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雨欲來風滿樓,許渾經歷了什麼,這句詩有沒有深刻的寓意呢?

2020-12-09 老街味道

前言

山雨欲來風滿樓,這句詩出自許渾的巜鹹陽城西樓晚晀》:

一上高樓萬裡愁,兼葭楊柳是汀州。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行人莫問當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

這是一首思鄉兼懷古之作,至於是不是有深刻的寓意,有人說倒也未必,可能只是單純的寫景而已。不過,更多的人認為,這句詩並沒有那麼簡單。

一、不要帶著有色眼鏡讀詩詞

很多讀者一看到許渾二字,知道他是晚唐詩人,於是戴上了有色眼鏡,習慣於吹毛求疵,認為這類作品「淺陋」 。周珽對於這種看法提出了批評:

可怪讀唐律者,多橫據「晚唐」二字在胸,致使用晦輩此等詩便用卑調概視,吹毛索瘢,徒煩饒舌。(明代周珽《唐詩選脈會通評林》)

那麼,什麼人是周珽批評的對象呢?不知道寫「滾滾長江東逝水」的楊慎算不算?楊慎在《升庵詩話》中評價許渾說:

唐詩至許渾,淺陋極矣,而俗喜傳之,至今不廢。高棅編《唐詩品匯》,取至百餘首。甚矣,棅之無目也。棅不足言,而楊仲弘選《唐音》,自謂詳於盛唐而略於晚唐,不知渾乃晚唐之尤下者,而取之極多。仲弘之賞鑑,亦羊質而虎皮乎?陳後山云:「近世無高學,舉俗愛許渾。」斯卓識矣。孫光憲云:「許渾詩,李遠賦,不如不做。」當時已有公論,惜乎伯謙輩之懵於此也!

楊慎說許渾是晚唐的詩人,唐詩到了他的手裡,極其淺陋,但是俗人喜歡傳播他的詩。

楊慎把高棅選太多許渾詩入《唐詩品匯》嘲諷為有眼無珠,認為楊慎認為許渾的詩是晚唐詩人中的下品,楊仲弘選《唐音》是掛羊頭賣狗肉。楊慎還引用蘇門弟子陳師道的話說,進來沒有高深的學問,所以大家都喜歡許渾的詩。

至於文人之間的口舌之爭,各有己見。我們還是自己來欣賞這首詩吧。

二、 山雨欲來風滿樓 有深刻的寓意嗎?

在清代吳昌祺《刪訂唐詩解》中,他評價這首詩的時候說:

當時長安何至如此?詩人語多太過也。

所謂的深刻寓意,往往是指借寫景來暗喻時事或者託物喻志。這也正是「山雨欲來風滿樓」這句詩常常被後人使用的原因。用來比喻局勢在重大變化前夕的跡象和氣氛。

吳昌祺認為,假如許渾有此意暗示時局的話,未免太過,當時的唐朝廷還不至於山雨欲來。

可見,這句「山雨欲來風滿樓」,作者可能僅僅就是寫景而已,並沒有影射時局的意思。這整首詩也未必有此意,可能就是思鄉兼懷古而已。

是這樣嗎?看完整首詩再說。

三、思鄉之意懷古之情

從第一聯說起:

一上高樓萬裡愁,兼葭楊柳是汀州。

許渾是潤州人,即今天的鎮江市,他在鹹陽登高望遠用蒹葭楊柳之景,來和家鄉的景物作對比,可以理解為一種思鄉之情。

第二聯:

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頷聯就是本文關注的問題。到底是不是有感慨時局之意呢?

