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學分子結構2:價鍵理論

2021-02-08 中學學化學


      結構化學第二章《分子結構與性質》,分為五個課時。第一課時為 「共價鍵」。


      第二章、五個課時的內容如下。

      現在是 「課時2 分子結構 / 價鍵理論」。


一、分子的種類


      分子,是原子之間通過共價鍵而形成的粒子。有


    原子分子

    原子分子

   原子分子


      三者成鍵相同,但是空間結構有很大的不同。


   § 1.1 雙原子分子   


      由兩個原子構成的分子,是雙原子分子。


      有七種單質是雙原子分子。它們之間的共價鍵,由相同原子構成,叫非極性鍵。


      這七種單質的兩個原子之間,都只有一對電子,所以是單鍵,是 σ 鍵。


    雙原子分子

    都是直線型結構


    § 1.2 單原子分子


      稀有氣體物質,均以獨立的原子形式存在,通常把稀有氣體稱為 「單原子分子」。


      單原子分子,原子之間只有範德華力,沒有其它化學鍵。


    § 1.3 多原子分子——價鍵理論


      由三個原子、或三個原子以上構成的分子,是多原子分子。


      多原子分子的空間結構(立體結構)很複雜,可以有不同的形狀,V 型、四面體型、三角錐型、八面體型,等等。


      價鍵理論:就是為了解釋多原子分子的空間結構(立體結構)而產生的。


二、分子的空間結構——價鍵理論


      價鍵理論,是被形勢逼迫出來的。


      二十世紀初的物理世界,群星璀璨。


      原子光譜詮釋了原子結構。


      薛丁格方程計算出了原子軌道,揭示了電子運動的軌跡。


      分子光譜的發現,對解開分子結構之謎是偉大的革命:


    共價鍵的振動頻率

    反映出共價鍵的類型


      原子在組成 「原子核1電子對—原子核2」 的共價鍵時,到底發生了什麼情況呢?


      形成共價鍵的時候,電子、原子軌道是怎樣變化的呢?用什麼來解釋呢?用——


    價鍵理論


      價鍵理論很多,最著名的有三個。


    雜化軌道理論

     (鮑林,1932年)


    價層電子對互斥理論

    簡稱 VSEPR 理論

    (西吉維克,1940年)


    前線軌道理論

    (福井謙一,1951年)


      這三個價鍵理論,兩個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


三、多原子分子不能直接形成


      雜化軌道理論,是美國化學家鮑林與 1932 年提出的。


      鮑林之前,分子的 「形狀」 非常令人困惑。


      碳原子的 2Px、2Py、2Pz 軌道是相互垂直的(夾角 90° ),為什麼 CH4 分子卻是正四面體空間構型,鍵角是 109.5° ?


      為什麼 NH3 分子是三角錐,而且鍵角 ∠HNH 比甲烷的鍵角小?


      …………


      雜化軌道理論橫空出世了!


       許多多原子分子的空間構型,用雜化軌道理論都得到了合理的解釋。


    § 3.1 甲烷分子的矛盾性


      以含有一個碳原子、四個氫原子的甲烷分子 CH4 為例。 


    (1)甲烷分子的結構


      許多證據表明,甲烷分子的四個 C—H 完全相同:


    分子光譜

    CH4 分子只有一個峰


    二氯甲烷 CH2Cl2

    只有一種結構


    (2)碳原子的原子軌道


      碳原子的電子排布式為



      碳原子的軌道表示圖為 



         碳原子最外層的四個電子的原子軌道的形狀、形成 CH4 分子的形狀見圖 1。


圖1、三個 p 軌道垂直、

三個 C—H 也垂直


    § 3.2 甲烷分子是正四面體


      甲烷是對稱的正四面體,見圖 2。


圖 2、甲烷分子的空間結構


      結論:甲烷不是——


    碳原子軌道

    直接形成的


      碳原子最外層的 2s、2Px、2Py、2Pz 四個軌道,能量不同、形狀不同。


      這四個軌道必須變得相同,才能形成對稱的甲烷 CH4 分子。


      怎麼變化呢? 


    要形成多原子分子

    原子軌道必須改變


      雜化軌道理論由此而生。


四、雜化軌道理論


      不同能層的原子軌道,能量不同。


      相同能層的不同原子軌道,形狀不同(與原子核的距離不同),能量也不同。


    (n-1)d < ns < np < nd ...


