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土地荒廢,怎麼處理?聽聽農民的回答

2020-12-25 柯大叔說三農

如今,農村耕地荒廢的事情確實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嚴重,於是有些專家向國家農村機構單位就提出強制收回或罰款的建議。農民聽到後氣憤地說「,我家的幾畝地,就是我們村上百上千畝的耕地交給專家來做,看賺錢不?我敢保證,專家做一年之後也會選擇讓耕地荒廢。」

農民的回答直打專家的臉,農民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幾點:

1 做農業確實不能養家餬口

應該說,我們國家經過改革開放,確實綜合實力是提高了不少,但只能跟我們國家的過去比,跟一些小國或非洲這些國家比,如果跟歐洲或西方一些發達國家比,我們還差很遠。

再說,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全世界凡是社會主義國在建國初期或前期都是貧窮的地區,史達林說,社會主義國家,都沒有經過發達的資本主義,所以事業成功了。這是社會主義的特點之一,先天性的貧窮。所以說社會主義經濟基礎都很薄弱,尤其是農村地方,「一窮二白」。

中國的農村改革經過很多次,首先是集體制,這種做法就是「計工分」,集體做事,然後就吃「大鍋飯」。經過幾十年的實踐,發現吃「大鍋飯」不好,後就有鄧小平改革開放的農村承包製。

時代不同了,改革開放也己經堅持40年了,中國現在不是1976年的農業國,而是去農業化以工業和城市化取而代之,所以大環境變了。雖然中國的工業化和城市化之路並沒有達到預其目標,在很多方面也不成功。

誰也沒有想到,做農現在不能養家餬口了,現在的中國有幾大亂象,首先是物價飛漲。第二是扶養小孩子的成本在飛漲,就說義務教育這一塊,農村規定九年義務教育是免學費的,但沒有說免雜費,所以很多教育機構單位發現了「洞隙」,就在收雜費上下功夫,比如我從湖北省陽新縣楓林鎮的農村那裡作調研時知道,凡是讀初中,讀六年級的,一律用校車接送,僅星期五送,星期天接,每學期收接送費2180元,一年就是4360,而校服費每年要收26O元。第三,買房建房的成本高得象登天,想必大家心知膽明。第4,娶媳婦的天價彩禮,恐怕讓人想到象高山一樣壓得農民心慌慌吧。

而光靠幾畝地就能養家餬口嗎?

現在做一畝地收收入如果減去人功成本和農藥成夲,純收入僅在4百到五百元左右,而這最少要在六個月或六個月以上的時間。我家共十五口人,能做糧食的耕地僅2畝三分的面積,我原先在家也做過農話,累死累活1年,收入沒有超過3千元人民幣的錢。你們說,我能不把耕地荒廢嗎?

2 做農業不賺錢的原因主要是糧價幾乎一直不漲價

做過農業的都知道,這個世界上其他的物價都飛漲,但糧食的價格好象鐵打的江山,一動也動。就說玉米現在還是1元1斤,大米還是120元1百斤,在我們那裡,你大量去收購,紅苕80元1百斤。

而現在的尿素是310元1代80斤裝,殺蟲劑29元每瓶,這樣做農業還賺錢嗎?

我想問專家,你看到以上的糧食價格,你做耕地嗎?

當然做農業不賺錢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農產品周轉時間長,無法取得積時效益,比如做絲瓜,從播種到採摘要6個月的時間,但選擇大工業生產項業,用機器加工某個物件僅幾妙鐘的時間。

3 現在就業方式多樣,做其他事業比做農業效益高

人總喜歡作比較的,做農業1年不能賺3千元人民幣,當發現進城務工,還很體面,幹活也沒有做農活苦,還能養活一家人,又何樂而不為送擇進城務工?

其二,自已也可以做服務員,也可以自已開店當老闆,也可以選進工廠,也可以選做工地,反正現在的就業方式多樣,而不象以往只前呆在家呆在農村,只能修理地球,一輩子也沒有辦法走出大山過。這也是讓農村耕地荒廢的一個原因。

農業只不過也是一種職業,當人發現其他的職業更賺錢,人們自然選擇其他的職業,這是大自然的規律之一。當農業不賺錢,人們就會把目光投向更賺錢的職業,就是罰款也無法阻擋。

同樣的道理,我想起在1976年,我們村有幾個冒著生命危險偷渡去香港的人,他們都知道那時的香港比中國更容易賺錢,就先坐車到的惠州,再偷渡,坐船去香港。當時偷渡是犯法和坐牢的事情,他們都不怕,還要承擔在大海中船翻死亡的風險。連死也不怕,還怕罰款嗎?

試問專家,假如做農能賺錢,有必要去打工嗎?誰都知道在家百日好,出門事事難。打工寄人籬下,不苦嗎?試問專家,你做專家如果不賺錢,不能養家餬口,你還繼續做你那個專家嗎?

既然荒廢耕地不能用罰款的方式去解決,用強制收回農民的土地可行嗎?

