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熊」寶寶太貪心,這個也要那個也要,父母該如何才能讓娃滿足

2020-12-23 孕媽醬

相信已經為人父母的你,在小的時候一定聽過一則名為"黑狗熊掰玉米"的經典童話故事,童話中講的是有一隻狗熊看到一大片玉米地,於是狗熊便衝到玉米地中掰起了玉米,由於沒有能夠盛放玉米的容易,它只好將掰下的玉米夾在胳膊下,而當它將更大更好的玉米掰下後,同樣選擇將其夾在胳膊下,于是之前被夾在胳膊下的那個玉米便掉落在地。狗熊每掰下一個玉米後,總是會發現更大更好的玉米或是其他的東西,而它在得到那個更好的東西的同時,之前已經收穫的物品卻隨之被其丟失。

童話故事中的狗熊因為貪心總是在不斷索取,而最終它所真正得到的卻是寥寥無幾。對於這則故事有很多人或許會說"故事嘛,聽個樂呵就好,在現實生活中又有誰會像故事中的那頭笨狗熊一樣呢?"然而,如果你足夠細心的話就會發現,我們那正處於在成長之中的孩子,有很多時候是否就像故事中的狗熊一樣,正在不斷的索取,而身為父母的你我,則是在不斷的滿足孩子之中呢?

01家長總是在不經意的在滿足孩子中,讓孩子變成故事中的那隻"貪心狗熊"

》》對孩子無條件滿足的家長,導致孩子越來越貪心

如今雖然早已開放了二胎政策,但仍有大多數的家庭會因為種種問題,而選擇只要一個娃,因此獨生子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必然會"高高在上",全家4位老人一對父母都在圍著這一個娃在轉,孩子在這個家庭中無論要什麼都會得到滿足,父母不給的他們可以去找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去要,用"要風得風要雨得雨"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

而還有一些家庭,即便有多個孩子,但由於老輩對小輩的萬般疼愛,往往有很多家長也同樣會對孩子所提出的要求無條件滿足,甚至其中不乏有一些已經超出家庭經濟條件所能夠承受的範圍,也要省吃儉用甚至是借錢去滿足孩子。身為家長的你我總是在想,自己如此奮鬥的目的就是在於要能夠讓孩子生活得更好,殊不知家長無原則地滿足孩子,最後所導致的卻是孩子越來越貪婪。

》》錯誤的物質獎勵,導致孩子越來越貪心

"物質獎勵"是很多家長都會認為行之有效的激勵孩子的一種方式,有很多家長為了提高孩子的積極性、為了能夠達到家長心中的目的,往往都會採用這樣一種方式。例如為了培養孩子做家務的好習慣,家長會以金錢獎勵的方式讓孩子"動起來";為了讓孩子取得好的考試成績,家長會以金錢或物質獎勵的方式,讓孩子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之中......不可否認的是,無論是使用金錢還是物質,的確是提高了孩子做事的積極性且屢試不爽,但隨之而來卻很可能還有孩子的"貪心"。

對此有很多家長可能會感到詫異,自己只是給孩子適當的獎勵,怎麼就會導致孩子變得貪心呢?金錢、物質的獎勵的確能夠在短時間內達到家長想要的效果,但長時間如此卻很可能並不會讓孩子因此而養成某一種好習慣,反而會導致孩子越來越貪心,如在金錢的誘惑下孩子能夠完成做家務、認真學習等,而一旦沒有了金錢這一外界的引誘,孩子還會去認真地完成那些事嗎?甚至有很多孩子會要求其所能夠得到的金額越來越高吧?

02身為家長不得不知"貪心"將會對孩子造成的傷害

》》貪心會讓孩子變得自私自利甚至葬送前途

"貪心"這一問題說小不小說大不大,而且我們每一個人似乎都會有貪心的問題存在,身處社會摸爬滾打多年的你我,也早已看透了這一問題,似乎身邊所有的人都在為了個人利益而絞盡腦汁。為了自身謀取利益是我們保障生活的根本,但過於貪心卻也很可能會導致我們的生活因此而被迫改寫,比如近幾年頻繁被爆出的貪官汙吏。

》》貪心會讓孩子的人際交往受阻

"多個朋友多條路"這句話每一個人都聽過,而身為成年人的我們也深諳其中的道理,朋友之間除了需要能夠維繫彼此的感情之外,在通往成為朋友的這條路上,其中不乏也要能夠彼此分享,試想如果一個人時時刻刻都在向身邊所有的人進行索取,時時刻刻都在想讓別人為了自己的利益奮鬥,又有誰會願意和他成為朋友與其交往呢?

