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剽竊問題研究者:「翟天臨」們,少上一門學術誠信課

2020-12-15 西部網

視覺中國 供圖

19日,北京電影學院公布了對翟天臨的調查結果:撤銷2018屆博士研究生翟天臨博士學位,取消陳浥的博士研究生導師資格。

據北京電影學院的最新通報《關於「翟天臨涉嫌學術不端」等問題的調查進展情況說明(二)》,學校學術委員會學術道德與學術仲裁委員會認定,翟文「存在較為突出的學術不規範、不嚴謹現象,存在學術不端情況。」

而在上周,翟天臨已就學術不端行為道歉,宣布退出北京大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的相關工作,並配合學校的一切調查。

這位剛剛在春晚登臺的「打假警察」,如今卻在 「學術打假」中倒下。通過網友和媒體的曝光,不僅其攻讀博士期間發表的一篇學術性質文章,甚至連碩士畢業論文都涉嫌抄襲。

錢江晚報記者就此採訪了《浙江大學學報(英文版)》前總編張月紅,她對學術剽竊和抄襲問題有長期的調查和研究。

她指出,翟天臨事件映射出,學術誠信教育與論文寫作規範的「缺課」。

什麼樣的行為,才是學術不端

「事情曝光後,我本想親自考證原文後再做判斷。」但由於翟文《談電視劇<白鹿原>中白孝文的表演創作》已於2月10日從中國知網上被撤下,張月紅只能作罷。

最新調查對翟文進行了鑑定,認為該文中的部分論述是翟天臨基於個人表演經歷的闡發,但其中關鍵表述「使用了其他專家的觀點,但未做引用注釋說明」。

根據網友上傳的知網檢測報告截圖,張月紅認為,翟文所抄約39%的內容為「觀點」或我們常說的「思想」搬用,而未對複製內容做「引號」標識和文獻引用,就有抄襲的嫌疑。

張月紅進一步介紹,「目前,國際上對學術不端的定義範疇,其內涵與外延界定,尚有爭議。」但據2018年的一份22個國家對學術不端類型的國際調查中,所有反饋均將FFP(篡改、捏造和剽竊)共識為學術不端行為。而鑑於抄襲行為的多樣性,作者署名不當、同行評議不正、醫學倫理底線等尚處在學術道德或學術不當的規範的討論中,類似翟天臨的行為,至少夠得上「學術不當」的標準。

「本來他(翟天臨)從親力親為的角度闡發白孝文這一角色,這篇論文該多麼有看點。」除了為翟天臨遺憾,張月紅也為近年來頻發的學術不端行為感到擔憂。

論文撤稿原因最多的就是剽竊

作為《浙江大學學報(英文版)》前總編,儘管近年來中國作者大多已趨自律,但在多年前,張月紅也遇上過不少學術不端者。

如她展示了幾份退稿說明,其中有因非原創而被退稿,甚至有完全複製他人文章的。

以學術抄襲為例,她向錢江晚報記者總結了幾種最常見的抄襲現象:重複發表、團隊或自我抄襲、原搬作己、拼湊成文和隨意摘用。尤其是思想抄襲, 如將他人推導的公式與圖表視為己有,將外文翻譯文獻視為自己的創意,即使引用文獻也是有意迴避的「透明引用」。

事實上,學術道德問題正成為中國作者在學術期刊撤稿的主要原因之一。去年,《科學工程原理》曾經刊文,依據美國引文、資料庫檢索平臺Web of Science的網站統計,分析了1997年-2016年間中國作者發表的論文,其中被撤稿件有834篇。在撤稿緣由中,佔比最高的是剽竊,為31%(258篇),其下還有19%為造假(160篇),12%為偽造同行評議(100篇)。

「昨天,我收到了國際同行一篇文章,題目很刺眼。」張月紅提到的文章題為《剽竊:正在成為中國教育者的資源》,文章強調了三點:一、中國是科技出版產量最高的國家,也是因剽竊撤稿最多的國家;二是這種學術不端行為在中國的上升對中國研究人員聲譽不利,並可能導致學術期刊退稿率提升;三是加強誠信教育,尤其是對大學及研究機構學術不端的嚴懲,勢在必行。

