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群體中的少數群體,幫助我們復甦自由民主

2020-12-14 澎湃新聞

原創 張拓木 Lib Sans Woke 收錄於話題#Andrew Sullivan6#警醒文化5

原作者:Andrew Sullivan 授權翻譯

核心提要:在少數族裔中那些與其主流政治傾向相悖的亞群體,揭示了身份和理念的複雜性。他們是消減部族主義、復甦美國自由民主制度的希望所在。

或許,自由民主制度最鮮明的特色就是它照顧少數群體。

但是,少數群體中的少數群體呢?

我這裡所指的是少數群體中那些觀點與其派別主流政治文化相悖的那些人。他們打破了對其所屬身份的常規推斷,比如:希望增加警察經費的黑人、反對大規模非法移民的拉美裔、相信生物性別(biological sex)真實存在的同性戀、反對教育中種族歧視的亞裔、投票給川普的穆斯林、以及投票給拜登的福音派基督徒。你懂我的意思。

有時候,他們真的是少數派;但另一些時候,這些觀點在他們所屬群體中其實非常普遍,但媒體與該群體的代言人不願意承認。不論那種情況,他們都是我們社會中最有趣的亞群體,因為要從自己所屬群體中特立獨行出來並面對隨之而來的社會後果,需要不少的進取心,以及接受自身複雜性的謙卑。他們會被外人以及自己的群體雙重邊緣化。他們會被無視——尤其是在那些將族裔身份視為政治文化鐵板一塊的人眼中。

我能敏銳地觀察這個群體,因為我也是其中一員。我自己的投票決定充滿了矛盾。在我看來,警醒左派對我的核心身份深具威脅:他們敵視宗教自由,他們把我的性取向(sexual orientation)重定義為性別偏好(gender preference),他們用膚色和性別武斷地判斷每個人。我仍然投票給了擁抱這些狂熱思潮的政黨,其原因在於其它關於自由民主、法制與民主規範的信念對我來說更加重要。投票給拜登對我來說,既可以說簡單,也可以說不是那麼輕鬆。對於很多少數群體中的少數群體,這樣的衝突永遠不會結束。

但從很多角度來說,最近這次大選正是他們的大選。我們不僅發現這個人群存在,而且他們扮演了關鍵(或許有限)的角色,使得拜登聯盟比2016年更白了一點,而川普聯盟更加色彩斑斕。民主制度的確了不起,私密的投票比民意調查或實際生活更能反映出社會現實,人們在民調中可能會掩飾,在生活中可能會撒謊或保持沉默,畢竟社會壓力如此之大。

大選結果令人驚異!在部族主義(tribalism)橫行似乎無法掙脫的當前,如此多選民默默地用選票進行了反抗。很多右傾白人投給了拜登。很多少數族裔投給了共和黨候選人,比例達到1960年以來的最高點。他們的政治判斷否決了他們的族裔忠誠。

我認為這就是自由民主對我們的要求:進行個體判斷,而非族群忠誠表達。從這個角度看,2020年是個意想不到的突破。整體來說,我們從部族主義後退了一小步,我們選出了一個分裂的政府(指沒有黨派完全控制總統與兩院),它需要非部族主義的妥協才能運轉。

這真是充滿了諷刺。如果說對本屆總統有一個一以貫之的精英主義敘事的話,那就是對「白人至上主義」的「神化」:這是一個美國順性別異性戀白人父權社會(cis-hetero white patriarchy)的最具種族主義、性別歧視、仇視同性戀、反殘主義(ableist,指歧視具身心缺陷的人)、反黑人、仇視跨性別、仇視穆斯林、仇外主義的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體現。然而,這些被視為受壓迫的少數群體中相當一部分人投票支持川普連任[1]。

是的,出口民調還需要進一步確認,但它是我們現在最好的數據。在各種調查研究中[1][2],川普贏得了30%非白人男性、以及32-35%拉美裔、28-34%亞裔、52%印第安人、59%太平洋島嶼土著後裔、27-28%同性戀與跨性別人群的選票。30%的穆斯林支持了這位推動「禁穆令」的總統,比上次大幅增加。2016年,美國穆斯林中只有15%說自己是共和黨;到了2020年,這個比例增加到25%。對於同性戀群體,自1992年開始統計以來,共和黨今年獲得了史上最高的支持率,而民主黨則跌到最低[3]。