03如何才能避免孩子陷入"貪心之牢籠"?

》》要讓孩子學會去辨認並過濾"虛假需求"

美國德裔社會理論家、哲學家最早提出了"虛假需求"這一概念,其所指的是人們因為對某些物質的追求而產生出虛假的幸福感,從而認為能夠得到某一物品就是自己的需求,例如人們可以在一些電子產品中得到快樂或能夠讓虛榮心得以滿足,那麼就會認為自己當下的需求便是擁有這款電子產品。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產生需求是不可避免的,但身為家長的我們一定要能夠分清孩子所提出需求的真實或是虛假,並去教會孩子去辨清它。

》》身為家長要能夠懂得"延遲滿足"對於孩子的重要性

有絕大多數的孩子在面對他們自身的需求時,往往都會要求能夠被即時滿足,與此同時更是有很多家長都在默默地遵循著孩子對即時滿足的需求,而當孩子長期處於在如此的環境之下,他們則很可能會無法去控制自我,比如說我們本篇所提到的主題"貪心",正是因為無法控制自己所以孩子才會愈加貪心。

所以為了能夠讓孩子擁有自控力就一切需求都不滿足了嗎?此時更為需要的是家長能夠懂得並運用"延遲滿足"的概念,推遲孩子對於某一件事物的滿足感,如此之下不僅能夠讓孩子養成自控力,更加能夠避免孩子會陷入到"貪心的深淵"。值得注意的點是,對於孩子在物質上的需求,我們可以去對其進行過濾、去延遲滿足,但對於孩子在精神層面的需求,所需要的則是及時且充分的滿足,比如在多娃家庭中如若出現手足相爭,就很可能是某一個孩子沒能得到父母足夠的愛所致。

