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田地出現荒廢,是什麼讓農民放棄了賴以生存的命根子?

2020-12-25 騰訊網

農村出現田地荒廢的現象,這是不爭的事實,不少人為這樣的狀況擔憂:民以食為天,如今很多農民無心種地,會不會發生糧食危機?

雖然很多人都說我們不可能再受饑荒了,但我的回答是:會的!任何一個糧食靠進口,或者沒有糧食儲備能力的國家,發生糧食危機的概率是很高的,甚至會因此而付出慘重代價!因為這是災難!

編者不才,說不來美國日本俄羅斯的事,就說說我們自己。我用自己狹隘的思維去做這麼一個假設:中國人國多達十四億!按每天人均需消耗糧食0.5斤去計算,那就是7億斤!而這僅僅計算了國人消耗的數量,加上被浪費的及用於養殖飼料的糧食,何止這個數字,要翻幾倍!這個龐大的數據,細思足以讓每個人顫抖!

一天7億斤,10天70億斤,一個月210億斤,一年就是2500多億斤的糧食,一年需要這麼多糧食僅僅是人口消耗數據。少嗎?簡直太多了!就算把全中國18億畝的土地都種上糧食,夠支撐多長時間呢?

當然,我們可以進口糧食去補充市場需求,但是,要是萬一無糧可進呢?呵呵,也許有人會這樣說:「只有有錢,到那裡都可以買糧食,沒有萬一。」

其實,這只不過是自欺欺人的說辭罷了,錢不是萬能的,就如置身荒漠需要飲水而缺水的時候,錢只如廢紙!而在天災人禍面前,人類都顯得那麼脆弱,更何況農作物?都說美國日本農業發達,那是相當牛逼的。這一點,地球人都不否認,但如果美日農業在天災面前,是否依舊能大顯神威呢?一段時間可能可以依靠科技去維持,但要是長時間的持久戰呢?那我就不敢說了,甚至可以肯定發達農業照樣面臨滅頂之災。因為僅僅依靠現在的科技能力,是完全做不到與大自然相抗衡的!

編者的這些膚淺的愚見,自認為絕不是製造人心恐慌的而誇誇其談,也許可能只算得上是杞人憂天,庸人自擾的簡單猜想。但我做為一個種地農民,看到農民逐漸放棄自己賴以生存的命根子,感覺那是非常可怕現象。糧食做為國家最為重要的戰略資源,怎麼能讓糧食而去擔憂國家的安全呢?更何況,我們是世界農業大國,保障糧食供給線才是一個國家最實在的安全啊!

而糧食源于田地,地都荒了,糧從何來?靠房地產嗎?靠工業製造嗎?還是靠專家的豐收論呢?抱歉,都靠不住,只能靠土地!

只是,農村田地出現了荒蕪情景,雜草叢生,無人打理,放眼望去甚是悽涼。我一介草民農夫卻能深深感覺到隱藏著絲絲危機,會不由自主的想:要是田地都荒蕪了,那麼多人吃什麼?

而這些荒田的幕後,卻是讓種地人說不出的心酸和無奈,種地不掙錢了,或者掙到的錢已經無法滿足現在的生活剛需,該怎麼辦?能怎麼辦?

世界那麼大,總不能讓一家子人守著幾畝地去堅難渡日,於是,年輕一點的人出村了,隨後年輕人告訴中年人在外面能掙到更多的錢,中年人跟著出村了,然後所有人都有了這樣一個共識:打工不用承擔投資風險,在農村是幹活,卻掙錢少,在外也是幹活但掙錢多,都是在幹活,掙多一點何樂而不為呢?

於是,強壯勞動力從農村流失,剩下孤寡老人沒有能力去打理田地了,田地開始逐年荒廢。於是,全社會把矛頭都直向農民,說農民種地是天經地義的事,更何況國家每年都補貼惠農款,怎麼能讓田地荒蕪呢?

好吧,我也不否認種地是農民與生俱來的生存技能,但是,農民放棄田地有錯嗎?這個問題無人能答,說錯了,只是為了生活錯在何處?說沒錯,那分給你田地就應該好好打理,怎麼能擱荒不管不顧呢?我們先不爭對錯,反問:如果城裡人僅靠現有工作不能滿足生活剛需時,城裡人會怎麼辦?該怎麼辦?

我分享一個發生在身邊的真事,有一年,一家在城裡打工的人回來種地了,種了三十多畝土豆,結果,有一大半買不出去,是直接買不出去!投入了那麼多的資金和勞力成本,直接被殘酷的現實拍拍打臉!一聲怒吼:「再也不種地了!」

事實上,像我堅持做農業的,如故事裡家庭,農產品滯銷那是經常要面對的事,而與我一起為農業喜怒哀樂的,是所有種地的農民。

而農民面對這一切遭遇,無人問津,沒有誰為你承擔風險,沒有誰憐憫你的無奈,只能默默的去忍著苦楚,祈禱來年能好一點……

文章末語:糧食是一個國家重要戰略資源必備品,一定要充足,寧有剩餘,不能緊缺!那麼,怎麼能提高農民的種糧種地積極性呢?其實很簡單,用實際的保障鼓勵農業,提高社會待遇,讓仍在種地的農民有些底氣,讓已放棄或想放棄土地的農民心有歸宿。

社會平衡發展需要宏觀調控,從高收入人群的一鍋粥裡,分一杯羹給在基礎為社會做貢獻的人群,這,何嘗不可呢?