紐約時報在分析選舉結果時提到「那些川普失敗而共和黨勝出的眾議院選區,都是拉美裔與亞裔的聚居區」[4]。對於無大學學歷的白人女性,她們雖然不是「少數群體」,但也是被警醒主義者視為「受壓迫」的類別,有60%投給了川普;而黑人勞工階層女性也有21%支持川普,雖然川普被視為鞏固父權社會。

自由主義者也許會慶祝這樣的獨立思考,但對於種族批判理論家(critical theorist)來說,結論很簡單:這就是種族背叛與性別背叛。這個看法和白人民族主義者一樣。The Cut(Vox Media旗下女性雜誌)發表文章[5]用警醒主義的方法分析白人女性對川普的支持:「白人女性一貫需要並且想要站到黑人、拉美裔、亞裔和印第安人的前頭,這已經有很久的歷史了。」

亞裔與拉美裔對川普的支持同樣被視為僅僅是想從「白色」(whiteness)特權裡分一杯羹。在某些警醒圈子裡,亞裔已經不再是「有色人種」,他們現在被視為「近附白人」(「white-adjacent」)。最近的一個例子是紐約市「族裔包容與平等特別工作組」(「Racial Inclusion and Equity Task Force」)對少數族裔的經濟支持計劃中已不再提及亞裔[6]。同性戀對川普的支持也被條件反射式地解釋為同性戀男性的種族主義、性別歧視和貪婪。如出一轍的是,極右翼也把那些從投川普轉投拜登的人稱為「cuckservatives」——向警醒主義叛亂者投降的蹩足猴子。

要理解為什麼極右翼和警醒主義者殊途同歸併不難。一旦你看待任何東西都採用粗糙的身份稜鏡,並把所有人都縮減為各種種族等級制度下社會構建(socially constructed)的分子,你就會變成這個樣子。但是左翼與右翼部族主義者模糊掉或者看不到的是,我們討論的是一整個光譜的數不清的獨立個體,每個人不同的生活經驗和背景塑造出他們獨特的身份與觀念。非常複雜,非常有趣,遠非那些粗糙意識形態能夠解釋得過來。

比如,為什麼這次更多黑人男性投了川普?完全有可能是因為,在新冠疫情之前,歐巴馬-川普經濟復甦讓所有人受益,他們獲得了實在的經濟改善;或者是他們擔心大規模非法移民壓低了自己的工資;或者是他們喜歡川普籤名通過的有限但真實的司法改革;或者是他們被一些民主黨白人對今年夏天的搶掠與騷亂置若罔聞甚至支持所深深激怒。當然也有可能很多白人選民比一些有色族裔更厭惡他們眼中的川普種族主義,因此投給了拜登。

同樣,「拉美裔」選民更應該被視為委內瑞拉裔、墨西哥裔、古巴裔、波多黎各裔或德哈諾人(Tejano,德克薩斯州早期西班牙語定居者後裔),而不是一種基於廣大分類的虛無縹緲的板塊。很多古巴裔和委內瑞拉裔對社會主義會變成什麼樣子有親身體驗,因此會厭惡某些民主黨人對這個詞語的擁抱。Patrick Hererra在Politico雜誌發表文章[7]解釋,德克薩斯州西南部的「拉美裔」的關注點和很多勞工階層白人一樣:他們在石油行業的工作,以及擁槍權。

每個少數群體都是如此。他們為美國帶來複雜性,美國也為他們返回複雜性。這導致的美妙結果就是,無數複雜身份的美國人今年是作為個體投票,而不是作為帶連字符(hyphenated,身份政治中的族裔多帶連字符)的公民。這裡面有喬·拜登的一些功勞(即使他講過那個很糟糕的笑話「如果你還不知道該給誰投票你就不是黑人」)。他從來沒有像希拉蕊·柯林頓那樣將最大化特定族群的投票率作為勝選路徑。他並非忽視投票率,但除了動員,他的選戰還基於說理,論述自己是回歸正常與文明而非大幅左傾。在這一方面,他比他的黨更成功。其結果,就是自由民主制經典形式的一個小窗口。

我並不是說,與自己所處部族的主流正統不一致就是一種優越,但它絕不是更低劣。也許,那些具有複雜身份的人——有時候內心會充滿鬥爭——對我們超級複雜的民主制度會有特別的貢獻。我們的生活充滿明顯的矛盾,但我們總是尋找方法把那些矛盾糅合在我們單一的生命裡。與其試圖簡化我們的身份,我們更應該接受並擁抱自身的複雜性,那會讓我們過得更好。美國作為一個整體也應該同樣好好想一想。