      美國天才化學家鮑林提出:不同的原子軌道先 「雜化」 一下,能量、形狀都相同,再形成共價鍵。


      這就是雜化軌道理論。


     雜化軌道的形成規律:

    

     § 4.1 sp3 雜化


      σ 鍵和孤電子對數為 「4」,是 sp3 雜化。


       甲烷、氨氣、水分子,都是 sp3 雜化。


    (1)甲烷分子 CH4


      以碳原子 → 甲烷分子為例,碳原子最外層的四個軌道是這樣雜化的,見圖 3。 


圖 3、碳原子形成 sp3 雜化軌道


      甲烷分子的空間結構,用雜化軌道就可以解釋。


      四個相同的雜化軌道,分別與四個氫原子的 1s 軌道的電子重疊,形成四個 σ 單鍵 —— CH4 分子,圖 4。

      

圖 4、sp3 軌道(C) 與1s 軌道(H) 重疊


    (2)氨分子 NH3

 

      探討氨分子 NH3 的雜化軌道。看看 N 原子的電子排布式、軌道表示圖,見圖 5。


圖 5、N 原子的電子排布式、軌道表示圖

          

      氨分子形成三個 N—H 鍵,N 原子有一個孤電子對,一共要形成——


    四個雜化軌道 


        最外層的2s、2p 四個軌道參與雜化,所以也是



        N 原子的孤電子對佔據一個雜化軌道。


圖 6、氨分子的空間結構

(填充模型,或比例模型)


      氨分子是三角錐形結構。


      N 原子的孤電子對,對三個 N—H 的 σ 鍵有排斥作用。


      所以,三個 ∠HNH 鍵角是 107°(一個電子對,壓迫鍵角約 2.5°)。


    (3)水分子 H2O


      水分子 H2O:兩個 σ 鍵,氧原子兩個孤電子對,也是 sp3 雜化。


      但是 ∠HOH 鍵角更小,是 104.5°,見圖 7。


     § 4.2 sp2 雜化


      σ 鍵和孤電子對數為 「3」,是 sp2 雜化。


      BH3 中的 B 原子、乙烯 CH2=CH2 中的兩個 C原子,都是 sp2 雜化,見圖 7。


圖 7、sp2 雜化軌道是平面三角形


      BH3 分子中,形成三個 σ 鍵,沒有孤電子對,因此是 sp2 雜化。


      圖 7 中,硼原子最外層只有三個價電子,卻有四個原子軌道 2s、2Px、2Py、2Pz。 


      sp2 雜化時,只用前三個軌道即可,形成平面三角形的三個相同的雜化軌道。


      一個 p 軌道不參與雜化。


      不參與雜化的軌道,決定了三個雜化軌道的形狀。


      科學家們都把不參與 sp2 雜化的軌道算做 2Pz軌道,垂直於三個雜化軌道。

 

    (1)硼烷 BH3


       硼原子的三個雜化軌道,分別與三個氫原子的 1s 軌道重合,電子配對,形成三個 σ 鍵,見圖 8。


圖8、BH3 分子的空間結構

  

    (2)乙烯分子 CH2=CH2


      乙烯的兩個碳原子都是 sp2 雜化,兩個 2Pz 空軌道垂直於三個雜化軌道。


    兩個 C 形成 1 個 σ

    四個 H 形成 4 個 σ


     乙烯分子形成了五個 σ 鍵(共平面),剩餘的 2 個未雜化的 p 軌道電子重疊,形成一個 π 鍵(垂直於平面),見圖 9。


圖 9、乙烯分子的 sp2 雜化


    § 4.3 sp 雜化


      σ 鍵和孤電子對數為 「2」,是 sp 雜化。


    sp 雜化

    佔用 1 個 p 軌道

    剩餘 2 個 p 軌道相互垂直


     典型的 sp 軌道見圖 10。


圖10、sp 雜化軌道


      常見的 sp 雜化的分子是 BCl2、CO2 和 乙炔 HC三CH。


      乙炔分子的雜化軌道見圖 11 。兩個碳原子都是 sp 雜化,之間形成 σ 鍵,與兩個氫原子的 1s 軌道也形成 σ 鍵。 


圖11、乙炔分子的 sp 雜化


      碳原子剩餘兩個未雜化的軌道 2Py、2Pz,與雜化垂直,形成兩個 π 鍵。所以,乙炔的鍵角都是 180°,四個原子在一條直線上。


    4.4 孤電子對的計算


      教材上,是用公式計算。

       


      或者

      

    


      實際操作時,教材上的方法過於麻煩。


       如果先寫出分子的電子式,馬上就可以知道 「孤電子對數」(中心原子)。


五、價層電子對互斥理論

    (VSEPR理論)