其實,早在2010年,張月紅就曾在《自然》上發文,因「中國某期刊檢測出31%的投稿中有抄襲現象」的標題,而陷入學界關於剽竊的爭論之中。

當時,《浙江大學學報(英文版)》首次引入CorssCheck反抄襲軟體,對投稿進行重複性審核。結果顯示,在2008年到2010年間的2233篇投稿中,涉嫌不合理抄用或抄襲的投稿確超過三分之一。

至今,張月紅依然堅持自己發文時的初衷,「是為了讓更多人了解到,中國對抄襲問題的重視與行動。」

缺一門「學術誠信與學術規範」課

翟天臨也讓張月紅想到了自己年紀與之相仿的女兒。

她說,自己的孩子在幼時就接受了一年寫作規範教育。「9歲赴美時,她的第一篇報告題目是『為什麼林肯當了總統?』」張月紅陪著孩子一塊去圖書館借書、查資料,並提議「萬事開頭難,報告的第一句就抄書上的:『林肯1809年2月生於美國的肯塔基州……』」。

可女兒回絕她說:「老師今天在課堂上說過,直接抄書要打引號!」

這也讓如今的張月紅反思,學術誠信與學術規範應當在高等教育中,佔據重要的地位。「我也在想,假如10年前正在讀大學的翟天臨關注到學術界那場剽竊的大辯論,或者在讀研究生階段受到學術論文寫作規範的教育,他今天還會落到這個地步嗎?」她認為,教育是社會成功的基石,教育年輕人要誠信就要從課堂抓起。「在大學裡就騙人,進入社會還會好嗎?」

2016年,張月紅曾針對包括中國部分高校的各國高校,做過一次涉及科研誠信政策與指南的調查。結果顯示,到2014年,這些中國高校的官網上已均有相應的學術道德獎懲政策。但相比英美高校,「坦率地說,這些政策和條例不但相對簡單,也不易操作。」

「學術誠信的根本,在於教育入微。」對此,張月紅強調。

她又舉回了翟天臨的例子,「閱讀大量文獻是一篇文章寫作的基礎,從他人作品吸取養分,無可厚非。」但如何規範標識應用、借鑑和抄襲,才是問題的關鍵。

「一是直接搬用原文即要引用,也要加引號;二是詮釋或改寫原句,意思不變,要正確引用文獻。」在張月紅看來,在「抄」論文上,翟天臨恰恰是少上了「學術誠信和寫作規範」這門課。

而這,也是大部分國內學生,所欠缺的一門課。

張月紅希望,這次翟天臨事件的處理結果,能有助於回歸學術研究的初心,重樹學術研究的尊嚴。

(原題為:《「翟天臨」們,少上一門學術誠信課》)