背景介紹

本文中引用的「出口民調」(exit poll),是美國專業媒體在大選日進行的一種大規模專業性民調,由於它的匿名性和代表性遠遠好於普通民調,因此可以作為值得信賴的基礎數據集。有成熟可靠的方法進行樣本修正來防止可能的樣本偏差(比如當日投票vs郵寄投票)。部分懷疑出口民調延伸分析結果的人引用著名民調網站fivethirtyeight.com的一篇文章《今年出口民調可能有誤導性》(https://fivethirtyeight.com/features/exit-polls-can-be-misleading-especially-this-year/)作為論據。但是,讀文章不能只讀標題。那篇11月2日的文章論述的是在11月3日選舉日當天使用出口民調進行實時大選預測可能會有偏差,這個提醒是正確的。但是,選舉結束之後依據選舉結果對出口民調進行修正與分析,是常規也是正確的做法。

原作者簡介

Andrew Sullivan:《時代》雜誌稱其為美國的「首席博主」(「blogger-in-chief」);《紐約時報》最近的人物專訪文章副標題稱其為「過去三十年最有影響力的記者之一」。2020年7月,他從《New York》雜誌離職,在substack平臺恢復他著名的The Dish博客周刊。筆者獲得了他的新博文的中文翻譯授權,將會在本公共號發布一系列他的文章的翻譯。

原文標題:The Minorities Within Minorities 發表於2020年11月20日

原文副標題:And how they can help us revive liberal democracy

友情提示:Andrew Sullivan的Weekly Dish周刊在substack網站名列訂閱排行榜前列,如果你希望直接讀到他更多作品,歡迎訂閱。由於付費牆,文末「閱讀原文」/「Read more」連結目前是https://andrewsullivan.substack.com/about,可以考慮email訂閱付費或免費版試讀。

延伸閱讀

[1] 2020-11-03,NPR報導《美聯社 VoteCast Survey:理解2020選民》 https://www.npr.org/2020/11/03/929478378/understanding-the-2020-electorate-ap-votecast-survey

[2] 2020-11-03,紐約時報《全國出口民調:不同群體的投票傾向》 https://www.nytimes.com/interactive/2020/11/03/us/elections/exit-polls-president.html

[3] 2020-11-09,華盛頓郵報《同性戀保守派獲得小勝,LGBTQ 61%支持拜登 28%支持川普》 https://www.washingtonblade.com/2020/11/09/gay-conservatives-get-small-victory-lgbtq-vote-goes-61-biden-28-trump/

[4] 2020-11-15,紐約時報《壕溝戰事加深,兩黨的選民地圖並未了結》https://www.nytimes.com/2020/11/15/us/politics/2020-election-recap-democrats-republicans.html

[5] 2020-11-17,The Cut雜誌《當然,白人女性又投了川普》https://www.thecut.com/2020/11/many-white-women-still-voted-for-trump-in-2020.html

[6] 2020-09-09,紐約郵報《在白思豪的紐約,亞裔不再被視為少數族裔》 https://nypost.com/2020/09/09/in-de-blasios-new-york-asians-just-dont-count-as-a-minority/

[7] 2020-11-17,Politico雜誌《在德州川普並未贏得拉美裔選民,他贏得的是德哈諾選民》 https://www.politico.com/news/magazine/2020/11/17/trump-latinos-south-texas-tejanos-437027