      雜化軌道理論,較好地解釋了許多分子的空間構型。


      但是,都是在已經知道了分子的形狀之後,「事後」 做出的判斷。


      所以,有科學家拓展了雜化軌道理論,創立了 VSEPR 理論(價層電子對互斥理論)。


    共價鍵互相排斥

    孤電子對互相排斥

    距離越遠,越穩定


      VSEPR 理論,包括了雜化軌道理論,也解決了雜化軌道理論不能解決的問題。


                           (衷心感謝您的光臨)


  ————————————————————

  ————————————————————

微信號/QQ號:157 246 961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西三環北路 72 號

微信:teacher_zhao_beijng

相關焦點

  • 高二化學分子結構1:共價鍵
    (第一章連結:高二結構化學:原子結構(全))一、第二章《分子結構》備課說明       —— (5 課時)     1.1 第二章內容      教材全名,《物質結構與性質》(選擇性必修二,人教版 & 魯科版
  • 第十九講選修三-2、分子結構與性質(一)共價鍵分子結構
    而分子的性質的體現,不僅與組成分子的原子有關,也與分子的結構有關。分子的結構既有共價鍵的作用,也有立體構型的作用。這一部分專門研究分子的結構與性質之間的關係。(包括多原子離子)一、共價鍵1、共價鍵的分類在分子中,原子之間的作用力是共價鍵。共價鍵以形成共用電子對的形式產生作用力。
  • 問題一:價鍵理論和分子軌道理論有何區別?
    價鍵理論和分子軌道理論都是描述共價鍵形成的理論。價鍵理論認為:共價鍵是各含一個電子的原子軌道相互交蓋的結果。
  • 價鍵理論表白牆
    價鍵理論表白牆在有機化學中,一些化合物分子或離子的電子結構難以用一個經典的 Lewis 結構式準確表達。例如,用Kekulé結構表示苯分子時,苯的結構為單雙鍵交替的結構,但實際上,苯分子內所有C—C鍵的鍵長是相同的,顯然單一的 Kekulé結構並未準確表達其真實結構。事實上,這種情況普遍存在於π電子或p 電子發生共軛離域的分子體系中。例如,羧酸陰離子、共軛烯烴、不飽和羰基化合物等。
  • 「建分子模型,顯化學魅力」 ——高二化學組舉辦分子模型製作大賽
    本學期高二理科化學開設的是選修五《有機化學》,為了更加形象地理解有機物分子中各原子共線共面的排列情況,加深對分子空間結構的理解,提高學習化學的興趣,我校高二化學備課組於5月16日第八節課在東四樓會議室舉辦了分子球棍模型製作大賽,手工製作分子模型。
  • 價鍵理論和雜化軌道理論
    其實從這個氮分子的行程過程來看,就能很清楚的看到π鍵的重疊程度要小得多。價鍵理論能很成功的解釋了雙原子分子,但是在解釋多原子分子時就產生了局限性。一定要清楚,雜化軌道是來解釋分子或離子構型的。是基於某個分子已經存在的實際構型,用雜化軌道理論來解釋。
  • 第九章 分子結構
    其實從這個氮分子的行程過程來看,就能很清楚的看到π鍵的重疊程度要小得多。價鍵理論能很成功的解釋了雙原子分子,但是在解釋多原子分子時就產生了局限性。這裡只需要了解2個sp雜化軌道是直線型。直線型2個sp雜化軌道與氯原子的p軌道頭碰頭的重疊成鍵,構型為直線型分子。其過程如下所示。上面的例子是s軌道與p軌道之間的雜化方式。還有d軌道參與的雜化方式。
  •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和價鍵理論
    無機化學的核心的知識,就是氧化還原反應、原子結構、分子結構、配合物,以及離子晶體中晶格能、極化、分子間作用力等理論。因為這些內容都與元素部分相關。前面的學的稀溶液的依數性,熱力學也好,幾大平衡原理也好,都只是最基礎的東西。所以,核心部分的知識,一定要努力搞懂。今天的知識要點,是配合物的基本概念和價鍵理論。
  • 共價化合物一個分子中化學鍵數目的求法
    然而電子云的形狀和伸展方向在高中階段是不講的內容,而且有時根據以上理論很難畫出分子的結構模型圖,那麼在不畫出分子的結構模型圖的情況下怎樣得出一個分子中含有幾個化學鍵,並得出極性鍵和非極性鍵各有多少呢?下面介紹一種根據元素化合價進行推導的方法。
  • 價層電子對互斥模型理論及其應用
