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土地新的改革,未來土地究竟屬於誰?農民:左右為難

2020-12-24 小柒看社會

農村土地新的改革,未來農村土地究竟屬於誰?農民:左右為難

隨著農村的發展,農民的生活也發生了很多的改變,物價不斷上漲,糧食的價格卻並不高,對於在家種地的農民來說,雖然機械化的耕作越來越簡單,但是糧食的產量並未有著太大的改變,種地的收入難以支撐生活的需求。

農村收入低,城市發展卻是越來越快,與此同時農民不斷的進城,打工成為多數家庭最大的收入來源,家庭生活、教育和醫療都依靠打工來維持,農村的人口不斷降低,土地的管理自然也有所疏忽。

有專家表示,農村土地不能放鬆,土地資源珍貴,糧食的的生產更是吃飯的保障,針對目前農村的發展,土地或將有著新的改革。農民則是感慨,進城工資高,土地疏於打理,在家務農雖然不用背井離鄉,但是收入無法保障生活,未來農村土地究竟屬於誰,也是左右為難。

最近有消息報導,近年來城市逐漸朝著自動化發展,農民打工在有些崗位已經逐漸降低,工作的機會有所縮減,但是回到農村卻又不得不面臨新的問題,生活的壓力不會因為工作的改變而改變,農民的生活面臨一定的困擾。

報導稱,現在不只是年輕人不種地,能打工的中年人也是不想種地,土地的歸屬權到底又將何去何從讓人擔憂,對於農民而言,土地是生活的最後保障,但是卻無法滿足生活,有土地管理不夠精細,沒有土地生活保障更低,進退兩難。

曾有數據表明,如種植7畝田地,除去所有開支之後半年僅能結餘4千元左右,在如今高物價的前提下,一年收入萬餘元連生活都困難,由此可見僅靠土地收入已經很難保障農民的基本生活,改革早已勢在必行。

對此相關工作人員表示,農村要想發展更好,土地改革勢在必行,接下來土地或將迎來幾種變革,關係到70多萬村莊,農民朋友要關注。

第一,近年來土地確權不斷推進,如今也已逐漸進入了尾聲,為了應對新的環境,保障農民的權益,確權工作落實了土地所有權、承包權和經營權,實行三權分置,兩權抵押,讓農民拿到了土地證書,也確保土地所有權屬於自己所有。

對於農民來說,無論是土地流轉還是面臨集體承包經營,確權都是權益的保障,減少了許多隱晦的過程,農民也可以安心。

第二,農村土地性質屬於集體所有,在最初是不允許出租和流轉,此次土地確權,一定程度了增加了土地的用途,農民可以將土地以集體為單位來促進農民資產集中化,這也為農村土地流轉經營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土地不能浪費,糧食關乎吃飯,人均土地不多收益自然不夠,讓土地自發的逐漸集中,願意從事農業的人去靜心耕作,無心農村的人則是可以選擇外出務工等,對於農民也就有著更多的選擇。

第三,隨著土地確權結束,未來農村土地有望於在一定程度上同等進行市場流通,這也為未來宅基地入市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讓農民的收入有著更多的渠道。

農村不僅有著土地種植糧食,也有著大量的宅基地,相比於閒置浪費,逐漸讓宅基地產生價值,無論是從事農家樂還是各種相關規定允許的行業,出租產生收益等都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資源,農民增加一份收入。

相關專家表示,土地流轉或入市對於農民來說是一把雙刃劍,雖說該政策可以最大程度上提高土地價值,但也增加了一部分的風險,畢竟土地對於農民的意義很大,如果單純的為了眼前的利益失去了土地,而又沒有養老金的保障,老年生活或將有著更多的困擾?