這一聯的寫景, 清代姚鼐在《五七言今體詩鈔》中認為,並不緊扣鹹陽很可能是許渾先有了這一聯,後來敷衍成篇而已。

姚鼐所說的可能性當然存在,例如晏殊的「無可奈何花落去」,分別寫入了一首詞和一首詩中。

話說回來,雖然寫景並不緊扣鹹陽的景物,但是未必不是感慨長安的時局。

第三聯:

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

假如說上一聯寫景有感時之意,則這一聯寫景有懷古之意。 秦苑、漢宮,物是人非,空見鳥落蟬鳴,夕、秋,都有蕭颯之感。

古詩中的懷古,往往有今昔對比的意思。

第四聯:

行人莫問當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

懷古之情,殷鑑之意,勸君莫問,閉上嘴巴看看渭水東流而去吧。

從整首詩來看環環相扣,第一聯寫景,有思鄉之意,第二聯寫景,難免沒有感時之意,第三聯寫景有懷古之意。第四聯,勸君莫要作古今之比徒增煩惱,江水依舊東流,個人的想法起不到什麼作用。

晚唐之亂,在與藩鎮割據與宦官亂權,假如沒有撥亂反正的本事,還是學學白居易明哲保身最好,少說話,躲得遠遠的,別濺到身上血。

結束語

關於「山雨欲來風滿樓」是不是有何深刻的寓意?雖然前人有不同看法,但是結合整首詩來看,通過寫景來感時懷古是古詩常見的手段,這就是中間二聯的含義。

至於為什麼許渾(約791~約858)有「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感覺,我們就不太清楚了,畢竟在他生活的時代,個人、國家、時局總會有一些浮沉動蕩之事。

例如發生在公元835年(唐太和九年)的甘露之變,當時的許渾四十多歲。唐文宗作為一個皇帝,清除宦官不成,反被宦官控制,跟隨自己的大批朝廷官員被殺甚至滅門。而早就洞察是非,遠遠躲到洛陽的白居易渡過了幸福的晚年。

讀書人的使命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但是晚唐時期的國事家事天下事卻一言難盡。

山雨欲來風滿樓,許渾當時寫這首詩的時候,到底感受到了什麼呢?

