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華南師大失敗的人來分享一下自己的考研經驗(正在準備二戰)。雖然沒考上,但是在備考的過程中還是收穫了不少,希望我的經歷能夠幫助其他考生~~
一、非心理學專業的跨考生與心理學的淵源來自於……
先說說我與心理學的淵源→ →。我大概是在小學五、六年級左右開始對人的心理產生興趣,但是拉我入坑的不是那些與心理學有關的通俗讀物或專業書籍(當時太小覺得這些書都很枯燥),而是一些文科生都耳熟能詳的文學名著,比如《呼嘯山莊》、《基督山伯爵》等(好像復仇主題的居多),大家都知道西方文學比較側重心理描寫,我從小就被書中大段的主人公自白所吸引,他們對自己、對他人的看法也讓我開始了對自身心理的思考和探索,然後還順便養成了沒事就揣測他人想法的習慣(不是好習慣)。後來到了初高中才逐漸開始接觸一些心理學專業方面的書,如《少有人走的路》、《烏合之眾》,還開始追與這方面相關的劇(比較有名的是美劇《犯罪心理》,大家應該都看過吧)。
不過,雖然接觸過很多相關的讀物和影視劇,但其實我也很清楚自己需要更專業的心理學指導才能把原來積累下來的感性經驗轉化為系統科學的知識,否則大多數情況下其實都是自己胡思亂想,並沒有什麼理論依據……所以到了高三的時候我才真正萌發了要專業學習心理學的想法。
二、決定跨考
高考成績下來以後,分數比較尷尬,能報的院校很少,選了一個離家很遠很遠的學校讀了教育相關的專業,不過關注心理學知識的習慣一直沒改,本科期間沒事就去慕課、網易公開課接觸心理學方面的課程(推薦哈佛的《心理學導論》這門課),還在學校裡蹭了一些通識課,也開始嘗試閱讀《心理學與生活》等專業書。最後,終於在大三的第一個學期決定了要跨考心理學研究生。
下定決心以後,我先上網查詢了院校信息和要用的教材,一開始我沒想選擇211的學校,本打算選一個普通一本的師範院校就好(我自己是普通的二本),因為自己雖然對心理學很感興趣,但其實並不確定自己在這方面到底能不能學好,畢竟沒有真正的看過教材,再加上了解到考心理學也是要接觸統計之類的知識的,我當時心就虛了,畢竟從小到大數學這門課就一直沒搞懂過……
對著從網上下載下來的不同版本的院校排名,我糾結考慮了大概快一周時間,最後初步決定考蘇州大學應用心理學方向的學碩。蘇大是自命題,但是參考書目是按312的來,所以馬上就在噹噹下單了。因為是大三上學期就開始準備了,時間比較充裕,所以我另外買了《心理學的故事》、《津巴多普通心理學》、《改變心理學的40項研究》等非考試用書,這些書可以在前期看,看過以後再去看《普心》和《實心》會更容易懂一些。
三、開始零基礎學習
然後就是漫長的看教材時間。我先看的《普心》和《教心》,看的速度很慢,大概用了快一個學期才看完這兩本,《普心》是其他所有教材的基礎和總括,所以這本我看的比較認真,甚至還稍微做了一點筆記,把框架畫了出來,為以後看《教心》、《發心》、《社心》做鋪墊。但最後事實證明,看完一遍《普心》以後,基本什麼也不記得!即使做了筆記也沒用,因為根本沒讀懂書上的知識點,所以筆記的條理也是亂七八糟的,所以建議大家其實第一遍看書也不用做什麼筆記,就認真看就行,權當做課外讀物……
接下來的《教心》也是看的迷迷糊糊,它比《普心》還枯燥,都是一些學說理論的陳述性內容,沒有太多「為什麼」可以讓你追究、思考,所以看完一遍也就忘了。接著我開始嘗試看實驗部分,就是上面提到的《改變心理學的40項研究》,這本書讓我真正感受到心理學實驗的魅力,每一項實驗的過程都非常詳細、有趣,能讓人產生很高的參與感,所以在這裡強推一下這本書,大家可以在看教材的間隙穿插著看,當做消遣,它可以幫你養成實驗的思維,以後看《實心》可能就不會那麼吃力了。
然後經過了寒假,到大三下學期的期中,我看完了所有的教材,除了統計和測量完全沒看懂之外,對於其餘的知識我都大致有了一個印象。接著,我又上網買了網友推薦的:
Frederick J.Gravetter的《行為科學統計精要》,就是這本書拯救了我的統計
此書能幫你從最基礎的統計學知識開始學起,因為無論是張厚粲還是甘怡群的統計教材都太難了(對我來說是這樣,也有一些同學覺得甘怡群的教材也很好懂,我是看完了《行為科學統計精要》,再看甘怡群,最後才看張厚粲的),往往只有公式和長長的推導過程,但並不知道為什麼要這麼推。而《行為科學統計》這本書的作者會反覆使用同一個例子,一步一步的教你如何理解某個統計概念,在公式的解釋上也是這樣,他不會直接寫出公式,再給個推導過程讓你自己理解,而是結合例子一步一步分析、解釋,甚至完全沒有數學基礎的人都可以讀的懂,所以我再強推一下這本書給那些數學不好或者統計部分看不懂的同學。
結束這本書時已經是大三下學期的期末了,我在暑假又開始看第二遍書,當時我發現,可能是因為在統計上糾結了太久,等我重新開始看第二遍《普心》時,第一次看的基本上都忘記了……另外,要不要報班的問題,我沒有報班,因為大三就開始準備了,所以覺得時間夠自己能學得好。但我現在覺得跨考的同學比起本專業的同學來說還是缺少專業老師的指導,所以可以買買網課,也可以嘗試報班。
