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清考」,嚴懲學術不端,體育課不「走過場」——

2020-12-1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期中考試的臨近,近日,河北體育學院40多名學生因曠課過多被公示退學,還有一些大學根據學分情況公布沒有通過考核的學生,同樣公示退學。這些新聞背後的信號令不少人感慨「嚴冬將近」「大學日子難過」。

  從2018年9月,教育部出臺《關於狠抓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落實的通知》開始,大學「清考」成為歷史。如果學生無法通過考試,將沒有「放水」通過的機會,而高校的各項規章也隨之愈加約束嚴格,一年以來,學風收效可謂顯著。北方工業大學文法學院中文系主任王德巖告訴記者,一年前,他所帶的班級60人中曾有過數十人都不能通過的記錄,一年時間過去,同樣的難度,現在未通過的僅有兩人。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在31日教育部召開的新聞通氣會上,就此作出了回應。他說:「各個學校在管理方面嚴起來是一個共同的做法,每個學校都根據自己的情況,根據高等教育法,根據各個學校的章程、規章制度制定了符合自己學校的要求。如果學校是依據規定作出這樣的處罰,那是一個好的信號。」

  當本科教育「嚴進嚴出」成為風氣,本科教育質量的提升能否就此走上快車道?

  「躺」曾是大學生活關鍵字

  取消「清考」前,大學生的日子是怎樣的?「躺」也許是其中一個關鍵字。青年教師劉偉曾長年擔任教學秘書,對此深有感觸。他曾帶過四年出勤率是個位數的學生,反正最後能不能通過考試都會給予形式上的認證。「同學們普遍學習壓力不大。」劉偉告訴記者,「還有學生大四上半學期掛科數十門,下半學期如期照常畢業的例子。」

  「這就是一種風氣,非常不好的風氣。」王德巖說,「大學生一進校,過不了三天時間,就能從師兄師姐那裡知道考試好不好通過,哪個老師會放水。當他們知道無論如何都能畢業,學習積極性自然有所降低。」

  今天,王德巖認為,「清考」考試取消之後,最早感受到「嚴風」來襲的也一定是新生。他們一定能從同學那裡知道,「考試難起來了,必須打起精神。而他們打起精神之後,本科教育質量也將為之一振。」

  所以,一年間,不能通過考試的學生人數銳減,「加之輔導員、授課教師日常管理更加嚴格,除非是真的學習有困難,不然按照正常的學習計劃,基本上所有同學都能如期完成學業」。課堂出勤率、自習室的利用率一年間明顯提高,王德巖感受到學風在悄然變化著。

  經歷了12年寒窗苦讀,一進入大學,感受到的是「放水」還是「嚴管」,對學生學習態度乃至人生觀的影響都是很大的。為什麼明知道「放水」的壞處,此前高校還要繼續組織「清考」呢?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認為,這與「招生指標」的分配息息相關。「當年高校按計劃招生,如果學生不能如期畢業,不但浪費了『指標』,第二年的招生計劃也會因此受到影響。」

  王德巖表示,這與就業率的檢測也密不可分。學生不能如期畢業,就業率自然受到影響,學校和家長也可能由此認為,「專業的吸引力不足,第二年的招生計劃和報名人數也會受到明顯影響」。

  「打遊戲、睡大覺的日子一去不返」

  去年,華中科技大學曾給予不能修滿學分的學生「本科變專科」的處理,一時之間引來議論紛紛,不少專家在給政策「點讚」的同時,也提出隱憂,寒窗苦讀,一朝罷免,對於學生的前途來說,是不是「過於嚴厲」?如何既「提高質量」又「治病救人」?