農村發展不斷前行,對於土地的改變你又是怎麼看的呢?歡迎下方留下你的觀點。

相關焦點

  • 農村城鎮化後,土地屬於誰?土地誰來種?未來種地是他們!
    ,同時農村居民還擔心自己的土地權益將會受到損害,那麼在農村城鎮化之後,農村土地屬於誰呢? 農村土地屬於誰? 土地就是農民的命,有了土地農民才能夠踏實安心的開展生活生產,但對於土地的歸屬農村居民並不知道是屬於誰?
  • 農村土地確權以後,土地究竟歸誰?往後農民使用土地,有哪些限制
    關於農村土地,真正的所屬權,從來就不是咱農民!但是,土地確權的開展,讓廣大農村農戶,開始產生了對土地所屬權問題的探討:土地確權以後,農村土地是不是就完全歸咱農民自己所有?如果不是的話,那到底是歸誰呢?一、土地確權後,土地到底屬於誰?
  • 農村城鎮化後,土地屬於誰、誰來種?
    城鎮化是農村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式,可以讓土地資源得到更合理的利用。但是也有很多的農民擔心集中居住之後,土地離家過遠,不便於開展農業種植生產,同時農村居民還擔心自己的土地權益將會受到損害,那麼在農村城鎮化之後,農村土地屬於誰?未來誰種地?
  • 農村的土地到底屬於誰,農民算租還是算擁有?
    農村的土地到底屬於誰,農民算租還是算擁有?農村所管轄的土地,歸農村農民集體所有,從理論上講,農民具有擁有權。我們國家的土地,只有兩種性質:一種是國家所有制土地;另一種就是集體所有制土地。並不是像有些人所說的,土地都是國家的。
  • 農村的土地是誰的?
    經常有人在後臺私信問我們,說農村的土地,到底是屬於誰的?今天住宅公園就來回答這個問題!農村土地,是歸農民集體所有的。根據相關法律法規規定: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除由法律規定屬於國家所有的以外,屬於農民集體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屬於農民集體所有。並且國有土地和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可以依法確定給單位或者個人使用。使用土地的單位和個人,有保護、管理和合理利用土地的義務。
  • 退耕還林后土地屬於誰?這些土地將不屬於農民所有!
    近些年來國家越來越重視農村的環境,而為了保護農村環境,國家一直都在推動退耕還林政策,將農用耕地用來種植林木,對此國家還給於一系列的補貼,但是對於退耕還林的相關政策農民朋友卻不太了解,尤其是退耕還林之後能夠領取到哪些補貼,退耕還林后土地是屬於誰的?
  • 給農民土地永佃權可不可行?——于建嶸、陳志武對話中國農村土地制度
    首先是農村土地所有權主體不明確。依據我國憲法、民法、土地管理法和農業法的相關規定,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體現為三級制的「農民集體所有」——即「村農民集體所有」、「鄉(鎮)農民集體所有」和「村內兩個以上的集體經濟組織中的農民集體所有」。也就是說,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的法定主體是三個層級的「農民集體」。
  • 「處理好農民與土地關係,是基本綱要」農村2021年改革新概念
    歸納曾先生所言,我們可以清楚接下來的五年裡農村將迎來翻天覆地的變化,除去「糧藏於地」和「三權分置」這樣老生常談的話題,那麼還有什麼是農民不為熟知的?、包裝等必要過程,這樣一來可以起到增加農民收入的作用,且部分鄉村擁有地理優勢基礎,在這個層面上新添加旅遊、民宿、飲食等行業可以帶動全村經濟發展,能有效提高農村整體產業化的清晰度,方便當地展開新的布局規劃。
  • 劉豔: 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改革中政府職能轉變析論
    二、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改革的政策及法理邏輯(一)政策邏輯從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改革所處的時代坐標來看,是在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中心而形成的當前農村土地基本經營制度基礎上的再出發,是適應新時代農村發展實踐和社會需求的新改革舉措,對激發農村土地產權權能、促進農村土地產權實現和構建新型人地關係、農民和集體關係將會產生深刻的影響
  • 探索創新土地關係依然是當前深化農村改革的根本任務
    農民與土地的關係問題歷來是「三農」問題和農村改革發展的主線。解決好新時代的「三農」問題尤其是農村改革發展問題,必須在土地改革上繼續做深、做好文章。產權制度改革是農村土地改革的又一次飛躍近年來,在全國普遍推行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新時期農村改革和發展的重大部署安排,是農業經營領域在體制機制和制度上的重大探索和創新,是一場可以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相媲美的新的農村集體土地改革。改革的主要任務是:第一,落實好農民對土地等集體資源資產的佔有權和收益分配權以及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的各類資源資產產權。
