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土地被荒廢,根本原因是哪些?
文/農村曉劉
以前去農村到處可見的都是一副田間忙碌的景象,各種農作物搖曳生姿,玉米小麥等等散發著清香味。但是現在明顯我們可以發現再去農村很少會見到在田間忙碌的人,大部分的土地都是處於荒蕪的狀態。這究竟是為什麼呢?土地對於農民來說使他們的根本,以前有土地就有飯吃,通常還會為了兩家人交界的土地爭的不可開交,那麼現在為什麼沒人願意種地的呢?
第1點,種地沒辦法養活家人。
以前農民種地主要的目的是自己吃同時還可以把多餘的糧食換點錢。現在卻不一樣單純守著幾畝地過活,一年收的糧食吃確實不愁,但是生活卻根本不行。現在農村各項的支出也比較多,孩子上學,人情禮往,如果再生病,家裡的支出真的是非常的大。
而種地一年到頭也賺不了多少錢,現在對於農民來說,基本上就是夠吃就行。要養家餬口就不能把雞蛋全部放在一個籃子裡,所有的時間和精力全部投入到工地上,那麼很可能僅僅只能解決溫飽。千萬不能出現什麼事情家裡拿不出錢,完全是無能為力。
兒女上學的成本對於很多農民來說也是非常大的,雖然現在有教育基本上減免了學費,但是孩子的生活費和其他的各項支出,對於單純依靠種地作為主要經濟來源的農民來說,根本負擔不了的。
於是越來越多的人就不再種地,而是走出大山去外出打工,雖然一年到頭非常的辛苦,幹的都是一些勞力活,全部是重活,苦活累活,而且收益也比較低,但總體說起來肯定是比種地划算的。再不濟一年也能掙個幾萬塊錢,而種地根本收不了這麼多錢。
第2點種地的效益太低。
大家都知道糧食的價格向來是比較低的,像玉米小麥通常都是在一塊左右徘徊,現在的一塊錢大家都知道它的購買力有多少了。而其他的生活用品以及食物等都是在不斷的飆升,想通過種糧食來賺錢去換其他的東西根本是行不通的。
總的說來種地的效益真的是太低了,農民如果苦巴巴的守在那幾畝地上,家裡的生活肯定是會特別的艱難。而且農村通常種地還並不能夠保證風調雨順,年年大豐收,很多時候遇到乾旱或者雨水過多的年景。一般肯定是會有巨大的損失,往往種的糧食還挽回不了當初投入的成本總體來說絕對是賠本的。
雖然說國家對於這樣的損失會有一定的補貼,但總體來說種地這一項肯定是沒有賺到錢。現在種地想要賺錢,肯定還是得在平原地區大規模機械化。但是現在的農民又有哪些人可以承包這麼多的土地,並且使用現代化的機械設備呢。
就拿我們陝南農村來說,由於都是山地,所以本來土壤的肥沃程度就不高,而種地投入的成本也非常的大,僅僅牛工耕地這一項就是一天200塊錢,另外農藥化肥種子,還有種地和收割的人工錢,加起來最後是所收穫糧食價值的1.5倍。
第3點沒有種地的勞動力。
現在農村其實還有一些人在種地,但基本上都是中老年人四五十歲甚至六七十歲。他們是疏於無法外出打工,只能留在家裡,所以得種一點地餵豬同時自給自足。而大部分的青壯年都是外出打工或者上學上班,家裡能夠留下種地的壯勞力嚴重缺乏。
種地還是比較辛苦的,真正的需要勞動力,不論是挖地還是除草播種到最後的收割,都非常勞累,對於那些上了年紀的人,根本是負擔不起的,所以他們通常只是種一小片兒地,或者有的僅僅種一點蔬菜土豆。於是就有大量的土地被荒廢了,可是也無可奈何根本種不出來這麼多地呀。
反而有時候種了太多的糧食,還成為巨大的負擔和成本,遇到不好的天氣很可能最後出現巨大的虧損,還不如不種地。很多人可能嚮往男耕女織到生活,但其實真正經歷過的人都知道這樣的生活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美好,而是非常的辛苦勞累。本就沒有這麼簡單,農民基本上種地的話一年四季都是忙忙碌碌的,甚至在冬天也不會閒下來。
更多的土地能被農民所耕種,不至於出現棄耕,還是要讓農民能夠看到種地所帶來的效益和收益,只有這樣他們才不會拋下自己珍貴的土地而外出打工了。
這也是為什麼現在農村大部分的土地出現荒蕪的主要原因,不知道在你們那裡,大家為什麼會把土地荒著不種呢?
本文為農村曉劉原創首發,未經授權嚴禁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