    分子的立體結構是指其原子在空間的排布,可以用現代實驗手段測定。例如,通過分子或離子的振動光譜(紅外或拉曼光譜)可確定分子或離子的振動模式,進而確定分子的立體結構;通過X-衍射、電子衍射、中子衍射、核磁共振等技術也可測定分子的立體結構。
  • 專題23 分子結構與性質
    (2)由原子軌道相互重疊形成的σ鍵和π鍵總稱價鍵軌道。 (3)判斷共價鍵類型規律:共價單鍵是σ鍵;而共價雙鍵中有一個σ鍵,另一個是π鍵;共價三鍵由一個σ鍵和兩個π鍵組成。 2、價層電子對互斥模型 (1)中心原子上的價電子都用於形成共價鍵:分子中的價電子對相互排斥的結果。如:
  • 分子軌道理論
    是現代共價鍵理論之一。它的要點是:從分子的整體性來討論分子的結構,認為原子形成分子後,電子不再屬於個別的原子軌道,而是屬於整個分子的分子軌道,分子軌道是多中心的;分子軌道由原子軌道組合而成,形成分子軌道時遵從能量近似原則、對稱性一致(匹配)原則、最大重疊原則,即通常說的「成鍵三原則」;在分子中電子填充分子軌道的原則也服從能量最低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規則。
  • 高頻考點90 三大理論與分子構型(選修3)
    高頻考點90 三大理論與分子構型(選修3)1.下列物質的分子中既有σ鍵,又有π鍵的是(  )①HCl ②H2O ③N2
  • 第二節 配合物的配位鍵理論
    第二節 配合物的配位鍵理論   一、配合物配位鍵理論的基本要點   配位鍵理論又叫配價鍵理論,其基本要點可歸納為三點:   1.中心離子和配位原子間是以配價鍵結合的,具有孤對電子的配位原子提供電子對,填入中心離子的外層空軌道形成配位鍵。
  • 碳原子結構理論的建立
    五、四面體構型假說在早期的有機化合物結構理論中,認為有機化合物的分子結構都是平面形的,即分子中所有的原子都處在同一平面內。例如,甲烷的碳原子和氫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但是按照平面結構理論,如果甲烷的兩個氫原子被兩個氯原子取代得到二氯甲烷,應當有兩個異構體,兩個氯相鄰或相間。實驗事實證明,組成為CH₂Cl₂的分子不存在異構體。
  • 共價分子的分子構型
    (思維導圖) §2.2 共價分子的分子構型 一、雜化軌道理論 1、>二、價層電子對互斥理論(VSEPR) 1.基本觀點: 分子的共價鍵(單鍵、雙鍵、叄鍵)中的電子對以及孤電子對由於相對排斥作用而趨向儘可能遠離彼此,分子儘可能採取對稱的結構。
  • 有機化合物的結構概念與結構理論
    (2)碳原子自相結合成鍵:在有機化學發展史上,類型學說佔有重要地位。它的創始人熱拉爾(Gerhardt,C.,1853)認為有機化合物是按照四種類型——氫型、鹽酸型、水型和氨型——中一個氫被一個有機基團取代衍生出來的,例如它們被乙基取代:
  • 高中化學知識點總結:鍵的極性與分子的極性
    (2)非極性鍵由同種原子形成的共價鍵,電子對不發生偏移,稱為非極性鍵。如,氫氣分子中的共價鍵就是非極性鍵。說明:判斷鍵的極性主要看組成該分子的原子種類。如果是由同種原子組成(A-A),那麼就為非極性鍵;如果是由不同種原子組成(A-B),那麼就為極性鍵。2.分子的極性分子也有兩種類型,極性分子和非極性分子。
  • 化學鍵和分子結構筆記
    化學鍵和分子結構1、正四面體構型的分子一般鍵角是109°28『,但是白磷(P4)不是,因為它是空心四面體,鍵角應為60°。2、一般的物質中都含化學鍵,但是稀有氣體中卻不含任何化學鍵,只存在範德華力。6、離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離子鍵,可能含有極性鍵(如NaOH),也可能含有非極性鍵(如Na2O2);共價化合物中不可能含有離子鍵,一定含有極性鍵,還可能含有非極性鍵(如H2O2)。
  • 化學鍵的本質是怎樣被揭示的
    今天分享給大家一篇關於「化學鍵本質」的文章,學習一下化學鍵理論形成的前因後果。20世紀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是量子力學和化學結合的初期,其發展狀況及特點可通過考察化學鍵理論中價鍵理論的形成而得到初步的了解。近代價鍵理論是在價鍵電子理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