民以食為天,不能讓田地荒蕪啊!真的不能……

歡迎大家留言,您怎麼看?

本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若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農民的命根子是什麼?搬遷戶都說故土難離,難道新家不好嗎?說出來你...
    一、農民的命根子是什麼? 農民的命根子就是賴以生存的土地。儘管國家出臺鼓勵土地流轉政策、鼓勵農民自願有償退出土地(宅基地、承包地)政策,使農民離開土地投入到城鎮生活;儘管農業生產收入佔比比例下降趨勢日益明顯。但這些原因並不能使農民完全脫離土地而去生存。
  • 農村田地裡的野雞損害莊稼,農民怎麼辦?
    農村田地裡的野雞損害莊稼,農民怎麼辦?「一物降一物」,利用生物驅趕野雞兩全其美。我們地處平原,在以前很難見到野雞。在我小時候,野雞在我們當地就是傳說,因為是一馬平川,村裡人口密集,田野裡根本見不到野雞毛。
  • 農村土地荒廢,怎麼處理?聽聽農民的回答
    如今,農村耕地荒廢的事情確實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嚴重,於是有些專家向國家農村機構單位就提出強制收回或罰款的建議。農民聽到後氣憤地說「,我家的幾畝地,就是我們村上百上千畝的耕地交給專家來做,看賺錢不?我敢保證,專家做一年之後也會選擇讓耕地荒廢。」
  • 農民不喜歡種地,但又想盡辦法守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原因就為這
    喜歡或不喜歡,不是農民們決定種不種地的理由。對於農民來說,土地就是他們的命根子,種田就是他們的本分,為了生活,他們靠種田養活自己,養活一家人,哪有什麼喜歡不喜歡的,難道不喜歡就不種了嗎?那一家人吃啥?對於一項工作喜歡不喜歡,說一說,抱怨一下都沒關係。
  • 農村耕地無人種,資源荒廢的背後有何隱情,農民:我們種不動了
    雖說如今國家一直在鼓勵農民從事種植業,並且給予從事種植業的農民很大的扶持和補貼。但是如今農村的耕地資源還是存在著荒廢的情況,很多地區的耕地在缺少青壯年勞動力之後就沒人種了。但農村耕地資源的浪費不僅僅是因為青壯年勞動力的缺失這一個原因,還有很多因素一起造成的,今天小編就為你講解一下,為什麼隨著國家扶持力度的加強,農民反而不想種地了,而農村耕地荒廢的背後又有何隱情呢,話不多說快和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 「命根子」變雞肋,農民棄耕撂荒耕地的原因,多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題記:有些地方的農民,把自家的承包地給棄耕撂荒了。曾經的「命根子」如今變成可有可無的雞肋,棄耕撂荒耕地兩年以上的,不但會面臨收回經營權的風險,還要可能被追回耕地地力補貼,甚至還要被收繳違約金。但是,這樣的做法,只能看作是農民的一種很消極的對抗行為,是在用實際行動來回應對現狀的不滿意,但並不能解決什麼問題,而且受到損失的卻不僅僅是農民家庭,還有村集體和國家的利益。可以試想一下,農民把耕地都給棄耕撂荒了,好好的耕地長滿了荒草,不是在白白浪費土地資源嗎?
  • 種地是農民的天職?農民不種地是忘本?別說這話
    一代又一代,人們總是把土地和農民緊緊聯繫在一起,如果說人在世上生存都有自己的本職工作,人們會認為農民的本職工作就是種地。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很多農民有了更多更好的選擇,比如自己做些小生意,比如去城市裡打工;尤其年輕一代的農民基本沒有願意回家繼承父母土地,一輩子靠土地為生的了。
  • 中國農業荒廢,不是農民的問題,那是因為什麼?看看老農怎麼說
    我們都知道,現在的中國農村現狀,大量農田荒廢,許多遠離城鎮的鄉村,年輕人進城打工,孩子進城讀書,已經沒有了年輕人,成了留守村,再過幾年,就是無人村。
  • 農業荒蕪、農田荒廢,全是農民的原因?憑什麼呢?
    我們都知道,現在的中國農村現狀,大量農田荒廢,許多遠離城鎮的鄉村,年輕人進城打工,孩子進城讀書,已經沒有了年輕人,成了留守村,再過幾年,就是無人村。
  • 農村俗語:牛進寡婦年,農民多耕田,什麼意思?
    2021年是辛丑年,因為立春在春節的節前,從農曆方面來講,明年是無春之年,農村人也稱寡婦年,有一種說法是寡婦年結婚的人很難懷春,因此農民給孩子們都不願意在寡婦年結婚,農民的思想還是保守一些,認為給孩子結婚以後就要等著抱孫子,認為結婚是為了傳宗接代,所以感覺到在寡婦年結婚不吉利。