編輯:秦秦

相關焦點

  • 啟真新論|浙大專家張月紅談翟天臨事件:少上了一門學術誠信課!
    據北京電影學院的最新通報《關於「翟天臨涉嫌學術不端」等問題的調查進展情況說明(二)》,學校學術委員會學術道德與學術仲裁委員會認定,翟文「存在較為突出的學術不規範、不嚴謹現象,存在學術不端情況。」《浙江大學學報(英文版)》前總編張月紅,對學術剽竊和抄襲問題有長期的調查和研究。她指出,翟天臨事件映射出,學術誠信教育與論文寫作規範的「缺課」。
  • 「科學道德與學術誠信」主題教育月 | 線上知識競答活動,來啦!
    年輕人不講武德,耗子尾汁作為新時代有為青年學術誠信對個人發展、國家未來至關重要那麼你知道學術誠信的深刻內涵嗎怎樣才能踐行學術誠信淨化學術環境呢現代工學院拍了拍「你」並邀請你參加本屆學術誠信知識競賽本次線上知識競賽由我院團委研究生支部
  • 國際學生應該了解的學術誠信!
    在美國大學,國際學生和學術誠信面臨的最大挑戰是文化的本質——如何看待抄襲和作品剽竊,而這個問題所在也是跟國內外所存在的文化差異相關。對於美國的一些大學,會在國際學生入學培訓期間就提出了美國的學術誠信標準,並且會舉辦國際學生的定向活動演講會。
  • 翟天臨學術不端調查:碩士論文被指抄陳坤本科論文
    這篇論文題為《「英雄」本是「普通人」——試論表演創作中的英雄形象與人性》,2月15日,澎湃新聞從國家圖書館看到了這篇論文,去除翟天臨碩士論文中的目錄、英文摘要內容及致謝部分,截止15日晚,知網科研誠信管理系統研究中心查重結果顯示,翟天臨的碩士學位論文全文共25179字,重複字數總計11572字,總文字複製比為46%,達到知網「疑似剽竊觀點」和「疑似剽竊文字表述」的指標。
  • 翟天臨學術不端調查:碩士論文被指抄襲陳坤本科論文
    翟天臨被學術打假事件持續發酵,2月16日,北大發布對此事的調查結果,確認翟天臨存在學術不端行為,學校同意光華學院2月13日對翟天臨作出退出該院博士後流動站的處理。不過,上述調查結果並未提及翟天臨學術不端的細節。
  • 翟天臨涉「學術造假」 原文作者:論文被整段抄襲
    對此,有學術界人士質疑翟天臨 " 哪有時間搞學術研究 ?"2 月 8 日,翟天臨工作室通過官方微博發聲明稱,翟天臨在 " 從事熒幕前的創作之餘,大量時間用於博士學位論文相關的理論研究工作,劇組拍攝之餘,導師亦通過函授、進組指導等方式,與翟天臨進行研究探討。"
  • 翟天臨涉嫌學術造假,論文查重達40%北大,你怎麼看?
    翟天臨出演2019年央視春晚小品《「兒子」來了》 圖源:視覺中國   這位網友將翟天臨的一篇2018年8月份發表在某一學術期刊上的文章上傳到了一個剽竊軟體平臺
  • 我們需要怎樣的學術誠信
    這兩本來自美國的學術規範圖書,是否能成為我國科技界端正學術之風所亟須的他山之石?我們請來幾位專家共同探討這一問題。    《誠實做學問》的主題很簡單,就是指導研究者,包括從大一學生到教授如何合法而有效地準備「引注」,以避免剽竊和學術欺詐,取得真正的學術成就。但實事求是地說,書中所述內容不算新,但是很多做學問的人往往缺乏其中的常識。此書恰好細緻、清晰地講述了各領域學者做學問的通用規則,是學風建設的好材料。
  • 用搜索軟體,挖出學術剽竊!
    這些學生因此接受了學術道德再教育,而我則收穫了一個改變我的研究方向的課題:在生物醫學領域,有多少專業文獻涉及剽竊?建立資料庫我開始研究這個新課題之前,生物醫學領域對剽竊問題的研究以匿名調查為主。在我找到的最近一次調查中,有1.4%的被調查者承認有過剽竊行為。
  • 講座回顧 | 林德宏:堅守學術誠信
    此次講座系南京大學哲學系研究生「學術誠信月」主題教育活動特邀講座,由哲學系學工辦及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共同主辦。,學術誠信是學術研究的道德問題。林德宏教授從「真理性認識與合理性認識」「人的自尊與自律」「道德的兩種境界:生存智慧與人格完善」這三個維度為同學們講授了「一個研究者應該在學術研究中怎樣認識和貫徹學術誠信」的問題。林老師在講座中具體闡發了這三個方面。首先,學術評價必不可少,要尊重科學研究的規律、人才培養的規律。
  • 新生入學第一課,講什麼比較好?學術誠信!