  「嚴,應該是本科教育的題中應有之義。理論上,不能完成四年本科學業,就不應該得到畢業資格。」儲朝暉說。

  「我們去年也說過,讓一部分學生天天打遊戲、天天睡大覺的日子一去不復返。」吳巖表示,必須要改變讓所有學生進了學校就等於進了安全箱、就必須畢業的情況。「現在有學生不對自己負責,不對家長負責,不對社會負責,他就應該付出應有的代價」。

  當「嚴」字當道,不少高校也有一些「柔」的政策。

  王德巖告訴記者,今天高校轉專業的「口子」放得更「開」,如果在這個專業學習吃力,輔導員、教師等一般都會給出專業建議,為學生調整專業,「盡一切努力讓學生學習好、順利畢業」。

  劉偉告訴記者,他們會通過日常談心,幫助學生舒緩學業壓力,一旦學生有掛科的情況,還會及時輔導,並和家長取得聯繫,多方配合,爭取讓同學們都取得不錯的成績。

  吳巖在發布會上表示,自2018年6月新時代全國高校本科教育工作會以來,特別是全國教育大會以來,教育部推出一系列改革舉措,在辦學思想轉變、育人理念更新、體制機制改革、質量標準制定、技術方法創新、教與學範式改變、質量文化建設等方面下大力氣,就是為了全力打贏全面振興本科教育攻堅戰。

  從微觀層面來說,抓學生學習就是振興本科教育的重點環節。吳巖說,通過抓學風、抓學業、抓實習、抓考試、抓畢業、抓主輔修、抓雙學位制度改革、抓體育、抓生產、抓閱讀、抓社會實踐,讓學生忙起來。不僅希望學生能在傳統的意義上忙起來,更需要學生在創新創業方面、知識能力素質方面開拓新路。「盤點一年來高等教育本科攻堅戰的成效,可以說,本科生在刻苦學習方面開始真正忙起來了,不求上進、不思進取的學生開始緊張了,本科畢業開始難起來了。」

  「嚴」要求還要有「細」分類

  當本科畢業越來越「難」,王德巖也有一些擔心,政策如何執行好。「未來,專業就業率的輕微浮動會不會再次影響考試,會不會再次『放水』?」

  教育部30日發布的文件,也對此有著正面回應。20日,教育部印發了《關於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明確提出,要發揮校內教學指導委員會的課程把關作用,嚴格考試紀律,嚴把考試和畢業出口關,堅決取消「清考」。

  解決了學生關,教師的教學質量關也要有保障。《意見》指出,要經過三年左右時間,建成萬門左右國家級和萬門左右省級一流本科課程,「雙萬計劃」將全面覆蓋所有類型高校、所有類型課程,推動我國本科教育質量整體提升。並要求在高校培育建設基礎上,從2019年到2021年,完成4000門左右國家級線上一流課程(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4000門左右國家級線下一流課程、6000門左右國家級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1500門左右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1000門左右國家級社會實踐一流課程認定工作。

  除此之外,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馬陸亭認為,在學生的評價標準上,還應該注意分層分類管理。「雙一流高校的學生和應用型高校的學生,在學分選修上、在實踐能力上、在思維訓練上都應該有不同的要求和規定。曾有研究證明,高考分數有50分左右差別的,培養模式就不應該趨同。對學生理應要求嚴格,但是對高校來說,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框架設計、知識技能和思維訓練的整體設計都應該有自己的特色,這樣才能培養出更多優秀人才,本科教育質量才能從根本上得到提升。」(本報記者 姚曉丹 晉浩天)

