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兩岸嘉賓在論壇上相互交流。新華社記者 張國俊 攝
第六屆川臺農業合作論壇17日在臺灣雲林縣舉行,四川省有關部門和部分市州政府分管農業負責人、農業專家學者以及相關行業協會、企業代表,臺灣客家商會和高雄、新竹、苗慄、南投、彰化、雲林等市縣農會及企業代表等近300人參加論壇,共同探討農業可持續發展和川臺農業合作新機遇。
四川省副省長堯斯丹在論壇致辭表示,四川與臺灣血脈相通,因「文緣」相融,因「業緣」攜手,因「信緣」相近,因「姻緣」相親,兩地近年來文化交流頻繁,經貿合作緊密。他說,四川是農業大省,土地肥沃,物阜人豐,農業有精耕細作的傳統,盛產各類農副產品,糧油作物種類繁多,畜牧、水產資源十分豐富。
堯斯丹表示,熱忱歡迎臺灣朋友多到四川走一走、看一看,尋找農業合作商機,也期待通過本屆論壇的交流探討和實地考察,學習和借鑑臺灣在現代農業和鄉村建設的智慧與經驗,相信在川臺兩地共同努力下,川臺農業合作交流必將提升到新高度、譜寫新篇章。
據介紹,近年來,四川憑藉農業資源豐富、基礎良好、市場巨大、政策優渥等比較優勢,與臺灣在精緻農業、現代農業方面開展有效對接,合作領域廣泛。截至去年底,四川共有臺資企業2317家,項目投資總額197億美元,各項指標均位居西部地區第一位。其中,在川臺資農業企業發展迅速,川臺農業合作已逐步形成多層次、全方位合作的良好態勢,合作項目近300個,金額超過20億美元。
臺灣雲林縣縣長張麗善在致辭時表示,這是川臺農業合作論壇首次在雲林舉辦。雲林是臺灣農業大縣,每年產值超過新臺幣800億元。雲林與四川各方面來往密切,希望借論壇之機相互分享農業經驗,未來尋找更多合作機會。
2014年以來,川臺農業合作論壇每年在四川和臺灣輪流舉辦,已成為兩地農業交流的品牌活動和促進兩地農業合作的重要載體,有力促進了雙方在農業項目、技術、人才和資本方面的合作,形成了川臺農業交流合作長期機制,有力推動了四川農業產業化、農業現代化和生態觀光農業發展,也為臺灣企業拓展西部市場創造了機遇,實現了互利雙贏。
本屆論壇以「友善大地,永續農業」為主題,由四川省農學會、四川省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和臺灣《旺報》、雲林縣農會主辦,臺灣客家商會和高雄、新竹、苗慄、南投、彰化等市縣農會以及四川省農科院、四川發展(控股)公司協辦。
多次派員參加論壇的臺灣鵬景集團董事長王仲鵬表示,兩岸農業合作有很大發展空間,臺灣有機農業技術以及農產品加工製造、文創旅遊、養老康養等相互融合的經濟和商業模式比較成熟,對大陸農業產業轉型升級有借鑑意義。集團在大陸投資成立鵬景(中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陸續在南京、馬鞍山、蘭州、泰安等地設立示範基地,引入臺灣的原礦家有機農法,打造完善的有機種植技術、管理制度與銷售平臺,確保農產品安全。
出席論壇的嘉賓和代表分別介紹了當地農業特色和發展情況,還就川臺農業產業合作項目進行現場推介對接和交流。在臺期間,四川農業代表團還前往部分臺灣基層農會、農業園區、農業和生物科技企業參觀交流。
第六屆川臺農業合作論壇在臺灣雲林縣舉行