  • 真實記錄:西南地區的農村田地大面積荒廢,主要是這幾種原因導致
    隨著中國現代化工業步伐加快,外出工作的青年人越來越多,導致很多地方的農村出現了無人耕種的情況,久而久之淪為荒地,尤其西南農村丘陵地帶荒地更為普遍。二、西南地區地形複雜,灌溉、交通條件因素,導致農民主動放棄種田種低小周的家鄉是西南地區丘陵地帶,四面環山,在我們村由於山多地少,每家每戶那一畝三分地都是分散分配的,有的靠山的田地和地勢比較高的田地,在我小時候基本都是每家每戶都在種植的,那時候基本沒有荒地可言。
  • 「偽寡婦、留守男」日益增長,農村「新病態」也出現!農民要咋辦
    大家都知道,平時回到農村裡頭經常看到的就是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但凡是還有勞動力的,能夠賺錢的都到外面去務工了,所以平時在農村,咱們也只能夠看到稀少的人,如果遇上農民朋友們在田地裡面勞作去了,那他們家的大門肯定是緊鎖的,畢竟家裡頭沒有人。其實近幾年來在農村裡還有一個現象的存在,那就是很多的「偽寡婦和留守男」。
  • 你賴以生存的依靠是什麼
    敞開封閉的心門,讓溫暖的陽光進來,驅散心中的黑暗貳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依靠每個人賴以生存的依靠都不同大多數人都知道,自己所擁有的是什麼?自己所依靠的是什麼?但是,也有一些人既不知道自己擁有什麼,也不知道自己能夠依靠什麼。
  • 推廣農場公司+基地(農民的土地)+農戶模式(針對耕地荒廢嚴重的地區...
    海星光留言:  推廣農場公司+基地(農民的土地)+農戶模式(針對耕地荒廢嚴重的地區)  種田不如外出打工,部分地區的耕地已荒廢。大量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55歲以上的老年農民成為農業生產的主力軍。
  • 農村戶口,已經遷出去了,還能回農村重新蓋房嗎
    對於農村戶口外遷的農民來說,他們很多人都很關心一件事,那就是自己的戶口已經不在農村了,變成了城市戶口。自己戶口雖不在農村,但在農村老家還有祖上留下的農村宅基地。那麼像這種戶口外遷的農民,他們還能回家對宅基地進行重建嗎?
  • 農村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土地被荒廢,根本原因是哪些?
    農村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土地被荒廢,根本原因是哪些?文/農村曉劉以前去農村到處可見的都是一副田間忙碌的景象,各種農作物搖曳生姿,玉米小麥等等散發著清香味。但是現在明顯我們可以發現再去農村很少會見到在田間忙碌的人,大部分的土地都是處於荒蕪的狀態。這究竟是為什麼呢?土地對於農民來說使他們的根本,以前有土地就有飯吃,通常還會為了兩家人交界的土地爭的不可開交,那麼現在為什麼沒人願意種地的呢?第1點,種地沒辦法養活家人。以前農民種地主要的目的是自己吃同時還可以把多餘的糧食換點錢。
  • 農村戶口的「福音」,國家給每戶500元補貼,這6類人恐無緣補貼
    但是,不管東西的價格上漲多少,這幾年只有一樣東西,價格怎麼不漲,那就是我們賴以生存的糧食。糧食價格沒有變化,這也就意味著農民的生活成本一直在增加,特別是每年使用的農藥和化肥的價格。農藥和化肥對農作物的生長至關重要。因此,對於賣出的糧食甚至難以收回成本的農民來說,種田似乎已經不是第一選擇了。如今,願意種地的人越來越少,他們基本上靠外出打工掙錢。
  • 土地是農民命根子,也是鄉村振興之根本
    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但是當下固守在鄉下土地上的農民究竟還有多少?如果鄉下連年輕人都沒有了,我們靠誰去鄉村振興?不錯,鄉村振興要靠城鄉融合,未來的鄉村是城鄉人共同的家園,也是人類最後的理想家園。既然是家園,如何讓城裡人也有歸屬感?鄉村振興要靠城裡的人才、資金和技術,那麼鄉村拿什麼與城裡人交換?還是土地。土地是農村人的命根子,也是鄉村振興的制動器。
  • 農村俗語「春打五九尾,家家邁不開腿」啥意思?五九尾打春不好嗎
    來源:文玩班農村有句俗語「春打五九尾,家家邁不開腿」是啥意思呢?五九尾打春不好嗎?自古以來人們就很重視節氣,並在長期的勞動生產實踐中,總結了許多關於節氣對莊稼收成的影響,比如說:瑞雪兆豐年啊等等,它都是以一些天氣變化的前兆來推測出將來田地裡的莊稼收成怎麼樣啊?面臨豐收或者減產等等,由此可見勞動人民的聰明與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