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別學校,對學生的髮型「一刀切」;高效「一刀切」禁止學生出入校園;減少餐桌浪費搞「一刀切」強制減量;為了環保「一刀切」停限產……為什麼部分政策這麼喜歡「一刀切」?
「答案很簡單,一刀切可以不用思考,馬上執行,可以迅速滿足上面的要求,又可以滿足下面的執行者,不用那麼麻煩。」一位深受「一刀切」影響的企業老闆說。
這種說法,有不少的贊同者。
比如一位網友從反面出發說:「如果拋棄一刀切,認真執行政策,需要大量的調查、溝通、給出方案,這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和經歷,甚至到最後可能上下都不滿意,吃力不討好。」
「一刀切」的支持者們的意見,實際上也很有參考價值。
比如一位基層工作人員說:「每個地方的管理水平良莠不齊,如果政策太靈活,下面不好把握,行政成本增加,灰色地帶滋生,得不償失。」
另外一位支持者表示:「我覺得根本沒有所謂的政策一刀切,採用這種手段,效率高,而且更公平。如果非要說有一刀切,那剛好有些人屬於少數群體,導致他們產生了一刀切的錯覺。」
在一位專業律師的眼中,「一刀切」的原因是什麼呢?
一位律師說:「因地制宜,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成本非常高,以案件為例,如果每個案子不分大小都細細審理,精準量刑,需要多少法官、看守等配套?所以我們知道一刀切不好,但管理者如果無法承受巨大的成本,也只能一刀切了。」
說了這麼多,原因已經說得很清楚,那麼如何解決一刀切的問題呢?
有專家給出了意見,就是在充分考慮投入和產出比例的情況下,為了確保政策的簡潔性、可執行性,可以採取「一刀切」的手段,與此同時針對特殊的情況特殊對待。
你支持還是反對「一刀切」?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探討,說出你的理由和意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