4月17日,由四川省農學會、四川省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臺灣《旺報》社、雲林縣農會主辦的第六屆川臺農業合作論壇在臺灣雲林縣舉行。四川省副省長堯斯丹,旺旺集團副董事長胡志強、雲林縣縣長張麗善出席論壇並致辭。四川省有關部門負責人、農業專家學者、部分市(州)分管農業負責人和相關行業協會、企業代表,臺灣客家商會和高雄、新竹、苗慄、南投、彰化、雲林等縣(市)農會及企業代表等近300人參加論壇。《旺報》社長黃清龍主持論壇。
四川省副省長堯斯丹在論壇致辭表示,四川與臺灣血脈相通,近年來文化交流頻繁,經貿合作緊密。四川是農業大省,盛產各類農副產品,糧油作物種類繁多,畜牧、水產資源十分豐富。歡迎臺灣朋友多到四川走一走、看一看,尋找農業合作商機,也期待通過本屆論壇的交流探討和實地考察,學習和借鑑臺灣在現代農業和鄉村建設的智慧與經驗。相信在川臺兩地共同努力下,川臺農業合作交流必將提升到新高度、譜寫新篇章。
旺旺集團副董事長胡志強致辭時,寄語川臺農業合作要像走路時兩條腿協同配合,唯如此才有廣闊合作前景。他還將自己多次來川參訪的心得體會分享給臺灣各參會農會,呼籲他們及早組團前往參訪交流,讓有著「天府之國」美譽的四川和臺灣農業第一大縣雲林碰撞出合作的火花。
臺灣雲林縣縣長張麗善致辭表示,這是川臺農業合作論壇首次在雲林舉辦。雲林是農業大縣,農漁畜牧業年產值超過800億元新臺幣,位居全臺首位。雲林與四川各方面來往密切,希望此次在川臺經貿合作、農產品交流、農業經驗分享方面有深入交流,也尋求更多與四川合作的機會,並把雲林最優質農產品介紹給大陸民眾。
圍繞「 友善大地 永續農業」主題,論壇還設置了主題演講、農業推介和農業交流等多個環節。臺灣前農業主管部門負責人、臺灣大學名譽教授陳保基,四川農業大學黨委書記莊天慧,成都市副市長劉旭光,臺灣大學農學院院長盧虎生,成都尚作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龍淼作主題演講。四川部分市州分管農業負責人和企業、園區負責人,臺灣參會農會負責人等作了交流發言,分別推介當地農業特色和發展情況。出席論壇的嘉賓和代表還就川臺農業產業合作項目進行現場對接交流。
在臺期間,四川農業代表團還前往部分臺灣基層農會、農業園區、農業和生物科技企業參觀考察,開展交流。
據了解,川臺農業合作論壇是兩地農業交流品牌活動,自2014年開始,每年在四川和臺灣輪流舉辦。憑藉農業資源豐富、基礎良好、市場巨大、政策優渥等比較優勢,四川與臺灣在精緻農業、現代農業方面開展有效對接,合作領域廣泛。截至去年底,四川共有臺資企業2137家,項目投資總額197億美元,各項指標均位居西部地區第一位。其中,在川臺資農業企業發展迅速,川臺農業合作已逐步形成多層次、全方位合作的良好態勢,合作項目近300個,金額超過20億美元。
論壇現場
四川省副省長堯斯丹致辭
旺旺集團副董事長胡志強致辭
四川省農業代表團參訪臺灣彰化縣、雲林縣
第六屆川臺農業合作論壇4月17日在臺灣雲林縣舉行。4月16日,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長堯斯丹率領的四川省農業代表團來到臺灣彰化縣和雲林縣,圍繞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精緻農業市場拓展等主題開展參訪交流,以期藉助川臺農業合作論壇平臺加強合作,不斷做強做大四川農產品產業鏈。
「菇」芳「恣」賞的背後,是智能科技的魔性!