@老街味道

觀宋填詞161|狀元吳潛兩度為相,詞風近辛棄疾,卻被奸臣下毒而亡

相關焦點

  • 唐代詩人許渾的10首名詩,山雨欲來風滿樓
    許渾,唐代詩人,晚唐最具影響力的詩人之一。他的詩歌五律和七律都非常好,後人稱他與詩聖杜甫齊名,更有「許渾千首詩,杜甫一生愁」的說法。今天和大家讀許渾的10首著名詩歌。1、鹹陽城東樓唐代:許渾一上高城萬裡愁,蒹葭楊柳似汀洲。
  • 「山雨欲來風滿樓」上半句是什麼?絕妙詩句背後,是時代的悲歌!
    「山雨欲來風滿樓」,唐朝詩人許渾《鹹陽城東樓》中的名句,這位許渾老哥名氣不大,《唐詩三百首》入選兩首五言詩,加起來也不夠這句「山雨欲來風滿樓」打上一個回合,現如今,我們用這句詩來比喻局勢即將發生重大變化之前的肅殺跡象,那麼,在當時的許渾面前,究竟有著怎樣的局勢變化呢,先看全詩,一首非常工整的七律:鹹陽城東樓一上高城萬裡愁
  • 晚唐最驚豔的一首詩:山雨欲來風滿樓的上一句
    鹹陽城東樓 / 鹹陽城西樓晚眺 / 西門朝代:唐代     作者:許渾一上高城萬裡愁,蒹葭楊柳似汀洲。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沉 通:沈)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行人莫問當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
  • 「山雨欲來風滿樓」的上句一樣經典,也是7個字,美得令人沉醉
    那這詩到底是真的寫得好,還是水平一般呢?其實從詩詞的格律及工整度,甚至精神內核來看,以唐宋的標準,這詩確實不算好。可放到今天,這樣的詩風就是很對咱們的胃口。與這句詩類似的,還有本期我們要說的這句「山雨欲來風滿樓」。這7個字出自許渾的《鹹陽城東樓》,如今是很有名氣的,不少地方的語文教材都選入了它,很多老師要求全文背誦。但事實上,在古代這首詩其實是被群嘲了千年。它難道真的沒水平嗎?
  • 「山雨欲來風滿樓」上一句是什麼?僅7個字,卻寫出獨一無二的美
    古詩中誕生了不少家喻戶曉的成語和金句,但很多時候我們卻並不知道出處,也不知道它的上下句,比如本期要和大家說的「山雨欲來風滿樓」。這句詩如今仍被廣泛地使用著,用來形容大事發生前的風起雲湧之勢。這句詩出句唐代詩人許渾的《鹹陽城東樓》,這是一篇流傳了1000多年的千古名篇。
  • 「山雨欲來風滿樓」的上句是什麼?
    「山雨欲來風滿樓」這句詩,經常被人引用,來表現戰爭、矛盾或重大變革到來之前的緊張氣氛,但很多人不知道它的上句是什麼,作者是誰?今天,一起來弄清楚全詩:鹹陽城東樓唐·許渾一上高城萬裡愁,蒹葭楊柳似汀洲。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
  • 「山雨欲來風滿樓」為何進不了《唐詩三百首》?大家質疑什麼?
    俗話說「山雨欲來風滿樓」,一般來說指的是有大事要發生了,因而氣氛開始漸漸緊張。很多人經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以表示自己有危機意識。然而,如果遇到真正了解這句話的行家裡手,那些常常念叨「山雨欲來」的人,或許就要尷尬了。因為首先一個問題,他們或許就答不上來:「這句話到底出自哪裡?上下句是什麼?」
  • 《清明》這首詩的作者到底是誰?莫非真的不是杜牧?
    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這是《鹹陽城西樓晚眺》這首詩的前半部分。乍一讀,前面三句似乎毫無亮點可言,然而當我們讀到「山雨欲來風滿樓」時,禁不住被詩人的運筆深深震撼。這該是一種什麼樣的景象呢?同時,還有一種有大事將要發生的感覺。山雨欲來風滿樓,甚妙!多年前,讀到這首詩,就讓我印象深刻。如今再讀,依舊對詩人充滿了崇拜。我想,讀過這句詩的朋友不在少數吧,有誰知道這是哪位詩人寫的嗎?許渾。
  • 很多人只知「山雨欲來風滿樓」,上句卻不清楚了,巧妙得讓人驚嘆
    有無數經典之作的詩詞,每一首中又會有點睛之句,一下子讓整首詩就亮眼起來了。像這樣的句子有很多,而我們也只習慣性的記住了這些亮眼的句子。能夠隨口背得出來,但是要說出自何人之作或者是出自於哪一首詩,我們就說不出其所以然了。有時候我們的記憶會混亂,把某兩首詩的名句混到一起。
  • 山雨欲來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山雨欲來,「山雨欲來風滿樓」的省略,指預示有事情發生。出自:鬱達夫《大風圈外》:「這一種不平,怨憤,與被壓迫的悲啼,以及人心躍躍山雨欲來的空氣,實在還不只是一個教會學校裡的輿情。」近義詞有:山雨欲來風滿樓,山雨欲來是中性成語,可作定語;指預示有事情發生。山雨欲來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山雨欲來(shān yǔ yù lái)成語釋義:「山雨欲來風滿樓」的省略,指預示有事情發生成語出處:鬱達夫《大風圈外》:「這一種不平,怨憤,與被壓迫的悲啼,以及人心躍躍山雨欲來的空氣,實在還不只是一個教會學校裡的輿情。」近 義 詞:山雨欲來風滿樓成語用法:可作定語;指預示有事情發生。
