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又到了每晚的精彩時光!小編在這裡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些精彩的知識!
上一篇小編分享了自己對學習Python語言分支結構的理解和身體BMI指數代碼,這一篇小編跟大家分享小編自己學習Python語言循環結構的理解和一段關於圓周率比較有趣的代碼。
小編對Python語言循環結構的運用,理解為像人的手臂,來執行人的大腦發出的指令,達到我們的想要的結果。
一、Python語言循環結構知識的分享
小編在這裡也不廢話了,先給大家來點乾貨,開開胃口。
Python語言循環結構分為遍歷循環和無限循環。
遍歷循環:使用方法是for+循環結構+in+遍歷結構,最後語句塊輸出,遍歷循環通常的應用有計數循環、字符串循環、列表循環、文件循環等等,小編覺得遍歷循環結構的功能還是蠻強大的,只要Python程序變量中含有元素都可以使用遍歷循環。
無限循環:通常是由條件來執行的,使用方法是while+條件,輸出語句塊,來進行無限循環的,直到語句塊不符合條件時,才終止程序運行,輸出結果。
二、小編這裡把一段圓周率有趣的代碼分享給大家
這段圓周率代碼如下:
#CalPiV2.py
from random import random
from time import perf_counter
DARTS = 1000*1000
hits = 0.0
start = perf_counter()
for i in range(1, DARTS+1):
x, y = random(), random()
dist = pow(x ** 2 + y ** 2, 0.5)
if dist <= 1.0:
hits = hits + 1
pi = 4 * (hits/DARTS)
print("圓周率值是: {}".format(pi))
print("運行時間是: {:.5f}s".format(perf_counter() - start))
通過這段代碼可以用Python語言來計算圓周率,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嘗試一下,小編在這裡分享一本書給大家,就是下面這張圖中的書籍,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想拓展見識的朋友也可以關注一下,書籍是人類的老師,小編是大家的良友!
總結:又到了每天告別的時間了,小編每天會堅持有灰太狼精神的「我一定會回來的」,請期待小編明天為大家分享更多更有趣的知識,在這裡請大家給小編一點鼓勵,比如說多多點讚,多多關注,多多收藏!願未來與諸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