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城舉辦冬至民俗活動 弘揚傳統文化

2020-12-23 瀟湘晨報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的第二十二個節氣,古人認為自冬至開始,天地陽氣始萌,代表下一個循環開始,大吉之日。唐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明清兩代,皇帝均在天壇舉行祭天大典,謂之『冬至郊天』。」12月21日,東城區天壇街道、建國門街道紛紛開展冬至民俗活動,傳統弘揚傳統文化。

冬至民俗節

12月21日,東城區天壇街道組織開展「2020壇根·冬至民俗節」活動,在活動啟動儀式現場,由天壇街道logo、同心圓、梅花等元素構成的冬至民俗節標識正式揭曉。民俗專家、北京市民間文藝家協會民俗委員會副主任王作楫說,「天壇街道地處天壇壇根,是老北京南城民俗文化典型代表之一——壇根文化的主要承載地,同時這裡還有二十四節氣柱地標,舉辦冬至民俗節實至名歸。」

在金魚池2號院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和部分社區活動室,「包餃子,連情誼」活動如火如荼開展,大家包出的餃子,由工作人員分別送到了社區孤老、特困、殘疾等特殊群體家裡,讓他們感受到社區大家庭的溫暖。

「2020年是天壇建壇600周年。以此為契機,天壇街道工委辦事處聯合北京民俗學會舉辦壇根·冬至民俗節,旨在通過開展群眾性節氣民俗活動,將節氣涉及的非遺內容生活化,形成保護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濃厚氛圍,『崇文爭先』,助力中軸申遺。今年是首次舉辦。」天壇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南楠說,「我們希望通過挖掘、論證、弘揚、延續天壇歷史、民俗文化,在『冬至』這個古老而又重要的節日裡,通過相對固定的民俗儀式和豐富的民俗活動,激發轄區居民對傳統民俗文化的熱愛和敬畏之心,建構濃厚的社區文化氛圍,彰顯悠久的天壇文化底蘊,打造和諧宜居的街區品牌。」

據了解,壇根·冬至民俗節啟動後,將開展九九消寒和社區暖心系列活動。在天壇街道社區文化中心,民俗專家話冬至,講述寫九、畫九的典故和由來,地區書畫愛好者們在「九九消寒圖」上寫九畫九。「九九消寒」活動將持續至2021年3月11日「九盡桃花開」。

畫蠟梅迎冬至

12月21日下午兩點半,在建國門街道乾麵胡同41號文化活動中心,來自9個社區的40餘名居民正跟隨著國畫老師學畫一幅梅花消寒圖,迎接著冬至的到來。

活動現場到處布置著蠟梅,為居民們營造濃濃的冬至節氣氛圍。冬至一陽生,蠟梅迎風來。冬至日是一年中白晝時間最短的一天,自冬至起,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下一個循環開始。古人認為,冬至乃大吉之日也。 蠟梅,即攜金黃潤澤的色彩、精巧有型的姿態,與大吉之冬至,相映成輝。

古代從冬至起就進「九」了,民間都要貼繪「九九消寒圖」,消寒圖大致有文字、圓圈、梅花三種圖式。「明代《帝京景物略》記載,冬至時,畫素梅一枝,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盡而九九出,則春深矣」......國畫老師在講解了冬至的起源、消寒圖的由來之後,開始帶著居民朋友一起畫一幅梅花圖式的「九九消寒圖」。畫完了消寒圖,居民跟隨老師,一起點上了入九的第一瓣梅花花瓣,以古老的「數九」儀式,共同期待春天的到來。除了繪製消寒圖,各個社區還通過線上的形式開展「曬曬我家的冬至餃子」活動,參與的居民可以到社區領取一張消寒圖。

同時,建國門街道第十四屆立春文化節正式啟動,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通過宣傳二十四節氣和傳統節日,以儀式感引領鄰裡和睦,以民俗傳統弘揚傳統文化,打造好建國門地區文化品牌。