更不行。

在中國農民擁有土地的方式確實和其他國家有不一樣的地方,就是所有權和使用權的分離,而農民只行使使用權,也就是中國土地改革「一個標誌性的建築」――土地承包責任制。

回顧中國的歷史,中國革命的成功主要原因是毛澤東領導中國農民起義的勝利,正因為中國農民擁有自己的土地,農民分田分地,才有了革命的積極性,才有了動力打敗了日本鬼子,才有了積極性打敗了蔣介石。

試問專家,如果強制收回農民廢荒的耕地,中國的憲法有這一條嗎?專家是想讓中國農民又回到建國前那種農村苦難大動蕩的歲月裡去嗎?更何況,從民事法學學理上看,土地承包製就是國家政府承諾給農民無地不穩的一個優惠福利,是社會主義優越其他制度國家的一個「標誌性建築」之一,是國家給農民的一個不動地產權,怎麼能用強制收回呢?

再從其他國家來看,農民沒有土地的國家也有,比如印度很多農民就沒有土地的,就有著名的「貧民窟」問題。有資本主義國家的農民也是沒有土地的,那後果除了貧民窟嚴重的問題之外,還有更加嚴重的農民起義問題,這方面只要想想中國的古代史就清楚了,那一次朝代政權的更迭不都是與農民失去土地之後才開始的?

諸位,你是怎麼看農|村荒廢耕地的問題的呢?那如何破局呢?如何規劃和合理利用農村耕地資源問題呢?我會以後陸續上傳我的建議,我會去農民田間地頭直接傾聽他們的聲音,聽聽他們的意見,他們才是「第一手資料」,他們才有資格有權說話。