  • 俗話說:「山雨欲來風滿樓」,前面一句更經典,卻十人九不知
    本期我們要說的是著名詩句「山雨欲來風滿樓」,出自《鹹陽城東樓》,僅僅7個字,卻氣象萬千,頗有風雲際會,呼之欲出的大境界,那麼此詩究竟是出自何人之手?它的上一句其實同樣精彩和巧妙,連起來讀更加的雄渾壯闊。
  • 「山雨欲來風滿樓」「語不驚人死不休」,這些詩句你知道出處嗎?
    山雨欲來風滿樓【原義】比喻重大事件發生前的緊張氣氛。《鹹陽城東樓》【許渾】一上高樓萬古愁,蒹葭楊柳似汀洲。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行人莫問當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創作背景】一個秋天的傍晚,詩人登上鹹陽古城樓觀賞風景,即興寫下了這首七律。此詩大約是許渾於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年)任監察御史的時候所作。此時大唐王朝已經處於風雨飄搖之際,政治非常腐敗,農民起義此起彼伏,詩人登高賦詩表達對國家未來的擔憂。
  • 讀許渾的《鹹陽城西樓晚眺》,登高弔古,抒發鄉愁與感慨歷史興亡
    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行人莫問當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這是唐朝詩人許渾題下的一首詩。詩人登臨高處,極目遠望,觸景生情,抒發了縈繞心中濃濃的思鄉之愁。而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呢?面對此情此景,那麼荒草野花與鳴蟬飛鳥沒有感覺,可人的心中卻難以抑制傷感。最後的尾聯當中,詩人則以景語作結,運用了流水這一意象,意味深長,耐人尋味。「一上高城萬裡愁,蒹葭楊柳似汀洲」當中,詩人主要敘述了自己登上高樓之後所見到的畫面,而眼前的畫面讓他觸景生情,心中濃厚的思鄉之情再也難以壓抑。
  • 清歡且盡三春樂,閒飲能消五載愁,這些詩因雨而唯美,因你而筆柔
    常見的類型有五律,七律和排律三種。律詩是漢族文學的寶貴財富,而且具有重要意義,一般有幾個字說幾言。鹹陽城西樓晚眺一上高樓萬裡愁,蒹葭楊柳似汀洲。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行人莫問當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
  • 君不見,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拾得物外通靈句,儘是人間唯美詩《君不見》曉東集句系列作品之七君不見·風滿樓作者:艾曉東(集句)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秦樹晚,漢宮秋。送客添新恨,聞笛憶舊遊。2.君不見,長江日夜東流水,兩岸蘆花一釣船。蟬響夕陽風滿樹,雁橫秋浦雨連天。身何處,心渺然。借問釣魚者,持竿多少年。
  • 山雨欲來風滿樓!十句寫風的古詩詞絕唱,千古名句感受人生百味!
    無憂無慮的心被風吹皺,這是「惱人的風」;心如止水的心被吹得春心蕩漾,這是「撩人的風」。清風明月無人管,並作南樓一味涼。語出宋代詩人黃庭堅《鄂州南樓書事》。「無人管」對於有志之士而言意為這荒廢人生,對於胸無大志之人而言意味著閒暇人生。
  • 10首詩紅人不紅的詩,很多人都讀過,但很少有人知道作者是誰
    在詩詞圈,有些人的作品永遠都比本人的名氣要大,寫了不少好詩好詞,但本人並沒有大紅大紫。下面10首詩中的名句很多人都耳熟能詳,但卻對其作者和整首詩不甚知曉。 1.
  • 晚唐詩人許渾,擅長借景寫情,這首五律難倒了多少人?
    站在詩人的角度來讀詩,我是沉於古詩。(全文共2900字,讀完大約需要6分鐘,如果您暫時沒有時間,建議先收藏哦) 晚唐詩人許渾,是借景寫情的高手。我們熟知的千古名句,「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就是出自他的手筆。
  • 網絡詩歌鋪天蓋地,如何理解《隨園詩話》「骨裡無詩莫浪吟」?
    打開如今的網絡,詩歌幾近鋪天蓋地,如何理解《隨園詩話》「骨裡無詩莫浪吟」的勸誡?《隨園詩話》是清代袁枚的一本關於詩詞理論方面的著作。而作為詩話,自然傾注了作者本身的詩詞觀。那我們今天從後人的視角來看,袁枚本人的詩的流派和特色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