相關焦點

  • "黑熊"寶寶太貪心,這個也要那個也要,父母該如何才能讓娃滿足
    相信已經為人父母的你,在小的時候一定聽過一則名為&34;的經典童話故事,童話中講的是有一隻狗熊看到一大片玉米地,於是狗熊便衝到玉米地中掰起了玉米,由於沒有能夠盛放玉米的容易,它只好將掰下的玉米夾在胳膊下,而當它將更大更好的玉米掰下後,同樣選擇將其夾在胳膊下,于是之前被夾在胳膊下的那個玉米便掉落在地。
  • 孩子貪心怎麼辦?可能是給得不夠多,這三種辦法專治孩子貪心
    文/小熊育兒日記知足才能快樂,但是有一些孩子在他們的身上所表現出來的樣子就是不知足的,他們總是會變得特別貪心,這也讓很多父母表示沒有辦法去教育他們。劉先生就發現孩子的身上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在平常的生活當中表現出來的樣子,實在是太貪心了。
  • 最「貪心」寶寶火了,寶媽讓娃抓周,結果孩子直接「一鍋端」了
    1歲寶寶「抓周」,看清孩子的選擇後,寶媽:頭一回見這麼貪心的有一位寶媽在網上分享了自己1歲寶寶「抓周」的事情。為了給寶寶慶祝1周歲的生日,家裡人特意為寶寶準備了一身特別的紅衣裳,看起來就像古代的狀元服。
  • 寶寶哭了父母要抱抱安慰,特別是這個年齡段,不搭理的態度危害大
    從孩子「哇」的一聲哭離開媽媽肚子來到這個世界,媽媽的耳邊就會經常聽到寶寶的哭聲。餓了會用哭聲喊媽媽、拉了要哭著提示媽媽、困了要哭著折磨媽媽。因為不會說話所有的想法都需要用哭來表達,並且這種情況最少要持續到1歲半以後。語言發育比較好的孩子也要在2歲左右才能用單字來表達。想要明確的表達自己的所有想法差不多要3歲左右。
  • 為啥超市要把糖果零食放最底層?領娃去趟超市就知道了,太真實
    ,太真實了!相信沒有哪個娃不喜歡吃零食,逛超市時,孩子看到各種各樣的零食誘惑,肯定會動心,那此時的家長們該如何拒絕娃呢?比如適當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對娃說逛完其他類別的商品,再回來買等等~3)拒絕娃時保證原則① 拒絕的態度要溫和父母在拒絕孩子的時候,不管是情緒還是語言都要溫和,並且態度要明確。
  • 寶寶喜歡搶手機,好奇心只是表象,父母要了解娃的「小動機」
    小嬰兒出生3個月左右,可以看清距離眼睛大約75cm的物體,當他躺在床上時,如果媽媽從身邊走過,寶寶的眼睛能追隨媽媽的身體轉動。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如果大人躺在身邊玩手機,手機剛好在寶寶視線範圍內,和寶寶自拍他會看鏡頭(有些寶寶會更早掌握這個技能),但這時的寶寶還不會搶手機,等到下一階段「長本事」後才會行動。
  • 如何給寶寶剪指甲,父母要注意這些細節,才能保護好寶寶不受傷害
    給寶寶剪指甲需要先了解修剪的頻率,寶寶出生一個月前,生長速度快,指甲長得也快,平均需要每兩天修剪一次,隨著寶寶的成長,生長速度減緩,也要每周關注一次看是否需要剪指甲。父母在給孩子剪指甲的時候除了不敢「下手」之外,也存在著很多誤區,要了解這些誤區,避開錯誤,才能保護好寶寶不受到傷害。
  • 娃出生後,為啥要被護士抱走「採集腳印」?其中小九九父母要知道
    娃出生後,為啥要被護士抱走「採集腳印」?醫院之所以會留下娃的腳印,是因為新生寶寶的小手,基本上都是攥著拳頭的,如果要留手印,就得強行掰開娃的小手,很容易使孩子受傷。等全部都弄乾淨後,寶寶就會被護士給送回病房啦,所以父母們不用太過擔心哦~
  • 安撫奶嘴要不要給寶寶用?看利弊後再做決定,父母要了解清楚
    3.滿足吮吸需求小月齡的寶寶,天生就有吮吸的需求,如果寶媽總是認為他們餓,給他們不斷的餵奶,那麼會增加寶寶的腸胃負擔。使用安撫奶嘴,能夠滿足寶寶的吮吸需求,讓寶寶有安全感的同時,身體也會更舒服。4.讓寶寶沒有安全感雖然安撫奶嘴被稱為哄娃神器,但是媽媽們要知道的是它們再好用,也只是沒有靈魂的物品。而寶寶真正需要的則是媽媽的撫慰,所以不管如何,儘量給寶寶多一點的陪伴,這會讓他們更有安全感。
  • 當有人幫忙帶娃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這個……
    但我無意糾結這個,反倒是想說,默認帶娃的人一定要對自己這個身份有所認知。作為全職寶媽,毫無疑問會被認為是默認帶娃的人。因此,但凡有媽媽在場的時候,其他人都會覺得,我就搭把手而已,帶娃看護娃那是媽媽的事。而如果媽媽想的是我都辛苦一天了,你也該幫我帶會娃了。便放鬆警惕了。畢竟,誰不想舒舒服服的刷會手機,誰不想清清靜靜的休息一會兒。
  • 寶寶出生後第一個大動作「抬頭」,娃要何時掌握?父母如何引導?