四、正式備考
從大四上學期開始我才算正式進入備考狀態(學校課少了,每周只有3-4節),這時候我的備考計劃還發生了一個重大變化,就是原定考蘇州大學的學碩,現在由於蘇大自命題的資料太少了,自己找資料的技能又實在不怎麼樣,怕浪費時間,所以我將目標院校換成了統考的華南師範大學(更難了!T T)。
以下是我的日常作息(記憶的編碼特異性原則認為「當提取的背景與編碼的背景相匹配時,記憶最為有效」,複習的環境沒法模擬考場,但是時間總可以按正式考試的來吧?人的狀態在同一時間可能也會相似,所以我大致是按最後考試的時間來分配哪個時間複習哪個科目的。總體上是上午政治,下午專業課,英語穿插著來):
每天早上6點起床,晨跑半小時(鍛鍊很重要,因為大四基本沒課了,沒有多少時間出門,後來我發現自己連宿舍五樓都上不去!)。吃完早飯後8點-10點看政治精講精練,做選擇題,後期做大題。然後10點到中午吃飯之前都看專業課。中午11.30到下午13.30點是午飯和午覺時間。醒來後做英語閱讀一小時,接著繼續看專業課,下午都是專業課的時間。晚上6點到7點吃晚飯。然後出去走路15分鐘,回來繼續看專業課(到了後期沒時間走路,就都呆在寢室做真題了)。11點洗漱睡覺,不要熬夜,畢竟最後上了考場還考你的體力!睡前有時間的話可以隨手寫一篇英語小作文或者背背政治大題,大概花半小時(到了後期這些要成為固定的章程,時間可以提到1小時)。
我的英語複習比較隨性,只要有時間,就能來幾道閱讀,我個人認為這樣有助於培養語感,不用特意背單詞書。
我的複習時間線大致是:
9月-10月初:過第二遍教材,這時我開始自己做筆記,主要用列框架、畫表格的方法(表格的方法很實用,可以對相似的知識點做出直觀的對比),然後再結合書後的練習題鞏固知識點。還要切記:不要大段抄書!因為最後背書是按照大綱和書的表述來背的,沒必要自己再寫一遍一模一樣的,有同學可能認為自己抄一遍會有更深的印象,但是你抄書所花的時間和最後的收益其實是不成正比的,如果實在要抄就抄重點句和詞,不要全抄;英語閱讀每天2-3篇(非真題),完型一篇(非真題)。我沒有買單詞書來背,就是大量做題,然後把文章中的高頻詞記下來,其實做多了就知道哪些單詞重要了,特意去背的話我是記不住的。看完英語後看專業課,做課後練習,把做錯的、完全不會的知識點重點記下來,可以放到自己的筆記裡。;政治肖秀榮精講精練+1000題(只做選擇題)。我另外還買好多小夥伴推薦的《風中勁草》,但是最後實在沒時間了所以也被按它的背,就稍微看了一下。10月-11月初:專業課大綱出來後開始背書,可以結合《涼音心理學邏輯圖》和《心理學考研重難點手冊》。英語開始做張劍黃皮書,每天一張卷(完型+閱讀,寫作我是到最後一個月才開始準備)。11月-12月初:專業課第一遍做真題,我開始的比較遲了而且速度比較慢,到考試之前只做了2遍,太少了。所以建議大家真題儘量早些開始做,因為答案裡有一些對書上知識點的補充也要全部背下來,另外答題的思路、表述的方式也需要學和練,這都需要熟悉,把整個套路印在腦子裡,熟練了考試時就不會方。政治我開始做肖秀榮八套卷,只做大題,背重點句,不做選擇題。12月-考試:專業課和英語都繼續做真題,這時候我還背了專業課真題後面的答案,和之前背的大綱結合起來。英語閱讀和完型做的差不多了,我沒有背作文,買了王江濤的《考研英語高分寫作》把不同類型的作文結構看了一遍,背一些常用過渡句和高級的表達。(但最後還是由於時間分配不好,大作文和小作文一共只剩下20分鐘所以都沒寫好,緊張的字都飄了……)。政治方面,肖秀榮四套卷12月初會出來,買了以後就背這本的大題,我記得最後好像都考到了。政治背大題建議大家把關鍵句子背了就行,有些分析性的話可以到時候自己結合材料展開說一說就行,所謂關鍵句子就是在1000題、八套卷、四套卷的大題中都出現過的知識點類的關鍵句或關鍵詞,我把重疊的部分背下來,最後就寫它+結合材料分析。政治我最後得分65,選擇題會的人真的能拿很高的分數,我已經盡力了……大題大家背了都會。
這些都準備好後就差不多考試了,心態放輕鬆,平時如果練得多的話,就把考試當做平時的練習就好,就是要再細心一點……
因為我的結果是沒考上,所以沒有複試經驗!
不過有失敗的原因:我的專業課沒考好,有一道社心的綜合題竟然沒複習到,一整題也沒寫幾個字,分應該是全部扣掉了T T,主要原因是後期看書比較少,看的都是大綱,大綱裡的社心部分是比較少的,我以為社心一般不會考大題,最多考考選擇和簡答吧,沒想到考了綜合。說到底還是複習不到位。所以大家一定要回歸教材!大綱上也明確寫了考試可能會超綱的,要以書為主!(這是我這次考研收穫的最大教訓,如果你們早就知道了就無視吧……)
以上就是我的考研經歷,先分享到這裡,希望能幫到大家。也希望自己二戰能夠成功!共勉!