走進位於彰化縣的魔菇部落,四川農業代表團就被色彩絢麗的蘑菇元素所吸引。精心彩繪的部落導覽圖,彰顯生產、生態與生活的「三生」農業發展理念留影角落,以及琳琅滿目的蘑菇農產品變身保健品與護膚品……魔菇部落在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理念下,堅持以農為本,用科技優化技術,用創意說出故事,走出了傳統農業轉型發展的新路子。而這,正與四川探索用文旅結合方式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不謀而合。
代表團深入了解了黑蠔菇從出菇期、養菌期到上市進餐桌,再到通過萃取原料進行產品開發,從而實現提升作物附加價值的全過程。「蕈優科技」負責人方世文表示,從「大村農場」轉型為年吸引遊客10逾萬人、年銷售額超2億元人民幣的「魔菇部落」,主要依託了四方面優勢:一是具備優勢菌種生產專利;二是具備智能化菇蕈製造生產工廠;三是具備機能性菇蕈原料萃取與產品開發技術,實現農產品變保健品、護膚品;四是大力發展三產業,打造了親子休閒、生態旅遊和樂活美食三大主題農場,讓農產業鏈條得到延伸。
「四川銀耳大縣通江縣剛在4月11日正式投產銀耳面膜,在魔菇主題商店也發現有銀耳面膜護膚品。兩地在農產品附加值研發上具有合作空間。」四川省經濟合作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毛業雄看來,魔菇部落的模式可以為四川的食用菌產業帶來啟發,四川正在大力發展食用菌 「我們還有很多提升空間,四川從這裡可以學到很多新理念。」相信隨著此次參訪交流的不斷深入,川臺農業合作將形成更多共識,尋找到更多新的突破口。
結束了彰化縣的參訪,代表團來到此次論壇的舉辦地——雲林縣,參訪吉田花卉生產合作社蘭花基地、雲林縣農產物流中心,並與農會負責人座談交流。
以「朵」計價的背後,是蝴蝶蘭保鮮技術的精進
「我們的蘭花基地主要以生產蝴蝶蘭為主。由於走紅國際蘭展,且通過了多個國家的溫室認證許可和海運貨櫃檢疫, 2/3遠銷東南亞、美國、加拿大等地,甚至連極熱氣候的杜拜和極冷氣候的俄羅斯,都能維持一定時間的花期。」基地負責人揭秘了培育優質蘭花品種的要素之一——水草的使用。「經過反覆試驗,大陸的水草品質好,能更好適用在蘭花栽培中,這裡所有的育苗成分都使用了大陸水草。」
此外,分散在8000平米生產基地的20個溫室大棚,採用自動光控系統,並用冷氣模擬山上溫度,使得這裡培育的蝴蝶蘭花瓣大且顏色十分鮮豔。據介紹,由於不斷研發新保鮮技術,大幅降低了切花運輸過程的折損率,以蝴蝶蘭胸花為例,以「朵」為計價單位,蝴蝶蘭經濟價值得到顯著提升。
基層農會交流熱絡的背後,是論壇6年初心不改
在與雲林農會負責人座談交流時,四川農業代表團團長、副省長堯斯丹表示,四川與雲林的交流始於2006年,歷經10多年的發展,隨著交流的深入,我們之間加深了了解,進一步加深了友誼。在這之中,雲林農會等基層組織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深層次推動合作,我們帶著誠意,來到雲林舉辦第六屆川臺農業合作論壇並考察參訪,希望進一步鞏固雙方交流與合作,共同發揮各自優勢,為當地民眾創造更多福祉。
農會總幹事簡明欽表示,「四川與臺灣情感最濃密」,兩地農業資源豐富,合作空間廣闊,在共同推動「一鄉一品」精緻農業發展中值得相互借鑑學習。
讓每個農產品的背後擁有高附加值的產業鏈;讓四川的農產品走出去,臺灣的農產品引進來;讓每屆論壇為兩地農業發展帶來新理念與新實踐;讓「兩岸關係好,臺灣才會好」成為民眾的共識,是川臺農業合作論壇6年來一直堅守的初心。相信正在舉行的第六屆川臺農業合作論壇系列活動,能助力「精耕農業 當好示範」,川臺攜手描繪出鄉村振興的美好藍圖。
參訪彰化魔菇部落休閒生態農場
參訪吉田花卉生產合作社蘭花基地
友善大地,永續農業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樊邦平 文/圖)4月17日,第六屆川臺農業合作論壇在臺灣雲林縣舉行,本屆論壇以「友善大地,永續農業」為主題,300餘名兩地相關機構、農業企業和民間組織代表參加論壇。
胡志強在論壇現場致辭
遂寧、眉山等市(州)分管農業負責人和企業、園區負責人與臺灣高雄市農會、苗慄縣大湖鄉農會等負責人作了交流發言,並分別介紹了地方農業特色和發展情況,與會嘉賓和代表還就川臺農業產業合作項目進行現場對接交流。臺灣雲林縣、苗慄縣等地的農會還在會議現場展示了地方特色農副產品。
