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可謂是一手好牌打得稀碎的人,他的麾下可謂是人才輩出,但卻都沒有得到重用。在項王的麾下,有鴻門宴上的亞父範增,有六出奇謀的謀士陳平,還有漢初三傑的大將韓信,但是這三個人最終都對項羽失望透頂,最終離他而去。
項羽在烏江自刎之時,曾經大聲感嘆,「此乃天亡我楚,非戰之罪也。」不過對於項羽的這番話,《資治通鑑》反駁得很到位:
楚憞群策而自屈其力。屈人者克,自屈者負。天曷故焉!
亡楚之人正是楚王項羽。
謀士陳平就曾在楚王麾下不受重用,毅然投奔劉邦,為項羽之死埋下禍患。
陳平的計謀都偏向陰毒,如果說東漢末年的賈詡被稱為第一毒士,那麼陳平絕對算是楚漢時期的第一毒士了,並且他的毒計基本都與女人相關。
公元前203年5月,項羽率兵圍攻榮陽,劉邦被困在城中無法脫身,並且楚軍數次攻奪劉邦的糧道,致使城中糧草緊缺,情況十分危急。
不過這種情況可難不倒陳平,他向劉邦獻出了一個非常歹毒的計策,《資治通鑑》記載:
陳平夜出女子東門二千餘人,楚因而四面擊之。紀信乃乘王車,黃屋左纛,曰:「食盡,漢王降楚。」楚皆呼萬歲,之城東觀。以故漢王得與數十騎出西門遁去。
首先,陳平夜間讓2000名美女從東門出去,然後讓一個將軍紀信稱作劉邦的王車假扮劉邦,出來詐降,然後讓劉邦率兵趁機從西門逃走。
很多讀者讀到這裡有些不明所以,認為既然是詐降,就讓假扮劉邦的人出去就行了,為何偏偏要搭上數量如此多的女子?其實這就是陳平計策的精髓所在。
試想一下,如果僅僅是讓假劉邦單獨出來,楚軍隨便來一群人就能將其團團圍住,其他城門口的楚軍依舊會防守在原地,劉邦還如何從西門逃走?而這2000名女子就是用來吸引大量楚軍的兵力,再加上女子對士兵天然的吸引力,想必會有更多楚軍來看「熱鬧」,如此一來其他城門的守軍數量必將少了很多。
正因如此,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貼心的寫上了一句「楚因而四面擊之」。而陳平之所以使用2000名女子,必定是經過計算的:楚軍多,則需要的女子數量多,楚軍少,則女子少。
這條計策雖然成功讓劉邦脫身,卻也成就了陳平「第一毒士」的稱號。在這次計謀中,陳平「獻祭」了2000名少女,才使得劉邦脫身。這些女子落入敵軍的手中,其下場可想而知。並且這名假扮劉邦的將軍紀信,亦被項羽燒死,《資治通鑑》記載:「羽燒殺信。」
除了這條毒計之外,陳平的其他計策,很多都與女子有關。甚至連呂雉,都成為了他算計的一顆棋子。
公元前200年(漢高祖七年)冬季,劉邦親率大軍出擊匈奴,卻被匈奴冒頓單于埋伏,從而被困於白登山上。
歷史總是如此巧合,與前文講述的一樣,此刻的劉邦依舊被困,依舊糧草所剩無幾,依舊是陳平出計使劉邦脫困,而陳平的計策依舊和女子有關。
陳平善用女人,那麼他絕對是非常了解女人的。陳平發現匈奴冒頓單于非常寵愛自己的妻妾閼氏,於是腦袋一轉,計策立刻升上心頭。《資治通鑑》記載:「帝用陳平秘計,使使間厚遺閼氏。」
在這條計策中,陳平利用了女性的嫉妒心理。他讓使者率先重金賄賂閼氏,然後在交談中告訴閼氏:漢帝被單于包圍,非常希望罷兵言和。不僅願意獻上大量的珠寶,還願意奉上美女。如今美女不在軍中,我們就將美女的畫像帶給您過目。