原標題:《少數群體中的少數群體,幫助我們復甦自由民主》

相關焦點

  • 六月:性少數群體的 「 驕傲月 」
    (638) 讀新聞 看世界【素心素食素問 譯自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黑人變性模特引領性少數群體之驕傲運動紐約曼哈頓,時尚品牌 CK 的一塊巨幅廣告牌上,展示著黑人變性模特、演員兼社會活動家傑瑞瓊斯俯瞰著這座大都市街道的代言形象,而她本人則在這幅廣告前呯的一聲打開了一瓶香檳,以慶賀自己參與了 2020 CK品牌發起的性少數群體之驕傲月運動。
  • ...非裔等少數族裔群體,即便在美國不到21歲人口中,少數族裔佔比僅...
    美國疾控中心:新冠疫情對少數族裔年輕人造成更大衝擊;據路透社當地時間15日報導,一項美國疾控中心的調查顯示,從2月12日到7月31日,美國27個州共有121例21歲以下年輕人因新冠病毒而死的案例。在這一群體當中,有75%來自西班牙裔,非裔等少數族裔群體,即便在美國不到21歲人口中,少數族裔佔比僅為41%。
  • 拿少數群體當「替罪羊」?聯合國鄭重發聲,警告西方:立即停止
    據聯合國新聞網3月30日報導,疫情暴發後,西方部分團體和政客利用新冠肺炎大做文章,拿少數群體當"替罪羊",針對這些媒體和政客行為,聯合國鄭重發聲,警告西方,這些行為立即停止!據中國駐墨爾本總領事館3月21日發布消息稱,3月19日,兩名塔斯馬尼亞大學中國留學生在街頭遭遇涉新冠肺炎疫情歧視性辱罵,其中一人被毆打。
  • 性少數群體比異性戀擁有更自由的社會態度嗎? |社論前沿
    某些理論如弱者原則,表明性少數群體至少在某些問題上是自由的,不需要在代際間傳遞價值觀。但是,與女性和少數族裔相比,確認並適應邊緣化的性少數群體身份,可能會在性少數群體中產生一套更具凝聚力的價值觀。性少數群體不僅被邊緣化,而且經常被傳統價值觀和制度貼上「不道德」的標籤。
  • 日媒:明智的企業該如何面對「性少數群體」
    3月3日,巴吉特教授經濟學人集團一項活動中強調:「僅僅是因為不公正對待性少數者,就會產生高達數十億美元的損失。」勞動力供應受限和生產下降產生經濟損失的原因之一就是對僱用性少數者的偏見使得到勞動力供應受限,生產效率下降。
  • 中國職場中的性少數群體:不會被公開歧視 但總被像病人一樣對待
    因為還沒完成性別肯定手術,鄧萍的身份證和簡歷上的性別依舊是男性,但服用藥物使得她女性特徵已逐漸顯現,在面試中,她不得不一次又一次被HR問詢「你平時就這樣嗎?」,「需要我們提供什麼幫助嗎?」鄧萍感到詫異,「我又不是什麼病號,我能需要什麼幫助?」
  • 第十三屆少數群體問題論壇舉辦 中國專家發聲
    中新網北京11月22日電 當地時間11月19日至20日,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十三屆少數群體問題論壇在瑞士日內瓦舉行,來自世界各地的非政府組織代表通過視頻連線方式參加會議。中國傳媒大學教授王四新、暨南大學教授鄭亮代表中國人權研究會參會並發言。
  • 川普提名新大法官,美國性少數群體前景不容樂觀
    從2015年美國最高法院判決同性婚姻合法化開始,性少數群體迎來了一連串重大勝利。愛爾蘭、德國、澳大利亞等國先後通過立法或公投將同性婚姻合法化,拉美和東亞的一些國家和地區也開始跟進。除了婚姻之外,性少數群體的其他權利也越來越多地得到保障。與此同時,隨著《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和《愛你,西蒙》等同志題材電影的上映,同性之愛在流行文化中亦大受歡迎,一時間,世界似乎塗上了一層彩虹色。
  • 圓桌討論 + 公益預諮詢|性少數群體:願你在諮詢之中勇敢做自己
    主題圓桌討論將會針對某一人群(如這一次的性少數群體等)展開,屆時,我們也將同時推出針對這一群體的公益預諮詢活動。我們希望能夠通過這一系列活動的開展,促進諮詢師們對於多元文化的關注,並且讓少數群體的來訪者們感受到「被看見」。
  • 澎湃思想周報丨以色列阿聯建交;文化界聲援波蘭性少數群體
    波蘭性少數群體的鬥爭:託卡爾丘克、齊澤克等文化界人士的一封公開信8月17日,一封寫給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的公開信讓波蘭的性少數群體變成了輿論焦點。在這封信的開頭,聯署者們就一同表達了對發生在波蘭的反性少數群體的一系列做法的憤怒,直言將會支持那些在這一系列事件中被不公正對待的人們,並認定當前發生在波蘭的一切,正在對該國民主的前途產生負面影響。
  • 聯合國開發署發布中國性少數群體生存報告,家庭歧視最為嚴重
    《中國性少數群體生存狀況調查報告》是迄今為止在中國就性多元話題進行的最大規模的全國性調查。在2015 年下半年的兩個月中,共有超過30000 名人士回答了調查問卷,報告最後由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吳利娟老師帶領調研團隊撰寫。報告顯示,在中國,性少數人群依然生活在陰影當中,只有5%的性少數人士公開了他們的性身份。