在臺期間,四川農業代表團還將分成14個專項團,分別前往部分臺灣基層農會、農業園區、農業和生物科技企業參觀考察,開展交流。
近年來,四川憑藉農業資源豐富、基礎良好、市場巨大、政策優渥的比較優勢,與臺灣在精緻農業、現代農業方面開展了有效對接,加強了合作,連續六年成功舉辦的川臺農業合作論壇,已成為促進兩地農業合作的重要載體,有力促進了川臺兩地在農業項目、技術、人才和資本方面的合作,形成了川臺農業交流合作長期機制,論壇對促進四川農業產業化、農業現代化和生態觀光農業的發展起到了強有力的助推作用,也為臺灣企業拓展西部市場創造了機遇,實現了互利雙贏。
截至目前,川臺農業合作項目近300個,金額超過20億美元,在我省已有國家級「臺灣農民創業園」2個,省級「川臺農業合作示範基地」20個,川臺農業合作逐步形成多層次、全方位的良好合作態勢。
四川省政府副省長堯斯丹,中國國民黨前副主席、前臺中市市長、旺旺集團副董事長胡志強出席論壇並致辭。
四川這11類農特產帶給臺灣朋友看看都有啥
4月17日,第六屆四川臺灣農業合作論壇在臺灣雲林縣啟幕。此前,於4月15日抵達的四川農業代表團已分成主體團和若干專項團,開始了考察交流活動。
兩日來,記者跟隨四川農業代表團主體團,深入彰化縣和雲林縣等地考察。在考察交流的同時,主體團的行李箱中還塞滿了從四川各地精挑細選的農副產品,一邊考察交流,一邊推介。
臺灣苗慄縣農會總幹事梁召明在展示新津剪紙
「這是青神竹編,兩隻熊貓全是由竹絲編制而成,又叫竹編畫,被列入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它是四川最具特色的農業名片之一」。
4月15日下午,四川農業代表團主體團團長就將一幅青神竹編畫送到了臺灣工商協進會理事長林伯豐手中,由此拉開了四川農業代表團的臺灣之行和「川字號」農副產品的推介之旅。
這份竹編畫由青神縣的竹藝大師陳雲華團隊創作,細竹絲編制的兩隻大熊貓憨態可掬,栩栩如生。
「四川是竹產業大省,竹資源豐富,竹藝品精美,將青神竹編首先推介而出,既是對四川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的彰顯,也是對四川擦亮農業大省金字招牌行動的生動詮釋。」四川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毛業雄介介紹,選擇此行的推介產品,省農業農村廳考量了許久,最終決定,以不同地區的特色農副產品作為代表,既體現了四川農業特色,更推介四川各地的農業品牌。
此次四川代表團帶來的農副產品共有11類,除了青神竹編外,還有眉山泡菜、自貢香辣醬、達州渠縣黃花、綿陽天虹絲巾等,其中渠縣黃花最多。
在隨後的考察交流活動中,這批「川字號」農副產品還將隨著四川代表團,亮相臺灣多個地區,並將被推介給中國國民黨前副主席、前臺中市市長、旺旺集團副董事長胡志強,彰化縣縣長王惠美,雲林縣縣長張麗善,臺灣商業總會理事長賴正益,苗慄縣縣長徐耀昌,臺灣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梁等臺灣知名政商人士。
毛業雄告訴記者,與往年不同,今年推介的農副產品全以四川地方名優特為主,背後的原因是近年來四川各地著力打造區域農業品牌,湧現出了一批批獨具特色的農副產品,這擴大推介的選擇面。
近年來,四川不斷擦亮農業大省金字招牌,各地也湧現出了一批獨具特色的農業品牌。2017年,四川便啟動了優秀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和優質品牌農產品推介活動,截至目前已面向社會推介30個優秀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和150個優質品牌農產品,四川「三品一標」農產品數量也再創新高,達到5320個,數量全國第二,西部地區第一。
>>川臺農業合作論壇四川主體團精挑細選的11類「川字號」農特產,有你家鄉的沒?
眉山青神竹編畫
樂山竹葉青茶葉
綿陽天虹絲巾
成都天府源九寶農特產品
廣元七絕產品
南充六合綢巾
新津剪紙
眉山泡菜
自貢香辣醬
渠縣黃花
川紅茶
(根據新華社、人民網、中新社、四川省臺辦、四川在線等綜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