  • 農村土地荒廢,怎麼處理?聽聽農民的回答
    所以說社會主義經濟基礎都很薄弱,尤其是農村地方,「一窮二白」。中國的農村改革經過很多次,首先是集體制,這種做法就是「計工分」,集體做事,然後就吃「大鍋飯」。經過幾十年的實踐,發現吃「大鍋飯」不好,後就有鄧小平改革開放的農村承包製。
  • 土地是農民命根子,也是鄉村振興之根本
    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但是當下固守在鄉下土地上的農民究竟還有多少?如果鄉下連年輕人都沒有了,我們靠誰去鄉村振興?不錯,鄉村振興要靠城鄉融合,未來的鄉村是城鄉人共同的家園,也是人類最後的理想家園。既然是家園,如何讓城裡人也有歸屬感?鄉村振興要靠城裡的人才、資金和技術,那麼鄉村拿什麼與城裡人交換?還是土地。土地是農村人的命根子,也是鄉村振興的制動器。
  • 黃小虎:土地制度改革之爭
    就是說,計劃經濟30年加改革開放頭20年,成績也好問題也罷,與土地財政毫無關係。硬說土地財政是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改造形成的重要制度財產,恐怕是過於穿鑿附會了。從堅持基本經濟制度的角度看,體制機制改革屬於完善措施,也可以形象地說是打補丁。但從體制機制角度看問題,改革涉及利益關係的重大調整,是根本性變革,按中央領導同志常說的,是破除利益的藩籬,是壯士斷腕,可不是打打補丁那樣簡單。
  • 農民常說「誰承包誰經營土地就歸誰所有」,這種說法正確嗎?
    對於農民來說,土地一直都是很重要的,誰有土地就可以養家餬口,一旦沒有土地的話很多農民就感覺沒有靠山了。如今農民都是承包有土地的,不過在農村就有誰承包誰經營土地就是歸誰所有的說法,這是怎麼回事呢?農民常說「誰承包誰經營土地就歸誰所有」,這種說法正確嗎?其實這個說法肯定是不對的,目前農村的土地是三權分置的,土地的所有權歸村集體所有,而農民只有承包權跟經營權的。別年農民好像佔有兩個權力,好像土地真的屬於農民的,但是承包跟經營權還是沒有所有權那麼權力大的。
  • 農村土地流轉和土地買賣的區別在哪裡?為什麼土地買賣是違法的?
    其中農村土地的承包權仍然歸農民所有,經營權可以臨時或長期轉讓給其他人進行種植。需要說明的是農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是需要支付一筆費用的,而這筆費用是交給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戶,也就是農民,而不是其他任何人和單位。流轉的土地只能從事農業生產和種植,不能改變土地的用途和性質。
  • 農民戶口轉出,承包土地歸誰?(圖)
    農民戶口轉出 承包土地歸誰?  村民李懷玲女士將自家的承包地流轉給村經濟合作社,雙方約定村裡每年向李女士支付土地有償使用金。誰知,村裡只支付了一年的使用金後,便拒絕再進行支付,拒付理由是李女士戶口已經轉為居民,不再享有土地承包權。為此,李女士將村經濟合作社告上懷柔法院。
  • 農村土地:從「兩權」分離到「三權分置」
    「誰來種地」成為時代的新課題。    土地流轉應運而生,土地「三權分置」改革應時而出,農業、農村、農民都在土地改革中發生巨變,農民正成為一個令人羨慕的職業,農業正成為一個令人嚮往的產業。    從「兩權」分離到「三權分置」,土地改革不斷激發出「三農」發展的新活力。
  • 農村土地經營權「網拍」模式探析
    此次農村土地經營權網拍在全國尚屬首例,其特點是藉助網際網路平臺的優勢,更加廣泛而高效地匹配經營主體,同時,使得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規範化、透明化,提升了農村土地的溢價空間,並且有機會引入更適合、更具實力的經營主體。
  • 農村土地流轉補貼多少錢一畝?2018年農村土地流轉新政策出臺!
    關於農村土地流轉目前還有很多農民朋友並不是很了解,因此經常會有農民朋友詢問到,農村土地流轉是什麼意思?農村土地怎樣流轉?其實農村土地流轉是指擁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農民將土地使用權(經營權)轉讓給其他農民或者經濟組織,也就是保留了自己的承包權,只是轉讓了使用權(經營權)。農村土地流轉現在越來越普遍,小編今天就為大家介紹幾個農民朋友最想了解的點。
  • 南陽探索農村土地流轉「三權分置」新模式:盤活農村土地,喚醒...
    各地學習借鑑孟樓鎮的具體做法,積極探索多種有效實現形式,開展「三權分置」改革工作,截至2019年底,全市共確定21個試點鄉鎮和207個試點村,以試點和典型為引領,積極探索有效模式。如今,「三權分置」是否解決了農村長期積累的土地基礎設施差、農民增收難、村集體組織「虛置」等難題?近日,記者實地走訪部分縣區進行了採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