【來源:北京東城文明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平利縣城關鎮中心幼兒園開展「樂享溫暖冬至 弘揚民俗文化」主題...
    為了讓幼兒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品味民俗節日,12月21日冬至當天上午,平利縣城關鎮中心幼兒園開展「樂享溫暖冬至 弘揚民俗文化」主題教育活動。本次活動分教育活動和品嘗餃子兩部分進行。活動中,各班教師結合幼兒年齡特點, 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教師通過組織幼兒觀看視頻、圖片、講故事、唱兒歌等形式,讓孩子們了解冬至的來歷、習俗等傳統文化知識。炊事員阿姨和後勤老師9點開始包餃子,有的揉面、有的切塊、有的擀麵皮、有的包餃子,大家興致勃勃、熱火朝天。經過一上午的忙碌,熱騰騰的水餃終於出鍋,孩子們品嘗著老師的辛勤勞動果實,臉上洋溢著幸福燦爛的笑容。
  • 高臺巷道鎮:感受冬至民俗 樂享「文化暖冬」
    12月22日,高臺縣巷道鎮第二屆冬至民俗文化藝術節在小寺村文化廣場盛大開幕。從四面八方趕來的村民齊聚到這裡,觀看文藝表演、品嘗節日水餃、欣賞書畫作品、購買農特產品,享受本地民俗文化盛宴,共度冬至。頗具冬至節日特色的包餃子體驗攤位吸引了眾多村民駐足圍觀,動作利索的工作人員有序為大家奉上了一道道色香味美的餃子,現場交相互動,其樂融融,歡聲笑語不斷,給寒冷的冬日增添了濃濃暖意。巷道鎮元興村村民 曹學成:「不僅有好看的節目,還有暖心的水餃。這個民俗文化藝術節非常有意義。
  • 遵義赤水:豐富「端午」節日活動 弘揚傳統民俗文化
    遵義赤水:豐富「端午」節日活動 弘揚傳統民俗文化 2015-06-23 13:13:00 導讀:6月19日,赤水市2015年龍舟賽暨民俗文化美食節開幕式在赤水河畔隆重開幕,吸引了上萬市民和遊客前來觀看。
  • 福州財神廟20日上午有民俗活動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福州新聞網2月20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張秀冰 馬麗清)今天上午,由福州市民族與宗教事務局指導,市道教協會、省文化產業發展促進會聯合主辦,晉安區旅遊事業局、晉安區民宗局承辦的「福州新春旅遊月晉安專場」系列活動中的一場民俗活動,將在福州財神廟內舉行。
  • 廈門大學舉辦端午主題活動 弘揚傳統文化魅力
    央廣網廈門6月27日消息(記者陳庚 通訊員趙學真 林濟源)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良好的精神面貌迎接百年校慶,今年端午節期間,廈門大學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礎上,舉辦一系列「我們的節日·端午」主題活動,讓師生們在溫馨互動的氛圍中感受傳承傳統文化魅力。
  • 冬至傳統文化「包餃子,吃餃子」親子公益活動
    俗話說「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冬至節氣吃餃子、餛飩、麵條等是我們的傳統習俗。為弘揚民俗文化,彰顯傳統文化魅力,夏津縣關工委,民政局,夏津縣圖書,會盟社區,夏津縣大愛同行公益聯合會,夏津縣暖陽社會工作服務中心,聯合開展「文化傳承,情暖冬至」冬至親子包餃子主題活動,共有近30組親子家庭積極參與。首先,我們的國學老師給在場小朋友和家長們講解了今天的活動規則以及冬至的起源、習俗等,豐富孩子們的知識。
  • 甘肅山丹:中國傳統節日民俗文化活動漸受追捧
    這是近日發生在中國西部甘肅省山丹縣冬至民俗文化廟會上的一幕。該活動是當地著名的冬至民俗「嗷冬至」。山丹縣清泉鎮祁店村村民吳多昭回憶起前些年的情況:「冬至的節日氣氛越來越淡,我們小時候的『嗷冬至』、吃『牛娃子飯』這些活動已經不過了。」
  • 100位吳中實驗小學小學生蘇州工匠園參加「冬至」文化體驗活動
    蘇州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葉正亭為孩子們講述蘇州冬至習俗為傳承蘇州傳統節日習俗,在未成年人群中普及傳統文化知識,弘揚道德觀念,活躍「冬至」節日氣氛,12月19日,在2018年「冬至」即將來臨之際,蘇州工匠園舉辦「冬至」文化體驗活動,100位來自吳中實驗小學的小學生參加了本次活動。
  • 弘揚傳統文化 喜迎冬至佳節
    望城融媒12月21日訊(通訊員 黃秋萍)12月20日上午,由望城區行政審批局、嶽麓區委統戰部、月亮島街道桃花井社區聯合主辦的「弘揚傳統文化 喜迎冬至佳節」包餃子志願活動舉行,特邀轄區獨居老人、離退休老黨員、抗美援朝老黨員等40餘名轄區居民朋友一同參與。
  • 西安航空基地開展慶冬至系列教育活動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包餃子、學習俗、玩遊戲……12月21日,正值冬至節氣,西安航空基地各學校、幼兒園積極開展系列主題教育活動,幫助學生了解冬至節日習俗,感受傳統節日的濃厚氛圍。  在西安航空基地第一小學,學校以「溫暖的冬至」為主題,通過開展「回歸傳統 喜迎冬至」升旗儀式、紅領巾廣播站「情暖冬至」專題欄目、主題班會等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向學生普及冬至的由來和習俗。班會課上,老師通過課件視頻等方式,深入淺出地向學生介紹冬至的由來和各地習俗,引導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現場還設置了搶答互動環節,孩子們積極作答,學習熱情高漲。