相關焦點

  • 教育部取消本科學校清考制度,體測不及格,或將面臨無法畢業
    近日,教育部印發《關於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意見》指出,嚴把考試和畢業出口關,堅決取消畢業前補考等清考行為,不能達到《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合格者不能畢業;增加學生投入學習的時間;建立在學業預警、淘汰機制『推進輔專業制度改革
  • 教育部最新政策:體育不及格不能畢業,取消清考,大學嚴進嚴出!
    據教育部相關人稱,《意見》出臺的目的就是讓高校的「學生忙起來,教師加強起來,管理嚴起來,效果實起來」在「嚴格把控考試和畢業出口」中,有一條意見引起了大家的熱議,甚至上了熱搜,「堅決取消畢業前補考」和「體育不合格不能畢業」。這一消息可是戳中當代大學生的心窩,瞬間引起了廣大群眾網友的熱議。
  • 本科生體育成績未達到國家標準不能畢業
    教育部要求嚴把考試和畢業出口關,其中提到,加強學生體育課程考核,不能達到《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合格要求者不能畢業。嚴肅處理各類畢業設計(論文)學術中的不端行為,嚴格畢業要求,嚴把學位授予關,健全人才培養質量過程監管制度。
  • 「清考」被取消,大學生想要「混日子」很有可能畢不了業
    隨著「清考」被取消,大學生想要「混日子」就很難畢業了,對於已經畢業的大學生而言,或許這個消息或許還好,但對於要「混日子」的大學生而言,是非常難受的。「清考」同時,體育不合格的大學生也不能畢業,一般來說,在高中階段就很少學生在體育方面有所發展了,基本上都是醉心於學習,也就在中考時期對於體育有所要求。
  • 教育部:體育不及格不能畢業,取消畢業前補考...
    本科生體育不合格不能畢業!堅決取消本科畢業前補考!日前,教育部發布《教育部關於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對本科高校的教育教學提出了很多新要求。也許你聽了往屆學長學姐的話,畢業前還會有補考等「清考」,掛科也不擔心,但現在,教育部動真格了!
  • 教育部新規「取消清考」,重修的你就說慌不慌?
    如果有人和你說:「不掛科的大學不完整」別信這鬼話,信了後果很嚴重(特別是18級萌新!!!)認為只要進入大學就可以天天玩了,一周都沒幾節課,考試隨便寫寫都能過,各種晚會數不勝數,社團活動各種好玩,沒有早晚自習,不用跑早操,對象隨便找,食堂肉多的吃不完,總之,大學自由自在,各種嗨皮。現實中的大學這新學期都開學一個月了,大學是什麼樣,只有自己最清楚了。你以前可能會這樣想:期末掛科了?沒事,下學期有補考;補考沒過?
  • @大學生:"清考"將取消 大學不是"安樂窩"
    取消「清考」,不讓大學成為「安樂窩」  近日,為全面振興本科教育,教育部再出重拳,要求嚴把考試和畢業出口關,堅決取消「清考」,這意味著本科教育繼續向嚴進嚴出方向邁進。  什麼是「清考」,為何在教育部對外發布的《關於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中被特別提出?
  • 教育部取消「清考」,高校該如何應對?畢業不達標又該何去何從?
    《意見》中明確指出「嚴把考試和畢業出口關」、「堅決取消畢業前補考等『清考』行為」。該《意見》一發布,全網「炸開了鍋」,尤其是在讀大學生們,頓時感覺前路越發坎坷,以前快樂逍遙的大學生活一去不復返了。延續了這麼久的「清考」制度突然完全取消,這著實讓人接受不了。光說「清考」二字,不免讓人有些發懵。
  • 集美大學取消「清考」 畢業前掛科「留級重修」
    集美大學為「制服」學渣,祭出新招:從下學年開始,取消畢業前的「清考」,掛科的畢業生要留級重修,而不能再通過「清考」來「突擊畢業」。  「大學清考」是一種特殊的考試現象,指的是,有一些大學生到畢業前仍然有課程沒有及格,為了讓這些人順利畢業,大學造出了畢業前「清考」這種考試形式。在一些高校,「清考」的考試只是一種形式,基本上參加考試的學生都會過關。
  • 學術剽竊問題研究者:「翟天臨」們,少上一門學術誠信課
    據北京電影學院的最新通報《關於「翟天臨涉嫌學術不端」等問題的調查進展情況說明(二)》,學校學術委員會學術道德與學術仲裁委員會認定,翟文「存在較為突出的學術不規範、不嚴謹現象,存在學術不端情況。」而在上周,翟天臨已就學術不端行為道歉,宣布退出北京大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的相關工作,並配合學校的一切調查。