閼氏看到畫像後,立刻就對畫像中的女子嫉妒萬分,於是說道:「金銀珠寶就放這吧,美女就免了。」之後閼氏就勸導單于放掉劉邦,劉邦得以脫困。
陳平因為這次的功勞,被劉邦加封為曲逆侯。
隨著劉邦的逐漸衰老,陳平心中也漸漸著急了起來,因為他在漢朝的靠山只有劉邦一人啊。他平日裡善用毒計,人緣肯定不好。早在他投靠劉邦初期,就有人對劉邦說陳平善用毒計,道德敗壞,嫂嫂都偷。不過劉邦何許人也,自然不在乎這些。
可如今劉邦將死,陳平自然要重新找一個靠山。
而第一人選絕對就是呂后。如何討好一個人,最好的方式就是讓這個人欠他的人情。
公元前195年,燕王盧涫叛變。不過此刻恰逢劉邦病發,於是就派樊噲去平叛。不過樊噲前腳剛走,後腳就有人告訴劉邦:「樊噲與呂后串通一氣,等劉邦死後就殺死戚夫人與劉如意。」這戚夫人與劉如意可是劉邦的心頭肉啊,劉邦怎麼可能允許。
不過呂雉現在手握大權,是太子劉盈的生母,呂后肯定是動不得的,那麼只能動樊噲了。於是劉邦欲將樊噲除掉。
這個時候陳平正好出現,然後獻上一條計策:「由他自己帶上周勃以傳召的名義到軍營中見樊噲,趁機將其就地處斬,然後由周勃奪印代替。」劉邦曰:「然」。
不過陳平出去之後就立刻與周勃商量了起來。說道:「這樊噲咱們不能殺啊,樊噲可是陛下的愛將、呂后的妹夫,如今下達殺死樊噲的命令或許只是心頭一熱。若咱們這麼就將他殺掉的話,事後陛下後悔的話能不找咱倆的麻煩嗎?不如將樊噲押回來,聽陛下發落就行,這樣也算完成了任務。」
樊噲,帝之故人也,功多,且又乃呂后弟呂嬃之夫,有親且貴,帝以忿怒故,欲斬之,則恐後悔。寧囚而致上,上自誅之。
陳平可是毒士,為了完成目的死上幾千了女子眼都不眨一下,會提樊噲求情?他這樣做肯定是有好處的。
周勃一聽,果然有理。事情進展地也很順利,樊噲被成功押解。等他回來的時候,劉邦已經死了,而樊噲就更不可能被殺了。
此刻的呂雉正在守靈,陳平看到劉邦的靈柩自然要哭的稀裡譁啦。毒士陳平這個時候的眼淚或許是真的,畢竟劉邦是他的伯樂,是帶給他榮華富貴的人。陳平哭了一會兒,呂雉就對陳平說道:「君勞,出休矣。」陳平一邊抹眼淚,心裡恐怕樂開了花,因為他的目的達到了。
這件事有很多疑點,就是為何樊噲前腳剛走,就有人說樊噲與呂后的壞話?而這個人說這些壞話有什麼好處?與樊噲有仇?似乎並沒有這個人的存在。並且,這個消息為何如此巧合,早不來晚不來,偏偏是樊噲剛剛出徵的時候才來?
那我們利用反方向的思維,這件事獲利最大的人是誰?無疑就是陳平,因為這讓呂雉欠了他一個巨大的人情。樊噲手握兵權,呂雉在劉邦死後能夠掌握大權,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出於樊噲的支持。
因此,陳平有很大動機在樊噲走後再放出這個假消息,然後給劉邦出主意殺樊噲。倘若樊噲還在軍營中,劉邦就地就能將樊噲處決,哪有陳平的表現?
因此,身在劉邦身邊的陳平既有這個動機,也能精準把握這個時機。
劉邦是不是快不行了,他心裡清楚,古人交通不便,出一趟遠門往往要幾個月時間。即便是劉邦不死,陳平雖然違背的劉邦誅殺樊噲的旨意,但是將樊噲壓過來也算是完成了任務,因此罪過不大,陳平得到的回報卻是巨大的。
以基本小到可以忽略的代價來博取未來的靠山,這兩個選項根本沒有可比性。可見,陳平的心機之深著實令人恐懼,呂雉、劉邦這等人物都能成為他算計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