    「抬頭」,娃何時掌握?父母如何正確引導寶寶練習平躺的寶媽可以通過叫寶寶名字、用玩具等方式逗弄、吸引他們抬頭,注意時間不能太長。3)抓住時機豎抱寶寶寶寶餵奶之後,都要把寶寶豎抱起來拍嗝。其實,父母們完全可以抓住這個時機,趁機鍛鍊寶寶的脖頸肌肉力量。
  • 父母苦惱寶寶何時才能睡整覺,3歲前寶寶睡眠規律,你要早掌握
    個小時要吃一次夜奶。其實,日常生活中,這樣的睡渣寶寶其實很常見,父母應該及時抓住寶寶的睡眠規律,注重培養寶寶的早一點睡整覺,如此父母輕鬆,對寶寶的發育還有利。如何培養寶寶睡整覺?三:哄睡要更專心一些每一個寶寶的哄睡方式都不一樣,但是父母找到自家娃的哄睡方式其實並非難事,比如,讓寶寶聽一些輕音樂,或者拍拍寶寶的後背,也可為寶寶唱唱搖籃曲等。
  • 父母苦惱寶寶何時才能睡整覺,3歲前寶寶睡眠規律,你要早掌握
    其實,日常生活中,這樣的睡渣寶寶其實很常見,父母應該及時抓住寶寶的睡眠規律,注重培養寶寶的早一點睡整覺,如此父母輕鬆,對寶寶的發育還有利。 如何培養寶寶睡整覺? 一:抓住寶寶睡眠習慣的黃金期 剛出生一個月以內的寶寶,一般除了吃就是睡。
  • 三個信號暗示寶寶要翻身,父母如何引導娃翻身?訓練時注意哪些?
    >三個信號暗示寶寶要翻身,父母要學會捕捉1.01 寶寶是個胖娃娃很多人都覺得寶寶胖才會有福氣,所以將娃養得胖胖噠,但這樣寶寶太胖反而不利於成長發育,很容易影響大動作的學習。胖娃娃在學習翻身時,很可能會因為自身的重量,導致各方面的動作出現滯後的情況,也包括翻身哦~02 寶寶衣服穿太厚還有些父母就怕孩子冷,左一件右一件,給寶寶穿成了小套娃。
  • 為什麼要做成長型父母,又該如何做一個成長型父母呢?
    哈嘍大家好,我是澤寶媽媽,相信能點開看這篇文章的你,一定是足夠重視家庭教育的,想必你平時也會在家和寶寶親子遊戲吧!那麼,恭喜你,你距離成為「成長型父母」只差那麼一丟丟了,為什麼要努力成為「成長型父母」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成長型父母」,一直以來,我把「做成長型媽媽」做為我自己的flag。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下,為什麼我們要做成長型父母,以及如何做一個成長型父母。
  • 當帶娃帶得太崩潰該怎麼辦?
    最近的日子該怎麼形容呢?說忙也不忙,說不忙也忙,到頭來不知道自己忙了些啥,我看這大概是大多數人的狀態吧。最近可能寶寶長大了,清醒時間很長,又或許最近在給寶寶戒安撫奶嘴,之前的天使寶寶,現在變得尤其難帶。寶寶也不是很難帶,就是要時刻抱著,陪她玩,而且只要媽媽,這老母親表示坐不住了。
  • 如果有專教父母如何成為父母的學校,你覺得應該開哪些必修課呢?
    如果要有父母學校?那真是太好的消息了!來,父母十大必修來了!寶寶腦袋會不會睡偏呢?睡偏頭怎麼矯正呢?寶寶啥時候能睡整覺啊?那個,好多媽媽推薦了睡訓,要不要參加呢?———睜大眼睛看啊!(那個是胡鬧!前段時間一個寶寶還被悶死了!)睡覺要不要拉窗簾?睡覺輕怎麼辦?要不要分床睡?能不能和奶奶睡?能不能睡大人中間?啥時候分房睡......???
  •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家長該如何滿足寶寶的好奇心呢?
    那麼,家長該如何滿足寶寶的好奇心呢?無條件地滿足寶寶的好奇心家長需要無條件的滿足寶寶的好奇心,不論孩子對什麼產生後期,只要對孩子沒有壞處,那麼家長就應該耐心的去給孩子講解耐心的陪孩子一起玩一起去了解這個東西,很多孩子都會對一些自己說沒見過的新鮮事物產生好奇。
  • 做人不能貪心,懂得知足常樂,人生才能快樂隨行
    這句話說的是:人們的欲望在得不到滿足時,就會做出蛇吞象的事情,指人若貪心,就會被自己的欲望所害。魚和熊掌不可兼得。貪慾是一個無底洞,只會給你帶來無窮無盡的痛苦和煩惱,做人要懂得知足,無論任何時候都不能太貪婪,否則看似貪得多,實則失去的會更多。人生如此短暫,光陰又過得如此快速,真正能擁有的很少,能把握和珍惜當下以擁有的就是幸福的。
  • 孩子得不到及時滿足,就特別「猴急」,父母如何搞定娃的急性子?
    尤其是對於3歲之前的孩子來說,他們根本不知道媽媽讓他等1分鐘,這個等是要多久。父母如何搞定娃的急性子?2) 延遲滿足孩子「延遲滿足,簡單來說,就是延長滿足孩子的某種需要,不是當下立刻滿足。」當孩子性子急,想要立馬得到滿足時,家長可以告訴孩子「稍後會滿足他」。這個過程中即使孩子再急、再哭鬧,家長儘量不要心疼動搖,滿足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