    在清華大學2016級研究生新生「入學第一課」上,清華大學物理系朱邦芬院士就為新生們講學術誠信。 朱邦芬的報告充分體現了科學求真的精神,直到今日看來,仍對廣大師生富於教益。 今天,一讀EDU特刊載此文,以饗各位。文章轉自清華大學校報《新清華》。
  • 誠信宣傳丨學術誠信
    一、什麼是學術誠信?學術誠信為在學術活動中堅持誠實、公平的基本行為準則。在學術活動中,我們在獲取知識的同時,自由的發展自己的思想,並分享我們的見解和感受。學術誠信主要體現在考試、作業、實驗室或研討會、實踐報告等方面。恰當引用和自由表達都是必不可少的,不論是書面表達還是口頭表達,都要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之上,杜絕剽竊和抄襲等行為。
  • 翟天臨「學術造假」坐實了?原文作者:論文被整段抄襲
    對此,有學術界人士質疑翟天臨「哪有時間搞學術研究?」2篇學術論文,其中應至少有1篇在中文核心期刊發表」。不過,新京報記者公開檢索發現,唯一能查到的翟天臨公開文章,一篇《如何用「下意識」讓表演更生動鮮活》,2018年5月刊載於《綜藝報》;另一篇《談電視劇中「白孝文」的表演創作》(以下簡稱「論文2」),載於《廣電時評》。值得注意的是,這兩本刊物,均非國家認可的學術刊物。
  • 兩類方法幫助留學生掌握學術誠信概念
    西德克薩斯A&M大學的學術副總裁 Wade Shaffer 說,「在美國大學中,國際生和學術誠信問題要面對的最大挑戰來自文化差異—判斷剽竊或者抄襲的標準是怎麼樣的。大學的員工也努力去了解這種文化差異。」有些學校,如西肯塔基大學和南卡羅來納大學,早在國際學生入學指導期間就會向學術講解美國的學術誠信標準。
  • 淺談學術造假的認識
    本文結合《科研素質培養與論文指導》所學習的知識以及其他資料,簡要闡述了學術造假的定義以及形式,然後結合社會中的一些案例對學術造假的原因進行了分析討論。關鍵詞:學術剽竊;學術不端;科研誠信當下,學術造假是學術界和社會輿論中的熱門話題之一,學術造假涉及的內容相當廣泛(由百度指數得出結論,見圖1)。
  • 一個不小心,你就掉入了學術誠信的坑裡!
    在新學期,有一點必須要注意,那就是嚴格遵守學校的學術誠信條例。一旦你打了擦邊球,後果會非常嚴重,有可能整個學期因此蒙上陰影。今天,小編整理了幾條容易被大家忽視的學術誠信規定,希望能使大家在新學期更加順利。學術誠信為什麼那麼重要?誠信是學術之根本。對於美國這個依誠信而建的國度而言,學術不誠信極有可能導致學生被美國大學開除。
  • 美國大學告訴你:學術誠信比成功更重要
    去美國讀大學,除了要了解當地的人文環境、適應課堂學習、建立好人際關係外,還需要熟悉美國大學的一些「規矩」,其中,「學術誠信」就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項規則。學術誠信是指學生在學習時所遵循的誠實和尊重,學術不誠信的典型表現是剽竊他人的想法或作品。例如通過提交抄襲的論文來作弊,拷貝一些信息到自己的論文中並沒有提供適當的引用。
  • 翟天臨學術不端事件再起質疑,其碩士論文被指重複字數過萬
    近日,北京電影學院博士研究生、演員翟天臨涉學術不端備受關注。繼翟天臨博士期間論文涉嫌抄襲之後,其碩士論文也難逃質疑。據頭條娛樂報導,翟天臨的碩士學位論文共32628字,重複字數為11818字,總文字複製比為36.2%,去除引用文獻部分,文字複製比仍佔25.9%。疑似剽竊觀點和文字表述佔比最多的章節為第三章,8579字中疑有4722字和他人文章重複且均未引證。其中55%的文字複製比以陳坤、秦輝和於聲瑞三人文獻為主。
  • 翟天臨傷害的,是那些真正投身學術研究的人
    知網上根本就沒有翟天臨的畢業論文!這就令網友百思不得其解了,沒有論文是怎麼就北大博士後了呢?估計翟天臨也不會料到,自己的一句漫不經心的話卻導致了自己學霸人設的崩塌。隨後,翟天臨在質疑自己的微博下回覆:我說我不知道1+1=2也有人信吧。對於一個正常人類來說,實現「北大光華博士後」的目標有多難呢?
  • 翟天臨再爆論文抄襲 在國外可能被遣返
    在此次直播引起網友熱議後,翟天臨留言辯稱自己當時只是在開玩笑,但是這一回應並未解除網友的質疑。隨後,有網友查詢翟天臨的論文,結果發現,該論文複製比例高達40.3%!疑遭抄襲的原論文作者黃立華教授本人也在朋友圈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