38至40攝氏度)、咳嗽、頭痛,可能三種症狀皆有,也可能只有其中某項。感染還可能引起胃痛、腹瀉等症狀。法國一個由耳鼻喉專家組成的研究小組對417名新冠病毒感染者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這263名女性和154名男性當中,86%的感染者出現部分或完全的嗅覺障礙,88%出現部分或完全的味覺障礙,這些障礙有12%發生於其它症狀之前,65%發生於其它症狀同期,23%發生在其它症狀出現之後。調查還顯示,女性感染者遇到味覺或嗅覺障礙的機率大得多。
  • 韓國導演金基德因新冠去世:疫情期間,出現咳嗽意味著感染病毒?
    據媒體報導,韓國著名導演金基德因新冠肺炎併發症在拉脫維亞病逝。據悉,金基德上個月20日抵達拉脫維亞,近日因新冠病毒肺炎症狀而住院,卻沒料到短短2天後就因併發症而去世。進入北半球冬季,新冠疫情也開始進入嚴峻時期如今已經12月份,北半球大部分地區也都已經進入冬季,這也促使新冠疫情可能會加劇,尤其是那些病毒的傳播依然無法得到控制的地區。
  • 逆行者點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
    最近無症狀感染作為一個熱點引起了大家的關注,我們看一下一般的病毒感染有什麼特點,進一步去認識無症狀感染。實際上新冠病毒可以引起各種疾病譜,而且臨床上有一些預警指標,可以預測這些病人是不是會加重轉成重症或者危重症。在洪湖的時候南方醫院的黨委書記朱書記親自帶隊,希望在洪湖建立一個管理新冠病毒感染的洪湖模式。這個模式不光關注到醫院病人的救治,也要關注到社區的篩查。
  • 「川崎病」症狀已確定為新冠病毒感染引發的新症狀?謠言
    新冠疫情暴發以來,兒童感染率比成人低,且多為輕症,因此兒童此前被認為是新冠低感染人群。近期多個國家報導很多兒童出現了「川崎病」症狀的全身炎症反應症候群,並且在這些患兒中,很多被檢測出新冠病毒陽性。這一新症狀讓大家開始為孩子揪心不已,傳言也紛至沓來,然而事實是這樣嗎?什麼是川崎病?川崎病又稱黏膜皮膚淋巴結症候群,可以由多種致病菌誘發,症狀表現為高燒、皮疹、頸部淋巴結腫大、結膜充血、手足腫脹、指端脫屑、口唇乾裂等,嚴重者會引起心血管併發症。
  • 瑞典環保少女:我很可能感染了新冠病毒,但在瑞典無法檢測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24日報導,瑞典環保少女格蕾塔·桑伯格(Greta Thunberg)表示,懷疑自己感染過新冠病毒,而她的父親症狀更明顯。但他們在瑞典卻無法接受病毒檢測。大約十天前,開始感覺到一些症狀,她說她感到很累,渾身發抖,喉嚨痛,還咳嗽。她還說,父親也很可能染病,有同樣的症狀,症狀更明顯,而且還發燒。這位17歲的女孩補充說,她和父親在幾周前旅行歸來後,決定自我隔離。然而,他們都沒有進行新冠病毒檢測。桑伯格說,因為在瑞典,除非需要急診,否則你不能檢測自己是否感染新冠病毒。每個生病的人都被告知呆在家裡自我隔離。
  • 憋氣10秒不咳嗽就沒感染?關於新冠病毒新近的傳言與事實
    患者應接受適當護理,以緩解和應對有關症狀;重症患者應得到最佳的支持性治療。一些具體的治療方法正在研究中,並將通過臨床試驗進行測試。世衛組織正與合作夥伴一起加速相關研發工作。▲傳言2:抗生素能預防和治療新冠病毒感染。事實:抗生素對病毒無效,只對細菌有效。新冠病毒是一種病毒,因此不應將抗生素用作預防或治療手段。
  • 腳起痘、嗅覺失靈、拉肚子……這或許不是小毛病,是感染新冠病毒
    新冠病毒的狡猾,這一段時間大家都有目共睹。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辰曾公開表示,我國目前疫情防控效果明顯,但對新冠病毒的認識還遠遠不夠,對其傳播規律也缺乏想像力。在新冠肺炎全球肆虐,感染人數不斷攀升的時候,我國亦無法獨善其身。4月14日0—24時,我國報告新增無症狀感染者57例。持續出現的無症狀感染者,給許多人帶來了擔憂。
  • 兒童新冠病毒感染會導致川崎病,真的嗎?別以訛傳訛
    大多數為無症狀和輕度患病兒童。沒有描述到除發熱外的其他川崎病體徵。英國專家否認與新冠病毒感染直接關聯1、來自英國皇家兒童醫學院主任認為:首先他肯定新冠病毒對兒童影響非常小,不是所有的孩子抗體全陽性,有些可能開始陰性後面變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