  • 論文剽竊案頻發,豈能任由學術不端「秀下限」?
    如此學術不端之舉豈能一直「秀下限」?>對梁瑩作出黨內嚴重警告、行政記過、取消研究生導師資格、調離教學科研崗位、終止或退出有關人才項目的處分,按程序撤銷其教師資格,同時追究學校有關院系、部門及相關人員責任。
  • 「學術不端」怎麼譯?
    吃瓜歸吃瓜,不吃等閒瓜。今天,我們就來學學「學術不端」如何用英文表達,哪些行為屬於「學術不端」,相關行為又會面臨哪些處罰。   這些(質疑翟天臨的)帖子在網民中引發了激烈爭論,許多人表示學術不端行為對辛苦獲得學位的學生是不公平的。他們呼籲制定嚴格的規則約束此類行為。   那麼,何謂學術不端?怎麼判定?怎麼懲罰?
  • 取消「清考」制度為何反覆強調,難在哪裡?
    同時明確嚴肅考試紀律,堅決取消畢業前補考等「清考」行為。事實上,教育部去年8月就曾發文要求取消「清考」制度,此後又在不同場合和文件中反覆提及。這表明了教育部對此的決心,也折射出此舉的難度和存在的阻力。取消「清考」制度難在哪裡?首先難在要處理一些遺留問題。比如,在大一、大二、大三期間期末考、補考不及格的學生,如果沒有了「清考」機會,就無法畢業。
  • 教育部取消清考、補考,體測不合格不能畢業,大學生越來越難了
    其中提到,加強學生體育課程考核,不能達到《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合格要求者不能畢業。這些規定的出臺,讓大學生們再也不敢不重視學習了,掛科可能直接導致你無法畢業,體質不合格也不能畢業。一句話來說,教育部要讓大學生忙起來、教師強起來、管理嚴起來、效果實起來。
  • 清考制度被取消,你們還那麼容易畢業嗎?
    早在今年6月份,陳寶生在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上就提出了要扭轉「玩命的中學、快樂的大學」這種現象,要給大學生增加負擔的建議,現在印發了《關於狠抓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落實的通知》這完全就是立馬實行的節奏,不知道你們什麼感覺,但是我感覺畢業難了,還好我畢業得早。
  • 西南交大學生被全班聯名舉報「品行不端 學術作假」
    參評學生除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質、學習成績、社會工作、體育鍛鍊等方面表現突出,能很好地起到模範帶頭作用、得到公認和好評外,還需要獲得校級及以上榮譽稱號,並至少在學術科研、文體活動、校園精神文明建設、社會工作等其中某一方面取得優異成績,或對國家、社會、學校做出特殊貢獻,為學校贏得榮譽或積極的社會影響。
  • 揭露學術不端,是否侵犯名譽權
    揭露學術不端行為有利於維護健康的學術環境,是公民的一項正當權利,但在檢舉和揭發時,時常出現侮辱、誹謗等損害他人名譽的情況。那麼在揭露學術不端過程中,如何保護名譽權不受損害,值得反思。●案例某高校學生王某在參評獎學金時,懷疑競爭對手趙某的學術論文有抄襲、造假嫌疑,於是在社交媒體散發趙某花錢找「槍手」代寫論文的消息。
  • 湖北多所本科高校無畢業清考,不少已取消七八年,有的連補考都沒了
    本報記者了解到,多所湖北本科院校已無畢業清考,一些學校甚至在七八年前就已取消,有的甚至還取消了補考,考不合格,就只能跟著下一屆學生一起重修、考試。畢業清考已消失N年武漢大學一直沒有畢業清考;2011年,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取消畢業清考;2012年,中南民族大學、武昌理工學院取消畢業清考;2013年,江漢大學取消畢業清考;2014年,武漢生物工程學院取消畢業清考; ……2018年,湖北工業大學、武漢華夏理工學院等取消畢業清考……
  • 取消清考以後的大學:上課跟不上沒關係,考前一定要熬夜複習
    從九月到現在已經開學三個月了,大學也陸陸續續進入了考試周但是今年九月,為了嚴格把關本科教育,教育部取消了清考制度,就是說從今年大三開始,肯定沒有清考了(大四視各大學情況而定)除此之外,大部分大學還引入平均績點制度,用平均學分績點來考察學生的學習質量,「60分萬歲」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