相關焦點

  • 農村田地出現荒廢,是什麼讓農民放棄了賴以生存的命根子?
    農村出現田地荒廢的現象,這是不爭的事實,不少人為這樣的狀況擔憂:民以食為天,如今很多農民無心種地,會不會發生糧食危機? 就算把全中國18億畝的土地都種上糧食,夠支撐多長時間呢?
  • 農村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土地被荒廢,根本原因是哪些?
    農村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土地被荒廢,根本原因是哪些?文/農村曉劉以前去農村到處可見的都是一副田間忙碌的景象,各種農作物搖曳生姿,玉米小麥等等散發著清香味。但是現在明顯我們可以發現再去農村很少會見到在田間忙碌的人,大部分的土地都是處於荒蕪的狀態。這究竟是為什麼呢?土地對於農民來說使他們的根本,以前有土地就有飯吃,通常還會為了兩家人交界的土地爭的不可開交,那麼現在為什麼沒人願意種地的呢?第1點,種地沒辦法養活家人。以前農民種地主要的目的是自己吃同時還可以把多餘的糧食換點錢。
  • 推廣農場公司+基地(農民的土地)+農戶模式(針對耕地荒廢嚴重的地區...
    海星光留言:  推廣農場公司+基地(農民的土地)+農戶模式(針對耕地荒廢嚴重的地區)  種田不如外出打工,部分地區的耕地已荒廢。大量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55歲以上的老年農民成為農業生產的主力軍。
  • 農村土地新規出臺後,老人去世之後宅基地怎麼處理呢?農民早知曉
    土地對於很多農民朋友來說就是在農村生活的基本保障,不管是耕地還是宅基地,這些都讓農民的生活得到了很好的保護,通過種地可以自給自足,而有了宅基地之後則可以建設自己的新房子,伴隨著新農村的發展,為了更好地保護農村土地,確保土地與農民之間的權益更加明確,我國還在農村開展了土地確權工作,隨著土地確權工作相繼結束之後
  • 農村土地8年後就到期了,農民到時還有土地所有權嗎?
    關於第二輪土地承包期的問題,看來大家還存在不少的誤解啊,今天就為大家解答一下相關問題,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接下來,我會逐個回答你的這兩個問題,其他的朋友可以好好看一看,對你們以後會有所幫助。第一,農村重新分地至少要8年以後。
  • 未來農村土地不會荒廢,農耕會變成掙錢的行業,誰來耕地呢?
    交通越來越發達,人們生活的水平也越來越好,但是相對應的消費水平,也越來越高,為了能夠讓家人生活得更好,所以很多農民都開始出外打工,從農村來到城市。其實不光是年輕人到城市裡,還有一些中年人,但是放棄家裡的農耕生活,來到城裡謀生,想要賺取更多的金錢,給家裡人更好的經濟條件。
  • 農業荒蕪、農田荒廢,全是農民的原因?憑什麼呢?
    我們都知道,現在的中國農村現狀,大量農田荒廢,許多遠離城鎮的鄉村,年輕人進城打工,孩子進城讀書,已經沒有了年輕人,成了留守村,再過幾年,就是無人村。
  • 2018年農村土地所有權要變了,農民快來看看,你還能種多久地?
    在農村,農民以種地為本,主要來源就是每年地裡種的那些弄農作物。
  • 農村土地新的改革,未來土地究竟屬於誰?農民:左右為難
    農村收入低,城市發展卻是越來越快,與此同時農民不斷的進城,打工成為多數家庭最大的收入來源,家庭生活、教育和醫療都依靠打工來維持,農村的人口不斷降低,土地的管理自然也有所疏忽。有專家表示,農村土地不能放鬆,土地資源珍貴,糧食的的生產更是吃飯的保障,針對目前農村的發展,土地或將有著新的改革。
  • 最高法答封面新聞:妥善審理承包地案件 確保農村土地歸農民集體所有
    7月22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舉行新聞發布會,最高法民一庭庭長鄭學林在發布會上在回答封面新聞記者提問時表示,「要嚴格執行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的政策,確保農村土地歸農民集體所有,保證土地承包關係穩定並長久不變。」封面新聞記者提問最高人民法院。
  • 「處理好農民與土地關係,是基本綱要」農村2021年改革新概念
    歸納曾先生所言,我們可以清楚接下來的五年裡農村將迎來翻天覆地的變化,除去「糧藏於地」和「三權分置」這樣老生常談的話題,那麼還有什麼是農民不為熟知的?、包裝等必要過程,這樣一來可以起到增加農民收入的作用,且部分鄉村擁有地理優勢基礎,在這個層面上新添加旅遊、民宿、飲食等行業可以帶動全村經濟發展,能有效提高農村整體產業化的清晰度,方便當地展開新的布局規劃。
  • 農村土葬浪費土地資源,但實行火葬真能節約土地?看農民怎麼說
    比如有些浪漫主義的國家,他們會選擇讓遺體海葬,隨風而逝,會有一種給他們自由的歸屬感;另外還有許多國家根據不同國家的文化,有著不同的處理方式。但是中國人始終熱愛這片土地,因此中國人也大都會選擇土葬,是後來才選擇了火葬或是其他方式。火葬真的可以節約土地嗎?
  • 中國農業荒廢,不是農民的問題,那是因為什麼?看看老農怎麼說
    我們都知道,現在的中國農村現狀,大量農田荒廢,許多遠離城鎮的鄉村,年輕人進城打工,孩子進城讀書,已經沒有了年輕人,成了留守村,再過幾年,就是無人村。
  • 面對農村土地糾紛,作為農民的你應該如何妥善解決
    農民骨子裡面對於土地一直都有一種很深的執念,在農村一般的事情都可以商量協調,但往往在面對土地分歧的時候大都是寸土必爭寸土不讓,土地不管是個人住地還是生產用地對於農民來說就是命根子一樣的存在,是講究源遠流長和傳承下去的,因此在農村很多紛爭流血流淚的事件,大都是土地所導致的,因為土地事件出現人員打鬥受傷死亡的事件屢見不鮮
  • 農村的土地是誰的?
    經常有人在後臺私信問我們,說農村的土地,到底是屬於誰的?今天住宅公園就來回答這個問題!農村土地,是歸農民集體所有的。根據相關法律法規規定: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除由法律規定屬於國家所有的以外,屬於農民集體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屬於農民集體所有。並且國有土地和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可以依法確定給單位或者個人使用。使用土地的單位和個人,有保護、管理和合理利用土地的義務。
  • 農村土地糾紛,數次調解不成,應該怎麼處理?
    農民以土地為本,「爭地邊子」是農村最容易產生矛盾的緣起,最常見的就是種莊稼種得離地垧溝太近,或者誰家房子地基下得不留滴沿水,或者地鄰居在某處栽了樹,影響了莊稼的生長,損害到了利益,於是心生不滿,齟齬幾句,有時還會上升到吵架,打架,甚至長期操蛋的冷戰。
  • 給農民土地永佃權可不可行?——于建嶸、陳志武對話中國農村土地制度
    首先是農村土地所有權主體不明確。依據我國憲法、民法、土地管理法和農業法的相關規定,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體現為三級制的「農民集體所有」——即「村農民集體所有」、「鄉(鎮)農民集體所有」和「村內兩個以上的集體經濟組織中的農民集體所有」。也就是說,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的法定主體是三個層級的「農民集體」。
  • 農村土地承包有變化?以下兩項措施,農民期待嗎!怎麼回事?
    在農村,耕地使用實行家庭承包製已經有很多年,這是一項穩定農村社會經濟發展,保障農民土地權益的制度。以前,農業發展相對緩慢,大部分村民也是靠種地為生,基本的收入來源都是靠種地維持。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糧食價格低迷、生活成本增加等問題導致大量的農民放棄了種地,選擇去外面務工生活,農村閒置下來的土地也因此增加了。
  •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土地的使用現狀,這些是作為農民的我們要知道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土地類型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已經承包到戶的土地;一類是由村集體承包經營未承包到戶的土地。很多開發商想用較低的補償款就能拿到農民的承包地,農民不同意,就違規強行徵佔,這種侵佔集體土地的情況在農村經常有發生。
  • 農村土地確權以後,土地究竟歸誰?往後農民使用土地,有哪些限制
    關於農村土地,真正的所屬權,從來就不是咱農民!但是,土地確權的開展,讓廣大農村農戶,開始產生了對土地所屬權問題的探討:土地確權以後,農村土地是不是就完全歸咱農民自己所有?如果不是的話,那到底是歸誰呢?還有一點尤其需要注意,不僅僅確權以後,土地不是歸咱農民,土地的使用,還有了更為嚴格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