  • 包餃子、寫福字……石景山居民體驗冬至傳統民俗
    12月21日是冬至節氣,石景山區八角街道綜合文化中心攜手八角南路社區,在八角街道綜合文化中心舉辦「溫情暖冬日,和美迎冬至」活動,50餘名社區居民參與。在中心美食空間,工作人員將準備好的麵粉、白菜、韭菜等食材和包餃子需要的擀麵杖等工具擺放在餐桌上,等參加活動的居民來了以後,大家洗乾淨手,有的揉面、有的擀皮、有的和餡。會包餃子的居民邊包邊教不會包的居民,帶著大家一起動起來,經過1個多小時的忙碌,「熱騰騰的餃子出鍋嘍」!大家吃著餃子,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
  • 【主題活動】弘揚民俗,「驕子」包餃子
    時值冬至,為了進一步弘揚民俗文化,繼承傳統習俗,下午我校九級部全體師生在學校食堂舉行每年傳統活動———「冬至日包餃子」。
  • 弘揚傳統,樂享冬至——欒城區第一幼兒園開展冬至主題活動
    ,冬至到南湯圓,北方餃暖暖和和吃一碗,保你耳朵凍不掉又是一年冬至時,家家戶戶吃水餃!古人認為自冬至起,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代表下一個循環開始。在這2020年的冬至,欒城區第一幼兒園的寶貝們又是怎麼度過的呢?為了讓幼兒感受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了解冬至的風俗習慣,2020年12月21日,欒城區第一幼兒園開展了「弘揚傳統,樂享冬至」主題活動。
  • 深圳新大社區開展「黨建+口述歷史·弘揚傳統文化」活動
    一個村落所承載的傳統文化及民俗文化,絕大部分是通過老一輩人的口口相傳及身體力行無形中傳承給下一代。當老一輩慢慢老去,生活卻變得更加便利時,一些無形的精神財富也會慢慢被遺忘,出現傳承的斷層。如何將本土人居多且對民俗文化記憶保留較多情況下,進行保存及更好的傳承就變得極為重要。為此,深圳新大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社工開展「黨建+口述歷史·弘揚傳統文化」高齡老人口述歷史活動。
  • 慶脫貧迎新春 河北蔚縣湧泉莊舉辦冬至燈展
    蔚縣湧泉莊舉辦冬至燈展。湧泉莊 供圖中新網北京12月21日電 12月21日是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的冬至,節令進入數九寒冬,來自河北省張家口市蔚縣的一條火熱消息稱,為慶祝該縣歷史文化悠久的湧泉莊全鄉貧困人口實現高質量脫貧,當地村民自發、志願舉辦冬至燈展,以「慶脫貧,迎新春」為主題,展望新型農村美好未來。
  • 非遺文化體驗 | 諾亞舟茂名中大外語幼兒園傳統文化活動
    非遺文化體驗 | 諾亞舟茂名中大外語幼兒園傳統文化活動,弘揚傳統文化,在孩子幼小的心靈裡種下中國傳統文化的種子,以「籺」為主題開展了一系列的冬至節氣教育活動。本土非遺文化學習--「籺」親手製作籺本次活動從二十四節氣冬至教育延伸至本土非物質文化遺產「籺」的傳承,從做「
  • 回歸傳統 喜迎冬至——下原鎮山珀幼兒園開展「冬至親子搓湯圓」活動
    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為了讓幼兒了解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的內涵及家鄉習俗,弘揚民俗文化,2019年12月19日下午,下原鎮山珀幼兒園舉行了「回歸傳統 喜迎冬至」親子搓湯圓活動。
  • 莒縣第一實驗小學幼兒園開展「弘揚傳統 暖心冬至」主題教育活動
    大眾網·海報新聞通訊員 安平 日照報導  冬至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我們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我國民間對冬至很重視,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為了讓孩子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豐富孩子的生活經驗,提升孩子的生活情趣,2020年12月21日,莒縣第一實驗小學幼兒園開展了以「弘揚傳統 暖心冬至」的主題教育活動。  教師通過故事、圖片、觀看錄像《冬至的由來》、傳唱「二十四節氣歌」念「九九」兒歌等多種形式,讓小朋友們了解了冬至的由來及習俗傳統文化知識,體會天氣冷熱交替,陰陽變化的自然規律。
  • 「慶中秋 知民俗」北京東城二幼慶中秋主題活動
    人民網北京9月16日電 中秋佳節,東城二幼分園舉行了「慶中秋,知民俗,傳統文化樂中學」主題活動。活動前期,東城二幼科學辦園特色各班進行了「月亮的故事」「月亮觀察日記」「月亮創意畫」「繪本閱讀」等相關主題活動,引導幼兒通過故事講述、實際觀察記錄等方式,認識了解月亮的變化,豐富了幼兒的感知經驗和探究興趣。
  • 南陽市臥龍漢服協會將於12月20日舉辦冬至雅集活動弘揚傳統文化
    中國發展網訊一年歲末又冬至,溫暖飄香餃子情。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節氣,也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日。《漢書》中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人們認為:過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是一個節氣循環的開始,也是一個吉日,應該慶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