  • 聯合國報告:中國性少數群體生存處境艱難 家庭歧視最為嚴重
    5月17日是「國際不再恐同日」,該紀念日源於世界衛生組織在1990年的5月17日將同性戀從國際疾病與相關健康問題統計分類中刪除。 5月15日,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在其官網上發布了《中國性少數群體生存狀況調查報告》,17日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在北京聯合國大樓舉行了這份報告的發布會,該報告由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聯合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和北京同志中心合作完成。
  • 「書舟」啟航 懶人聽書關注少數群體閱讀現狀
    4月23日-4月30日期間,懶人聽書上線重磅公益項目,攜手八大品牌發起「書舟計劃」接力點亮活動,關注少數群體閱讀權益。王鷗、郭京飛、高露、苗苗、韋禮安等明星嘉賓以及懶人聽書近50位獨家節目主播為「書舟計劃」愛心發聲,引發廣泛關注。截至活動結束,超20萬人參與點亮「書舟計劃」。
  •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中國性少數群體生存狀況調查報告》正式發布
    北京2016年5月17日電 /美通社/ -- 在「國際不再恐同恐跨日」這天,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北京聯合國大樓舉行了《中國性少數群體生存狀況調查報告》發布會。該報告反映了中國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和間性(LGBTI)人士目前的生存狀況,共有三萬多人參與了問卷調查,覆蓋全國所有省份。
  • 性少數群體看到了幸福
    過去意定監護僅出現《老年人權益保護法》中,而《民法總則》則將意定監護的適用群體從年滿 60 周歲的老年人擴大到具有完全民事能力的成年人。所謂意定監護,按照《民法總則》第三十三條,通俗理解即個人可以與近親屬、其他個人或組織協商,以書面形式確定監護人。
  • 紐西蘭選出「全球最多元化議會」,11%是性少數群體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17日報導,紐西蘭最新一屆議會中將近一半是女性,11%是性少數群體(LGBTQ,即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酷兒等人群的總稱),土著毛利人所佔比例也達到21%。這些有著多樣化背景的政治人物不僅在議會佔據了一定席位,不少人還在政府身居要職。在20名內閣成員中,有1/4是毛利人,還有8名女性和3名LGBTQ人士。
  • 金希澈不澄清同性戀說的理由 否定會失禮於性少數群體
    4月14日,據韓國媒體報導,藝人金希澈近日出演綜藝節目《77億的愛情》中談及了自己沒有否認「同性戀」傳聞的理由,他表示如果自己否定的話會失禮於少數群體。昨日播出的JTBC綜藝節目《77億的愛情》中,提到性少數群體人權相關時,嘉賓金希澈也表示自己出道的時候也曾被誤會是「同性戀者」但是自己沒有否認,他表示如果否認的話會失禮於性少數群體。金希澈表示:「雖然知道的人應該都知道,但是從出道初期開始,就陷入了無休止的同性戀爭議。還與男藝人傳出緋聞。而且出道初期開始頭髮就很長,還戴著彩色隱形眼鏡,所以有很多誤會。
  • 為性少數群體發聲,這兩部紀錄片做到了!
    DOCO君現身愛酷電影周 為了讓更多人關注中國性少數群體的發展狀況,DOCO熱紀錄也於本屆愛酷電影周特意觀摩了兩部紀錄片總體來說還可以,為少數群體發聲,應該值得鼓勵。 映後QA實錄: 導演可以談談這部紀錄片的創作初衷嗎? 因為我做LGBT公益機構已經有15年歷史,我常常覺得現在的中國社會很少有人能夠記錄少數群體的歷史和行動。
  • 孩子如何看性少數群體 性和道德有何關係
    ■ 現場問答 帶著批判思維看待「性」 重點 積極健康的「性」態度 Q:剛剛提到了在中國對於性少數群體也就是LGBT的態度往往是迴避的,在美國情況如何呢? 薩亞德:把LGBT單獨列為一章,而在其他章節中絲毫不提,這讓我覺得很傷心,讓我想到我們在60年代以前對於黑人的態度,那種對於少數族裔所採取的隔離態度,這也意味著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 日本將設置「中性廁所」 為LGBT少數群體設置(圖)
    這種廁所專門為同性戀及性別認同障礙患者等LGBT少數群體設置。  小編善意提醒各位,上廁所之前再著急也得先看清標識,對號如廁。如果你不小心走錯了門,可能會讓自己和他人都感到很尷尬。  據《日本時報》9月2日報導,日本一個名為「傲嬌」的組織正在為「中性廁所」徵集標識設計方案。方案確定後,該組織將敦促地方政府在公共廁所增設「中性廁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